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人士
著名人士
朱尊权 男,1919年出生,湖北襄阳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名誉院长,高级工程师。朱尊权1941年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农学院烟草专业,1947年赴美国留学继续烟草专业深造,1949年获美国肯塔基大学硕士学位。1950年5月,他放弃国外优越的工作环境和优厚的生活待遇,回国投身新中国烟草事业。朱尊权和王承翰结合“中华”牌卷烟配方要求,分析国内主要产烟区所产烟叶不同部位、不同等级的香味特点以替代美国烟叶。他提出了烤烟香型分为浓香型、清香型、中间型3种类型,对指导我国卷烟配方起了巨大作用。为缩短烟叶醇化期,他和同事们研究引进东欧晒烟人工高温快速发酵技术,主持研究设计的发酵工艺技术在全国推广,形成了一套中国特有的卷烟工艺技术。20世纪50年代全国各产烟省烤烟分级多以颜色为主,忽视部位,不能适合配方需要。朱尊权组织研究制定了以部位分等级的16级烤烟标准,统一了全国烟叶分级标准。1958年5月,轻工业部将朱尊权所在的烟草研究室扩建为研究所,并由上海迁往郑州,他是负责技术工作的副所长。是年轻工业部在河南襄城县设烟叶生产示范点,朱尊权积极组织人员协助改进烤烟生产技术,为全国烤烟生产树立样板。襄城县经验对全国烤烟生产起到了示范作用,烟叶种植经验的推广,有力地促进了河南及全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朱尊权在任河南省“两烟” 工作领导小组技术顾问期间,经常到烟田、卷烟厂、实验室考察,指导烟草生产和研究工作,对河南省“两烟”生产和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20世纪80年代初,朱尊权主持研究出利用机械打孔稀释烟气技术的 “821”低焦油混合型卷烟,减少了吸烟对健康的危害,此项研究成果获轻工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他退居二线后,先后于80年代末和90年代末与美籍华人左天觉博士一起,组织开展了中美合作改进中国烟叶质量和开发优质烟叶的试验研究项目,并多次赴河南、贵州、云南、湖北、福建等主要烟区考察,找出烟叶质量低的主要原因。1986年~1988年中国烟草总公司与美国烟草专家合作,烤烟在河南平顶山、贵州遵义,白肋烟在湖北恩施和建始县进行试验研究,朱尊权从方案的实施到产烟区技术的指导,都付出了大量心血。1996年,中国烟草总公司与美国菲利普·莫瑞斯公司合作开发优质烟叶,朱尊权担任中方技术顾问,在河南、福建生产烤烟,湖北生产白肋烟,新疆与湖北生产香料烟,均取得良好效果。朱尊权十分注意人才培养,20世纪50年代就积极参与举办培训班,为全国烟草行业培训、传授烟叶质量和配方技术。1982年开始指导培养硕士研究生近20人;他被中国农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郑州轻工业学院等多所高等院校聘为客座教授和名誉教授,指导培养博士研究生。1988年,第九届国际烟草科学大会在广州召开,朱尊权在会上作特邀学术报告。朱尊权是中国烟草学会筹组人之一,并担任该学会顾问及《中国烟草学报》名誉主编;他长期担任郑州烟草研究院《烟草科技》主编,后任该刊名誉主编。朱尊权从事烟草科技工作半个多世纪,专业领域涉及烟草栽培、烟草化学、烟草工艺、烟草设备及科研管理等,被行业称为我国烟草科技工作的奠基人和带头人之一,是全国烟草行业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7年,朱尊权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1年被授予“河南省科技功臣”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