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鄢陵县
第四节 鄢陵县
  一、政区人口
  鄢陵县位于许昌市东部,地处东经114°02′~114°19′、北纬33°46′~34°14′之间,总面积871.6平方公里。
  西汉始置鄢陵县,属颍川郡。北齐天宝七年(556年)废县,其地入许昌县,隋开皇七年(587年)复置鄢陵县。属许州。1912年鄢陵直属河南省,1916年属豫东道。1932年属第五区(许昌)专员公署。1945年6月中共领导的水西根据地胡中、屯沟、刘庄3个区属冀鲁豫边区十三专署鄢扶县抗日民主政府。1947年7月改属豫皖苏边区一专署。1947年12月建立鄢陵县人民政府,属豫皖苏边区五专署。1949年3月改属许昌专员公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许昌地区,1986年属许昌市。1987年辖安陵镇及望田、只乐、马栏、张桥、南坞、陶城、大马、陈化店、柏梁、彭店、马坊11个乡,374个村民委员会,2198个村民小组。
1987年全县总人口为537184人,其中农业人口514863人,有汉、回、满、壮、蒙古、藏、瑶等民族成份。
  二、自然条件
  鄢陵县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面坡度为1/3000~1/8000,海拔高度65~50米。双洎河以北和偏东北地区多为黄河、双洎河冲积及风积而成的黄土岗、沙土和带状沙丘,面积66.5平方公里,占全县面积的7.6%;中部以缓平高地和平地为主,面积448.9平方公里,占全县面积的56.1%;东南部、南部多洼地,面积316.2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36.3%。境内有大小岗陵20个,最大的龙形岗鄢陵境内长18公里,相对高度4.5米,海拔高度65.2米。
  境内河流属淮河流域沙颍河水系,多为季节性河流,流域面积3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共20余条。主要河流有贾鲁河、康沟河、双洎河等。
  鄢陵年均日照时数2413.8小时,年平均气温14.3℃。1月最冷,平均气温为0℃,极端最低气温-15℃;7月最热,平均气温为27.4℃,极端最高气温44℃。年平均积温5268℃,年均无霜日为215天,年均降水量683.7毫米。水资源总量年均21273万立方米。其中地表水占水资源总量的36.82%;浅层地下水占水资源总量的63.18%。
  土壤分2个土类、4个亚类。潮土类面积73.19万亩,占农林用地面积的66.4%,主要分布在县北、中部,种类多、理化性状和肥力差异较大;砂礓黑土类面积39.96万亩,占33.6%,分布于县南部和南中部低洼地区,质地粘重,耕作性差。
  三、经 济
  鄢陵是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的农业县。1987年有耕地92.18万亩。经30多年的治理,到1986年先后修筑堤防172公里,建桥涵1891座,机电灌站近30处,机电井129万眼,其中配套104万眼。1987年有效灌溉面积达62.35万亩。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6.42万千瓦,其中大中型拖拉机312台,小型拖拉机8465台,大中型拖拉机机引农具487部,小型拖拉机机引农具6902部,农用动力排灌机械5144台,农产品加工动力机械5229台,全县粮食总产量达275974吨,农业总产值37067万元。
  1950年县内有5家私营小卷烟厂和1家小铁工厂,职工不足200人,全县工业总产值189万元。1987年工业总产值10508万元。乡镇企业主要有面粉、植物油、酒、农机具、砖瓦、水泥制品、罐头、棉纱、木器加工等行业,1987年产值达17500万元。
  1987年全县有乡级以上公路147公里,有公路营运车辆300辆。客运量315.4万次,旅客周转量6031.8万人公里;货运量37.9万吨,货物周转量3194.8万吨公里。许昌 -郸城窄轨铁路过境长24公里,1987年货运量150万吨,客运量4.3人次,客运周转量200余万人公里。
  全县有邮电局、所20个,邮路总长137公里,农村投递路线长1234公里,长途电路7公里。1987年全县有载波机1部,电传打字机4部,磁石长途交换机30部,市话主要设备容量400门、电话机206部,农村电话机总数209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412204元。
  1987年全县有各类商业单位2088个,从业6589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1250万元。全县国民收入33061.3万元,财政收入1391.5万元,财政支出2246.6万元。
  1987年全县人均纯收入431元,城乡居民年末存款余额8911.2万元。
  四、文 化
  1950年全县有小学132所,在校学生22075人;中学1所,在校学生361人。1987年全县有幼儿园3所,在园幼儿1.15万人;小学309所,在校学生7.38万人;初中42所,在校学生0.57万人;高中5所,在校学生0.24万人。建有农科所、林科所、农机站等科研推广机构,全县有科技人员3553人。1983~1987年全县获奖科研成果600余项,其中省级52项。
  1987年全县有电影放映队158个,豫剧团1个,说唱团1个,唢呐班36个。县豫剧团从1965年开始下乡为群众演出,被誉为"板车剧团",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珠江电影制片厂和河南电视台曾为鄢陵豫剧一团拍电影及电视记录片,在全国各地放映。1987年全县有乡(镇)以上医院13所,病床595张,医务人员703人,其中主治医师6人、医师97人。
  主要名胜古迹有乾明寺塔、尹宙碑、兴国寺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