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支援太平军北伐过豫
二、支援太平军北伐过豫
    河南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是太平天国北伐大军直捣北京的必经之地。
    太平天国北伐军由地官正丞相李开芳、天官副丞相林凤翔、春官副丞相吉文元统率,共两万余人,于咸丰三年(1853年)5月从浦口出发,入皖北,6月10日出亳州,长驱入豫,头一个攻取目标是豫东门户归德。太平军在当地捻党和民众接应下, 攻入归德府城, 歼敌3000多人, 缴获火药2万多斤和大批其他军实,取得入豫初战的胜利。北伐军寻船抢渡黄河不成。 随于6月15日、16日沿河西进, 连克宁陵、 睢州、 杞县、 兰仪、 陈留 (今属开封县)等县。 沿途不断有贫苦农民和捻党参加部队, 支援太平军作战。23日克中牟,经郑州、 荥阳, 进占巩县城。
    巩县位于洛河与黄河交汇处,太平军选定汜水骨牌口抢渡黄河, 占领北岸滩头阵地。 当日, 攻占温县城。 而后继续北进, 于1853年7月8日围怀庆 (今沁阳)府城。 太平军渡越黄河的目标胜利实现。在巩县太平军渡汜水,因船少人多,三天三夜未渡完,清军赶到用火封锁河面,太平军冒死续渡,最后剩下两三千的掩护部队,为牵引敌人,减少北岸压力,作为一支脱离主力的偏师南下。这支军队在贫苦农民支援下先后克密县, 经新郑、 长葛, 取道许州(今许昌),临颍、 西平、 遂平, 渡沙颍河, 入正阳, 渡淮河, 克罗山。
    所经各县, 只“焚衙署、 城隍庙、 戏楼而去”, 或“发(官府或富户)库金, 置之街市, 任穷民所取”, 遇见读书人, “劝从行”,如不愿,“释之去”。城乡人民看到这支军队纪律严明, 纷纷要求参军。 太平军从罗山突过大胜关, 入鄂北,又入皖, 汇入太平天国西征大军。
    渡黄河后,太平军与各路清军进行了北伐以来的第一个战役—— 怀庆战役。太平军包围怀庆府城,在其近郊和沁河北岸赶筑坚固城堡,清军被围困城里,放枪炮,烧民房,搜抢扰民。 民心归于太平军, 怀庆四周各乡, 甚至济源、 孟县人民也将粮食、火药、铅丸送入太平军,太平军靠人民的支援筹集了远征必需的大量军需物资。
    在怀庆府攻城数十日不下,遂轻装转移。克济源,越王屋山,穿过风陵口、邵原关,进入山西,随即转入直隶。移营之前, 太平军在各木城中巧布疑兵阵, 迷惑城内外的清军。 空垒3天之后, 敌人才发现。
    太平天国北伐军离豫后,1854年初春,太平天国又派出北伐援军。 前后两支远征的太平军虽然都曾取得一定胜利,但终因孤军深入重兵汇集的清朝统治中心, 最后都陷于失败。但这两支农民军队在北方驰骋一年余,不仅给清封建王朝以沉重的打击,而且把河南的农民起义推向新阶段,全省高扬起捻军的战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