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 力
电 力

【电力工业概况】 1994年,全省电力工业坚持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加快发展为基础,以提高效益为中心,以优质服务为宗旨,全面推进了电力工作。
  一、电力生产持续稳定增长。全省发供电企业通过开展安全文明生产双达标工作,设备得到了治理,企业管理有所加强省网没有发生特大和重大设备事故、大面积停电事故、系统瓦解事故和重大火灾事故。24个发供电单位共发生统计事故262次(发电167次、供电95次),比上年上升11%,其中考核事故32次,下降50.8%。各单位均创造了2个以上百日无考核事故记录,全省累计实现百1日无考核事故记录71个,比上年增加8个。7个电厂获得或保持了电力部安全文明生产双达标企业称号,占考核发电企业的63.6%;1个电业局获得电力部双达标企业称号;1个电厂和5个电业局达到了双达标考评验收标准。10个地方电厂通过了省电力局双达标考评。发供电企业通过开展双达标工作,保证了生产任务的全面完成。全年全省发电量完成484.9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1.1%。其中,省电力局管电厂发电量331.1亿千瓦时,增长7.1%;三门峡水电厂发电量12.5亿千瓦时,增长21.8%;地方及企业自备电厂发电量131.5亿千瓦时,增长17.1%;集体属电厂发电量9.8亿千瓦时,增长102.9%。全省社会用电量完成500.2亿千瓦时,居全国第7位,比上年增长9.6%。
  二、电力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在财税体制改革方面,全面推行利税分流,理顺了电力企业和国家的财政关系;加强纳税管理,特别是对燃料、材料采购和购电的进项税管理;认真贯彻财务通则和会计准则,实现了与国际基本接轨的财务制度,增强了电力企业财力;逐步进行电价改革,实行了目录电价,出台了新机电价、自筹煤电价,保证了电网效益目标的实现。在投资体制改革方面,新建电力项目均成立了有限责任公司,实行业主负责制,投贷分开,规范了投资行为,电力基本建设项目均实行了议标和招标承包制;电力项目监理制取得进展,成立了电力工程监理公司,进行了工程监理试点。初步具备了开展工程监理的条件。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方面,继续开展股份制改造试点。完成了劳动人事、工资分配、社会保障制度配套改革的阶段性任务,省电力局所属42个基层企业全部通过验收,定员由55780人减为50402人,机构由1128个减为848个,试岗人员2828人,待岗人员590人,实行了岗位工资和技能工资制度,基本确立了以岗位为载体的用人机制,初步形成了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和动态管理机制;开展了减人增效工作,按照用3~5年时间现有人员减一半的目标,制定了实施方案,正积极稳妥地实施;不断完善企业经营承包办法,制定了《河南省电力公司内部独立核算承包办法》,省电力公司对基层发电厂、电业局实行内部模拟电价结算,把上缴利润指标分别下达到各厂、局,并实行工资增长与电量、利润双挂钩,促使企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全年全省电网销售收入完成61亿元,比上年增长30.2%;全员劳动生产率98263元/人·年,增长8.5%;实现利税总额12.18亿元,增长10.22%。
  三、电力发展工作有了新的进展。省网大中型电力项目共完成投资257090万元。全省投产发电设备容量29.4万千瓦。其中省网投产三门峡水电厂6号机组7.5万千瓦,地方电厂投产21.9万千瓦。全省发电设备总容量达到847.36万千瓦,居全国第10位。三门峡火电厂1号机组年底实现并网发电。全省投产110千伏及以上送电线路494.8公里,主变容量74万千伏安。加强电力规划和前期准备工作。根据河南的地理优势和资源优势,提出了建设我省商品电基地的战略构想,积极向中央、省有关部门和领导宣传汇报,取得了共识。省政府成立了电力发展规划领导小组;省电力局组织编制了《河南省电力发展及商品电基地规划》,通过了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的专家咨询。报送了新乡火电厂四期、平桥电厂扩建和登封电厂的项目建议书,进行了沁北、禹州电厂利用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贷款项目预评估前的准备情况审查,开展了三门峡火电厂二期、首阳山电厂三期、宝泉抽水蓄能电站的可行性研究,以及郑州热电厂改扩建、义马电厂的初步可行性研究,为"九五"期间全省新增发电装机650万千瓦奠定了基础。
