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黄工作概况】 2003年,河南黄河河务局坚持把治河作为第一要务,加大督察力度,狠抓落实,确保了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1)防汛工作。强化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防汛责任制,细化防洪预案,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又有了新的提高;“数字防汛”建设取得新突破;采取超常规措施,清除黄(沁)河主河槽阻水片林1800公顷、违章建筑1.7万平方米,广告牌、木桩、钢网等行洪障碍38处;圆满完成黄河防汛合成演练,为夺取防汛全面胜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本年黄河出现了罕见的秋汛,造成河南黄(沁)河90处河道工程、904道坝垛出险3763坝次,其中兰考蔡集、沁河马铺等13处工程出现重大险情,防汛形势异常严峻。河务部门职工连续奋战80余天,紧急抢修工程9处,坝、垛、护岸43道,夺取了抗洪抢险的全面胜利。同时,按照国家防总、黄河防总的调度命令,先后向陕西、山西抗洪一线派出专家、技术骨干100多人次,支援铅丝400吨、铅丝网片8000张、麻绳40吨,有力地支持了兄弟省的抗洪抢险工作,被黄委会评为黄河抗洪抢险先进单位。(2)水资源管理与调度及水政工作。河南黄河河务局制定了《旱情紧急情况下河南黄河水量调度预案》、《河南黄河水量调度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规定实施细则》和《河南黄河河务局引水订单供水若干规定》,完善了《河南黄河滩区引水控制及督察预案》,强化引水计量和稽查,开展了水资源优化配置和科学调度技术研究,完成了引黄用水最终用户调查和沁河、伊洛河水资源利用情况调查。围绕河道内建设项目审查审批,积极开展水政效能监察,完成了42项河道内非防洪工程建设的审查审批工作,制定了《河南黄河河务局正确履行水行政职责的规定》,建立了水事违法案件快速反应机制,全年共查处各类水事违法案件243起。(3)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河南黄河河务局所属的孟州市局、原阳县局对其管辖的河道工程和部分堤防工程进行内部招标,率先在全河实现防洪工程维修养护市场化运作,为全面推进“管养分离”改革提供了经验。郑州市局、新乡市局被水利部评为“全国水利管理先进集体”;原阳县黄河河务局、武陟县第一黄沁河河务局、邙山金水区黄河河务局顺利通过水利部验收,成为首批国家一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4)“二级悬河”治理试验工程。配合黄委会在濮阳市召开了黄河下游“二级悬河”治理专题研讨会;完成《河南黄河二级悬河治理研究报告》,并对濮阳南小堤-彭楼河段疏浚河槽淤填堤河及串沟试验工程进行了初步设计。该项目于6月6日正式开工,至年底已全面完成土方施工任务。(5)经济工作。一是层层建立经济工作责任制,各市、县局明确一名副局长专抓经济工作,强化了经济工作领导。二是经济结构有所改善。在巩固土石方施工市场的同时,拓展了交通及供水市场。配合标准化堤防建设,优化种植结构,积极开发水利风景区建设,花园口、柳园口等景区已初具规模。三是初步完成“两水分离、两费分计”工作,全年供水15.26亿立方米,征收水费2300万元。长垣、温县供水实现了由供应原水到供应商品水的转变,为今后发展供水产业探索出一条新路子。本年河南黄河河务局实现经济总收入近11.7亿元,其中承揽社会工程4.7亿元,经营性净资产增值7100万元。(6)“数字黄河”工作。完成了13座引黄涵闸远程监控系统建设任务,共有22座涵闸实现远程监控。编制了《河南 “数字黄河”工程建设规划》和《河南“数字黄河”工程建设实施方案》,并通过专家论证。初步建成覆盖三级河务局的计算机宽带网络,完成了河南黄河公用基础数据库和信息服务系统建设,实现了实时图像传输及防汛电视会商。扩展河南黄河网的服务功能,开通了河南黄河公用网邮件服务系统。