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入境检验检疫
出入境检验检疫

【出入境检验检疫概况】 2003年,河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在促进国家质检总局与河南省政府合作,扶持河南农副产品出口,加强进出口商品质量检验把关和疫情疫病监控,抓好对外卫生注册,推进大通关战略实施,搞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拓宽认证履盖面,落实原产地保护措施,抓科技兴检和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迈出了较大步伐,各项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为促进河南检验检疫事业的快速发展,推动河南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本年度共检验检疫出入境货物4.16万批,货值26.4891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2%和44%。其中,检验检疫出境货物33628批、货值169072万美元,检出不合格货物112批、货值242万美元;入境货物8017批、货值95818万美元,检出不合格货物102批、货值1324万美元。检验出境商品共31893批、货值165778批,检出不合格商品112批、货值242万美元;检验入境商品7381批、货值88430万美元,检出不合格商品101批、货值1324万美元。检验检疫出境动物产品3302批、货值88430万美元,未发现疫情;入境动物及动物产品2029批、货值9733万美元,检出疫情3批、货值30万美元。检验检疫出境植物及植物产品4181批,货值24394万美元;入境植物及植物产品65批,货值1175万美元。截获境外传入的各类动植物危害性生物疫情20批,其中动物一类危险疫情1批1种、二类2批3种、植物危险性有害生物17批次16种。检验出境食品及化妆品7067批次、货值16191万美元,检出不合格46批、货值90万美元;检验入境食品及化妆品287批次,货值1628万美元。共检测体检出入境人员13379人,其中入境人员995人、出境人员12384人;艾滋病监测入境人员995人、出境人员12286人,预防接种28149人次,发现病例502人,其中HIV感染者6例、性病13例、澳抗阳性286例。检疫出入境交通工具火车411节、汽车45辆、飞机357架。检疫出境集装箱2888个、入境集装箱17055个。

【进口商品监管】 2003年,河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加强对重点工程进口设备的质量监管。圆满解决了国家、省重点工程———黄河小浪底工程进口水轮机叶片裂纹问题,保证了发电机组运行正常,一次性对水轮机供货方———美国伏伊特公司成功索赔300多万美元。对安玻集团引进的价值5000万美元的旧玻壳生产线抓了四个环节的落实,在国外装运前检验现场连续向买卖双方发出7个现场通报,禁止不符合规定的产品装运,维护了国家利益,也维护了贸易当事人的利益。对安飞引进的价值1亿美元的彩色玻壳生产设备实施了全流程检验监管,解决了进口设备维修、提货、漏发、补供、索赔等问题,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109万美元,稳妥地处理了对外索赔工作。对郑州日产公司从日本进口的720台 “帕拉丁”越野汽车变速箱进行质量检验,发现其中679台存在严重质量安全隐患,经检验判定为制造品质不良所致,日方同意更换所有有问题的变速箱,但在日方更换有问题的变速箱后,商检局再次派员进行质量检验发现,其更换的货物仍然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和安全质量隐患。为此,河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将该批索赔回的货物全部判为不合格品,再次对外提出索赔,维护了企业的合法权益。

【严格出口质量把关】 一是全力做好2003年河南省出口小麦的突击检验工作,承担了150万吨出口小麦检验检疫任务。出口小麦分布在全省12个市20多个县的粮库,点多、线长、面大,出口高峰又逢“非典”时期。一线检验检疫人员深入各地,克服困难,严格质量把关,对发现有沥青、玻璃渣、鼠粪等恶习性杂质和活鼠、锯谷盗等检疫性害虫的个别出口小麦粮库,禁止其出口,确保出口产品的质量信誉。世界权威媒体已将河南小麦列入全球硬质小麦出口报价单,与美国、澳大利亚等传统出口国小麦并列。二是加强出口肉类、食品等产品质量把关。共检出18个供港注册厂的37份尿样不合格;3个企业5批、计620吨肉品不合格,其中沙门氏菌3批560吨、葡萄球菌2批60吨。对新乡某公司冒用卫辉市纸箱厂出口质量许可证一案,给予罚款1万元的行政处罚,并暂停该公司出口报验3个月。对长葛某蜂产品公司涉嫌伪造检验检疫证明一案,给予罚款5000元的行政处罚。

