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 新野县
第八节 新野县
  一、政区人口
  新野县位于南阳盆地中心,介于东经112°14′~112°35′、北纬32°19′~32°48′之间,面积1062平方公里。
该区域夏、商、周时属邓国,春秋属楚国,曾称"蒸野",秦时属穰县,西汉初置县,始名新野。唐末改县为镇属穰县,元至元二年(1265年)复置县。1987年全县设城郊、五星、前高庙、漂河铺、施庵、樊集、歪子、上庄、王集、上港10个乡和城关、沙堰、新甸铺、王庄4个镇, 264个行政村,2987个村民小组。
1987年全县总人口为649388人,其中农业人口608152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平均611人。有回、蒙古、满、白、土家、壮、土彝、苗、白、侗、瑶、布依、普米、维吾尔等14个少数民族成份。总人口中汉族占98.67%,回族人口占1.02%,蒙古族人口占0.3%。
  二、自然条件
  新野县号称"百里平川"。地势平坦,似蝶翅形,由西北向东南自然倾斜,海拔77.3~108米;土层深厚,酸碱度适中,保水保肥性能强。该县河流系汉水流域。唐、白、湍、刁、涧、漂、沙、礓石八大水交汇,洪涝灾害频繁。唐河流经东、南部边缘,是新野、唐河两县的自然界河;湍河流经县境西部;白河从中部偏西纵贯南北。
  该县属北亚热带地区,具有明显的大陆性季风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15.1℃,年日照1972.6小时,年降雨802.9毫米,无霜期288天。土壤分为4个土类、4个亚类、8个土属、37个土种。其中灰两合土占16.9%,黄老土占17.6%,黑老土占23.74%,砂礓土占36.18%。白沙储量丰富,质地优良。县北部储有石油和天然气。
  三、经 济
  全县工农业总产值(按1980年不变价计算)1952年为5566.6万元,1965年6875.2万元,1979年19421万元,1987年49365万元。
  新野县属综合农业区。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红薯、绿豆、大豆、高粱等,经济作物有棉花、芝麻、油菜、花生、烟草、瓜果、蔬菜、麻类、薄荷、中药材等。小麦、棉花为两大优势。该县是南阳黄牛的中心产区。农业总产值1952年5476.6万元,1987年达23511万元。1987年粮食总产达269454吨,棉花总产达14.803吨。先后被国家定为小麦生产基地县、优质棉基地县及名贵大豆外贸基地县、芝麻基地县、平原绿化先进县和南阳黄牛基地县。
  工业总产值1952年为90万元,1987年达25814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52.28%。1987年拥有工业企业1553个,其中全民31个、集体1522个,已形成一个门类较为齐全的以棉纺织为中心的工业体系。"三九"牌自行车辐条为轻工业部优质新产品;"春燕"牌棉纱、"菊井"牌平布、"喜鹊"牌晴雨伞、"工"牌黄油杯等为国家注册产品;弓摇钻、木螺丝、精梳棉纱、玉器等已进入国际市场;水泥、树脂布、素色人造毛皮、"鸳鸯"牌毛巾袜、发泡天花板、125型铧式犁等为省优质产品。
  1987年全县乡镇企业有12158个,从业43712人,总产值13518万元,实现利税1750万元,上交税金365万元。其中乡镇办企业146户、村办674户、联合体568户、专业户2432户、个体8338户。
  该县是全省13个文明县城之一。1987年有公路干线88.8公里,已形成以公路干线和乡镇为中心的公路网。拥有各种机动车2565辆,年货运量100.5万吨,年货运周转量3098万吨公里;年客运量为130.4万人,年客运周转量为5540人公里。有电话机789部,载波电话终端机789公里,长途电话9路,电报2路,通讯比较方便。
  1987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8483万元,比1952年增加27倍。有商业、饮食业网点5692个,从业19400人。财政收入2113万元,财政支出2840万元。农民人均粮食320.5公斤,纯收入431元。其中150~200元的占农村人口的0.6%,200~300元的占总收入的16.56%,300~400元的占43.86%,400~500元的占18.18%,600元以上的占20.8%。城镇职工年工资人均1044元。农村住房人均13.2平方米。耐用消费品每百户拥有量:自行车88辆,缝纫机66台,钟表33个,手表140只,电风扇8台,洗衣机1台,沙发20对,大衣柜50个,写字台40个,收音机80部,电视机8台,收录机4台。城乡居民年底存款余额43372万元。
  著名土产品有草帽辫、草帽、玉米皮编织、绿豆粉丝、白蒺藜、青半夏、甜酒曲、瓜、菜等。风味名吃有板面、八宝布袋鸡、油炸肉包、油炸麻花等。
  四、文 化
  1952年有学校221所(初中2所,小学219所),在校学生38081人,教师743人。1987年有学校350所(高中9所、初中86所、小学255所),在校学生120917人,教师5384人。全县已普及小学教育。还有电大、函大30余班,职工学校8所。1987年有各种科技学术团体20个,班组71个,科技人员4643名,其中高级职称者18人、中级240人。有科技成果133项,其中地级64项、省级8项。县自行车辐条厂的"硫酸盐光亮镀锌新工艺"属国内首创,具有世界先进水平。
  新野县有文化馆、站、室157个,图书馆69个,档案馆、汉画博物馆各1座;电视差转台1个,广播站、室205个,剧团21个,影剧院10个。群众性娱乐活动主要项目有龙灯、狮子、高跷、旱船、竹马、玩猴、斗羊、秋千、踢毽子、霸王鞭、放风筝、猜灯谜等。
  全县有卫生医疗机构34个,卫生技术人员1253人,病床805张。县人民医院是河南省文明医院之一,县卫生局是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单位。该县为河南省群体活动先进县和全国体育系统先进单位,获国家"银盾"奖。
  新野县有凤凰山等新石器晚期文化遗址以及春秋早期曾国墓地,西汉召父渠和东汉4个古城镇遗址。新野一带是光武中兴的策源地和蜀汉政权发祥地,县内有光武台、邓禹台、阴皇后住宅等遗址及汉议事台、汉桑城、太子阁等名胜古迹。"汉代杂技画象砖"为全国文物精品,明代玉杯"一捧雪"为国家二级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