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设与建筑业
工程建设与建筑业

【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 2006年,河南省建设厅继续大力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1)发展环境全面优化。1月,省政府制发《关于加快建筑业发展的意见》,2月和4月分别召开了全省建筑业发展工作会议和座谈会,12月出台了《关于加快建筑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有力地促进了建筑业的健康发展。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加大对建筑业的支持力度,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金融机构为建筑类企业提供了良好的金融环境,从信贷、保函等业务方面给予了支持。(2)市场监管力度不断加大。本年省建设厅制发了全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管理实施办法》、《工程建设与建筑业不良行为记录和公示管理办法》等一系列配套文件,全省建筑市场制度保障体系和闭合式监管模式基本形成,为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加强行政监管奠定了良好基础。全省有形建筑市场在信息发布、评标专家抽取、开标、评标、定标等重要环节基本实现“三化” (服务网络化,专家抽取自动化,开标、评标、定标活动透明化),招投标交易的“阳光”平台基本形成。在市场监管的方式方法上,省建设厅建立和完善了工程监管联动机制,加大了行政执法力度,强化对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工程造价咨询、工程招标代理企业资质的动态管理,严格建筑市场准入、清出制度,严把工程开工和竣工验收备案两个关键环节,严格施工许可和竣工验收备案管理,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在建筑市场监管过程中的联动作用,形成闭合监管联动机制。对经营规模和质量安全管理不达标,并存在重大违法违规行为的建筑类企业进行严肃处理。全年取消企业资质(含安全证书)700个,暂扣发生安全事故和安全生产不达标单位安全生产许可证9个;降低监理企业资质等级11个,取消监理企业资质23个,取消工程造价咨询企业资质14个,限期整改企业48个;取消考核不合格的招标代理企业资质44个;取消施工企业资质119个;行政处罚违章违规工程210个、企业230个。(3)招投标监管机制不断健全。全省积极推行 “六公开”制度(公开招标信息,公开招投标要求和准入条件,公开资格预审或后审办法,公开评标标准和办法,公开中标结果,公开行政监督和监察、检察部门的投诉电话、信箱),使建设工程招投标工作更加公开透明。省建设厅将招投标活动的监管与治理商业贿赂相结合,严格实行动态管理,与监察、检察等部门实施联合监督,建立招标代理机构动态考核机制,建立健全评标专家库和管理制度,建立招投标全工程的工程造价监管体系,提高合同价款签订的合理性,保证合同的顺利实施,有力地促进了招投标市场的规范运行。全年因违法转包、分包、挂靠、签订“阴阳合同”等行为被记入全省不良行为档案的中标企业34个,取消招标代理机构资质43个;因违规或工作质量水平不高被清出评标专家队伍的评标专家60个。

