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平顶山市焦化厂
平顶山市焦化厂位于平顶山市矿工路东端,前身是平顶山地方国营焦化一厂。1958年土法上马,1962年地方工业调整中关停,1966年恢复重建。1967年定名为河南省平顶山市焦化厂,隶属于平顶山市重工业局。至1976年9月,建成洗煤、炼焦、化产回收、炭素等6个生产车间。主要产品生产能力为:年产焦炭80万吨、炭黑5000吨、粗苯6000吨、工业萘1000吨、电极糊1500吨、炭砖1500吨、沥青3800吨、粗酚30吨、防水油膏1000吨、商品煤气1900万标米。工业萘于1983年获河南省优质产品称号。各种产品畅销全国数十个省、市和地区。1986年开始扩建的焦炉及配套工程,为河南省1987年重点建设工程之一,总投资12249.98万元。1987年该厂生产工业萘269吨,粗苯2190吨。
二、河南化工厂
河南化工厂位于河南省巩县城东古石河道西岸。该厂筹建于1967年,曾为河南省化工厅直属管理,1985年起隶属于郑州市煤化局领导。1987年6月实行厂长经营承包制,是郑州市首批工资总额包干试点单位。1987年全厂有职工2135人,固定资产5079万元,当年完成工业总产值3320万元。
河南化工厂是以染料中间体为主的基本化工原料生产企业,生产有烧碱、液氯、汽缸油、盐酸、馏出蜡、氯化苯、对氯苯、邻氯苯、酚钠、硝基苯和苯胺等11个产品。年生产能力:烧碱3.8万吨、汽缸油5000吨、氯化苯1.8万吨、对硝基氯苯8500吨、邻硝基氯苯4500吨、硝基苯1.2万吨、苯胺1万吨。产品在国内化工行业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生产的氯化苯、邻硝基氯苯、苯胺等产品曾远销到日本、美国、香港、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1987年河南化工厂主要产品产量为:烧碱(折100%)16182吨,商品液氯5429吨,氯化苯5041吨,苯胺2427吨,硝基苯4950吨,邻硝基氯化苯1083吨,对硝基氯化苯2472吨。
三、新乡市有机化工厂
新乡市有机化工厂位于新乡市西干道平原桥北下沿路东。1987年有职工585人,实现工业总产值744万元。
主要产品有:电石、冰醋酸、乙二醛、氧气、YH-401纺织浆料、二甲基咪唑、二芳基乙烷、玻璃钢窗胶粘剂。产品质量均符合部颁标准。年生产能力为:电石5900吨、冰醋酸3000吨、乙二醛200吨、二甲基咪唑100吨、YH-401纺织浆料100吨、二芳基乙烷200吨、玻璃钢窗胶粘剂200吨。电石、冰醋酸生产在全国同行业中处中等水平;乙二醛为全国首家采用硝酸氧化乙醛生产乙二醛的厂家;玻璃钢窗胶粘剂为1987年国家星火计划项目之一,全国第二生产厂家;二芳基乙烷在全国为第三生产厂家;YH-401纺织浆料为河南省首家生产厂家。
1987年开发二甲基味唑、二芳基乙烷、玻璃钢窗胶粘剂新产品3种。当年对洋醋酸生产进行了2项技术改造,冰醋酸年产量由原来的1500吨提高到3000吨,酒精耗煤有了明显下降。还与河北省涉县两戌农具修造厂联营生产硅铁;与珠海经济特区京珠应用化学研究所联营生产二甲基咪唑;与河南省陕县化工厂、新乡县新华化工厂联营生产氯乙酸。
四、焦作市第一化工厂
焦作市化工一厂始建于1961年,建厂初期只有硫酸铝1种产品,生产设备比较简陋。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成为焦作市化学工业的骨干企业。产品有电石、乙炔炭黑、氧气、溶解乙炔、氯化石腊等。以电石为基础的系列产品,是河南省电石行业的主要生产企业。
该厂1966年开始生产乙炔炭黑,经过不断扩建,建成300立方米乙炔发生器1台,100立方米发生器3台,1000立方米和100立方米气柜各1座,乙炔炭黑生产设备8组,年产能力为7000吨,是国内最大的乙炔炭黑生产厂。
