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
农业科技

【农业科研概况】 1994年,省农科院进一步深化改革,在科学研究、科技开发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一、科研成果丰硕。全年全院荣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17项。其中,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星火一等奖1项,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星火二等奖2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0项。申报1995年国家级成果奖7项。全年有7种作物10个新品种通过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认)定。被定为农业部扩繁品种的棉花新品种豫棉8号、红薯新品种豫薯6号、玉米新品种豫玉11号均超额完成合同任务;豫棉9号和豫棉8号分别获棉花新品种后收购二、三等奖。许多新品系表现出良好的综合性状,其中早熟棉422,高产、抗黄枯萎病、品质优,比早熟棉中16增产20%;郑谷737青谷子是我国育成的第一矮秆、紧凑型新品种,亩产可达500公斤;郑杂4、5号"三系"双低杂交油菜,比常规亩增产30%左右。生物技术应用及其他科研项目取得新进展。利用游离小孢子培育出的"623"、"624"大白菜新品系推广10多万亩;利用基因工程进行的"高抗黄瓜花叶病毒的转基因烟草新的快速纯合"获得成功,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烟草高抗赤星病种质资源杏叶黄的选育和利用"项目,经专家的技术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二、科技成果转化。本年全院示范推广重点项目11个,侧重项目38个,全省农业生产方案推广品种66个,省农科系统提供品种44个,占60%。示范面积3371.13万亩,新增社会经济效益12.41亿元。增产粮食146万吨,增产皮棉25850吨,油料87097吨,瓜菜86167.5吨。培训农民技术员35.5万人次,印发技术资料182.3万份,召开现场会520次。豫麦13号小麦年推广面积超过5000万亩;豫棉8号示范推广228万亩;番茄新品种河南5号在濮阳"白色工程中"成为主栽品种,示范推广200多万亩;猪旋毛虫试剂诊断盒新技术,示范推广400多万头(份),出口创汇获270多万美元,社会效益增值800多万元;世界第一个芝麻杂交种豫芝9号,在全省示范推广4000多亩。加强基地建设,坚持以粮、棉、油、种、养、加工相结合的综合开发基地为重点,同时选择单项开发基地。本年确定商丘、太康两县为综合开发基地,以省科委确定的科技示范县、乡为主要范围,选择9个单项开发基地,选派36名科技人员参加基地建设,开展了小麦、棉花、芝麻、芦笋、油菜、果树、烟叶、肉牛、瘦肉型猪、鸡和脱水菜加工等19个项目,种植业综合开发面积11万亩,生产粮、棉、烟、果等12850吨,总产值5363万元;帮助发展肉牛、肉鸡、瘦肉猪等畜禽125万头(只),产值3938万元;帮助生产脱水菜等30吨,产值500万元。豫麦16原种基地建设和芝麻育种基地与加工通过了农业部组织的专家验收,积极探索以开发新品种,新品系为重点的科技开发新途径,初步建成瓜菜良种繁育加工体系,集品种提纯复壮、繁育推广、基地建设、种子深加工为一体,推广经营省农科院培育的瓜菜新品种(系),产品已覆盖全国10多个省、市、自治区。研制开发的40%灭抗铃乳油,推广应用面积40多万亩,挽回损失和节约用药费1.4亿多元。新研制的45%豆草畏乳油已推广使用10多万亩,农作物、林果、瓜菜各类系列专用肥深受农民欢迎;培育的"豫农白猪I系"瘦肉猪,为全省28个外贸瘦肉猪出口基地提供了种猪。 

【全省农业科研工作会议】 1994年3月22~26日,省农科院在郑州召开了全省农业科研工作会议。各市地农科所、院直各研究所负责人共111人参加了会议。会议传达了全国农业科研工作会议精神,部署本年全省农科系统工作任务,代表们参观考察了农业科技开发先进单位郑州市农科所、郑州市蔬菜所、就建立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农业科研体制和运行机制进行了交流和研讨、评选,表彰了1993年度先进单位22个,其中省农业科研系统综合先进单位4个,科学研究先进单位7个,科技开发先进单位11个。