【疫病监测监管】 2003年,河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进一步加快检验检疫工作重点向安全、卫生、健康、环保、反欺诈等方面的转移,重点强化对动植物及其产品、旧机电、进出口食品、出入境人员等检验检疫工作。针对我国周边国家和全球疫病疫情的复杂高危态势,加速建立健全疫情疫病快速反应机制,实行责任目标管理和通报表彰等多种激励形式,促使全系统重大危险疫病疫情检出能力显著提高。全年共截获动植物疫情20批,其中动物一类疫病1批、二类疫病2批;出入境人员监测体检出各类疾病423例,其中艾滋病毒携带者6例,检出率居历年之首,性病11例。从美国进口奶牛中,检出国家二类动物传染病结核、副结核16例;从丹麦进口的4730只种鸡中,检出一类动物性传染病“新城疫”,这是河南省首次截获进境一类动物烈性传染病。在进境皮张检验检疫中发现果脂蝇,此属国内首次截获。在进境旅客携带物中,首次截获突胫果实蝇SP、芒果象甲、菠萝灰粉蚧、金小蜂等有害生物,其中果实蝇SP和金小蜂经国家质检总局动植物检疫所和中科院动物研究所鉴定,属在国内尚未发现的新种。本年河南商检局还加强了省境内实蝇监测工作,在15个市布置监测点250个,诱捕到国家检疫对象具条实蝇898头。

【为扩大河南出口服务】 2003年,河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加大服务力度,为扩大出口采取了得力措施。一是把促进农副产品出口作为重中重,进行全面规划和部署。在欧盟对我国动物源性食品出口实施全面禁止,日本、马来西亚相继封关,俄罗斯对进口肉类实施配额管理等诸多贸易措施的严峻形势下,全省出口农副产品突破5.1亿美元,同比翻了一番,没有一批出现质量问题。为进一步促进农副产品出口,河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商请国家总局与省政府签署了《促进河南重点农产品出口合作备忘录》,开创了省部协作、促进农产品出口的局面。河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抓源头,以龙头企业带动为突破口,建立健全疫病防治、药残监控与质量保证“三个体系”,确保新产品的安全卫生质量。加大对外注册工作力度,推荐河南省向美国、新加坡、韩国等国家的卫生注册、认证企业36个次。新增国外注册企业13个次,保持国外卫生注册企业62个次。在香港“7+13”药物控制的形势下,全年共检验检疫供港澳活畜20余万头,全部合格,出口创汇2326万美元,受到商务部和国家质检总局有关领导的好评。本年商务部连续4次奖励河南省供港澳活猪配额5253头。二是积极实施名牌战略、原产地域保护等扶优扶强措施,扶持区域经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第三产业发展。本年河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共推荐河南省14项产品获得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注册,5项产品获得原产国标记注册;共进行质量评审认证企业353个,比上年认证企业数量增长263%,认证企业总数达730个。其认证范围覆盖电力、输变电、煤矿、行政等多个行业,获得认证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效益大幅度提升。大力帮助出口企业用足、用活、用好普惠制,全年共签发普惠制产地证13342份,创历年新高,签证金额5.6亿美元,按照平均减免关税8%计算,共为河南出口商品享受关税优惠约4480万美元。对外向型经济成熟度高的地市和重点企业进行对口帮扶,建立和落实重点企业联系制度,以及时联系、沟通和提供优质快捷的服务。三是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推进轻工、纺织、建材、机电产品以及服装加工等提高质量,扩大出口。在洛阳,帮助北方易初摩托车通过美国DOT认证,5月份首批192台摩托车顺利进入美国市场。针对部分出口企业不掌握出口国家和地区标准的情况,科技部门建立了局标准题录管理系统和标准数据库,使可查询标准和标准题录达37万余条,实现了标准管理的自动化、规范化和即时化。同时发挥信息技术人员等优势,帮助企业积极开发独联体、东欧等新兴市场。在南阳等地积极开辟出口新领域,促使起重设备、低碳钢热轧盘圆条、抽尘器、少林客车、月季花、猕猴桃等产品首次走出省门国门。
    本年经检验检疫的河南省大宗出口货物达到上千万元的企业有:河南中孚实业有限公司(58批次,货值4459万美元,主要商品金属铝)、河南省油脂公司(96批次,货物2789万美元,主要商品小麦)、河南粮油食品进出口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090批次,货值2135万美元,主要商品活猪、活牛、鸡肉、大蒜)、山东九发食用菌股份有限责任公司(31批次,货值1485万美元,主要商品大蒜)、河南省淇县永达食业有限公司(292批次,货值1330万美元,主要商品鸡肉)、河南省豫星畜产品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248批次,货值1297万美元,主要商品革皮服装、有机肥、羊皮)、中国烟草河南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169批次,货值1279万美元,主要商品卷烟)、河南新飞电器有限公司(115批次,货值1272万美元,主要商品冷藏冷冻组合机及零件)、河南海普赛能源科技有限公司(159批次,货值1117万美元,主要商品蓄电池)、郑州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55批次,货值1094万美元,主要商品纺织机械)、河南莲花味精进出口有限公司(187批次,货值1072万美元,主要商品味精、有机化工品)、河南粮油食品股份有限公司(396批次,货值943万美元,主要商品大蒜、生姜、猪肉)、济源巨康陶瓷有限公司(591批次,货值931万美元,主要商品日用陶瓷)、河南中艺进出口有限公司(233批次,货值733万美元,主要商品服装)、河南大用食业有限公司(128批次,货值551万美元,主要商品冻鸡肉)、鹤壁朝歌纺织有限公司(61批次,货值403万美元,主要商品棉纱线)、南阳纺织集团有限公司(294批次,货值1125万美元,主要商品棉纱线)、河南华英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202批次,货值697万美元,主要商品鸭肉)、漯河双汇进出口贸易有限责任公司(301批次,货值5712万美元,主要商品冻猪肉、冻干蔬菜、熟肉制品、调味品)、焦作陶瓷有限公司(1311批次,货值1654万美元,主要商品陶瓷餐具)、风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1140批次,货值5225万美元,主要商品轮胎)、河南神火铝电有限责任公司(84批次,货值8846万美元,主要商品铝锭)、商丘市丰源铝电有限责任公司(25批次,货值1564万美元,主要商品铝锭)、安彩集团(货值13935万美元,主要商品玻壳)、安阳豫北金属冶炼厂(货值3145万美元,主要商品铅锭)、安阳电池厂(货值767万美元,主要商品干电池)、河南豫港龙泉铝业有限公司(145锭)、三门峡天元铝业股份有限公司(42批次,货值4238万美元,主要商品铝锭)、河南万基铝业股份有限公司(25批次,货值3192万美元,主要商品铝锭)、河南黄河铝电集团渑池铝厂(56批次,货值5301万美元,主要商品铝锭)、洛阳北方易初摩托车有限公司(279批次,货值1927万美元,主要商品摩托车及发动机)、洛阳栾川钼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64批次,货值1249万美元,主要商品钼及钼精矿)、三门峡湖滨果汁有限责任公司(175批次,货值2301万美元,主要商品浓缩苹果汁)。

