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市
周口市

 市委书记:董光峰(12月离)、毛超峰(12月任);
    副书记:高德领(12月离)、刘应堂(2月离)、李洪民(12月离)、王爱(女,12月离)、徐光、余学友(12月任)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郭志岭;副主任:邹建廷(3月离)、梁照仲、刘家珍、白明宽、张宁萍、刘庆森(3月任)、苗得雨(3月任)
    市长:高德领(12月离);副市长:王申亭、孟超(4月离)、梅宝菊(女)、范明、李绍彬、武建新、游振新(9月离)、刘保仓(4月任)、史根治(4月任)
    市政协主席:田有申;副主席:王庆枫、王建庄、程远东、张晓林、杨春(女)、杨海震(3月任)、姚建华(3月任)、李海龙(3月任)
    法院院长:李文灿
    检察院检察长:李春长
    【概况】  周口市位于河南省东南部。总面积1195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82.6万公顷、城镇建成区面积250平方公里。年末全市总人口1076.36万人,其中乡村人口851.2万人,占79.0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21‰。辖川汇区,项城市,扶沟、西华、商水、太康、鹿邑、郸城、淮阳、沈丘8个县及黄泛区农场、五二农场。
    全市等级公路通车里程11226公里,铁路通车里程112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334.5公里,农村公路通车里程9512公里。南洛、大广、周商3条高速公路周口段建成通车,许亳高速周口段即将竣工。拥有太昊伏羲陵、平粮台遗址、太清宫(含老君台)、关帝庙、文庙、寿圣寺塔、吕潭学校旧址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4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9处。拥有旅游景点33处,已形成以周口—淮阳—鹿邑 “三点一线”为重点的旅游热线。全年全市共接待海内外游客500.68万人次,增长15%,其中国外游客0.68万人次、增长1倍,国内游客500万人次、增长15%;旅游总收入23.9亿元,增长80%。全市已形成以电力、机械、纺织、食品加工、医药、板材加工、建筑材料、皮革皮毛加工为支柱的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拥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工业品牌。河南莲花味精企业集团生产的“莲花”牌味精先后获得24项国内国际金奖,生产能力跻身世界同行业四强,单厂产量居世界第一;宋河酒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宋河粮液”获国家金奖;河南鞋城皮革集团生产的牛皮革及制品远销10多个国家和地区。此外,金丝猴奶糖、赛潮皮鞋、邦杰食品等一批名优产品也享誉海内外。周口还是闻名全国的平原绿化先进市,森林覆盖率达20%,素有“平原林海”之称。
    2006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677.74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4.99亿元,增长8.9%;第二产业增加值278.17亿元,增长15.9%;第三产业增加值174.58亿元,增长11%。三次产业结构为33.2∶ 41∶25.8。全市人均生产总值6313元。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7%,其中鲜菜价格上涨8.6%,商品零售价格上涨1.8%,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3.8%。
    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03.3万公顷,是农业部推出的5个全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整体推进试点市之一。粮食总产量644.8万吨,增长16.7%。其中,夏粮415.6万吨,增长8.1%;秋粮229.2万吨,增长36.8%。油料总产量32.3万吨,增长0.9%;棉花总产量25.8万吨,增长12.7%;烟叶总产量1.8万吨,增长11.9%。畜牧养殖业稳步发展。肉类总产量79.5万吨,增长7.1%;禽蛋产量23.3万吨,增长5.3%;奶类产量5.6万吨,增长57.4%;水产品产量3.69万吨,增长47.6%。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全市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675万公顷、节水灌溉面积1543公顷。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908.88万千瓦,增长4.1%;农用拖拉机39.78万台,增长1%;农用运输车22.99万辆,增长3.9%;农村用电量9.7696亿千瓦小时,增长14.7%。新增通油路村委会1058个,新建沼气池20.05万座,发展沼气生态村210个,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村容村貌的改善,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年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244.4亿元,增长16.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8.4亿元,增长23.1%。从所有制形式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41.2亿元,增长15%;集体企业增加值3.1亿元,增长24.5%;股份制企业增加值52.7亿元,增长26.7%。非公有制工业经济增势强劲。非公有制工业完成增加值80.1亿元,增长26.9%;其中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加值15.8亿元,增长15.3%。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90.3亿元,增长23.8%;重工业增加值38.1亿元,增长21.4%。全年工业产品销售率98.9%,提高0.3个百分点。全社会实现建筑业增加值37.3亿元,增长11.6%。
    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93.29亿元,比上年增长36%。其中,城镇投资200.21亿元,增长43.7%;农村投资93.08亿元,增长22%。房地产开发投资15.3亿元,增长56.5%。全市90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97.9亿元。
