1948年秋, 解放战争进入了战略决战阶段。pp 10月22日, 中原野战军解放郑州。紧接着国民党军先后从开封、南阳弃城逃窜。至此,河南全省除豫北、 豫南十来个县尚有残存的国民党军外, 其余均已解放。中原解放区 所属豫皖苏、豫西、桐柏、鄂豫等和豫北老解放区已联成一片。河南人民为支援淮海战役、 渡江战役作出了重大贡献。
1948年11月6日~1949年1月10日, 华东、 中原野战军举行了具有决定意义的淮海战役, 歼灭国民党军555万余人。149年5月,第四野战军在南进途中解放了新乡、安阳。
6月12日盘踞在灵宝地区的残余国民党军宣布起义,河南全省遂告解放。
(一) 郑州战役1948年9月, 华东野战军攻克济南,全歼国民党军10.4万余人。这是人民解放军大规模围歼国民党军主力和解放敌人重点设防的大城市的开始,是进行战略决战的序幕。济南战役后, 中共中央军委指示华东、 中原野战军,认为粟裕关于发起淮海战役的提议甚为必要,并于10月11日发出了《关于淮海战役的作战方针》的指示,要求中原军区“即速部署攻击郑徐线”,牵制由郑州东调的孙元良兵团,以配合华东野战军作战。据此,中原军区12日决定,集中第一、 第三、 第四、 第九纵队及部分地方武装, 发起郑州战役。
郑州地处中原腹地, 是平汉、 陇海两大铁路的交叉点,历来为军事重镇。国民党在1946年6月设立郑州绥署,1947年6月改为陆军总部前进指挥所,1948年6月孙元良任前进指挥所主任,郑州防务亦由孙元良第十六兵团担任。但是,当华东野战军发起济南战役后,国民党鉴于济南告急,徐州吃紧,迫不得已于9月下旬将孙元良兵团东调,郑州防务遂移交驻新乡的第十二绥区司令部率第四十军一部接替。至10月上旬,计有第十二绥区司令部、第四十军军部一部、第一○ 六师师部及第三一六团和第三一八团、第三十九师第一一五团、第九十九军留守处及第二六八师(辖3个团) ,以及汜水, 荥阳、 新郑、 郑县保安团等共1万余人, 分驻郑州至黄河铁桥之间。守城主力为第一○六师, 但其所部被解放军歼灭多次, 新兵多, 素质差,逃亡严重。第二六八师原为暂编第二十六旅, 改师后归第九十九军建制, 战斗力亦不强。
中原军区18日发布攻取郑州作战的基本命令, 其部署以第一、第三纵队为东集团,由郑州城南至东北方向实施突击;以第四、第九纵队为西集团,由郑州西南至正北方向实施突击;以豫皖苏第一、第五军分区3个基干团,在合围达成之前, 迅速插入开封、 郑州之间, 破坏陇海铁路, 以阻击开封之敌西援,并截击可能由郑州东逃之敌;以第九纵队第二十七旅第七十九团和豫西第四军分区基干团(第七十四团)组成北支队,直插黄河铁桥以南地区,阻击可能从新乡南援之敌, 并防郑州之敌北逃。发起攻击时间预定为22日夜。同时, 华北野战军第十四纵队在黄河北岸新乡至铁桥间发起攻击,以协同作战;中原野战军第二、第六纵队和桐柏、江汉、陕南军区部队继续牵制在豫西南、鄂西北的黄维、张淦两兵团, 配合郑州战役。
按照战役预定计划,第一、第三、第四、第九纵队,自叶县、 禹县、 襄城、 舞阳地区迅速向郑州开进。19日, 邓小平、陈毅到达郑州前线指挥作战。22日拂晓前,完成了对郑州的四面包围。郑州守军发现解放军逼近城郊, 于6时弃城北逃, 引起战场形势急剧变化, 第九纵队立即命令攻城
主力第二十六旅和第二十七旅之第八十、第八十一团迅速北进, 追歼逃敌。