【原产地标志保护】 2003年,河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加大了原产地标志保护等措施,河南省有14项产品获得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注册、5项产品获得原产地标记注册。对开封汴绣等11项产品进行了原产地标记注册考察。原产地标记保护工作本年居国家质检总局系统第二位。为推进原产地标记工作,河南省政府组织召开了河南省原产地标记保护颁证大会。原产地标记保护为河南省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洛阳市美术陶瓷未进行原产地保护时,唐三彩在洛阳牡丹花会期间的销售额仅为3万元左右,注册后销售额在花会期间猛增至51.7万元;春节期间唐三彩的销售形势更好,每日销售量均在5万元以上;其产品过去仅销往东南亚一带,现已同日本、欧美发达国家外商签订了高达100万美元的销售合同。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2003年,河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制定了《关于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行政服务‘窗口’建设的实施意见》,开设了行政服务“窗口”,将经常性的审批事项纳入行政服务 “窗口”,对行政审批及行政事务集中统一受理,统一发证(文),实现“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修订了部门职责和工作程序,完善内部监督约束机制,提高工作透明度;实行服务承诺、政务公开和限时办结制;开展了进境动植物的网上审批,实现了电子申请、电子审核和电子发证。行政服务“窗口”于8月1日起正式运行以来,办理行政审批事项时间大为缩短,一件审批的办理由原来的2个月以上缩短到平均20天以内。行政服务 “窗口”设立后,省政府整治办先后对其进行了3次暗访,反馈评价是受理规范,咨询耐心、详细,服务热情。