【粮食生产发展战略研讨会】 1994年12月8~9日,省作物学会在郑州召开了全省粮食生产发展战略研讨会,省内26位专家、教授出席了会议。会议就粮食生产发展战略和对策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地讨论,与会代表认为,我省当前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但由于近年来人增地减、地力下降、灾害频繁,生产基础薄弱等诸多因素,粮食危机随时可能发生,必须从政策、投入、科技等方面采取措施,改善生产条件,保证农民利益,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加强粮食生产。会议向省政府提出了《关于调整种植业结构、发展粮食生产的建议》。

【农业科研课题进展情况】 1994年,省农科院安排科研课题111个,其中一类课题7个,二类课题19个。199l~1994年列为院重点课题25个,其中有10个课题获省二等以上成果奖。杂交芝麻和大白菜生物技术育种均有突破性进展。承担国家"八五"攻关项目22个,农业部项目7个,省攻关项目28个,世界银行贷款项目9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个,省基金项目13个,经预估均达到合同指标,豫麦16原种基地建设和芝麻育种基地与加工项目通过农业部验收。农业部下达的扩繁品种豫棉8号、豫薯6号、豫玉11号玉米均超额完成任务。承担的国家科委应急课题"棉铃虫综防试区"和"小麦白粉病试区"通过专家验收。承担农业部"丰收计划"项目2个,豫豆8号、10号10万亩和豫麦29号25万亩优质高产技术开发正在实施中、大豆丰收计划已通过省农业厅组织的专家验收。本年我省农科系统在国家一、二类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83篇。市地农科所侧重课题新苗头增多,有4个农科所的侧重课题获省二等成果奖5项。

【对外科技交流与科技合作】 1994年,省农科院共进行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活动24次,接待外国专家及学者12次、43人,派出考察、留学人员12次、17人,涉及日本、美国、英国、泰国、法国、加拿大、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台湾等12个国家(国际组织)、地区。中日合作项目进展顺利。 