北逃的国民党军先头部队第三一八团、第一一五团共约3个营,7时进至薛岗,遭“北支队”阻击,其后续部队、车辆辎重拥挤于老鸦陈村及其附近地区。10时许,由古荥镇南援的第三一八团第一营全力向据守在双河桥、 杜岗的“北支队”阵地猛攻,战斗十分激烈。11时,第九纵队司令员秦基伟令第二十六旅第七十七团及第七十八团第一营,直插花庙以东地区截击;第七十六团、第七十八团(欠一营)从刘寨、张寨、 十二里屯向固城、 老鸦陈之间突击; 第二十七旅(欠第七十九团) 经孟寨以南、 小杜庄、 大小铺直插陈寨地区,尔后向西北压缩, 协同第二十六旅包围割裂逃敌。第九纵队从东、 南、 西三面对老鸦陈、 固城形成钳形包围, 并发起攻击。国民党军立刻陷入混乱,向固城、二十里铺方向逃窜。
战至17时, 逃至老鸦陈、 固城地区的国民党军除少量逃窜外, 其余全部被歼。
由古荥镇出援的第三一八团1个营和由邙山出援的第一一五团被阻于杜河、曹庄地区,待发现其主力被歼后,掉头向黄河铁桥逃窜,企图凭借邙山头的坚固工事和险要地形顽抗。第二十七旅乘胜追击,23日17时, 在猛烈炮火掩护下发起攻击, 至20时, 邙山头及黄河铁桥的国民党守军全部被歼。次日晨, 第二十七旅与华北野战军第十四纵队在黄河铁桥上会合。
郑州战役歼灭国民党正规军1个师另1个师部、1个团又2个营, 非正规军4个保安团, 共计1.1万余人。
郑州战役后,驻守开封的国民党军弃城而逃,开封遂于24日第二次获得解放。
(二) 全歼杜聿明集团1948年11月6日~1949年1月10日进行的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战略决战阶段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的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 是华东、 中原野战军和江淮、 冀鲁豫、 豫皖苏、 豫西、陕南军区部队(共60万人) , 以徐州为中心, 在北起临城(今薛城) 、东至海州、南达淮河、西抵商丘的广大区域内,同国民党军徐州“剿总”所属4个兵团、4个绥区(加上战役过程中调来的第十二兵团, 共80万人) , 进行的一场大决战。战役第一阶段, 华东野战军在徐州东的碾庄地区全歼黄伯韬兵团18个师; 战役第二阶段, 中原野战军在华东野战军配合下, 在宿县西南的双堆集地区歼灭黄维兵团11个师和1个快速纵队。
在黄伯韬兵团被歼、黄维兵团被围后,蒋介石鉴于黄维处境危殆, 徐州孤立, 为保存主力并救援黄维兵团, 于11月28日决定放弃徐州, 由徐州“剿总”副总司令杜聿明率3个兵团经永城、 涡阳、 蒙城南下, 先解黄维兵团之围, 然后一同南撤。11月30日, 在杜聿明的率领下, 第二(邱清泉) 、第十三(李弥) 、第十六(孙元良)兵团10个军、25 个师和1个骑兵旅,加上特种部队、后方机关、地方党政人员及被裹胁的部分青年学生共约30万人撤离徐州, 以多路纵队蜂涌而下,交替掩护,沿徐州、萧县至永城的公路仓皇西撤。
华东野战军查明杜聿明集团的动向后, 当即以11个纵队又2个独立旅, 采取尾追、 平行追击与迂回截击的战法,昼夜连续猛追, 至12月4日拂晓, 将杜聿明集团包围在永城东北15公里的陈官庄、 青龙集、 李石林地区。
