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事文史工作
参事文史工作

【参事工作概况】 2009年,省政府参事室组织参事切实履行“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咨询国是、统战联谊”职能,各项工作均取得新进展。一是理论学习取得新成效。全年组织参事参加各种理论学习和形势报告会10多批次,撰写理论文章30多篇,其中《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事工作新局面的几点思考》被人民日报社《信息导刊》采用。二是调查研究与参政咨询取得新成果。全年组织参事先后深入省内外的100多个市、县、乡开展调研,完成调研课题10个,内容涉及应对金融危机、产业结构调整、矿产资源整合等方面,撰写调研报告3份、参事建议22份,调研报告、参事建议批办率大幅提高;参与国务院《政府参事工作条例》、《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河南省体育发展条例》、《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办法》等政策、法规的修改;出(列)席人大、政协等各类政务会议和活动100多人次,开展省际交流协作3次,接受新闻媒体专访2次。三是爱国统一战线工作取得新进展。支持参事开展统战联谊工作,全年参事与港、澳、台和国外亲朋旧故联系60多人次,向海外邮发信函、贺卡等800多件(封);郑泰森参事参与组织的“魅力河南图片展”在台展出;姚金成参事参与修改加工了豫剧《台北知府》。四是组织管理服务工作有新提高。河南省强化参事主体作用、优化参事人员整合、倡导参事自我管理、充分发挥参事专业优势等提高参事工作成效的做法,得到全国政府参事室文史馆工作会议的肯定。全年举办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活动3次,业务技能知识培训6次,写作、摄影、表演评选活动2次,编发《豫参通讯》13期,采编信息68条。

【参事工作会议】 2009年1月7日在郑州召开。省政府参事及18个省辖(管)市的参事工作联络员共70人参加会议。会议传达了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三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学习讨论了政府参事楷模郭崇毅的事迹,研究拟定了年度调研课题和课题负责人。会议对做好参事工作提出四项要求,一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忠实履行参事职责;二是创新调查研究工作,提高参政咨询水平;三是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做好统战联谊宣传工作;四是全面加强参事队伍和机关建设,努力推动河南参事工作新发展。

【参事参政咨询座谈会】 2009年1月6日在郑州召开。省政府参事和省发改委、财政厅、农业厅、民政厅、教育厅、卫生厅、旅游局、地震局、环保局等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省政府参事分别就全省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打造生态黄河休闲之旅精品线路、粮食生产补贴、招生培养一体化、养老工作、医疗保障体制、环境自动监控、防震减灾等问题发表意见和建议。

【国务院参事来豫调研】 2009年1月5日~7日,国务院参事刘志仁一行2人就家电下乡拉动内需问题到郑州、中牟调研。1月20日~22日,国务院参事石定寰与美国双蓝医保联合会成员等一行7人,到新乡就医疗保障国际合作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调研。5月11日~13日,国务院参事石定寰与美国双蓝医保联合会成员等一行5人,到新乡对“现代健康服务中心”项目进行考察。5月21日~27日,国务院参事任玉岭一行2人就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情况到信阳、驻马店调研。6月12日~15日,国务院参事石定寰、陈全生、袁伦渠等一行6人,到新乡就中美医疗保障体系合作项目进行考察。8月26日至9月4日,国务院参事室深化教育体制改革调研小组一行6人,就我国大中小幼特师资队伍建设问题到郑州、南阳调研。

