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孟津县
第三节 孟津县

  一、政区人口
  孟津县位于东经112°12′~112°49′、北纬34°43′~34°57′ 之间,面积7587平方公里。孟津古为黄河渡口(《尚书o禹贡》载:"孟地置津,故谓孟津")。金天眷三年(1140年)废河清置孟津县。以后历经变化,明洪武元年(1368年)重置孟津。1987年有老城、平乐、送庄、朝阳、麻屯、常袋、马屯、煤窑、横水、玉良、白鹤11个乡和城关镇,225个村民委员会,958个自然村,2179个村民小组。
  1987年全县共有396865人,其中农业人口370737人;有汉、满、蒙古、藏、苗、彝、僮、白、壮、土家11个民族成份,少数民族为73人,其中回族36人。
  二、自然条件
  孟津县处于豫西浅山丘陵区。地势西高东低,依次由浅山、丘陵区过渡到平原。邙山横跨东西,西部最高海拔481米,东部最低海拔118米,长约50公里,恰似鱼脊。全县平均海拔262米。山区、丘陵、平原各占总面积的17.7%、55.7%和26.5%。县境河流属黄河流域。黄河过境长59公里。全县水资源总量为17706万立方米,可利用水为15733.6万立方米,已利用7421万立方米;黄河、金水河及洛河等过境水总量为443.2亿立方米,已利用量11575万立方米。
  孟津属北温带大陆性气候,极端最高气温43.7℃,极端最低气温为-172℃;7月平均气温26.2℃,1月平均气温为0.5℃。年均气温13.7℃。年均降雨量650.2毫米,多雨年份达1035毫米,全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270小时。无霜期235天。
  孟津县土壤分两大类:褐土类红黄粘土占总面积93%,多分布在丘陵浅山区;潮土类占7%,主要分布在黄河滩和一二级阶地。境内有约42亿吨的原煤储藏,品位5770大卡/公斤,可供开采15000万吨。
  三、经济
  孟津县经济以农业为主。1987年有耕地602173亩,占全县总面积的54%。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水稻、玉米、红薯、谷子、高粱、豆类等,经济作物有棉花、烟草、芝麻、花生等。1965年粮食总产6276万公斤。1987年粮食总产124721吨,农业总产值10478万元。有中小水库14座,蓄水量2044万立方米;配套机井1259眼,排灌站341处,大型水渠2条长56公里,总灌溉面积167万亩。农业机械总动力114029千瓦,其中大中小型拖拉机3141台。1987年四旁植树180万株,造林10900亩,果树累计43821亩,果品产值4070万元,林木覆盖率达8%,木材蓄积量24.4万立方米。全县养牛44154头,羊29500只,其中奶山羊22600只,被国家列为奶羊基地县。鱼塘4508亩,全年产量576吨。
  孟津县1952年有4个厂矿,工业总产值31万元。1987年全县预算内工业企业19个,涉及机械、化学、轻工、建材、印刷等行业,职工25175人,总产值21204万元。主要产品农用拖车、玉米芯填充板、电话自动报警器、光栅数字显示仪、两用电镀折叠椅、烤漆单面椅和组合柜均获省优产品奖。
  1987年全县乡镇企业总数19100个,从业78719人,总产值34145万元。仿唐三彩马等7种产品获省优产品奖,10余种产品打入国际市场。
  1987年有县级以上公路17条,通车里程295公里,其中沥青公路119公里、砂石路176公里,为一类公路县。公路年完成客运量143.8万人次,客运周转量414.5万人公里;年完成货运量97.3万吨,货运周转量3356.7万吨公里。焦枝铁路过境31.5公里。
  全县有邮电支局(所)27个,邮电线路684公里,电话装机总容量1140门,装机用户508户,业务总量61.1万元。
  1987年财贸系统有2506个商业机构,从业人员601136第二章 洛阳市 PDF 人。其中商品零售总额9226万元,集市成交额4434万元,年纯购进5637万元,纯销售7869万元。财政收入11021万元,支出1854.2万元。外贸收购完成232.8万元,出口创汇66万美元。全县人均收入531元,职工年工资收入1048元,农民纯收入349元。城乡储蓄额9048.2万元。农民人均居住面积13.04平方米。全县共有电视机2917部。
  四、文 化
  1987年全县有师范1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高中10所、体校1所、初中78所,学生总数74378人,教职工4996人,其中专任教师3979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8.9%。全县共有科技人员3935人,其中高级职称者53人、中级职称者有697人,1984~1987年共有40项科技成果获市以上奖励。
  全县有曲剧团、文化馆各1个,文化站12个,影剧院14个,电影放映单位105个。王良乡桐乐驯兽团1987年在河南省艺术节获奖。全县有卫生机构445个,病床总数569张,初级职称以上医生243人,乡村医生800人,平乐乡郭氏正骨术名闻一方。
  文物古迹主要有:汉光武帝原陵、拟山园帖、星象阁、马负图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