【建筑业发展】 2006年,河南省建筑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势头。(1)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支柱产业作用日益明显。一是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创历史新高。全年全省建筑施工企业实现利润37.8亿元,增长47.9%;实现税金51.9亿元,增长40.2%;建筑业企业劳动生产率为110254元/人,比上年增长32.3%。二是中原城市群的建筑业发展辐射带动作用日益明显。全年中原城市群建筑业共完成总产值932.7亿元,占全省建筑业总产值的62.4%,增长35.5%,其中郑州市建筑业总产值达到394亿元、洛阳市242.4亿元,分别居全省第一、二位。三是产业集中度逐步提高。全省184个一级以上施工企业完成总产值796.8亿元,占全省建筑业总产值的53%,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涌现出由河南路桥发展建设总公司、河南国基集团等75个施工企业和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河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等25个勘察设计企业组成的河南建筑综合实力100强骨干企业。四是省外市场份额继续扩大。全省建筑施工企业在外省共完成产值356.69亿元,占全省建筑业总产值的23.8%,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全省出省建设劳务创经济收入72亿元,增长19%。国际市场份额逐步扩大,完成对外承包营业额7.82亿美元,增长56.7%;新签合同额8.81亿美元,增长40.1%;派出人员15667人次,增长49.3%。(2)结构调整初见成效,企业竞争力逐步增强。一是结构调整取得初步成效。全省建筑施工业新增一级资质企业20个,审查核准二级资质企业122个,新批劳务企业300余个,申报特级企业10个。截至年底,全省共有建筑类企业5039个。其中,按照资质序列划分,总承包企业1707个、专业承包企业2376个、劳务分包企业956个,企业类型结构比例由上年的3∶6∶1调整为2∶2∶1;按照资质等级划分,特级总承包企业5个、一级总承包和专业承包企业252个、二级及以下总承包和专业承包企业3826个。全省基本形成由勘察、设计、监理、工程造价等企业组成的工程咨询服务体系。截至年底,全省共有项目管理企业26个、工程监理企业288个、工程造价咨询企业323个、招标代理机构178个。二是企业管理日趋规范。企业通过改制,不断规范法人治理结构,通过推进内部三项制度改革,不断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工程项目管理中,一大批建筑施工企业相继通过质量管理体系(GB/T19001-2000)、环境管理体系(GB/T24001-2004)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GB/T28001-2001)认证,有效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三是建筑劳务企业发展日趋合理,全省有建筑劳务企业近千个。省建设厅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建设厅及吐鲁番等市签订了加强建设领域全面合作协议。四是专业人才队伍不断扩大。全省共有注册建筑师1965人,其中一级445人、二级1520人;注册结构工程师1428人,其中一级946人、二级482人;其他类型注册工程师820人;注册造价师3487人、造价员27251人;注册监理工程师3848人;项目经理81000人;建造师19023人。五是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建筑业有10项新技术在全行业得到广泛推广应用。全省共评审发布6项工程建设地方标准,新批立项建设科技示范工程25个,评定省级工法28项,申报国家级示范工程2个。全省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力度进一步加大,有3项工程建设QC(勘察设计)成果获部级QC小组成果奖,8项获省级QC小组成果奖。郑州国际会展中心(展览部分)科技示范工程的部分施工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河南省艺术中心使用的“高肋复合咬边技术屋面系统”新技术通过建设部及国内专家的评审鉴定。郑州新郑国际机场航站楼改扩建工程中的大跨度空间结构与大型钢构件滑移施工技术获国家金钢奖。

【工程建设管理】 2006年,河南省建设厅继续加强工程建设管理力度。(1)改革政府投资项目组织建设方式。确定多个试点城市和26个项目管理企业,探索出不同的政府投资项目建设方式。在全省建设、交通、水利、电力、冶炼等行业中开展代建或项目管理工作。本年鹤壁、新乡、濮阳、许昌、济源等地开展了政府投资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2)积极开展工程担保。省建设厅会同省财政厅、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省银监局联合制发《河南省建设工程担保实施办法》,明确了实行工程担保的建设项目、工程担保的种类及行政监管主体。专门制发《河南省建设工程担保机构和担保合同备案管理暂行办法》,对工程担保机构的管理及专业担保机构应具备的条件提出了具体要求。(3)探索建立工程质量抗风险制度。与省保监会联合制发《河南省建设工程质量保证保险实施意见》,并对具体工作作出部署。(4)建立健全信用体系。制发《关于加强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有关问题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组织开发“河南省工程建设监管系统”,对工程建设程序中的各种审批环节、监管信息、各种执法检查、巡查情况、行政处罚、不良记录、工程项目评优、获奖情况等信息实施“四个统一”(统一的信用信息平台、统一的信用评价标准、统一的信用法规体系、统一的信用奖惩机制)。全省18个省辖(管)市信用体系建设步伐明显加快,有600多条工程监管信息、290多项建筑市场不良行为记录和行政处罚情况被录入到监管系统,并记入企业和个人信用档案中。