【文史工作概况】 2009年,省文史馆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1)组织建设。7月,商请省委统战部印发《关于向省文史研究馆推荐馆员的通知》,做好选聘馆员的前期工作。民主推选5位老书画家组成书画馆员艺术委员会,对参加大型书画展览的作品予以审查把关。12月15日,省文史馆召开《中原文史》编委会议,调整了编委会领导机构。(2)调查研究。全年两次组织馆员到鹤壁、三门峡等市进行参观调研,馆员们针对三门峡市的旅游开发、环境保护等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受到当地政府重视。(3)著书立说。全年省文史馆共有十余位馆员出版研究成果:李冷文的《冷文赤语集》、周鸿俊的《周鸿俊诗词选》、王威的《王威山水画选》、二月河的《佛像前的沉吟》、马紫晨的《河南曲剧》等、唐玉润的《唐玉润书画集》、刘学勤的《中国现代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陈有才的《我是首都农民工》等、周俊杰的《周俊杰书法序跋集》等、周同宾的《乡关回望》、韩伟业的《韩伟业书法集》、寇北辰的《厚积斋随笔》、郭青萍的《学学甲骨文》、王际欣的《王际欣书画作品集》、李留海的《洛阳正骨传奇》、李稚农的《春风着意出玉关》、理勤功的《理勤功书画作品集》、马是之的《中华姓氏河南寻根》、温玉成的《中国佛像与考古》。(4)文史研究。省文史馆馆员全年共在馆刊《中原文史》上发表文史研究成果35篇,在馆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学术研究文章100多篇。蒋经魁的“秦史研究”、许仰民的“金瓶梅词话研究”、齐冲天的“汉语字源研究”、詹方瑶的“两岸关系研究”、林从龙的“格律诗研究”、魏千志的“开封古城墙遗址研究”、杨宝顺的“中原地区佛道建筑文化研究”、宫大中的“魏碑书体研究”、谢照明的“创新文化研究”、蔡全法的“具茨山岩画研究”、卢怡的“佛教音乐研究”、徐金星的“客家文化研究”、刘宏的“河南方言研究”等成果,均受到社会好评。(5)艺术创作。本年省文史馆馆员在艺术创作方面取得较大成绩。王今栋创作、展出作品310幅,周俊杰的大风歌书展展出新作100多幅,魏峰13次参加画展,李铁成撰书碑赋2处,温玉成发表学术论文8篇,理勤功展出作品100多幅、发表作品30多幅,朱绍新十余次参加各类创作活动,杜克礼、聂中东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举办个人书画展,展出作品多幅。王清芬自费录制的《大祭桩》、《抬花轿》、《麻风女》、《宇宙锋》、《富贵金莲》5个剧目的9个折子戏,在中央电视台11套“名段欣赏”栏目播出。王威、黄鹂、陈天然荣获中国文联颁发的“从事新中国文艺工作六十年”奖章和证书。

【文化交流】 2009年,省文史馆多次进行国内外文化交流。一是国内文化交流。1月,组团到台湾进行文化交流活动,增进了海峡两岸同胞对中华文化的认同。8月27日,唐玉润、桑凡、吴懋祥、李绍翰、赵抱衡等馆员的作品参加了由中央文史研究馆和澳门基金会联合主办的“祖国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暨澳门回归10周年全国文史研究馆书画展”。9月9日~12日,派代表参加在宁夏银川举办的贺兰雅集活动。9月22日~25日,馆员杨乃寒、李绍翰赴京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暨国务院参事室成立60周年中央文史馆笔会”活动。11月,组织工作人员赴福建、江西、安徽等文史馆学习调研《中国地域文化通览》编撰经验;12月11日,与安徽文史馆在郑州举行研讨会,就《中国地域文化通览》相关历史人物撰写问题进行协商。全年省文史馆共接待河北、云南、内蒙古等省、区文史研究馆来访200余人次。二是海外联谊。马是之馆员两次参加国际学术研讨会,就炎黄文化研究和首届世界大学生华文书信大赛与海外同行进行交流。李次公馆员作为资深翻译家多次接待俄罗斯、日本客人。周俊杰馆员的作品获韩国全罗北道第七届世界书艺(南北)双年大奖。蔡全法馆员在第八届河洛文化国际研讨会上作的《郑姓渊源考》学术报告,受到海外同行的重视。

【社会服务】 2009年,省文史馆馆员多次进行社会服务。(1)拥军扶困。八一建军节前夕,唐玉润、赵抱衡、唐海等到解放军某部,桑凡、韩伟业、祁惠民等到驻豫某预备役师进行书画慰问。牛光甫、杨乃寒、桑凡、李逸野、韩伟业、祁惠民等到开封军分区参加“写伟人诗,画伟人像”活动,并应邀为四川汶川地震灾区4位小学教师寄送作品。韩伟业变卖4幅作品捐助残疾人李亚华。刘宏多次参加为贫困学生捐赠活动。理勤功应邀为武警某部书画培训班讲课并创作示范作品5幅。(2)文化卫生下乡。1月23日,唐玉润、赵抱衡、唐海等到郑州市惠济区古荥镇孙庄村,为400多户村民撰写春联。韩伟业全年参加农村、街道、企业、部队公益服务性书画8次。刘学勤、崔公让、张东岳、张世峰多次参加下乡义诊会诊活动,并为乡镇培训医务人员。许仰民被聘为信阳市花木协会会长,推动了信阳市花木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