  四、社会节电工作取得突出成绩。本年我省把节约用电作为缓解电力供需矛盾、合理使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节省电力建设投资、提高用电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来抓,提出了全面推进、重点突破、取得阶段性成果的指导思想。开展了声势浩大的节电宣传和落实工作,得到了中央、电力部、省委、省政府领导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省政府成立了节约用电工作领导小组,颁布了《河南省节约用电管理办法》。各级电力部门成立了节电工作小组,制定了1994年、1995年节电计划和2000年节电规划。在各级经济综合部门的支持下,电力部门筹措了8600万元节电资金,支持电力用户搞节电技术改造。管理节电和技术节电取得了突出成绩。全省万元产值耗电由上年的2888千瓦时下降到2786.8千瓦时,全年社会节电量达17.7亿千瓦时。
  五、行业管理工作逐步深入。大力推进电力"扶贫共富"工程,制定了全省行政村、农户通电规划和1994年指导性计划;积极筹措农电发展资金,重点在村户通电率低的地方建设电力配套工程,使全省行政村通电率达到97.3%,农户通电率达到84.7%,分别比上年增长0.5个和3.1个百分点。继续抓好农村电价治理整顿,全省80%的县(市)行政村低压电价合理率在85%以上,20%的县(市)行政村低压电价合理率为75~85%。有20个县(市)电业局被电力部批准为"电力为农业生产、为农民生活、为农村经济服务"达标单位;4个县(市)实现了农村电气化。
  六、电力科技、教育工作取得新成果。本年省电力局下达电力科研项目55个,投入科研费用1600多万元;有45项科研成果获省电力局科技进步奖,23项科研成果获华中电管局科技进步奖,4项科研成果获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与清华大学联合进行的重大科研项目"新型静止无功功率发生器"(ASVG)的研制取得重大进展,提前完成了试验样机的试制。确定了我省电力"学校教育工程"和"培训网络工程";完成了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和河南电力工业学校的改建工作;编写了电力职工岗位培训教材72册、360万字,编写电力工人技术考试试题汇编138分册、690万字;全年共开办各类岗位培训、应急培训、适应性培训班59期,培训电力职工2433名。
  七、电力优质服务活动取得切实成效。全省各级供电企业认真开展了以职业道德标准、规范岗位礼仪为基本内容的职业道德教育试点工作;深入开展了纠正行业不正之风专项治理活动,普遍实行了目标管理责任制;重点解决城市用电报装难和农村用电乱涨价、乱摊派、乱收费、电价高问题。城市甩电报装坚持"三公开、一监督"制度,实行一口对外,一条龙服务,基本解决了报装难问题;农村用电重点放在农村电工队伍建设上,全年培训农村电工2万多名,调整不合格电工1482名,治理了"权力电"、"关系电"、"人情电",使"三乱一高"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减轻了农民负担。
  本年我省电力工业也存在一些重要问题。一是电力建设资金短缺,新增发电设备容量不足,电力供需矛盾加剧。1991~1994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2.3%,而用电量年均递增10.3%,电力弹性系数为O.84,与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很不适应。特别是1994年,由于电力建设资金紧张,不能按计划到位,严重影响了电力建设任务的完成,电力弹性系数下降到O.71,电力供需矛盾更为突出,用电高峰时拉闸限电频繁。全年省、市(地)两级电力调度共拉闸8.4万条次,比上年多拉3.9万条次。拉闸停电直接损失电量2.54亿千瓦时;限电损失电量102亿千瓦时,其中70%为工业电量,相当于全省损失工业产值300多亿元。至年底,全省电力缺口在25%左右,缺装机容量约200万千瓦。发电设备容量不足,严重制约了全省经济发展。二是电网建设滞后于电源建设。根据电力发展规律,电网建设投资一般应占电力建设总投资的25%,才能满足电力生产的要求。但是电力建设投资体制改革后,电力项目投资多元化,投资方一般只注重固定资产产权和投资效益比较明显的电源投资,而负责电网管理的电力部门又无投资能力和融资功能,致使电网建设资金严重不足。近些年在电力项目概算中,电网建设投资一般只列15%左右,缺口为10%。在实际执行中,因为资金紧张,往往又把资金首先用到电源建设上,电网建设资金到位率更低。本年国家下达我省电力配套送出工程投资计划30500万元,其中省投资部分18700万元,到年底仅到位100万元。由于资金缺口太大,很多配套送出工程无法按计划建设,造成电网发展与电源发展失衡,供电卡脖子或区域电网薄弱,电厂建好发不出电,有电用户用不上。