杜聿明在被合围后,采取“三面掩护、 一面突击、 逐次跃进”的战法,拚命向南突击,企图突出重围, 但在华东野战军的坚决阻击下毫无进展,而东、西、北三面阵地不断被攻占, 乃决定各兵团分路向西南方向突围。6日晚, 第十六兵团刚一突出,即被华东野战军第八纵队、冀鲁豫军区部队在黄瓦房、张老窝地区歼灭大部,残部向亳州方向逃窜途中被全歼, 仅兵团司令孙元良只身潜逃。7~10日, 杜聿明继续按照原定部署,向东南方向连续发起攻击,均被击退,损兵8万人, 被解放军攻占村落50余处。杜聿明遭此沉重打击, 不敢继续突围, 随令第二兵团、 第十三兵团就地固守。
至15日, 黄维兵团被歼, 杜聿明集团2个兵团8个军被合围在以陈官庄为中心, 东西10公里, 南北5公里, 约有70个村庄的狭小地区内。其兵力分布为:第十三兵团在青龙集地区:第九军在青龙集以南、 第八军在夏凹以南、 第一—五军在夏凹以北地区; 第二兵团在陈官庄地区:第七十二军在陈楼、 第七十军在胡庄、 第五军在陈庄、 第十二军在刘庄、第七十四军在小杨庄; 杜聿明的指挥部在陈官庄。
此时, 平津战役已经开始。为了不使蒋介石迅速决策海运平津地区国民党军南下,并使中原、华东的解放军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整顿, 中共中央军委12月14日指示:对杜聿明集团在若干天内“只作防御,不作攻击”。淮海战役总前委依据中央军委指示, 决定华东野战军自16日开始转入战场休整,并加强对杜聿明集团的围困,展开政治攻势;中原野战军位于宿县、 蒙城、 涡阳地区休整, 为战役总预备队。
华东野战军首长确定以第一、 第二、 第四、 第八、 第九、 第十、 第十一、 渤海纵队为第一线部队, 边围困边休整; 以第三、 第六、 第七、 第十二、 第十三、 鲁中南、 两广纵队为第二线部队,部署在夏邑、永城、睢溪口一线休整,随时准备配合第一线部队作战。
被包围的国民党军,处境凄惨,在解放军的政治攻势下,成排、成连、甚至成营官兵纷纷投诚,至1949年1月5日,投诚者已达1.4万余人。
1948年12月31日, 华东野战军决定于1949年1月6日发动总攻,计划先歼第十三兵团,再歼第二兵团,部署以第十纵队司令员宋时轮、 政治委员刘培善统一指挥第三纵队、第四纵队、第十纵队、渤海纵队和冀鲁豫军区独立第一旅、 第三旅共11个师(旅) 为东集团, 首先向第十三兵团防御阵地的东突出部实施突击, 在北集团第一纵队的协同下, 歼灭第十三兵团, 尔后, 由东向西进攻, 协同南、 北集团歼灭第二兵团;以第一、第九、第十二纵队共8个师为北集团,由华东野战军副政治委员兼山东兵团政治委员谭震林、山东兵团副司令员王建安指挥,由北向南攻击;以第二、 第八、第十一纵队共8个师为南集团,由苏北兵团司令员韦国清、 副政治委员吉洛(姬鹏飞) 指挥, 由西南向东北方向进攻,协同东、北集团歼灭第二兵团。另以第六、第七、第十三、 鲁中南、 两广纵队及第三十五军(济南起义的国民党军第八十四师编成) 为战役预备队。
