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鲁山县
第三节 鲁山县

  一、政区人口
  鲁山县位于平顶山市西部,伏牛山与外方山东麓。介于东经112°14′~113°14′,北纬33°34′~34°00′之间,总面积2432.32平方公里。
  鲁山县春秋为鲁阳邑,属郑,后属楚,战国属魏。秦属三川郡,西汉属南阳郡。北魏先后置荆州、广州、鲁阳郡。隋属襄城郡,唐武德时置鲁州;贞观后到清末均属汝州,1914年属河洛道,后属河南省第五行政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许昌地区,1983年划归平顶山市。全县辖鲁阳、梁洼、张良3镇和张官营、磙子营、马楼、孜河、熊背、辛集、张店、董周、观音寺、瓦屋、背孜、土门、仓头、赵村、二郎庙、下汤、四棵树、鸡冢、昭平台库区19乡,544个行政村,14个居委会,3423个自然村。
  1987年全县总人口为733946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1135人,农业人口为682811人。全县有汉、回、蒙古、满、苗、彝、壮、土、维吾尔、朝鲜、白、羌、仫佬、藏族14个民族成份,其中少数民族4794人。
  二、自然条件
  县境地势西高东低,依次为中山、低山、丘陵、平原。石人山海拔2153.1米,位于鲁山、南召和嵩县的接合部。沙河为境内主要河流,发源于石人山,横贯全境,境内流程60多公里,总落差1900多米。其他河流多属沙河支流,较大的有清水河、泰山庙河、荡泽河、七里河、澎河、大浪河等。
  鲁山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最高气温43.3℃,最低气温-18℃,年平均气温14.8℃。平均降雨量822.2毫米。6~8月份为雨季,占年降雨量的53%,年平均日照2087.8小时,无霜期209天。
  境内主要矿藏有24种,已经开发利用的有煤、萤石、石英、蛭石、石墨、铝钒土、滑石、石灰石、水晶石等。其中煤总储量5000万吨,工业储量3450万吨。
  三、经 济
  鲁山经济以农业为主。全县耕地面积54.51万亩,主要作物有小麦、水稻、玉米、黄豆、红薯、烟叶、花生、芝麻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8年在沙河上游建昭平台水库,最大蓄水量6.45亿立方米,可灌溉鲁山、宝丰、叶县等县农田47万亩,后又在沙河支流上建澎河、米湾中型水库和36座小型水库,打机井2357眼。1987年全县灌溉面积达20.34万亩。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10.03万千瓦,其中大中型拖拉机251台0.8万千瓦,小型拖拉机3087台2.73万千瓦。粮食总产207342吨,油料总产8160吨,烟叶总产5760吨,蚕茧总产量27258担。全县有山坡面积740万亩,1987年完成大面积造林10.10万亩,四旁植树580万株,封山育林42.11万亩,农桐间作44800亩,林业产值达1802万元。1987年全县肉类总产量10032吨,奶类总产53吨。大牲畜存栏9.13万头,生猪存栏20.25万头,羊8.62万头,家禽130.86万只,养兔2.28万只,畜牧业总产值2928万元。当年全县农业总产值17922万元。
  1955年鲁山县有手工业合作社5个,地方国营厂矿3个,职工426人,年产值85.6万元。1978年有国营企业10个,社办企业90个,年产值5925.6万元。1987年已发展有煤炭、水泥、化肥、纺织、青铝、红丹、石墨、农机等工业,有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33个、集体所有制工业企业85个,工业总产值5528.6万元,工农业总产值36180万元。国民收入28718万元。
  1987年全县有各种类型的专业户1479户,新经济联合体621个,队组企业500余个,村办企业近500个,乡镇办企业122个,总计从业7万余人,乡镇企业总产值27990万元。
  鲁山县地处山区,焦枝铁路南北纵穿境内41公里,1987年全县公路通车里程已达404公里,有6条主要公路通往外县、市,22个乡镇都可通汽车。全县有载货汽车727辆,3085吨位;载客汽车73辆,2888客位。特种汽车27辆,其他机动车1444辆。1987年完成旅客周转量3713万人公里,完成货物周转量3051万吨公里。全县有邮电局所25个,邮路总长度464公里,电话用户交换机容量2040门。1987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773977元。
  1987年全县有商业网点近8000个,从业近20万人,社会商品零售额达19333万元。1987年全县财政收入1734万元,支出2679万元。
  四、文 化
  1949年全县有小学308所,初中1所。1987年有小学547所,在校学生9.52万人;初中93所,在校学生2.24万人;高中4所,在校学生2600人;电大及函授大学班等成人教育也开始发展。县内有农业科研所、农机研究所、无线电研究所等科研机构,有各类科技人员88730人,1982~1985年获省级成果奖4项。
  1987年全县有影剧院20座,专业剧团2个,民间职业剧团1个,业余剧团21个。全县有文化馆1处,分馆2处,图书馆1座,有农村文化中心4个,俱乐部、文化室433个。1985年兴建了建筑面积3300平方米的县文化中心大楼。建有医疗卫生机构31个,病床1217张,有卫生技术人员934人。22个乡镇都建有卫生院,另有村办卫生所484个。
  境内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邱公城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望城岗汉代冶铁遗址,唐颜真卿所撰文书丹的元次山墓碑等。石人山是理想的旅游胜地,为省级自然保护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