【电力发展与商品电基地规划】 1994年,我省电力长远发展(1991~2020年)与商品电基地规划编制完成,并通过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的专家咨询。规划制定电力工业必须保持与国民经济同步发展,立足我省区域、交通及资源三大优势,开发电力,把豫西、豫北建设成商品电基地,充分发挥我省在全国电网联网运行中的特殊地位,指导全省电力工业健康、有序、稳妥地发展。根据这一规划,1991~2000年我省新增装机1000万千瓦,年均递增10.2%;2001~2010年新增装机1700万千瓦,年均递增7.5%;2011~2020年新增装机2500万千瓦,年均递增5.8%。 
 
【电力企业技术改造】 1994年,河南电网计划安排技术改造资金46259.2万元, 比上年增长58.5%。实际完成技术改造投资44400.7万元,为计划的95.98%,钎增固定资产38294.9万元,完成项目270个。新建和扩建灰场3个,增加库容360万立方米。结合大修对2台30万千瓦、5台20万千瓦机组进行了完善化改造。在500千伏姚郑线安装15万伏并联电抗器,完成110千伏变电站改造5座、新建4座:更换薄绝缘主变压器5台,新增主变压器13台,净增110千伏主变容量37.85万千伏安。技术改造工作的完成,提高了发供电设备的健康水平,优化了电网结构,增强了电网的供电能力和可靠性。

【电力建设】 1994年,我省电力重点建设项目取得大的进展。(1)郑州热电厂扩建工程3号机组(1×20万千瓦)是中外合资项目,由新力电力公司,省建设投资总公司、省电力公司、华中电力集团公司投资兴建,概算投资为52816万元。该工程由省电力勘测设计院设计,河南省第二、四、五建筑工程公司负责土建施工,河南第一火电建设公司负责安装调试。锅炉由武汉锅炉厂供货,汽轮机和发电机由东方汽轮机厂和电机厂供货。4月20日,省计经委批准开工建设,4月28日正式开工,预计1995年底投产发电。(2)中外合资项目开封火电厂四期扩建工程,建设规模为1×12.5万千瓦,由省建设投资总公司、省电力公司、开封市原能有限公司、香港光元投资有限公司投资兴建,概算总投资为44075万元,建设工期20个月,12月28日正式开工。(3)鸭河口电厂一期工程是利用西班牙政府贷款并引进西班牙设备的建设项目,建设规模为2x35万千瓦。土建由中建二局二公司施工,河南第一火电建设公司负责安装调试,12月15日正式开工。(4)安阳电厂技改工程建设规模为1×30万千瓦,由国家开发银行、安阳市、省电力公司、华中电力开发公司合资兴建。由省电力勘测设计院设计,河南省第二、七建筑工程公司负责土建施工,河南第二火电建设公司负责安装调试,本年被批准为开工项目。 
 