【“大通关”成效显著】 2003年,河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和省政府的部署,加速推进“大通关”战略实施。(1)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河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三电”、“OA”、“防火墙”“卫检信息处理系统”的电子化,被国家质检总局列为试点单位,先后投资350万元,建成了以河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为中心,上与质检总局专网相连,下与各分支机构相连的三级网络结构,形成了完整的计算机广域网络,为“大通关”项目的落实提供了信息平台。(2)大力推广“三电工程”。全省已有245个企业安装了电子报检、产地证签证企业端软件,251个企业通过自助报验方式进行电子报检和电子签证,实现了省局本部电子申报率和电子签证率100%、电子转单率81%。分支局基本实现了总局的既定目标,“新三电”正在实施中。(3)积极探索检验检疫模式改革,推广新的检验检疫模式,把检验工作向加强前期监管和后续管理的方向转变。对出口磨料产品实行“抽批检验+质量体系+注册实验室监督”的检验监管模式;对出口电器、自行车、磨具、家电产品实行了 “抽批检验+质量体系监督+产品型式试验”的检验监管模式;对出口纺织机械、空分设备等成套设备,实行“过程检验+质量体系监督+产品安全质量评价”的检验监管模式;对出口铝锭等产品采用“抽批检验+定期抽查+质量体系监督”的检验监管模式;对肉类产品在危害分析、HACCP认证的基础上,探索分类管理新办法。(4)实施分类管理,推动河南出口货物通关提速。根据产品安全、卫生、环保的风险程度,结合检验检疫的风险等级,对企业划分为三个不同的类别,实施相应的检验监管模式。已对全省出口陶瓷、磨料、包装、服装、机电等六大行业实施了分类,提高了货物通关速度。(5)实行“绿色通道”制度,打造内陆“直通式”口岸。在国家质检总局通关司的直接领导下,经考核推荐了48个大型出口企业上报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实施“绿色通道”制度。(6)提供优质服务,推行政务公开、服务承诺、首问责任制、重点进出口企业联系制度。在报检大厅设立政务公开栏,设置触摸电脑咨询台、滚动电子屏幕等,公布报验程序、签证流程、收费标签等方面的规定。在口岸部门实施24小时全天候服务值班制。(7)围绕“新三电”工程做好准备工作。全面建立进出口企业电子档案,选定一些出口产品多、质量信誉好的企业实施监管电子放行的前期准备工作,以国家一类口岸———郑州东站为重点,抓好手续前推后移、加快实货验放试点。同时,加强与海关、铁路、民航部门的协调,解决信息共享问题。围绕“大通关”抓落实,提高了工作效率、验放速度。

【科技兴检】 2003年,河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一是突出抓好实验室建设,建成了动物疫情疫病监测实验室、分支杆菌实验室、病媒生物实验室,为全省和口岸疫情疫病检验检疫和防治提供技术支撑。国家质检总局批准河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皮张实验室、农药兽药残留实验室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以及7个区域中心实验室和8个检验检疫常规实验室。二是发挥局科技委的作用,营造争创一流的科研氛围,使科研制标在总局立项数量逐年翻番。本年河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向国家质检总局申报标准制(修)订项目39个,14项被总局立项,科研制标立项同比增长1.5倍,居国家质检系统第九位。在国家重大科技开发项目《食品安全键技术》的课题竞标中获得2个子课题。通过鉴定成果8项,获国家质检总局5项三等奖,发表论文160余篇,居全国第十位。三是全面加强信息化建设步伐,在CIQ2000、OA及计算机开发应用上,起步早、进步快、应用广、效果好,职工应用计算机能力普遍提高。建立了内部信息网站、开发建设了网络安全系统和科技工作管理系统等,提高了业务处理、公文运转速度和效率,基本实现了办公无纸化。同时,开发了《出入境卫生检疫申报管理系统》软件,国家质检总局确定以该系统为基础,整合其他类似项目,向全国质检系统推广应用。

【防治“非典”】 2003年,“非典”疫情在中国爆发后,河南检验检疫局积极贯彻落实国家质检总局和省委、省政府SARS防治工作各项部署,4月~6月份对出入境人员健康体检1822人次,全部做了X光检查,共查出各类疾病189例,对发热的41人进行了甄别处理,及时送往相关医院。为出国人员申请办理SARS健康证明526人次,河南航空口岸测量体温表652人次,查出37.5摄氏度以上发热病人8例,及时按预案进行了妥善处理。并制订《河南航空口岸传染病应急预案》,明确和调整了各级职责和民航、海关、边检等相关部门的查验程序、分工,建立了快速反应机制,做到了无一例SARS病人或疑似病人通过河南出入境航空口岸。

【信息宣传工作】 2003年,河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全面完成了信息宣传工作年度目标。共在各种公开出版的报刊上组织发表新闻宣传稿件190余篇,组织电视报道27次,完成宣传工作积分1170多分,完成全年积分目标的近200%。全年重点围绕河南对外开放和商检局中心工作进行宣传报道。先后组织了对进口牛隔离检疫、“3·15”维护消费者权益日、世界艾滋病宣传日、外商投资财产价值鉴定、原产地标记保护、出口食品企业HACCP注册、标准化建设、出口动植物源性食品安全、WTO与检验检疫等项工作的宣传活动,对让广大人民群众了解检验检疫工作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特别是5月、6月围绕抗“非典”的宣传活动,行动快、力度大、宣传面广、舆论导向明确,起到了稳定人心、振奋人心的作用。信息报送工作方面,《进境大豆携带有害生物情况不忽视》先后被质检总局《信息专报》和国办《昨日要情》采用,国务院领导作了批示;《国家质检总局与河南省政府签署促进河南重点农产品出口合作备忘录》被省政府《要情专报》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