1月6日16时,3个突击集团同时发起猛烈攻击。突击部队在强大炮火掩护下,勇猛冲击,经2小时战斗,即攻克13个村庄, 歼敌万余。7日, 第十三兵团残部向西逃入第二兵团防区。华东野战军各纵队乘胜扩大战果, 又攻占村庄23处。 为防其向西突围,8日调渤海纵队于第八纵队左翼,加强堵击力量。9日, 第二兵团在20余架飞机、 大量坦克掩护下,施放毒气,企图由左寨方向向西突围,受到第八纵队、 渤海纵队顽强抗击。当日黄昏,各纵队全线出击,多路冲入国民党军阵地, 施行穿插分割。第四纵队在攻占竹安楼及其西南的飞机场后, 迫使防守崔庄的第四十二师全部投降,此后与攻占陆菜园的第十纵队并肩向西突击,直指杜聿明指挥中心陈官庄和陈庄;第三纵队攻占陈楼后,攻击方向也指向了陈官庄;第一纵队攻占朱小庄,直扑丁枣园,迫使第四十五师残部4000余人投降, 尔后又杀向宋庄; 第十二纵队攻占刘庄,截歼突围的国民党军万余人;第九纵队攻占张庙堂、赵庄,尔后又扑向刘集;第八纵队攻占杨集后,也冲向刘集;渤海纵队于王花园击退突围的国民党军后,也直攻刘集;第二纵队在攻占李明庄、魏小窑以后,以一部攻刘集,一部攻地祖庙;第十一纵队、第三纵队亦将当面之敌全部歼灭。战至10日4时, 第四纵队、 第十纵队先后攻入陈 官庄、陈庄,打掉了杜聿明的指挥中心,邱清泉被击毙,杜聿明企图化装潜逃,被第四纵队第十一师卫生队俘虏,仅李弥漏网潜逃。残余国民党军失去指挥, 大部停止抵抗, 向解放军投降;猬集在陈官庄西侧刘集村内的万余名企图顽抗之敌, 下午4时被全部歼灭。陈官庄地区之战, 共计歼灭国民党军3个兵团、10个军、25个师、1个骑兵旅及特种兵部队等25万余人。其中,毙伤6.1万余人,俘虏16.7万余人,投诚2.4万余人。缴获各种火炮700余门,坦克107辆,汽车1200余辆。 至此, 杜聿明集团全军覆没, 淮海战役胜利结束。
(三) 安阳战役淮海战役后,1949年1月底南阳、驻马店等相继解放。河南全省除豫北的安阳、 新乡, 豫南的信阳、 豫西的灵宝等地尚被国民党军盘踞外, 已全部解放。人民解放军云集河南, 准备渡江作战。河南已成为支援解放军南下作战的直接后方和前进基地。为适应新的形势需要,3月7日,河南军区成立,司令员陈再道, 政治委员李雪峰,副司令员毕占云、 文建武(兼参谋长) , 副政治委员张玺。下辖五十八军、 警备二旅和10个军分区。3月23日, 第四野战军的第四十军、第四十三军奉刘伯承、邓小平命令,由黄河铁桥北岸和兰封地区,奔袭信阳,威胁武汉,以配合第二、第三野战军发起渡江战役。信阳国民党守军第一九七师、 河南省保安第三旅等部闻风而逃, 信阳遂于4月1日获得解放。接着, 第四野战军奉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命令, 由平津地区经河南向湖北进军, 为扫清途中障碍, 打通平汉铁路,肃清豫北残存的国民党军,第四野战军令第十三兵团司令员 程子华等,率第四十二军、第四十七军在华北军区第七十军等部协同下, 解放新乡、 安阳。
安阳位河南省最北部,西倚太行山,北临漳河,平汉铁路贯穿市中,地形平坦,交通便利,为豫北重要城市。守军主力为国民党临时授予空头番号的冀豫边区“清剿”指挥部直辖的第一三四师,为多股地方武装编成,多是一些土匪顽杂和逃亡地主分子。共1.4万余人。分布于城内及外围据点内。主要指挥官为:冀豫边区“清剿”指挥部总指挥兼第一专署专员赵质宸,副总指挥兼第一三四师师长郭清,参谋长兼保安第三旅旅长吴尽仁。
4月17日, 人民解放军第四十二军所属4个师由河北省磁县、 成安出发,以远距离奔袭的突然动作,完成对安阳城的四面包围, 并攻占外围据点17处, 歼守军千余人。此后采取四面攻击、各个歼灭、逐步压缩的作战方针,迫近城垣。
国民党守军顽固坚守外围据点,拚命反抗,但在第四十二军的强大攻势下,被歼2630人,27日溃退入城,企图继续顽抗。