【利用外资办电】 1994年,我省利用外资办电工作取得很大进展,利用外资项目和资金数量均居全国首位。(一)新开工项目。(1)郑州新力电力有限公司在2×20万千瓦机组建成投产的基础上,增资扩股建设第3台20万千瓦技改项目,该项目利用外资3000万美元,占总投资的50%。(2)开封火电厂1×12.5万千瓦扩建机组,该项目利用外资2533万美元,占总投资的50%。(3)利用西班牙政府混合贷款和引进西班牙设备的鸭河口电厂2x35万千瓦项目,该项目利用外资37180万美元。(二)盘活存量资产项目。新乡火电厂出让2x20万千瓦机组股权与港商合作,经资产评估2台机组作价12亿人民币,将90%的股份转让于香港新中原国际企业有限公司和豫港企业有限公司,成立新中益电力有限公司。这种盘活存量资产与外方合作的方式在我省电力行业是首例,出让股权所得资金将全部用于我省电力建设,也是我省利用外资办电的一种新的尝试。(三)在建项目。本年我省在建的利用外资电力项目有豫港合资的登封电厂2x5.5万千瓦工程,荥阳电厂2x5万千瓦工程,巩义电厂2×5万千瓦工程,伊川电厂2x12.5万千瓦工程,以及利用世界银行贷款的首阳山电厂二期2×30万千瓦工程,项目进展顺利。荥阳电厂和登封电厂与外商合资成立郑州发祥电力有限公司,将两厂的部分老机组与投运后的新机组统一实行合营管理。(四)前期工作项目有新的进展。利用亚洲开发银行贷款的禹州电厂2x30万千瓦项目和利用世界银行贷款的沁北电厂2x60万千瓦项目,正在开展前期准备工作,世行官员于5月对沁北项目进行了考查,11月进行了项目预评估;亚行官员对禹州项目进行了考查。两项目目标书的编制工作也基本结束。(五)其它项目情况。(1)中美合资登封电厂2×35万千瓦项目,项目建议书已报国家计委批复。(2)上年省计经委批准的南阳蒲山电厂2x12.5万千瓦机组项目,由于外资不落实,工程不能开工,在和原外商磋商的同时,也尝试与新的外商接触,争取资金早日落实。 
  
【电力安全生产】 1994年,我省电网安全生产成绩显著。全年未发生特大、重太设备事故和大面积停电、系统瓦解及重大火灾事故。发供电单位全年共发生设备事故261次(发电167次、供电94次),其中考核事故32次(发电16次、供电16次)。统计事故总数比上年上升10.6%,考核事故总数比上年下降50.8%;生产系统人身重伤事故2人次,死亡2人,基建系统两年来未发生死亡事故并首次实现全年无重伤。生产单位共实现71个百日安全无考核事故记录,比上年增加8个,上升12.7%,为历史上百日个数最多的一年,有16个单位创历史最高纪录。强化电网安全生产管理。一是加强对安全工作的领导,强化安全责任制;二是深入持久地开展反习惯性违章活动;三是加强建设单位的安全管理,促进对承包工程和民工的安全管理;四是开展季节性安全大检查活动;高度重视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和劳动保护工作;五是严格了交通安全管理;六是加大考核力度,严肃事故处理。