【省重点工程监管】 截至2006年底,全省已纳入省直管建设工程监管范围的单体工程总计68个、177.89万平方米,总投资41.25亿元;办理质量监督、安全监督、施工许可证开工建设的工程47个、129.68万平方米,总投资25.36亿元;办理报建登记、招标投标手续的工程15个、27.88万平方米,总投资4.84亿元;办理质量、安全登记备案手续尚未办理施工许可开工的工程5个、18.77万平方米,总投资10.89亿元。办理竣工备案手续的工程1个、1.56万平方米,投资0.16亿元。全年省建设厅共下发整改通知书86份,消除质量隐患6起,有效地提高了省直管工程的质量水平。在加强质量监管的同时,还鼓励引导省直管工程积极创优,多出精品,共有17个工程被评为“省结构中州杯”奖,4个工程申报了“鲁班奖”。组织专家召开了河南艺术中心金属屋面工程超规范问题专题技术论证会,成为全国首个获得建设部行政许可“三新核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核准)工程项目。及时收集整理重点工程项目用地及建设规划、施工图审查等方面的信息,召开省直管工程联席会议,协调解决问题。同时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设计编制了“省直管工程网上管理操作系统”。截至年底,省直管工程在郑州市建筑工程交易中心共进行招投标交易64次,涉及建筑面积75.85万平方米,总造价6.73亿元。

【勘察设计单位体制改革】 2006年,河南省勘察设计单位体制改革整体推进。截至年底,全省609个勘察设计单位实现产权制度改革395个,取消事业编制改为科技型企业201个,占全省勘察设计单位总数的97.87%。全省勘察设计单位按资质等级划分,有甲级101个、乙级218个、丙级及其他290个;按所有制分类,有国有单位201个、有限责任公司378个、其他产权形式单位30个。25个勘察设计企业被列入省政府重点支持企业目录。

【勘察设计行业管理】 2006年,河南省建设厅继续加强勘察设计行业管理。(1)优化调整勘察设计队伍结构。截至年底,全省勘察设计企业共有609个,其中甲级占16.58%、乙级占35.8%、丙级及其他占47.62%;从业人员5万余人,专业技术力量占总量的80%以上,注册建筑师、注册工程师发展到15个专业、5000余人。全年完成营业收入79.45亿元,实现利润总额7.09亿元。区域分布合理,结构匹配适当,可满足各行业的科研和设计需要,有5个企业跨入全国勘察设计综合实力100强。一批民营股份制勘察设计企业相继成立,为市场公平竞争增添了活力。(2)进一步加强勘察设计市场的监管力度,完善市场准入清出制度,将符合招标条件的建设工程纳入市场进行公开设计招标,积极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评估和专业技术人员信用档案,对违法违规行为和质量事故等不良记录载入数据库。(3)继续优化企业环境,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良好市场体系。实施品牌战略、强化精品意识、积极开展设计创优活动,本年全省获得建设部优秀建筑设计二等奖1个、优秀工程勘察类三等奖2个。(4)认真执行《行政许可法》,进一步完善和改进行政许可受理办法和程序,创新监管体制,强化服务意识,对企业申报工程勘察设计资质做到随时受理、按时办结,健全行政审批责任追究制,为勘察设计企业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勘察设计质量管理】 2006年,河南省建设厅继续推进全省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批准发布了3项工程建设地方标准,进一步完善了施工图审查工作。(1)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对全省施工图审查机构进行动态考核。(2)扩大施工图审查覆盖面,在提高设市城市施工图审查质量的基础上,进一步在县城扩大施工图审查覆盖面,县城建筑设计施工图审查面得到有效提高。(3)进一步补充完善施工图审查内容,自10月1日起,对在施工图审查工作中达不到节能标准要求的,一律不发放审查合格证。节能审查工作得到进一步规范,全年共评审发布新的河南省地方建筑节能标准3个,并研发了“河南省建筑节能设计分析软件(PBECA)”。(4)加强对施工图审查质量的监督,坚持每年对已经过施工图审查的项目进行随机抽查,勘察设计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建筑工程抗震管理】 2006年,河南省建设厅继续加强抗震防灾管理工作。结合建设部《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管理规定》,把新建工程抗震设防审查与施工图审查工作结合起来,严把新建工程抗震设防关。加强对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防灾设计的审查、审批工作,全年共审查超限及超限高层建筑工程7个,确保了大型重点工程抗震设防的安全性、科学性。进一步完善地震应急处理机制,确保预案中各项保障措施落到实处。省建设厅编印的《河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优秀住宅示范图集》增加了抗震设防的技术措施,有效满足了农民在抗震设防区中建造不同抗震等级住房的需要。