完成了电子政务系统总体设计和一期建设项目设计招标工作。在原阳双井和武陟老田庵控导工程开展了堤坝安全监测技术研究,并取得初步成果。(7)精神文明建设。继续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依托有效载体,不断丰富创建内容,着力开展文明单位、文明系统、文明建设示范窗口工作。本年度新建成省级文明单位6个,市级文明单位2个,文明系统2个,县(区)文明单位1个,黄委会文明建设示范窗口4个。截至年底,河南黄河河务局建成省级文明单位总数已达28个,市级文明单位19个,文明系统3个,县(区)文明单位3个,黄委会文明建设示范窗口11个,各级文明单位总数已达95%以上。
【全省防汛工作会议】 2003年4月24日,河南省防汛工作会议在郑州召开。省防指成员单位领导及沿黄各市主管防汛工作的副市长近百人参加会议。会议总结上年抗洪斗争经验,分析当前防洪形势,安排部署本年的防汛工作。省长、省防指指挥长李成玉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李成玉指出,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站在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高度,站在为河南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强有力保障的高度,提高对防汛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做好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的思想准备。要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把防汛形势估计得严峻一点,把困难估计得足一点,把准备工作做得充分一点,做到常备不懈、防患于未然。副省长、省防指副指挥长吕德彬代表省政府与各省辖市及小浪底建管局签署了黄河防汛和中小型水库防汛责任书,并对本年的防汛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省防指副指挥长、省军区副司令员曾庆祝,省防指副指挥长、河南黄河河务局局长赵勇就防汛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黄河防汛】 2003年,河南黄河防汛工作强化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防汛责任制,逐级签订防汛责任书6043份;动员、组织防汛队伍157.19万人,亦工亦农抢险队4550人;对防洪工程进行全面检查,对靠河的61处河道工程、878道坝岸进行根石探测,提出了度汛意见,预筹了防护措施;进一步完善各类防洪预案,对黄河滩区可能被各级洪水淹没的范围进行分析预测,落实了滩区群众村对村、户对户的迁移安置措施;对防汛机械设备进行维修保养,及时补充6万立方米备防石,有关单位、沿黄群众也储备了738台(套)大型抢险设备和柳秸料、木桩等防汛物资;依法开展河道清障,清除河道内阻水片林1800公顷,完成了主河槽阻水片林和违章建筑的清除任务;加大防汛信息化建设和抢险新技术研究,完成工情、险情会商系统整合,改造完善了防汛信息网,在重点工程安装了自计水尺,开发完成实时图像传输,实现了防汛电视会商。
本年黄河流域发生了多年不遇的秋汛,且汛情表现异常。一是汛情出现晚,洪水历时长;二是河道流量小,灾情相对大;三是工程出险多,抢险施工难。截至11月底,河南黄(沁)河共有93处河道工程、728道坝垛出险4195坝次,堤防出险20次,其中13处工程出现重大险情。面对复杂的抗洪抢险救灾形势,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要求确保堤防控导工程安全、确保滩区人民生命安全、确保灾民的基本生活。省委书记李克强、省长李成玉多次亲临兰考,指导黄河抢险救灾工作,看望受灾群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王明义任黄河兰考段抢险救灾指挥部总指挥,日夜驻守在兰考抢险救灾第一线,指挥抗洪救灾工作。