【电网经济效益】 1994年,河南电网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生产任务,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全年产品销售收入比上年增长30.33%;实现利税增长10.22%;全口径实现利润53480万元,减少163万元,降低0.3%,扣除集资电厂(新乡电厂4、5号机)利润后为47595万元,增长72.68%。
  增利因素:(1)售电量比上年增长7.79%,增售电量238639万千瓦时,净增利5353万元。(2)售电均价合理提高净增利105483万元。(3)取消按销售收入1%提取补充流动资金和按销售收入1%提取技术开发费办法增利5844万元。(4)电力企业改产品税为增值税,由于税负下降增利37299万元。
  减利因素:(1)财务转制因素翘尾影响利润52287万元,其中,长期借款利息增加21929万元,相应减利21929万元;缩短折旧年限使折旧率提高1.38%,增提折旧影响利润16289万元;摊销过去年度大修超支16234万元,比上年增加14069万元,相应减利14069万元。(2)清产核资资产重估增值326190万元,增提折旧19507万元,预提修理费用增加9426万元,共影响利润28933万元。(3)新机自筹电销售未全部到位,全年实售新机自筹电占应售数的82.01%,影响利润13583万元。(4)由于实行新的工效挂钩办法,与上年相比增提基数工资和效益工资及福利费14425万元,影响利润14425万元。(5)煤运涨价影响减利24671万元。其中,运费吨公里提高1.5分,取送车费增加4.2元/车公里、轴公里增加5.25分,本年半年翘尾影响利润4820万元;电煤价格放开,统配煤提价4~5元/吨,地方煤提价10~25元/吨,增支减利19851万元。(6)由于供电线损上升3.19%,多损失电量8.1亿千瓦时,折标准煤291841吨,增支减利4145万元。(7)发电用循环水、消耗水、排污水等提价增支减利1863万元。(8)由于物价上涨等客观因素的影响,致使材料费、管理费用比上年增加14423万元,相应减利14423万元。
  以上增利因素153979万元,减利因素154330万元,增减相抵后净减利351万元,其它增利因素188万元。 
 
【电力企业劳动保护】 1994年,全省电力企业进一步加强劳动保护工作。一是狠抓火电厂的粉尘治理。电网11座大中型火电厂,有7个厂完成了粉尘治理工程,除尘设施投入率保持在95%以上,作业点粉尘浓度控制在国家标准(10毫克/立方米)以内;3个电厂的粉尘治理工程完成年度工作量的80%以上。二是加强劳动卫生的规范化管理。编写了《河南电力系统劳动卫生管理规范》,设计了与之配套的《职工健康档案》等14种报表,应用计算机进行管理。三是开展流动调查。全省电网共查出各种职业病患者486名,及时安排了治疗。同时,部分职工的潜在性疾病也得到及时发现和早期治疗。四是加强劳动防护用品的管理。把防护用品纳入安全管理轨道,确定定点厂家,不定期进行质量抽查,确保质量,减少了事故隐患,杜绝了因劳动防护用品质量问题引起的人身事故。
  
【电力设施保护】 1994年,全省各级保电组织和电力部门积极开展电力设计保护工作。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利用新闻媒介宣传保电工作,全省主要公路旁边、沿输电线路的乡村及变电站竖立了大型宣传标语,在高压输电线和电厂、变电站安装了保护电力设施标志牌。二是继续狠抓技术防范措施的落实。在对高压输电线路按规定安装防盗金具的基础上,在农电设施上采取了变压器上盖螺丝点焊、安装防盗卡、防盗锁,将变压器移入室内等措施,并在部分线路上安装了防盗金具。全省野外农电配电变压器技术防范措施落实率已达90%以上。三是严厉打击破坏电力设施的行为。加强对电力设施破坏案件的查处,查禁了一批非法金属收购网点,破获了一批盗窃电力设施的案件,抓捕了一批破坏电力设施的罪犯。全年共发生输变电设施破坏案件158起,比上年减少264起;共查处电力设施破坏案件124起,抓捕人犯177名,其中判处死刑6人、死缓4人。全年全省没有发生输电线路塔材金具批量性被盗案件,杜绝了高压输电线路因外力破坏造成的倒杆、倒塔事故。