【工程建设标准定额】 2006年,河南省建设厅继续推行工程建设标准定额。(1)制发《河南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夏热冬冷地区)》、《河南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实施细则》、《聚氨酯灌注XPS复合板外墙外保温技术规程》、《安全控制与报警逃生门锁系统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细水雾灭火系统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等6个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组织全省建设工程综合执法检查,对违反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工程下达整改通知20多份,责令停工项目6个。(2)进一步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办法。在濮阳市召开了全省工程量清单计价办法现场会。漯河、焦作、安阳、濮阳、新乡、三门峡等市加大了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办法的力度。年底全省50%的国有投资项目实行了工程量清单招标计价。(3)建筑、装饰、安装、古建、市政、园林等方面新的计价定额修编工作全面启动,新定额对原有定额项目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和修改,至年底已完成工程量计算规则及消耗量的计算工作;调整发布了全省建筑安装工程人工费单价;制发了《河南省建设工程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计价管理办法》;有10个省辖市开展了合同价款备案审查工作,合同纠纷不断减少。(4)制发《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监督管理办法》、《工程造价咨询企业诚信手册使用管理办法》和《工程造价咨询企业不良行为记分表和处理办法》,对全省工程造价咨询企业进行全面大检查。对全省乙级造价咨询单位进行考核,达标271个,限期整改27个,注销整改后仍不合格的造价咨询企业造价资质等级14个,查处无证经营造价咨询企业2个。(5)按照建设部的部署和要求,对全省22597名造价员进行重新登记换证;共有7479人参加了造价员培训考试;对445名造价工程师进行了初始教育,对3443名造价工程师分期分批进行了继续教育。(6)工程造价信息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年共发布标准规范信息227条,并开发完成“全省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管理系统”,为实现造价员网上申报资料和统一管理创造了条件。

【工程质量监管】 2006年,河南省工程质量管理机制初步形成,工程质量巡查制度在全省广泛推行,质量监管力度不断加大,工程项目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日益健全,工程行为得到规范,工程建设强制性条文得到较好执行。本年全省住宅工程质量实行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制度,住宅质量通病大幅减少,有效地保证了广大购房居民的切身利益。省直重点工程质量普遍提高,尤其是新郑国际机场等重大工程,高质量地完成了建设任务,发挥了应有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全年全省共监督工程15183个,受监面积达14052.86万平方米,其中监督竣工工程5214个,涉及面积8635.24万平方米;下达不良记录告知书257份、行政处罚告知书38份、整改通知书88份;质量公示曝光率、受监工程合格率、主体结构工程验收合格率均达到100%,工程竣工备案率达到88%。全年未发生重大质量事故,工程整体质量稳步提高。全省共有4个工程获国家“鲁班奖”、6个工程获“全国建筑工程装饰”奖、4个工程获“中国市政金杯示范工程”、72个工程获省“中州杯”奖、50个工程获省“中州杯”银奖、11个工程获省“装饰中州杯”奖、83个工程获省“结构中州杯”奖、60个工程获省“市政工程金杯”奖。

【清理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 2006年,河南省建设厅与各有关部门加强协作,实行挂牌督办制度,重点督察,分类指导,清理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工作成效显著。全年核查了10个省辖市、60个企业的1058个工程项目的拖欠情况,对清欠工作问题突出的10个县(市、区)、60个单位进行了制裁,并逐步建立防止新欠工程款和工资的长效机制。截至年底,全省建设领域2003年以前拖欠的63亿元工程款,清欠比例达到97.84%,其中政府拖欠的27亿元工程款清欠比例达到99.25%。

【建设安全生产】 2006年,河南省各级建设主管部门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安全目标考核制度》、《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制度》、《安全生产评价制度》、《重大安全事故约谈制度》、《安全生产形势分析制度》、《安全施工措施审查备案制度》、《建筑安全巡检制度和安全生产诚信制度》,全面实行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认真组织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大力推进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深入开展预防建筑施工高处坠落和起重伤害专项整治活动,通过安全巡查,不断强化对建设工程有关责任主体安全行为的监督。全年共对18个省辖(管)市、20个县(市)、116个施工和监理企业、99个在建工程(建筑面积220余万平方米)进行了巡查,发现不安全问题1108项(条),下发整改通知书77份,其中停工整改通知12份。发放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4760个,累计考核8.1万多人,吊销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施工企业资质695个,对上年以来发生重大事故的18个施工企业、8个监理企业、20个项目经理和项目总监分别给予停止招标或降低资质的处理。全年全省发生四级以上建筑施工重大安全事故的起数、死亡人数和重伤人数,分别比上年下降32%、38.2%和60%,其中三级事故降低66.7%。全省共有8个工程获“国家级安全文明工地”称号,75个工程获“省安全文明工地”称号。