黄委会主任李国英等领导也多次到抗洪抢险一线勘察、指导工作。在抗洪抢险的关键时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等中央领导作出重要批示,副总理回良玉亲临河南视察黄河抗洪抢险工作。在历时80余天的抗洪抢险中,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及河南黄河防汛办公室先后发出450多份抗洪抢险指令,为保证抗洪抢险决策的实施起到了重要作用。根据防洪需要,应急抢修工程9处,抢修10道坝、20个垛、13段护岸。抢险及抢修工程共消耗石料51.2万立方米、麻料464吨、铅丝582吨、柳秸料3.8万吨;异地调运防汛物资176次,调运麻料110.6吨、铅丝网片2.07万张、铅丝298吨、冲锋舟16艘以及帐篷、油料等其他防汛物资,并紧急抢运石料4万立方米。15支机动抢险队共异地调度98次,调度大型抢险设备138台(套)、抢险队员1216人次。解放军、武警官兵3000多人和沿黄数万群众参加了抗洪抢险。兰考县滩区紧急迁移安置群众11456人。与此同时,河南黄河防汛办公室还先后组织铅丝40吨、铅丝网片8000张、麻绳39吨、帐篷15顶、冲锋舟挂桨机8台、发电机2部等防汛物资和3名抢险专家、87名抢险技术骨干支援陕西、山西、内蒙古等地的抗洪抢险,有力地支持了兄弟省的抗洪抢险工作。
【国家防总检查河南黄河防汛工作】 2003年6月3日~5日,以财政部副部长廖晓军为组长的国家防总黄河流域防汛抗旱检查组,在副省长吕德彬及省防指有关领导的陪同下,检查了河南黄河防汛准备工作。检查组先后实地查看了濮阳市南小堤控导工程、“二级悬河”治理试验工程、长垣县周营控导工程、开封黄河放淤固堤工程、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郑州花园口险工等。检查组对河南黄河防汛准备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黄河防汛工作,未雨绸缪,精心安排,为迎战大洪水做了充分的准备。检查组指出,黄河防汛形势依然严峻,要按中央要求,把确保安全度汛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来完成。要进一步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防汛责任制;要加强气象和水文预报,确保防汛通信畅通;要切实落实好滩区、滞洪区群众的避洪安置工作;要备足抢险物料,落实抢险队伍并进行必要的培训;要坚持防汛抗旱两手抓,加强流域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调度,确保黄河不断流,最大限度地满足沿黄地区用水需求。
【李成玉检查黄河防汛工作】 2003年5月20日,黄河防总总指挥、河南省省长李成玉到河南黄河河务局检查黄河防汛工作。他要求各市县要抓紧汛前的有限时间,对影响安全度汛的各种隐患,尽快采取有效措施逐一认真排除;进一步完善防洪预案和工程抢险方案,落实好各项防汛措施;认真落实以行政省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防汛责任制;加强河道内建设项目管理和清障工作,对不符合防汛要求、有碍行洪安全的违章建筑、高秆作物和林木等依法进行清除,确保行洪畅通;要进一步落实滩区迁安救护措施,对各类洪水可能淹没的范围和迁安任务早预测、早准备,对发放的迁安救护明白卡进行再检查、再落实,保证大水时能迁得出、安得住。