【节约用电工作】 到1994年底,全省装机容量居全国第10位,用电量居全国第7位;连续缺电已达14年,本年缺口约25%;电能利用效率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60%。本年全省把节约用电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省政府成立了以俞家骅副省长为组长的省节约用电领导小组,成员由省计经委、电力局:冶金建材厅、机械电子厅、煤炭厅、石化厅、财政厅、纺织厅、国防工办等单位的负责人组成。省电力局成立了节电工作小组,各市、县也相应成立了节电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各企业、事业单位也都明确了节电负责人,管理机构或专责人,全省形成了节约用电组织网络。省政府发布施行了《河南省节约用电管理办法》,规范了各级政府、电力部门和广大电力用户的节电行为。
  在管理节电方面,工业企业通过调整生产班次,削峰填谷,提高用电负荷率,调整设备运行状况,加强产品电耗的定额管理等,实现节电目标。在技术改造节电方面,各企业根据自己的实际,以效益优先为原则选择技术改造项目,取得节电效果。在照明节电方面,各市地抓了"三个一工程",即一个企业、一个宾馆、一个商场全部使用节能灯具,为照明节电创造了经验。全省各级电力部门建立了节电专项资金,作为节电技改项目的低息贷款扶助费用。省电力局筹措资金2200万元,各市地电业局筹集资金2800万元,各县(市)电业局筹集资金3600万元,形成全省节电资金扶助款8600万元。本年度安排省、市地重点节电技改项目237个,总投资达14539万元(包括用户自筹资金10496万元)。年内已完成项目110个,占46.4%。根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计算,项目全部完成后,每年可节电3.86亿千瓦时。节电工作取得了巨大成绩,全年全省社会节电量达17.7亿千瓦时,万元产值耗电比上年下降101.2千瓦时,得到了中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肯定,李鹏总理、邹家华副总理分别为我省节电工作题词。李鹏的题词是:"开发与节约并重,节能节电利国利民。"邹家华的题词是:"加强科学管理,开展技术进步,节约电力消耗,提高经济效益。"11月,国家计委、经贸委、电力部联合在郑州召开全国节约用电工作会议,会议要求学习河南的经验,在全国大力开展节约用电工作。 
 
【电价政策】 1994年,全省电价作了新调整。(一)为提高电力企业还贷能力,进一步完善电价结构,促进用户合理用电、节约用电,国务院决定适当提高统配电价水平。国家计委、电力部批复了《河南省电网电价表》,从本年元月15日起,统一按新颁布的目录电价标准执行。新定价格水平除中、小化肥生产用电和居民生活用电价格不调整外,均在上年的目录电价基础上,平均每千瓦时提高1.97分,其中直供平均每千瓦时提高2.13分,趸售平均每千瓦时提高1.71分。(二)近年来我省集资办电项目规模不断扩大,为保证电力企业还贷能力,改善我省电力投资环境,并适当补偿煤炭、油料等价格上涨对电力生产成本的影响,经省计经委同意,并报省政府批准,省物价局与省电力局联合下发《关于1994年新机、自筹煤电量售电价格的通知》,确定了1994年新机自筹煤电量售电价格水平,电网新机、自筹煤电量继续实行综合计价,售电价格平均水平由每千千瓦时242.4元调整到272元。(三)规范小火电上网电价管理办法,理顺了电网与小火电的经济利益关系。本年对地方小火电的上网电价改以往小火电按所在地供电线损,供电成本作价办法为按全网平均供电线损,全网平均供电成本作价,并计收上网费,对地方小火电的发展从宏观上起到了调控作用。(四)继续扩大峰谷分时电价试行范围,为全面推行峰谷分时电价创造条件。本年在洛阳峰谷分时电价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相继在新乡、郑州、平顶山等市扩大峰谷分时电价实行范围。充分调动了用户实行峰谷电价的积极性,加大了峰谷电价差价,运用经济手段,刺激和鼓励企业参与调荷。全年全省峰谷差价一般为5:1。(五)加快统一销售电价的出台准备工作。一是在部分市(地)进行综合电价的试点,将其供电区内发电量与购省网电量合并统算,实行地区统一综合电价;二是在全省大部分趸售县(市)实行综合电价,标准公开,便于操作,同时兼顾了电力部门的可操作性和发挥用户的监督作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为全省推行统一电价积累了经验。

