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市
漯河市

【概况】 漯河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偏南。总面积261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52万亩;市区面积60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24平方公里。年末总人口228.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95.78万人;市区人口23.59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8.35万。人口自然增长率5.68%0。辖源汇区和郾城、临颍、舞阳3县。
  市委书记:王有杰;副书记:程三昌、马万令、席铁山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有杰;副主任:王惠杰、李广仁、董富勋、韩国忠、周鸿亮
  市 长:程三昌;副市长:张承厚、鲁文忠、李文光、刘法民、刘兴民、田承忠
  市政协主席:刘希正;副主席:郭廷珍、刘雅静、唐学禹、吕烈华、张发舟
  法院院长:明近超
  检察院检察长:李俊明
  1993年,漯河市紧紧围绕内陆特区建设,全面实施外向带动战略,改革开放大踏步前进,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速在全省名列前茅,提前两年完成"八五"计划。全市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9%(按可比价计算,下同),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4%;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42.5%;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2.5%。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62.5%,其中乡及乡以上工业产值37.9亿元,增长48.1%,产销率达97.1%;乡及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00.4。农业经济结构调整步子加快,农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10%,粮食总产量增长5.5%,乡镇企业总产值增长67.9%。基本建设规模扩大,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比上年增长90%,其中全民基建投资5.39亿元,增长2.6倍;全民更新改造投资2.7亿元,增长79%。财政收入比上年增长41.1%。各项存款年末余额25.7亿元,比年初增加4.14亿元;各项贷款余额36.57亿元,增长7.22亿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比上增长25%;零售物价总指数110.2。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1642元,比上年增长14.6%。

【各项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 一是改革企业承包制度,企业所得税、流转税全部实行依法依率计征。二是以推行股份制和国有民营为重点,全力推进升权制度改革。至年底,全市股份制企业达98家,股本总额达3.5亿元。流通部门有1058个公有小型门店实行国有民营或公有民营。三是培育和发展公司+农户的经营服务组织,全年这类组织达111个。四是培育和完善市场体系。全市新增型活资料和生产资料市场34个,新建了河南证券公司漯河营业部,劳务、科技、房地产、金融、信息和刊权交易市场得到进一步规范和发展。五是进行计划体制改革。除对土地开发利用、人口计划和少数商品价格实行指令性计划外,其余全部实行指导性计划或市场调节。六是开展社会保障制度和住房制度改革。在全市推行国有、集体、个体私营企业一体化养老金计发办法,进一步完善职工待业保障制度,积极探索职工医疗保险新途径,在20家企业中实行大病医疗费统筹。通过推行住房制度改革,全市有38个单位出售公有住房,总面积达32万平方米。占公有住房面积的64%。

【实施外向带动,增添特区活力】 全市全面实施外向带动战略,全年累计引进投资项目137个,资金1.3亿元人民币,新批"三资"企业70个;合同利用外资5131.5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985万美元,使用外汇贷款2046万美元。市外贸总公司取得进出口贸易经营权,市肉联厂、罐头厂取得产品自营出口权,对外贸易格局发生新的变化。全年完成全社会出口供货额2.85亿元,比上年增长23.9%;直接创汇135.5万美元。

【区域开发步伐加快】 漯河高新技术开发区、自由贸易区、双龙文景开发区、沿107国道经济带初具规模。漯河高新技术开发区基础配套设施日趋完善,开发建设管理逐步正规化。至年底,审批项目76个,完成总投资15亿元,吸引外资3000万美元,有15个项目破士动工,13个项目投产和即将投产,利用外资250.42万美元。引进了一批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项目,开发和培植了中美合资固特威电子有限公司等24个高新技术企业、彩色大屏幕投影显示装置系列产品等36项高新技术产品。漯河高新技术开发区顺利通过省级验收。自由贸易区招商300家,引资与筹资4500万元,到位资金3400万元;注册资金12500万元,完成征税金额135万元,开工项目37个,投资金额'7000万元。双龙开发区引进资金27187万元人民币,到位资金5230万元;审批内资企业21个,投资2656.8万元;创办协办外资企业6个,投资4215万元;融入征地款1600万元,捐资及区内农转非收入1000多万元,用于开发区建设;引进项目28个,开工18个,投资16225万元,实际完成投资3895万元;待开工项目8个,投资3200万元,完成投资363.88万元;由开发区自办的,总投资1200万元的项目康乐宫主体工程已完成;合资兴办的总投资500万元的河南龙大纺织有限公司正式开工生产。沿107国道经济带中的10个工业小区已具雏形,建成面积达6.4平方公里。总投资2596万元。就业人员3850人,产值达4752万元,实现利税1043万元。沿107国道经经带建成日光温室3375座,面积2250亩,产值900万元;发展高效农业5万亩,产值达6000万元,平均亩产值1200元,相当于常规农业的2.5倍。

【保持社会稳定】 市委、市政府关心人民生活,对供水、供电、入学、办证、旧城改造拆迁安置及停产、半停产职工的生活等热点、难点问题经常进行排查,及时加以解决。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农民负担比上年下降3.91个百分点。认真落实信访工作目标责任制,全年无赴京集体上访事件,赴省集体上访控制在省定指标以下。继续坚持严打方针,强化社会治安,组织了6次严打集中行动,全年破获刑事案件4394起,摧毁犯罪团伙355个。废止收费项目576个,降低收费标准282项,纠正中小学乱收费问题,退还了一批"三乱"款物。重点开展了对工商、邮电、金融、公安、教育、卫生、电业等7个系统的专项治理工作,一批违纪人员受到处罚。撤除公路各类检查站12个,撤销违反规定的收费站3处。严肃处理18起公路"三乱"问题。

【漯河肉联厂实现超常规、高速度发展】 漯河肉联厂是国家商检局注册的全国肉类重点出口基地厂,国家大型肉类综合加工企业。1993年,该厂经济增长速度居全国同行业之冠。屠宰生猪38.5万头,比上年增长49%;生产牛肉1726吨,增长2倍;生产火腿肠6.1万吨,增长5.47倍。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8.57亿元,增长2倍;完成销售额7.52亿元,增长3.3倍,其中实现利润5884万元,增长3.3倍,上交利税1596万元,增长5倍。主导产品双汇牌火腿肠在全国质量检测中名列第'一,获中国公认名牌产品称号。漯河肉联厂和香港华懋集团达成协议,双方各投资1.27亿元,成立华懋双汇(漯河)集团公司。还和日本吴羽公司合建肠衣PVDC生产线,与台湾味全公司合作进行的方便面项目正在积极运作,与台湾福昌企业合资建立生猪基地,台方投资已经到位。

【城乡环境进一步优化】 人民东路改造、沙河橡皮坝主体工程、嵩山路沙河大桥工程全部完工,民主路西段修通,硬化人行道3200平方米;完成了金山路、燕山路、湘江路、黄河路的配套绿化;万门程控电话和移动通讯系统顺利开通;新建县乡公路200公里,漯舞准轨铁路全面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