【中日合作项目进展顺利】 1994年,由省农科院组织实施的中日政府专项技术合作项目中国河南黄河沿岸稻麦的研究计划、安排研究项目29项,省农科院参加研究人员13名,日方短期专家3名。主要研究内容有水稻育种、栽培、小麦栽培、土壤肥料、植物保护等。至年底,该合作研究项目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农科系统科技成果一等奖简介】
豫西瓜3号选育及示范
 由开封市蔬菜研究所完成。豫西瓜3号是新选育的早熟一代杂交种。其特点是:产量高,经3年品种对比试验,平均亩产3059.9公斤;品质好,经省农科院实验中心检测,汴宝中心折光糖12.1%,边糖8.1%;皮薄而坚韧,每平方厘米可承受60磅以上压力,极耐贮运;早熟,从播种至果实成熟需95天左右,开花至成熟约30天。
抗病、高产、优质豫马铃薯1号选育及应用研究 由郑州市蔬菜研究所完成。豫马铃薯1号是1983年选育出的优良新品种,1990年通过国家验收,1993年经过省品种审定。1987~1994年累计推广面积42.6179万亩,总增产鲜薯8247.84万公斤,新增总产值6598.27万元。该品种早熟、高产稳定,生育期65天,休眠期45天。是二季作区栽培的理想品种。春季亩产2000公斤,高产可达4000公斤;秋季1500公斤,高产2500公斤,是目前二季栽培地区产量最高的品种,商品性状好,黄皮黄肉,薯形椭圆,芽眼极浅,表皮光滑,薯块大而整齐,大中薯占90%以上。该品种品质优,抗逆性强,适应性广,不但适合豫、鲁、川、苏、粤等广大二季作区种植,在一季作区的黑、吉、辽、内蒙、晋、甘等省区表现良好。
河南省小麦叶枯病研究 由省农科院植保所完成。该项研究对叶枯病进行了全面系统研究,基本查清了造成小麦叶枯的病源种类、优势种及分布,并发现10种小麦致病菌。系统研究了成株期叶枯病的发生规律,首次发现了蚜虫与真菌可诱发叶枯病。鉴定了373个小麦品种及小麦属内各种、变种、亚种对叶枯病的抗性。通过室内和田间药剂试验,筛选出防治叶枯病的有效药剂,确定了施药适期、次数和用药量;组建了以农业栽培措施防病为基础、种子处理和关键期喷药相结合的综防技术体系。已在全省示范推广6050万亩,增收小麦12.2亿公斤,节约防治开支1.14亿元。
大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及应用 由省农科院园艺所完成。该项研究对大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建立了完善的大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体系,发现小孢子单核晚期和双核早期是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的最佳时期,小孢子圆形和椭圆形状态是游离小孢子培养的关键特征;35摄氏度高温诱导处理能促使小孢子形成胚的关键技术;以35摄氏度处理24小时胚诱导效率最高;在染色体工程上,对白菜--甘蓝附加系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解决了附加染色体传递率低而不稳的难题;国内外首次通过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在较短时间内育成大白菜新组合"623"和"624",是国内第一例通过游离小孢子培养育成的农作物品种。两个品种均已参加河南省区试,已累计推广7.5万亩,平均增产15%以上,获社会经济效益700多万元。
夏大豆新品种GS豫豆10号 由省农科院经作所选育而成。该品种粒大整齐,品质优良,色泽好,株型结构合理,通风透光良好。遗传力强,配合力高,已广泛应用于杂交育种。抗性强,耐旱涝、喜水肥、耐晚播,在不同土壤类型、不同生态条件下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推广面积累计达611.9万亩,辐射省外104.8万亩,总增产大豆1.6亿公斤,新增效益3.43亿元。
高产多抗、矮秆半冬性小麦新品种GS豫麦21号 由周口地区农科所培育完成。是我国首次将矮秆、高产、多抗结合于一体的半冬性小麦新品种,1994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该品种突出特点有:高产、适应性广,产量潜力每亩500~600公斤;矮秆抗倒,秆高75公分;兼抗条锈、叶锈、白粉、散黑穗病,耐赤霉病;抗耐寒、抗耐干热风;品质较好;株型好,生育期适中。至1994年秋播累计推广2616.6万亩,其中我省1450万亩,占全省早中茬面积29%。
优质高产多抗中籼稻新品种豫籼3号选育及推广 由信阳地区农科所完成。该品种属中籼迟熟型水稻,是经桂朝84作母本,IR24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一般亩产550公斤左右,高产田块650公斤以上。全生育期138天左右,株高104公分,稻长22公分,每穗约110粒,干粒重27.5克。米粒细长,晶莹透明,无垩白,粒长6.75公分,长宽比3.07:1,达到部优米标准。高抗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抗穗发芽力及抗倒力强,对白叶枯病表现为平抗性。适宜于豫南稻区作春稻或麦茬稻栽培。1994年通过省内品种审定命名,在豫南稻区推广122万亩,年创经济效益8784万元。

【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 1994年,省农科院进一步完善了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建立了34人的后备管理干部人选和104名科技骨干人选。进一步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顺利完成本年度职称评审工作,共评出初级任职资格4人,中级资格21人,副高资格53人(其中市地29人),正高资格15人(其中市地8人)。推荐出享受国家政府特贴人选5人,省管优秀专家人选8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人选1人。根据科技队伍结构和人才需求状况,引进博士2人,其中1名博士后;接受硕士生3人,本科生7人,大、中专生各1人。有计划地选送6名科技骨干到高等院校、农业部外语培训中心学习。报考博士生3人,硕士生1
人。

【首届农科系统人才培养学术研讨会】 1994年11月1~3日,省农科院在新乡市召开了首届全省农科系统人才培养学术研四会。省农科院10个研究所(中心)、6个地市农科所和1个县农科所负责人共27人参加了会议。会议交流了近年来农业科技人才培养的经验和人才研究的成果,研讨了当前农业科研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传达了全国农科院人才队伍建设和继续教育研讨会精神。会议以跨世纪人才的培养为重点,对农业科研队伍建设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讨。与会代表一致认为:人才断层是我省农业科研单位普遍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培养跨世纪人才是科研队伍建设的战略重点。大会评出优秀论文21篇,其中一等奖4篇,二等奖5篇。