鉴于安阳城的防御工事比较坚固复杂, 守军尚有近万人,为减少不必要的伤亡和保证一举攻城成功,第四十二军于肃清外围据点和四关残敌后,转入攻城准备。5月5日,全军在通向各突破口方向挖出50余条交通壕和便于接敌护城河阵地进行爆破的坑道, 构筑了5000余个防炮洞、 弹药室和救护室; 开辟了6条宽2米、 长2.5万米, 可以通过担架的道路。又增调第四十七军第一六○师、 太行军区第五军 分区部队2个团、第三十八军炮兵团,配属第四十二军,进一步加强了该军攻城作战的力量。5日18时,各主攻部队同时由各个突击方向向护城河、 外壕阵地发起猛烈攻击。
第四十二军攻入城内后,因守军缺乏巷战准备,顿成慌乱状态。突入城内的7个团, 乘胜攻击, 穿插分割, 战至8时, 全歼国民党守军, 安阳遂告解放。
(四) 和平解放新乡1948年10月22日郑州战役后,华北野战军第十四纵队乘势追歼从郑州向新乡逃窜的残敌。
26日,第十四纵队一部在修武县南郇封截击了从焦作东逃新乡的国民党河南省第四行政集训总队、整编第四十师补训第一团、第二团等,共5700余人,并迫使其投降。11月2日攻克获嘉, 歼灭修武、 获嘉两县保安团及乡镇土杂武装等4000余人。到11月7日止,经过半个月连续战斗,第十四纵队及太行军区第四军分区和冀鲁豫军区第四军分区部队协同作战,先后解放了新乡周围的原武、阳武、修武、武陟、汲县、 封丘、 获嘉、 焦作等县市, 共歼国民党军1.28万余人,1949年1月3日,辉县保安总队等1000余人投降,辉县亦获解放。至此, 国民党军守卫的新乡已成一座孤城。
华北军区第十四纵队在太行军区独七旅和太行第四、第五军分区、冀鲁豫第四军分区部队的密切协同下,紧缩了对新乡的包围,不断开展政治攻势,坚决打击外出抓丁抢粮的敌人。从3月中旬开始, 为了切断国民党军从空中的逃路和空中接济, 发起了控制新乡飞机场的战斗。经过7天激烈的反复争夺,打退了国民党军的多次疯狂反扑,歼其800余人。
第十四纵队的炮火控制了飞机场。pp 与此同时,第十四纵队及太行区的党政群各部门,发起强大政治攻势, 促使国民党军官兵和党政人员逃跑投诚。自1948年11月~12月底, 新乡国民党守军逃跑达1800余人。
1949年1月, 经过中共太行第五地委、 卫辉市委派人积极争取, 国民党第四十军第三一六团团长庞庆振率第三一六团全部、 第三一八团1个营、 河北保安第十二团等共2500余人, 以到解放区抢粮的名义在滑县西董固城起义。
这一举动,给新乡守军以极大震动。此后,不断发生几十人、几百人在团、 营、 连、 排长的带领下向解放军投诚的行动。
4月中旬, 第四野战军第四十七军接受了在南下途中解放新乡的任务。军长梁兴初、 政委周赤萍得知军炮兵团副团长冉影是国民党第四十军副军长李辰熙 (军长李振清已去治病, 李辰熙代理军长)的表弟, 便决定和平解放新乡。此时南京已经解放 ,新乡守军无路可逃。通过冉影同侦察科长李命才当面做工作,李辰熙选择了放下武器,接受和平改编的道路。5月3日, 第四十七军起草了《关于处理新乡国民党守军的协定》,5月5日, 双方在陈堡镇举行签字仪式。5月6日,国民党第四十军1.6万余人开出城外接受改编;非正规军4000余人, 除少部分到指定地点放下武器、 接受改编外, 大部分乘隙逃窜, 被解放军包围缴械。人民解放军遂进驻城内, 新乡和平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