【地方电厂发展】 截至1994年底,全省500千瓦及以上地方电厂共153座、409台机组,装机容量257万千瓦。其中,地方公用火(热)电厂60座、174台机组、187.5万千瓦,企业自备电厂38座、80台机组、46.5万千瓦,水电站55座、155台机组、23.1万千瓦。全年地方公用电厂17个基建项目26台机组、107.9万千瓦,计划总投资34.1亿元,实际完成投资9.08亿元,投产机组11台、21.85万千瓦。至年底,全省地方公用电厂(不含焦作市热电厂和3个村办电厂)固定资产原值达39.6亿元,比上年增加9.6亿元。全年全省地方电厂发电量完成131.3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7.5%,其中地方公用火(热)电厂发电量110.4亿千瓦时,增长15.6%。全年地方公用火(热)电厂标准煤耗率547克/千瓦时,比上年下降6克/千瓦时,年节标准煤6万吨;厂用电率8.97%,下降0.23%,年节电2500万千瓦时。  
 
【农电基本情况】 1994年,我省农村用电量及其构成:全省县及以下用电量202.8亿千瓦时,其中农村用电量99.2亿千瓦时,占49%;县城用电量1036亿千瓦时,占51%。在农村用电量中,农业排灌用电量20.7亿千瓦时,占20.9%;农副产品加工及农业生产用电量22亿千瓦时,占22.2%;乡(镇)村工业用电量40.2亿千瓦时,占40.5%;乡村居民生活用电量14.1亿千瓦时,占14.2%。全年全省县及以下总用电量比上年增长14.5%,县及以下人均年用电240千瓦时,农村人均年用电量130千瓦时,农村人均年生活用电量18.4千瓦时。全省用电量最高的是巩义市,达到90581万千瓦时;用电量最低的是范县,只有3341万千瓦时。  
  供、用电设备运行正常。全年全省县及以下110千伏线路4694公里,35千伏线路12703公里,10千伏线路120722公里。有110千伏变电站135座,主变216台,容量为518万千伏安;35千伏变电站791座,主变1360台,容量为500万千伏安。总用电设备1265万千瓦,其中农村用电设备866万千瓦,县城用电设备399万千瓦。
  发电设备及发电量:县以下公用小火电厂60座,容量为187万千瓦,发电量110亿千瓦时;小水电站769座,容量为29万千瓦,发电量3.84亿千瓦时;柴油机发电设备容量10.24万千瓦,发电量2467万千瓦时;风力发电设备24台,容量为4千瓦,发电量为1.05万千瓦时。
  农村通电普及情况:全年全省乡(镇)通电率100%,行政村通电率97.4%,农户通电率85%。户通电率低于50%的有确山、上蔡、平舆、新蔡、正阳、息县6县,农户通电率达100%的县(市)和市辖区有56个。  

【农村电网发展】 1994年,我省农电基本建设任务十分繁重。在建的35~110千伏输变电工程项目39项,线路长度539.4公里,变电容量91.2万千伏安,工程总投资达到11449万元。其中,110千伏输变电工程25项,线路417.8公里,变电容量80.15万千伏安;35千伏输变电工程14项,线路121.6公里,变电容量11.05万千伏安。加强施工调度,合理安排资金,竣工35~110千伏输变电工程24项,新增生产能力线路292公里,主变容量42.7万千伏安。其中,110千伏输变电工程11项,线路201公里,变电容量39.15万千伏安;投产35千伏输变电工程13项,线路81公里,变电容量3.52万千伏安。全年实际完成投资13491万元。
  农村用电也得到发展。全年全省发展10千伏线路2000公里,增加配电变压器2000台,新架0.4千伏线路4700公里,总投资达22500万元,其中省"以工代赈"、华中电管局补助和省电力局支援的资金近2600万元。全年新发展通电行政村508个,使全省行政村通电率达到97.5%。全省已有77个县(市),8个市地的行政村通电率实现100%;全年全省新增通电农户110万户,农户通电率达到85%,比上年增加3.4个百分点,由上年的全国第25位,上升到第23位。本年我省农村用电发展较快,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全省仍有1228个行政村和292万农户没用上电,约占全国无电人口的15%。  
 
