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陵县
宁陵县
    县委书记:刘德文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吕信贻(9月离)、刘德文(9月任)
    县长:张新(8月离)、刘玉杰(9月任)
    县政协主席:张清爱
    总面积785.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8438公顷;总人口592660人,其中农业人口537850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2‰。辖城关(回族)、张弓、柳河、逻岗4镇和黄岗、华堡、楚庄、刘楼、程楼、乔楼、城郊、阳驿、赵村、孔集、石桥11个乡。
    2003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6.62亿元,比上年下降20.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35亿元,下降29.5%;第二产业增加值5.42亿元,下降31.5%;第三产业增加值5.85亿元,增长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8.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489元。
    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粮食实现总产3.91亿公斤;全县优质专用小麦面积达2万公顷,增长19.9%,成为全市最大的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县。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稳中有升,种植蔬菜1万公顷(含复播)、棉花1.33万公顷、花生1.07万公顷、烟叶300多公顷。畜牧业继续发展,主要畜产品产量保持稳定增长趋势。全年生猪出栏39.45万头、年末存栏34.24万头,分别增长9.12%和8.12%;牛出栏3.21万头、年末存栏7.12万头,分别增长7.24%和7.3%;羊出栏78.61万只,年末存栏63.12万只;禽出栏152.46万只,年末存栏241.65万只。肉类总产5.23万吨,增长8.46%;蛋类总产1.58万吨,增长8.21%;奶类总产106.41吨,增长26%。实现牧业产值5.45亿元,增长9.26%。林业全年共完成四旁植树300万株、人工造林1800公顷,完善农田林网7000公顷,绿化河路302条。11月,经省林业厅检查验收,达到高级平原绿化标准,获全国第五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工作先进县称号。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迈上新台阶,11个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获得认定,8个无公害农产品品牌已经申报并通过检测,成为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县新打配套机井1050眼,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066.67公顷、旱涝保收田面积660多公顷、引黄补源面积660多公顷,改善除涝面积460多公顷,疏浚治理沟河135条。多渠道转移农村劳动力,劳务输出达13万多人次,创收4亿多元。扶贫开发取得新的成效,改善了65个扶贫开发重点村的基础设施条件,巩固温饱9880人,解决温饱1680人。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抓好税费改革配套政策的落实,被省政府评定为“全省税费改革先进县”。
    工业经济效益质量提高。国企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全县18个国有工业企业改制任务基本完成。其中,张弓酒业有限公司股权转让广东南桂集团,新组建的张弓酒业有限公司半年完成销售产值1031.2万元,实现税利296万元,安置下岗职工1500人。工业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全县工业总产值完成16.5亿元,其中限额以上工业产值完成4.5亿元、规模以下及个体工业产值完成11.98亿元。限额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25亿元,实现利润1400万元。
    基建和重点项目建设顺利。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16亿元,开工建设一批重点项目。招商引资和民营经济取得新成效。全年共引进各类项目134个,到位资金2.5亿元,为计划的125%。全县民营企业增加值完成10.9亿元,增长15.5%;民营企业完成入库税金2012万元,其中入库税金50万元以上的企业9个、100万元以上的企业4个。新上固定资产投资5万元以上民营企业项目247个,其中500万元以上项目7个、1000万元以上项目2个。
    抗击“非典”和救灾工作取得重大胜利。面对逻岗镇方庄的“非典”疫情,县委、县政府迅速反应,果断处理,取得了无死亡病例、无医务人员感染、无输出病例、无疫情扩散传播的显著成效。下半年,面对重大内涝灾害,全县共投入救灾款280万元,扶持和帮助1346户灾民建造房屋2587间、修缮房屋3251间,确保了灾区群众的生活得到妥善安置。
    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加大中小学危房改造力度,新建校舍460间、维修校舍960间,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明显提高。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新增耕地44公顷,土地资源达到了占补平衡。全年组织大型“送温暖”活动5次,发放救灾面粉532吨、棉衣棉被3460条(件)、救灾款70多万元,切实做好赈灾救济工作,被评为全省民政工作先进县。认真落实社会保障制度,全年征缴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养老保险金、失业保险金和医疗保险金共计1478万元,发放各类保险费2218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发放率均达到100%。加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加重农民负担现象得到有效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