    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7.4亿元,比上年增长15%。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52.6亿元,增长15.8%;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184.8亿元,增长14.7%。进出口总额2.7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6.8%。其中,出口总额1.36亿美元,增长51.2%;进口总额1.36亿美元,与上年持平。全年新批准外商投资企业17个,比上年减少5个。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6000万美元,增长23.6%。
    全市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实现增加值2.5亿元,增长15.7%。全市邮电业务总量86401万元,增长13.6%。电话普及率为10.2部/百人。年末计算机互联网用户99414个,新增1.72万个。全市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运量5200.4万吨,增长10.2%;货物周转量661000.4万吨公里,增长11.9%。全市客运量7101.6万人,增长8.4%;旅客周转量334477.5万人公里,增长9.6%。
    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5.2亿元,增长14.2%;一般预算支出78.6亿元,增长43.9%。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218元,人均消费支出5268.83元,分别增长13.6%和15.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641元,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964元,分别增长16.03%和18.6%。城镇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35.4%,农村为45.7%。全年城镇竣工住宅面积133.27万平方米,增长60.3%。城乡居民年末储蓄存款余额437.89亿元,增长19.23%。
    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教育事业保持较快发展,全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10859人,比上年增加6176人。科技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市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8850万元,增长28%。年末全市拥有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24个,博士后工作站3个,从事科技活动人员6100人。全年共取得省级科技进步奖6项。申请专利295件,增长25%。签订技术合同1项,成交金额80万元。卫生事业持续发展。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1458个,卫生技术人员23577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1个,卫生监督检验机构7个,农村乡(镇)卫生院183个。全市共有2个县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参合” 农民212.19万人。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全市运动员共获得亚洲冠军2个、全国冠军1个,第十五届亚运会夺得2块金牌。社会保障工作不断加强。年末全市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8.56万人,比上年增加4.04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5.26万人,增加2.76万人。全年全市共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8553.9万元,“低保”对象113471人;发放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3620.02万元,“低保”对象242885人。从7月1日起全面实施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累计发放城乡医疗救助资金655.3万元,救助53292人次。全年全市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院床位319张,收养230人。建立各种城镇社区服务设施13处。
    和谐社会再谱新篇。本年24岁的西华籍大学生洪战辉,荣登“感动中国” 2005年度人物榜,成为此次评选最年轻的获得者。商水籍武警战士李飞,勇救3名落水妇女的英雄事迹传遍中原大地,并当选为第九届“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

【周口海关开关】 2006年1月23日,隶属郑州海关的周口海关正式开关。周口海关是2005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正处级海关,内设办公室和综合业务科两个科室,负责周口市和漯河市的进出关监督管理。8月10日,周口海关正式对外办理业务。

【中国河南·中国神话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2006年8月11日~13日在周口召开,来自美国、墨西哥、中科院、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台湾“中国口传文学协会”、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河南省政协、河南省委宣传部等多个单位或团体的160多名国内外神话学专家学者参加会议。研讨会围绕中国神话学百年回顾与展望、中国神话学对国际神话学的贡献、中国神话学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中原神话调查与研究等进行深入交流与研讨,并发表了《中国神话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周口)宣言》。会议期间,专家学者们参观考察了太昊陵等周口古迹,论证了周口申报“三皇故都”的条件。此次研讨会,是迄今为止中国神话学研究史上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一次会议。9月15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正式命名周口为“中国三皇故都文化之乡”和“中国神话学研究基地”。

【全国农业普查河南试点在项城启动】 2006年6月27日,全国农业普查河南试点工作在项城市启动。此次普查涉及全省2000多个乡镇、5万个村委会、2000多万个农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