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书记:谢连章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葛付忠
县长:张海涛
县政协主席:陈晓多(女)
总面积867.5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72万公顷;总人口62.87万人,其中乡村人口51.67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49‰。辖安陵、马栏、望田、柏梁、陈化店5个镇,张桥、南坞、陶城、只乐、大马、马坊、彭店12个乡。
2006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94.8亿元,比2002年增长81%,年均增长15.9%,其中一、二、三产业年均分别增长9.1%、22.9%和14.4%。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65亿元,是2002年的2.1倍,年均增长33.1%,其中工商税收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达到54.3%。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4.9亿元,是2002年的3.9倍,年均增长48.8%。 “鄢陵模式”被省政府确定为七大县域经济发展模式之一。
工业经济快速推进。坚持实施项目带动,不断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招商活动。全县80%以上的新上项目属于外来投资,60%以上的工业增加值来自于引资企业。工业企业发展到833个,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7个。工业增加值达到38.6亿元,比2002年增长125%,年均递增22.5%;工业经济对GDP的贡献率由2002年的34%提高到41%。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花卉园艺、畜牧养殖、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特色经济快速发展。花木种植面积快速膨胀,先后被命名为“全国花卉生产示范基地”、 “全国重点花卉市场”、“中国花木之乡” 和“中国腊梅文化之乡”,成为“中国花木第一县”。畜牧养殖业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被命名为全省“畜牧强县”和 “现代畜牧业发展重点县”。
特色三产彰显魅力。生态旅游业势头强劲,成功举办一年一度的花博会,花博园被命名为“首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和“国家花木博览园”,并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围绕花卉苗木、生态旅游等特色产业,物流、餐饮、会展业迅猛发展,花都温泉、花博园、“生态农业观光游”成为省内休闲旅游知名品牌,被列为全省旅游发展重点县。
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深入开展 “创建”活动,花都风情商业街、梅苑新村、家家休闲广场、阳光丽城等街区广场建设成效显著,人民路、花都大道、花博大道、翠柳路等主干道完成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县城区和县域主干道两侧 “脏、乱、差、毁”现象得到有效治理,汶河综合改造工程进展顺利。小城镇建设快速发展,辐射带动能力明显增强,全县城镇化率达到27%。
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全面启动 “万村千乡”工程,城乡市场呈现购销两旺局面,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4.8亿元,较2002年增长72.4%,年均增长14.6%。落实各项惠农政策,杜绝“一事一议”筹资,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551元,年均增长1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589元,年均增长12.8%。实施农民工培训“阳光工程”,务工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6%。启动“村村通”工程,改善农民出行条件,2002年以来新建乡村公路482公里。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平原绿化等各项基层基础工作,解决全县3万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被评为全省“‘红旗渠精神杯’竞赛活动先进县”和“平原绿化高级标准先进县”。实施沼气“一池三改”,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及时足额发放,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逐年提高。扎实推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建立和完善了农村五保供养体系,集中供养率达到20%。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全面实施科教兴县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被确定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2002年以来共实施国家级科技项目52个、省级科技项目47个,科技进步贡献份额达到49.5%。教育“两免一补”得到全面落实,实施中小学危房改造,改善了办学条件;中英文学校投入使用;县一高实施迁建,被评为省示范性高中;县二高完成一、二期扩建工程,被授予市示范性高中。乾明寺塔被命名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卫生服务网络覆盖率达85%以上,有效地防控了“非典”、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疫情,较好地开展了艾滋病、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疾病的防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