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铁路
地方铁路

【地方铁路概况】 2006年是河南省地方铁路局改革改制攻坚年,也是河南地方铁路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的一年。(1)运输生产再创历史新高。在吸引区1000多个中小煤矿关闭造成货源紧张、外煤进入竞争加剧、煤炭市场需求放缓及国铁运输能力大幅提高等不利局面下,省地铁局努力开拓市场,开发运输增量,强化运输组织,挖掘运输潜力,在直通分流量保持微增的情况下,运输生产再创历史新高。全年全局累计完成货运量2230.7万吨,货物周转量25.2亿吨公里,客货换算周转量25.8亿吨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8.8%、6.9%和6.1%,略高于国铁增长比例。全局安全生产呈现持续稳定的良好局面,截至12月31日18时,连续实现安全生产3428天。(2)圆满完成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工作。本年先后进行了周口公司、许昌分局、新郑分局的改制工作,圆满完成主辅分离辅业改制任务。省地铁局作为国有独资公司,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不断规范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权责,形成董事会对重大问题统一决策的机制。整合调整机关内设机构,精减处室5个、人员22人,工作效率得到提高,管理更加顺畅;改制后的辅业单位逐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3)工程基本建设进展顺利。漯(河)阜(阳)、汤(阴)台(前)铁路改建工程顺利通过竣工初验;铝(庄)禹(州)铁路有效解决拆迁补偿、村民阻工等难题,工程进展加快,大部分路段基本具备铺轨条件;范(庄)辛(安)铁路先后完成土地勘测定界、地上附属物清点、标段划分及开标、材料市场调查等工作,并对线路进行优化设计,共节省投资8264.4万元,土地预审、压覆矿产、林地占用、防洪评估、文物勘探等难题的化解也取得实质性进展,与中标的12个单位签订《工程建设施工合同》,全年完成投资6000万元;长(治)泰(安)铁路通道建设开始前期工作,成功召开“三省一部”参加的长泰铁路规划建设研讨会,并被列入国家发改委、铁道部“十一五”发展规划,长泰铁路全长约480公里,连接太焦、京广、京九、京沪4大国铁干线,该铁路的建成将形成跨越晋、豫、鲁3省的运煤通道;禹(州)亳(州)通道建设在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的同时,相继完成地质灾害危险评估、土地预审、压覆矿产评估等前期审批与核准工作,省地铁局、河南宜家置业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签订3方协议,共同斥资6.13亿元改建禹亳通道,省地铁局、河南宜家置业公司参股30%,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控股70%,合作方3000万元前期资金已经到位;被列入河南“十一五”发展规划的新(密)商(丘)通道项目通过专家组评审,项目评估和与京广线接轨工作正在进行,项目融资工作积极推进,先后与新加坡联合工程公司、香港金鑫集团、郑煤集团、国家开发银行等多个境内外企业和金融机构进行了洽谈。(4)集团公司运行机制走向正轨。一是财务管理日益规范。进一步规范财务管理制度,制定相关财务规定;成立资金管理中心,对资金进行集中管理;完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加强对经营预算执行情况的阶段性分析,确保经济运行质量稳步提高,全年实现经营收入4.73亿元、利税4577万元、利润3011万元,多项经营合并统一核算后,各项指标同比均有所增长,集团公司被省国资委表彰为省管企业财务管理先进单位;融资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重新启动漯阜铁路上市工作,与商丘辉龙置业有限公司签订承包上市合作协议,该公司将以1.5亿元人民币入股河南周口漯阜铁路公司,并承担全部风险与漯阜公司合作上市,实现双赢;认真接受各项审计,本年是省地铁局近10年来接受高层次审计次数最为集中的一年。二是不断加强队伍建设,通过专题学习、各种职业培训和思想作风教育整顿活动,不断改善机关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意识和工作效率。(5)着力打造和谐行业。一是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不断提高各级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整体素质。二是创新形式,深入开展“争做高素质人”活动,全年共涌现出月先进950人次、季标兵265人次。三是深入开展一系列荣辱观教育活动,编辑出版约15万字的《河南铁路职工荣辱观教育学习读本》,组织了河南地铁 “知荣辱讲和谐促发展”感动地铁人物先进事迹报告会。四是把职工利益放在首位,开展多种形式的扶贫帮困和送温暖活动,使困难职工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五是铁路公安体制改革得到有效推进,对地铁系统23个列编派出所进行摸底,制定了全省地方铁路公安派出所基层基础建设3年规划。(6)省地方铁路确定 “十一五”发展目标。至2010年底,力争将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到位,建成和完善登(封)阜(阳)、长(治)泰(安)、许(昌)禹(州)和新(密)商(丘)运输通道,客货换算周转量达到50亿吨公里,营业收入实现15亿元,打造出“豫铁”知名品牌。

【全省地方铁路发展多种经营暨产权制度改革现场会】 2006年4月14日~15日在南阳召开。会议全面分析了全省地方铁路现状,特别是窄轨地方铁路所面临的严峻形势,进一步明确了发展多种经营是地方铁路尤其是窄轨铁路实现历史性转变的必然选择,要求全省全面推广南阳市地铁局发展多种经营的成功经验,全力以赴进行产权制度改革,为企业快速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范辛铁路开工建设】 2006年9月19日,省重点工程范(庄)辛(安)铁路开工建设。该线路总投资5.4亿元,全长47.625公里,位于焦柳铁路和京广铁路之间,北起平(顶山)禹(州)铁路范庄站,经平顶山市,跨越国铁孟宝线,南接漯(河)舞(阳)铁路辛安站。该线的建成将连接漯(河)阜(阳)、漯(河)舞(阳)、平(顶山)禹(州)、临(汝镇)告(成)等铁路,形成河南地方铁路480公里的登(封)阜(阳)大通道,实现登封、禹州、平顶山3个矿区煤炭向华东地区的运输,减轻焦枝、京广等国铁干线的运输压力,盘活运输通道中平禹线、漯舞线的资产。

【“三夏”支农物资运输】 2006年,河南省地方铁路局认真做好“三夏”支农物资运输工作。一是要求各生产单位提高认识,严格落实收费政策,搞好优质服务;二是各货运营业站主动与管内物资单位沟通,搜集农用物资运输信息,提前做好运力准备;三是积极与国家有关部门进行协调,保证农用物资外运需求;四是对柴油、化肥、粮食等农用重点物资优先承运,优先装车,优先挂运;五是对重点货主在管内运输的农用物资,优先安排自备车辆,及时调运。

【重点企业重点物资运输】 2006年,河南省地方铁路局制定措施,全力确保重点企业重点物资运输。一是充分发挥地方铁路运能较为富余的优势,挖掘运输潜力,满足全省经济发展需求。二是统筹安排运力,加强运输组织,提高效率。在编制运输计划时,突出重点,确保急需,优先保证供热取暖用煤、骨干发电企业发电用煤和重点工业企业用煤的运输需求。三是加强国地铁间运输协调,在空车、去向、篷布等紧张时,争取国家支持,共同保障重点企业重点物资运输。

【全面开展主要行车设备秋季技术鉴定工作】 2006年9月下旬至11月上旬,河南省地方铁路局为进一步摸清主要行车设备的质量和技术状况,确保铁路行车安全和运输生产任务的完成,对全路机车、车辆、线桥、通信、信号等主要行车设备进行了全面的质量鉴定。各直属单位分别成立鉴定委员会,制定“秋鉴”计划,根据鉴定标准对主要行车设备逐台、逐辆、逐公里、逐项地按要求进行全面检查、鉴定,及时整修故障,对短期内难以解决的问题采取重点监控,确保行车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