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
煤炭

【全省煤炭工业工作会议】 2006年1月12日在鹤壁召开。全省国有重点煤业集团公司主要领导及所属各矿负责人,各省辖产煤市、县(市、区)煤炭管理部门和部分国有地方煤矿主要负责人、直属单位主要负责人等参加会议。会议指出,河南煤炭工业要实现“四个突破”:一是在推进节约发展上实现突破,二是在推进清洁发展上实现突破,三是在推进安全发展上实现突破,四是在推进和谐发展上实现突破。着力抓好煤矿安全生产,着力提高煤炭资源保障能力,着力深化国有煤炭企业改革,着力提高煤炭经营管理水平,着力促进煤炭循环经济发展,着力提高依法行政和政务服务水平,着力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和行业技术进步,着力维护好职工群众切身利益,着力加强党的建设和领导班子建设。

【经济效益创历史新高】 2006年,全省共生产原煤1.87亿吨,其中供应省内煤炭1.4亿吨,省内电煤重点合同兑现率达到118%。国有及国有控股煤炭企业实现利润52亿元,同比增长14%。全省煤炭行业实现销售产值870亿元,同比增长47%,其中平煤集团、永煤集团销售收入超过200亿元。国有及国有控股煤炭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77亿元,同比增长12%,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7%;上缴税金71亿元,同比增长15%。平煤集团、永煤集团、义煤集团进入中国企业500强。

【安全生产创历史最好】 2006年,全省煤炭系统深入开展安全执法检查。全力打好瓦斯防治和小煤矿关闭整顿两个攻坚战,在全国率先完成小煤矿关闭整顿任务,关闭煤矿857个,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关停指标。通过实施煤炭资源整合,全省1569个乡镇煤矿减少为622个,技改乡镇煤矿生产能力达到15万吨以上,国有骨干煤炭企业资源控制率提高到90%以上。河南省煤炭资源整合工作受到国务院的充分肯定并在全国推广。组织学习推广淮南瓦斯防治经验,开展瓦斯防治技术攻关,推广应用一批瓦斯综合治理成熟技术,全省数字化瓦斯远程监控系统建设全国领先。进一步加大安全投入,煤矿安全技改完成投资37亿元,质量标准化和安全高效矿井建设投入资金25亿元,21对矿井被国家命名为煤炭工业安全高效矿井。率先在全行业实行职业准入制度。率先开展了煤矿井下定额定员工作,并被国家发改委确定为试点省份。积极开展“安康杯” 竞赛、“安全月”和跨年度“百日安全”等系列活动,群众安全工作受到中国能源化学工会表彰。全年全省煤矿发生死亡事故48起,同比下降24%;煤炭百万吨死亡率为0.66,比全国平均水平低68%,首次降到1以下,创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好水平。永煤集团连续三年实现零死亡,安阳市、鹤壁市百万吨死亡率为零。

【煤炭项目建设成绩突出】 2006年,河南省煤气化一期工程通过国家验收,二期工程提前建成并点火试运行,两期工程日产净煤气能力达到300万立方米,成为亚洲最大的煤制气生产企业。平煤集团庇山矿、鹤煤集团寺湾矿等矿井建成,新增煤炭生产能力177万吨。21个省煤炭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8亿元,超年度目标29%。地质勘探步伐加快,省煤田地质局完成煤田地质钻探进尺43万米,同比增长49.8%;提交各阶段煤炭资源储量6.2亿吨。煤炭工业郑州设计研究院荣获“中国优秀勘察设计院” 称号。

【企业改革开放步伐加快】 2006年,全省煤炭企业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以增资扩股的形式,积极推动企业引入国内外资本。省属煤炭企业完成合资合作项目87个,规模达到304亿元,到位资金55.4亿元。基本完成企业主辅分离。6个省属煤炭企业共分离辅业单位175个,分离职工10.3万人,辅业单位全部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完成辅业改制33个,对2万名国有职工进行了身份置换。永煤集团、郑煤集团和焦煤集团已完成辅业改制任务。资源枯竭煤矿关闭破产稳步实施。全省已终结、正在实施和已经列入计划的破产项目共20个,涉及煤矿职工13.3万人。郑煤机集团、煤炭工业郑州设计研究院、省煤炭科研所等已完成改制任务。6个局直企业出资成立的河南地方煤业有限公司挂牌运行。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义煤集团在新疆、青海整合煤炭资源5亿吨;神火集团取得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储量1.57亿吨煤田的煤炭资源勘探许可证;平煤集团获得陕西近10亿吨煤田探矿权;永煤集团在内蒙古、贵州等地新整合资源44亿吨,实际控制量达100亿吨以上。

【国有资产实现大幅增值】 2006年,省煤炭工业局先后出台《加强国有重点煤业集团公司货币资金管理与监督的意见》和《加强省属煤炭企业母公司对子公司财务管理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文件,进一步完善煤炭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对各省属企业股东决议的利润分配方案、决算报告、预算方案等经济事项进行严格的事前审查。加强对煤炭企业重大事项的监控,加快企业融资渠道的多元化。平煤天安A股挂牌上市,融资30多亿元,成为全省第三个煤炭上市公司;永煤集团与国家开发银行签订开发性金融合作协议,合作额度113亿元;平煤集团10亿元10年期企业债券成功发行;义煤、郑煤和永煤集团企业债券融资前期工作基本完成。进一步规范企业内部审计,完成审计项目1037个,查处并纠正违规金额1.9亿元。全省国有及国有控股煤炭企业资产规模达1040亿元,其中省属煤炭企业资产规模达880亿元,比上年底增加235亿元,增长26%。