【农村电气化县建设】 1994年,全国农村电气化工作会议以后,我省把农村电气化建设摆在重要的工作位置。在全省电力事业发展较快,用电水平较高,管理基础较好,又有地方火电厂作补充电源的县(市),对照电气化县的7项15条考核标准进行分类排队。省电业局制订了2000年前全省建设电气化县的规划,要求接近标准的县提前一年成立农村电气化建设领导机  构,对照标准进行实施与建设。继上年温县建成我省第一个农村电气化县,并通过省政府验收后,本年辉县、获嘉、孟县又获得了农村电气化县(市)的称号,标志着我省农村电气化水平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新乡火电厂盘活存量】 新乡火电厂占地164万平方米。1965年筹建,一期、二期工程共安装3台国产中温、中压凝汽式5万千瓦发电机组。经国家计委批准,1986年12月三期扩建工程由省和新乡市合资建设,安装2台国产高温、高压、中间再热凝汽式20万千瓦发电机组,分别于1989年12月和1990年12月投产发电,并由省电力公司代为经营和管理。该厂2×20万千瓦机组建设总投资55878.28万元,经评估,原始投资形成的全部资产净值为145573万元,其中固定资产124902万元,流动资产5691万元,土地使用权14980万元。根据我省国民经济总体规划,"八五"和"九五"计划新增1000万千瓦发电设备容量,但电力建设资金的极度短缺给这一目标的实现带来了重重困难。为了解决电力建设投资需求与国内电力建设资金紧缺的矛盾,进一步拓宽筹集资金的渠道,利用已经形成的电力资产在保值增值的前提下,引进外资加快电力建设的步伐,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后,将由我省地方独资建设的新乡火电厂2×20万千瓦机组的部分资产有偿转让经营权。经营权转让作价120000万元人民币,由省电力建设投资总公司出资12000万元人民币、香港新中原国际企业有限公司出资64800万元人民币,豫港企业有限公司出资43200万元人民币成立新中益电力有限公司,合作经营新乡火电厂2x20万千瓦机组,合作期限为20年。合作期满后全部资产无偿移交省电力建设投资总公司,不再进行清算。合作公司对新乡火电厂2x20万千瓦机组的具体生产经营,由合作公司委托省电力公司管理。这部分有偿转让经营权收入,作为河南省的地方投资用于电力建设,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电力.建设资金短缺的局面。 
 
【电力教育培训体系建设】 1994年,全省电力系统把人才培养放到战略高度来抓,实施了"111学校教育工程"和"111培训网络工程"。"111学校教育工程",即以面向21世纪发展电力职业技术和高等专科教育,深化教育改革,调整教育结构,稳定教育规模,完善教学条件,努力办出自己的特色。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坚持高起点、新观念、面向未来的办学方针,争取办成国家示范性专科学校;河南电力工业学校搞好中专、技校一体化试点,争当国家重点职业学校的排头兵;南阳电力技工学校争取跨入国家级重点技校行列。"111培训网络工程",即以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为重点,以提高电力职工队伍素质为目的,坚持学用结合,按需施教,注重实效的原则,建立一流的培训体系。以河南电力职工大学和河南电业党校为依托,建立一所管理人员培训中心;以河南电力工业学校为依托,建立一所职业技能培训指导中心;各大中型企业都要建立一所适合本单位需要的技能培训中心;3所职业技术学校建成电力系统职工教育培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