1978~1984年共实现利润662万元。1985年由于全国性化肥滞销的影响,企业出现亏损。1986年建成了年产20万公斤的溶解乙炔生产设备。并与山西省和济源县的2个厂共同建造2座2500KVA电石炉,实行电石联营生产,解决了乙炔炭黑原料供应不足的矛盾,也实现了扭亏增盈。1987年又建成了年产500吨的氯化石腊车间。1980年乙炔炭黑荣获国家优质产品银质奖,1985年荣获金质奖。产品畅销于国内26个省区,远销日本、泰国、印度尼西亚、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1987年该厂共有职工1748人,主要产品产量为:电石(300l/kg)1713吨,溶解乙炔11.1万立方米,乙炔炭黑7112吨。
五、郸城县生物化工厂
郸城县生物化工厂位于郸城县城建设街,1984年始建,以生产乳酸为主。1984年乳酸丁酯产量为50吨,并获河南省1984年度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985年在国内首次解决了乳酸生产不结晶工艺后,产品质量提高,年生产能力由原来的215吨提高到700吨。同时又开发了乳酸丁酯、乳酸乙酯、油井水泥减轻剂新产品,年产值达1867万元。该厂与河南省生物研究所协作研制成功的乳酸荣获河南省1985年度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被河南省轻工厅评为优质产品。80%的产品销往西欧、英国、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年创汇45万美元。
油井水泥减轻剂SNC是该厂与中原油田研制的新产品。其性能指标均已达到和超过了美国ECO产品标准,1986年8月被评为河南省优质产品,填补了国内的一项空白。当年产量达到1000吨。
1987年底完成年产乳酸1000吨的扩建任务,并新建年产500吨的乳酸钙项目。1987年该厂生产乳酸乙酯20吨,乳酸524吨。
六、开封市化工三厂
开封市化工三厂位于开封市南关区民享街。由新民蛋厂发展而来。1953年改名为惠民蛋厂。1954年,惠民蛋厂等6个单位合并成立开封市食品加工厂,为全民所有制企业。1960年,食品加工厂改名为开封食品化学厂。1966年改名为开封市化工三厂。1986年对糖精车间设备进行了更新扩产。1987年扩建了冷冻车间,与糖精车间生产能力成龙配套;对癸二酸进行了更新扩产改造。
主要产品有糖精钠、癸二酸、增塑剂。1986年,“工农牌”糖精钠、“百灵牌”癸二酸荣获全国同行业质量评比第一名。糖精钠、癸二酸年产量均在700吨左右,增塑剂年产量3000吨左右。糖精钠在全国13个主要生产厂家中位居第四位,癸二酸在全国16个生产厂家中居第五位。另外,还生产各种规格的高、中、低档热熔衬布、仲辛醇、甘油、二异丁酯、癸二酸二辛酯、脂肪酸等产品。
1987年有职工799人,固定资产699.2万元。当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563.2万元。糖精产量729吨。
七、开封市油脂化工厂
开封市油脂化工厂位于开封市南关区五福路南侧,建于1949年,厂名为开封植物油厂。1969年改名为开封油脂化工厂。1970年开始生产氯纶纤维、苯乙烯、可发性聚苯乙烯、不饱和聚酯树脂、人造皮毛、晴氯染色等产品。
1981年苯乙烯精馏系统以筛板代替填料塔,生产能力由原500吨年提高到1000吨/年。1986年苯乙烯车间扩大改造,生产能力提高到2500吨/年。1982年氯纶纤维用11 ×400孔喷丝板取代0.1×200孔喷丝板,年生产能力由500吨提高到1000吨。
1984年与海口市化工三厂联营成立兴华综合开发贸易公司,经营进出口化工原材料;1986年与广东省中山市石歧农药厂联合生产聚苯乙烯产品。主要产品有苯乙烯、可发性聚苯乙烯、氯纶纤维、不饱和聚酯树脂、植物油、人造皮毛等。
1987年末有职工631人,固定资产628万元,当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114.1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