【河南省土壤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会暨1994年学术年会】 1994年11月8~10日,河南省土壤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会暨1994年学术年会在驻马店市召开,会议听取并审议了1994年工作总结"报告,并重新修订了《河南省土壤学会会章》。选举产生了河南省土壤学会第五届理事会。会议交流论文22篇。

1994年河南省农科系统获农业部科技进步项目

  二等奖(1项)
芝麻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及研究利用  省农科院芝麻中心等
  三等奖(1项)
黄淮麦区(1983-1993)小麦品种鉴定及利用技术改进研究  省农科院小麦所等

1994年全省农业科研系统科技成果授奖项目

  一等奖(7项)
夏大豆新品种GS豫豆10号  省农科院经作所等
优质高产多抗中心籼稻新品种豫籼3号选育及推广  信阳地区农科所
高产多抗、矮秆半冬性小麦新品种GS豫麦21号  周口地区农科所
河南省小麦叶枯病研究  省农科院植保所等
抗病、高产、优质豫马铃薯1号选育及应用研究  郑州市蔬菜所
大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及应用  省农科院园艺所
豫西瓜3号选育及示范  开封市蔬菜所等
  二等奖(17项)
豫豆14号选育及应用  商丘地区农科所
高抗花叶病转基因烟草新品系的快速纯合及应用  省农科院烟草所等
高产、优质、多抗玉米新杂交种"豫玉8号"选育  安阳市农科所
烤烟高抗赤星病种质资源净叶黄的选育与利用  省农科院烟草所
豫棉10号棉花新品种选育  郑州市农科所
立体农业优化模式及增效原理研究  省农科院农经所
淮河流域水稻早育稀植应用技术的研究与推广  信阳地区农科所
砂土供肥特性及优化调肥技术研究  省农科院土肥所
烟草抗花叶病新品种转基因NC89的推广  省农科院植保所等
河南省大果花生出口基地开发利用研究  开封市农科所
国产优质小麦品种选育与专用粉生产技术研究  郑州市农科所等
旋毛虫基因重组抗原的研究  省农科院畜牧所
豫农白猪I系选育的研究  省农科院畜牧所
豫萝卜1号选育及应用  郑州市蔬菜所
多抗高产优质新品种豫番茄2号  省农科院园艺所
河南省县乡两级农业科技队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作用的对策研究  省农科院办公室
河南省沿黄农业项目区畜牧资源开发与畜产品市场预测研究  省农科院农经所
  三等奖(16项)
小麦灰色育种理论与方法研究  安阳市农科所
竖叶大穗高产优质多抗玉米杂交种豫玉9号选育  省农科院粮食所
高产、优质大豆新品种豫豆11号  周口地区农科所
抗灾小麦新品种宛8-139选育  南阳市农科所
旱地线性规划种植及其蓄水保水技术研究  郑州市农科所等
豫南稻区稻麦耕作改制研究  信阳地区农科所
小麦矮化、棉花株型栽培麦棉双高技术研究与应用  南阳市农科所
夏玉米简化高产栽培模式研究与开发  濮阳市农科所等
粉煤灰复肥研制及应用肥效研究  省农科院土肥所等
水稻名优特新品种研究与开发  信阳地区农科所
高产水稻新品种特青2号试验示范及推广  信阳地区农科所
谷子锈病发生防治技术研究及推广应用  安阳市农科所等
旋毛虫病快速ELISA诊断试剂盒的研制和推广应用  省农科院畜牧所
木耳代料栽培新技术研究与推广  省农科院土肥所等
番茄一年四熟栽培技术研究  安阳市蔬菜所等
实行科学管理,提高农业科研单位综合效益的方法及应用研究  开封市农科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