【国外工程承包】 2006年,河南省签订国际承包工程合同金额1339万美元,完成营业额2198万美元,国际劳务输出106人,主要集中在阿尔及利亚和马里两国。在阿尔及利亚实施的城镇供水打井工程和供水管道改造项目,由年初的8部钻机增加到12部。马里经理部本年签订项目合同5个,主要承建了马里8部委办公楼、外交部扩建、宪法法院、伊斯兰招唤办公楼、马里大学教学楼等工程项目。

【发展新型墙体材料】 2006年是河南省墙材革新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年。全省新型墙材产量快速增长,一大批骨干企业建成投产,新型墙材产品结构明显改善,优质承重墙材产能大幅度提升,非黏土类新型墙材砖成为主导产品,不但超额完成省政府确定的目标任务,而且稳定了市场供应,保证了关闭黏土砖瓦窑厂工作的顺利推进。(1)全省新型墙材产量达到191亿标砖,同比净增75亿标砖,增长64.6%;新型墙材占墙材总量的50.5%,上升了21个百分点;新增规模以上新型墙材生产线254条,总生产能力103.5亿标砖,超额完成省政府确定的年新增74.76亿标砖的目标任务。(2)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突破。全省新增规模以上新型墙材生产线单线平均生产规模超过4000万块/年,全部达到国家和省规定的标准要求;90%以上新增产能为承重新型墙材,以煤矸石烧结砖、高掺量粉煤灰烧结砖、蒸压粉煤灰砖、混凝土多孔砖为主导产品的承重墙材产品体系基本形成,满足了全省大范围、大规模关闭砖瓦窑厂后城乡建筑市场的需求。(3)引导调控作用日益加强。省建设厅制发了《全省发展新型墙材“十一五”规划》和《河南省新型墙体材料产能布局指导意见》,会同省发改委等4部门联合制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生产准入标准加快发展新型墙体材料的通知》,与各省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签订责任书。(4)质量管理工作得到加强。出台了《河南省混凝土多孔砖发展导则》,建立完善了《新型墙材产品确认制度》,开展了新型墙材标准宣传活动和人员培训。(5)墙材革新综合效益明显。全年生产新型墙材共节约土地2000公顷,节约生产能耗118万吨标煤,利用工业废渣约300万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硫气体近3万吨,吸引社会投资20多亿元。截至年底,全省提前或按期完成“禁实”(禁止生产和使用实心黏土砖)任务的省辖市达到13个,共拆除黏土砖瓦窑厂3109个,复垦整理土地约5800公顷

【建筑节能】 2006年,河南省建设厅制发了《河南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夏热冬冷地区)》(65%节能标准)、《河南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实施细则》(50%节能标准)两部地方节能设计标准和《居住建筑节能设计计算统一技术措施》。7月1日,全省新建居住建筑开始全面执行65%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公共建筑开始执行50%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全年寒冷地区设计阶段节能标准执行率达98.1%,夏热冬冷地区达95.2%,新增节能建筑1500多万平方米;申报并列为省建筑节能示范工程14个、列为太阳能与建筑结合示范工程2个;优选重点推广项目26个;131个企业的297个产品通过省建筑节能材料及产品认证;部分城市及小区试行了集中供热分户计量控制;发放节能知识手册2万册,组织培训3000余人次;对全省在建工程的建筑节能实施了全程监管;建立了节能材料及产品认证制度;启动试点城市建筑能耗标识制度,在洛阳、开封、南阳、鹤壁4个城市开展了能效标识试点工作;召开外墙外保温技术及建筑节能检测技术研讨会、新产品推介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