【黄(沁)河河道清障】 按照2003年山西、陕西、河南、山东四省黄河防汛会议和黄河防总的部署,4月~6月,河南黄河河务局所属各级河务部门对黄(沁)河河道内阻水片林和违章建筑进行了全面调查,并组织开展了大规模的河道清障工作。(1)全面部署,明确责任。4月17日和25日,省政府分别召开省防指成员会议和省防汛工作会议,对清障工作提出明确要求。省防汛指挥部黄河防汛办公室多次发出明传电报,要求有关市县及时清除行洪障碍,并派出督察组深入到黄河滩区进行现场督察。省、市、县各级河务部门共发有关清障文件、处罚通知书等51件。河南黄河河务局成立了河道清障督察工作班子,建立了清障工作零报告制度,及时掌握通报各市的清障进展情况。同时,各市、县河务局也建立了清障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队,加强与市、县、乡政府的协调与联系,取得了地方政府的支持。(2)深入实地,落实任务。5月30日,黄河防总《关于黄河河道行洪障碍清除令》制发后,省政府高度重视,河南黄河防总总指挥、省长李成玉作出重要批示,副省长王明义、吕德彬主持召开专门会议,要求省防指抓好落实。6月2日,省防指下达对黄沁河河道行洪障碍进行清除的紧急通知,要求坚决按照黄河防总的要求,对黄河两岸控导工程之间和主河道的树木分别于6月15日和6月30日前彻底清除完毕。(3)强化督察,狠抓落实。河南黄河河务局抽调机关10名处级干部组成现场清障工作督察组,按照《河南省黄河防汛督察办法》对各市河道清障工作进行指导、督促、检查。各市河务局向有清障任务的县(市、区)派驻由市局领导为组长的清障工作组,督促开展清障工作;各有关县(市、区)河务局成立了以局长任队长的河道清障工作队,分片包干,把清障任务层层分解落实。至6月30日,全面完成了主河槽的清障任务,共计清除阻水片林1800公顷,清除违章建筑1.7万多平方米,广告牌、木桩、钢网等行洪障碍38处。
【兰考蔡集抢险】 2003年秋,受流域中上游地区持续性降雨影响,黄河干支流多次发生较大洪水,下游河道一直维持2500立方米/秒左右流量。9月14日,河南黄河兰考蔡集工程河段河势主流向右滚动。9月17日13时,蔡集河段发生漫滩,造成兰考滩区受淹面积4473.33公顷,平均水深1米,17个村庄的1.74万人被水围困。兰考黄河大堤偎水长9.35公里,最大水深2.7米。通往蔡集控导工程的防汛道路被洪水冲毁淹没,蔡集工程四面偎水,成为“孤岛”。为做好兰考河段的抗洪抢险救灾工作,省委、省政府于10月7日成立了以省委常委、副省长王明义为指挥长,副省长吕德彬为常务副指挥长的黄河兰考段抢险救灾指挥部,统一指挥兰考河段的抗洪救灾工作。河务部门调动12支机动抢险队400多人,装载机、挖掘机、自卸汽车、船、发电机等大型抢险设备100多台(套),开封市和兰考县组织群众1万多人及社会大型机械设备、农用车辆等参加抢险。解放军、武警官兵2000多人投入抗洪抢险。省交通厅及新乡、开封等市紧急征调50艘民船进行水上运输。新乡等沿黄市、县组织运送柳料等物料设备,大力支援蔡集抢险。蔡集抢险采用了三策并举的方法,一是死守蔡集控导工程,保证35号~34号坝安全;二是切滩导流,引洪顺主槽下泄,削减进滩流量;三是抢堵滩区进水口门,阻断进滩水流。10月29日0时,滩区进水口门封堵合龙。
开封蔡集抢险
【河南黄河水文泥沙特征】 2003年,黄河潼关以下干流来水量比多年均值偏少3成~4成,伊洛河下游径流量比多年平均多出5成,沁河下游径流量比多年均值高出一倍;来沙量潼关至三门峡段比多年均值偏少3成~4成,小浪底至孙口段偏少7成~9成。汛期(7月~10月),黄河流域降雨量与历年同期相比普遍偏多。其中,兰州以上、兰托(克托)区间偏多10%~30%,山陕区间、金堤河偏多30%~40%,其余地区均偏多50%以上。(1)来水来沙情况。7月~10月,黄河流域主要干流控制站实测径流量与历年同期相比均偏少(未考虑水库蓄水影响,下同)。其中,中游龙门站径流量为76.92亿立方米,偏少54.5%;潼关站径流量为156.11亿立方米,偏少23.7%。黄河下游花园口站径流量为138.08亿立方米,偏少40.5%;夹河滩—孙口河段径流量少30%~40%。黄河流域主要干流控制站实测输沙量与历年同期相比,除唐乃亥站偏多外,其余均偏少。其中,龙门站输沙量1.5435亿吨,偏少80.3%;潼关站输沙量5.3857亿吨,偏少45.2%;花园口站输沙量为1.6388亿吨,偏少81.4%;夹河滩-孙口河段输沙量偏少60%~80%。(3)洪水情况。7月29日夜间至30日凌晨,山陕区间北部部分地区降中到大雨,局部暴雨到大暴雨。受降雨影响,黄河干流天桥水库30日7时24分最大下泄流量9860立方米/秒。洪水经河道漫滩调蓄作用,8月1日19时24分潼关水文站洪峰流量2150立方米/秒。