【煤炭销售管理不断加强】 2006年,河南省煤炭行业认真抓好煤炭产运需衔接工作,在全国率先完成电煤补充合同签订,煤炭价格稳中有升。抓好省内重点用户煤炭供应,年底省内统调电厂存煤量达253万吨,超上年同期水平。加强省内重点煤炭企业和产煤地市销售联合,维护行业整体利益。推进煤炭企业销售市场化。平煤集团创新销售机制,组建煤炭交易市场,搭建电子商务平台,走在了全国煤炭行业前列;焦煤集团、永煤集团实施产品多元化,提高煤炭附加值,有效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

【煤炭循环经济快速发展】 2006年,全省煤炭企业积极发展煤化工产业,平煤集团煤盐化工产业园区、永煤集团50万吨甲醇等一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义马300万吨煤制油项目进入前期准备,并已得到国家发改委同意。加快推进煤炭资源综合利用,平煤集团瑞平公司400万吨和义煤集团18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项目、鹤煤集团年产6000万块煤矸石砖生产线项目、平煤集团年发电量3亿千瓦时的坑口电厂二期等一批大项目建成投产。加快煤层气开发利用步伐,全省完成煤层气抽采量2亿立方米,利用量2500万立方米。为加强全省煤层气资源统一开发和利用,组建了河南省煤层气开发利用有限公司。加强矿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国有重点煤炭企业累计投入资金7880万元,治理污染项目134个,新增煤矸石年综合利用量120万吨、污水日处理量1566吨,复垦土地260万平方米。稳步推进采煤沉陷区治理工程,永城矿区治理工程已基本完成。

【依法行政水平逐步提高】 2006年,全省煤炭系统认真贯彻实施《河南省煤炭条例》,各地、各煤炭企业积极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宣传贯彻活动。省煤炭工业局出台《政务公开办法(试行)》、《行政执法制度》、《行政执法标准》、《行政过错责任追究试行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并举办了两期煤炭执法人员培训班。郑州市出台了全省第一部市级煤炭法规性文件——— 《郑州市煤炭管理办法》。各级煤炭管理部门依照《河南省煤炭条例》,深入开展行政执法,维护煤炭企业的合法权益。加强煤炭生产许可证和经营资格证管理,注销了1352处资源整合技改矿井生产许可证;组织编制了全省煤炭经营企业合理布局和总量控制五年规划,依法开展煤炭经营企业检查登记和监督管理工作。全省共有2005个企业通过经营资格年审,148个企业被吊销煤炭经营资格。受理审批事项1842项,没有出现违反规定、徇私舞弊等问题。

【科教兴煤战略稳步实施】 2006年,河南省进一步完善“十一五”河南煤炭工业科技规划,组织开展了2005年度全省煤炭科技成果评奖,开展全省煤矿瓦斯地质编图工作,组织推广、应用一批较为成熟的科技成果。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焦煤集团研发应用了悬移支架支护工艺等一批新技术、新设备;省煤田地质局完成了被称为“亚洲第一井”的安徽淮南瓦斯抽排井项目施工,并获得成功;郑煤机集团研制的ZY8640型大采高液压支架,荣获中国煤炭工业十大科技成果奖。职业培训大规模展开。安排部署矿长任职资格、紧缺人才等10类职业培训,培训6万余人。认真组织高技术人才培养选拔工作,4人被评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获“河南省技术能手”称号。不断推进煤炭教育基地建设。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新校区建成,教育部组织了对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的“升本”验收;郑州工业安全职业学院实现体制转换;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进入全国首批28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项目;河南工程技术学校等5所高级技校纳入全省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规划。本年全省煤炭职业院校在校生达到49705人,向社会输送毕业生11548人。

【职工群众权益得到切实维护】 2006年,省属煤炭企业在岗职工人均收入达到2.1万元,同比增长17%。职工居住条件逐步改善,开工建设职工住房面积66万平方米,竣工40万平方米;归集住房公积金27.6亿元,河南省煤矿康居建设工作受到中国煤炭建设协会表彰。工伤保险全面展开。参保职工已达34万人,征收工伤保险基金9140万元,综合征缴率达到93%,支付工伤保险费用5317万元。开展“送温暖工程”,筹措资金200多万元对困难职工进行走访慰问。开展“金秋爱心助学”活动,资助困难职工和困难职工子女2795人。

【“两项建设”扎实有效开展】 2006年,全省煤炭系统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积极推进“五好”基层党组织和“四好”领导班子建设。平煤集团党委被中央组织部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永煤集团荣获中央组织部和国务院国资委授予的全国国有企业创建 “四好”领导班子先进集体称号。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抓好三项治理、治理商业贿赂、清理纠正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国有企业负责人入股煤矿等工作。积极推进政风行风建设,各级煤炭管理部门服务意识进一步增强。河南煤炭信息网在省政府部门网站评比中获得第三名。精神文明建设成绩显著,涌现出“金牌矿工” 吴如、“大孝至爱”谢延信等一批全国先进典型。全年全省煤炭系统有11人次入围“感动中国矿工”和2006年度“感动中原十大人物”,8人荣获全国“石圪节精神奖”。承办了全省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五月放歌”大型电视文艺演出、省直文明单位乒乓球比赛等大型文体活动。深入开展文明煤矿创建活动,创建全国文明煤矿19个、省级文明煤矿34个,郑煤集团超化矿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