三门峡水库在8月1日17时最大含沙量793公斤/立方米,居历史第二位(历史最大值为1977年的911公斤/立方米),8月2日7时28分最大下泄流量2270立方米/秒。受渭河持续洪水影响,潼关站10月3日4时洪峰流量4350立方米/秒,为1999年以来最大流量。花园口以下各站受小浪底水库控泄和伊洛河持续洪水影响,自8月29日起至10月31日先后产生了一次持续洪水过程,其中花园口站9月3日22时最大流量2780立方米/秒;夹河滩站9月4日20时最大流量2680立方米/秒,高村站10月14日12时最大流量2930立方米/秒,孙口站10月8日0时最大流量2750立方米/秒。(4)河道冲淤分析。根据报汛资料计算,汛期三门峡库区冲刷2.975亿吨,小浪底库区淤积6.591亿吨;河南黄河河道小浪底至孙口共计冲刷1.142亿吨,其分布为花园口以上冲刷0.4078亿吨、花园口-夹河滩段冲刷0.2364亿吨、夹河滩-高村段冲刷0.2261亿吨、高村-孙口段冲刷0.2719亿吨。通过下游主要水文站汛初及汛末同流量水位变化对比,同流量条件下,花园口站水位下降明显,达0.83米,夹河滩站与高村站下降0.5米~0.6米,孙口站基本持平。
【“二级悬河”治理试验工程】 2003年,黄河水利委员会将濮阳黄河河段定为 “二级悬河”治理试验工程。年初,河南黄河河务局配合黄委会召开黄河下游 “二级悬河”治理专题研讨会,完成了《河南黄河二级悬河治理研究报告》,并就 “二级悬河”的形成机理、发展趋势、治理措施、治理目标等进行了积极探索。工程于6月6日正式开工,河南黄河河务局把这项工作作为黄河治理由理论研究转向治理实践的重要探索,成立了专门组织,集中全局优秀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论证和设计,按要求完成了《濮阳南小堤-彭楼河段疏浚河槽淤填堤河及淤堵串沟试验工程初步设计》。截至12月15日,“二级悬河”实验工程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共开挖退水渠土方6万立方米,打围堤19万立方米,完成淤筑土方220万立方米。
【治黄基建工程建设与管理】 2003年,河南黄河防洪工程总投资为48250.97万元,主要用于下游防洪基建和沁河治理项目,主要工程量为土方工程3088.6万立方米、石方工程34.62万立方米。防洪工程项目有:放淤固堤12项,长89671米,投资37817.1万元;截渗墙工程2项,长3750米,投资27.25万元;河道整治工程4项,土方工程14.75万立方米,石方2.05立方米,投资1169.4万元;险工改建2项,土方工程3.97万立方米,石方2.01万立方米,投资509.07万元;穿堤建筑物1项,投资26.4万元;滩区安全建设工程4项,投资5640万元;堤防建设等其他工程投资1057.78万元;沁河治理工程共投资2000万元。截至12月底,河南黄沁河防洪工程共完成土方1545.55万立方米、石方31.9万立方米、投资43123.18万元,基本完成了年度防洪工程建设任务。为确保防洪工程建设任务的顺利完成,重点采取了以下几项主要管理措施:一是加强合同管理,对防洪工程建设项目合同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规范了施工建设秩序;二是严格执行“三项制度”,按要求与建设单位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制定《河南黄河水利工程建设与处罚办法》,全面实行防洪工程建设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三是完善质量监督体系,编制了防洪工程验收项目《工程质量评定报告》,对工程竣工初验检测单位的资格进行了审查。制定《河南黄河防洪工程建设项目优良工程奖励办法》,提高了建设单位争创优良工程的积极性,单项工程质量合格率达100%。各市局进一步加强对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的管理,实行倒排工期的办法,加快了施工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