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建材工业概况】 1992年,全省冶金建材工业总产值完成94.8亿元,为计划的115.8%,比上年增长16.4%,比省政府提出的全省工业增长14.6%的目标高出2.3个百分点。其中,钢铁工业38.56亿元,为计划的117.2%,比上年增长17.78%;有色金属工业完成31.41亿元,为计划的109.4%,增长13.6%;建材工业25.8l亿元,为计划的121.75%,增长17.86%。主要产品产量全面或超额完成国家计划,其中地方钢产量在山东、江苏、河北之后居第四位,生铁在山东、河北、山西之后居第四位,钢材居全国第六位,机焦居全国第四位。10种有色金属总量完成12.83万吨,为计划的128.6%,比上年增长9.77%,居全国第六位,其中氧化铝保持全国第一位,平板玻璃保持全国第三位;卫生陶瓷231.4万件,为计划的154.3%,增长33.1%,保持全国第三位。
全面超额完成与省政府签订的12项目标管理任务。预算内县以上国有企业销售产值完成93.57亿元,比目标提高23.4%;实现销售收入90.68亿元,比上年增长17.35%;产品销售率达到98.89%。实现利税16.2亿元,比目标提高43.36%,比上年提高39.69%。其中,税金9.3亿元,增长20.79%;利润6.9亿元,增长55.52%。资金利税率、成本利润率分别比上年提高4.77%和2.34%。定额流动资金周转天数105天,比上年加速了14天。洛阳玻璃厂靠一流服务巩固市场,靠产品质量好、品种新引导市场,创利税近亿元,在连续5年经济效益位居全国同行业之首的基础上,1992年各项指标又创历史最好水平。
冶金建材行业进出口贸易和扭亏增盈成绩显著。自营进出口总额完成3812万美元(不含外贸代理出口),比目标提高27.07%。1991年全行业亏损7250万元,1992年减亏5750万元,亏损额下降79.3%。
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全省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6亿元,其中基建投资7.03亿元,技改投资4.57亿元。争取国家项目10个(含续建项目),实际完成20个(含本省自筹项目);非省内计划投资目标为3亿元,实际完成6.59亿元,高于目标1倍多。主要项目:舞阳钢铁公司90吨超高功率电炉和大型板坯连铸机,新乡水泥厂日产10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中州铝厂一期工程建设,洛阳水泥厂日产1000吨水泥生产线,平顶山水泥厂改造工程,安阳钢铁公司煤气发电、无缝管生产线改造和国内第二条国产化全连铸生产线建设。确山水泥厂建设等项重点工程进展顺利;开封碳素厂、中州铝厂二期工程、渑池铝钒土煅烧厂、鹤壁水泥厂、三门峡铝厂、永城铝厂二期工程,以及济源、卫辉、南阳水泥厂等项工程的前期工作基本完成。这些项目投产后将增加生产能力钢37万吨,连铸坯38万吨,氧化铝20万吨,电解铝2万吨,大水泥70万吨。利用外资又有新进展,中外合资的新郑轩辕陶瓷公司、新安陶瓷厂正在建设;洛阳耐火材料厂技术改造、林县大众陶瓷厂建设等已与外商签约;洛阳玻璃厂与港商合资的晶润玻璃有限公司,引进美国镀膜玻璃生产线将于1993年6月投产。安钢的配套改造、舞钢的大型板坯连铸机、长城铝业公司郑州铝厂的改造和中州铝厂的一期工程建设、洛阳玻璃厂的2毫米浮法玻璃工艺攻关等国家和省重点项目的相继投产,为我省冶金建材产品进一步占领和拓宽国内外市场奠定了新的基础。1992年安钢、郑铝、洛铜、洛玻、舞钢的利税总额和上交利税分别占河南全行业的65.36%和66.15%。
科技进步取得新成果,产品质量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主要技术指标创出新水平。1992年开发新产品、推广新技术40项,比计划目标提高33.3%。新乡防水材料厂研究的"热导油加热沥青新工艺",在全国科技成果展览交易会上荣获金奖;长城铝业公司的"间接加热连续脱硅工业试验"等19项科技成果获有色金属总公司科技进步奖;安钢15吨转炉工序水平进入国际先进水平行列;舞钢生产的"露天矿设备60公斤级特殊钢钢板"获国家重大技术装备成果一等奖,压力容器用16MnR低合金宽厚钢板获国家优质银奖;林县水泥厂生产的G级、H级油井水泥被国家科委评为国家级新产品。行业内重点企业主要产品质量稳定提高率达90%以上,优质品率达42%以上。过去,我省水泥工业吨熟料煤耗比山东省高27公斤,仅此一项全年就多耗标准煤26万多吨。经过在水泥行业推广计算机控制窑炉、培训值班工长、开展设备达产达标活动,行业面貌有很大改观,1992年吨熟料煤耗指标降到山东水平,产量也有较大幅度增长。
改革开放步伐加快,在转变职能,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等方面作出了重大举措。为扩大开放,引进外资,扩大出口创汇,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省冶金建材厅分别在海南和珠海建立了窗口;还分别成立了冶金建材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和技术服务中心,并与冶金工业部挂钩,成立了冶金工业部河南人才交流中心等实体公司,为机构改革,人员分流做了准备。由郑州铝厂、中州铝厂、郑州轻金属研究院、郑州铝厂矿山公司合并组成的中国长城铝业公司,更有利于发挥企业的规模效益和整体优势,有利于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洛阳浮法玻璃集团1992年又兼并3家企业,且正在由松散型向紧密型过渡。
【舞钢大板坯连铸机试车成功】国家重大技术装备项目,由国内自行设计、制造、安装的第一台1900毫米大型板坯连铸机,于1992年11月17日在舞阳钢铁公司一次试车成功。
该设备是舞钢炼钢车间扩建的主体工程,由上海宝钢集团从设计、制造到安装一条龙总承包。1900毫米板坯连铸机由北京钢铁设计研究总院和第一重型机器制造厂联合设计,第一重型机器制造厂制造(部分关键设备引进),冶金部第十三冶金建筑公司安装,宝钢炼钢厂承担人员培训和开工指导。
工程于1990年4月破土动工,总投资4.1亿元,其中国外商贷5000万美元。主要建设项目为一座90吨超高功率电炉,一台1900毫米大型板坯连铸机和一台LF90吨精炼炉。工程全部竣工后,每年可使舞钢新增电炉钢生产能力37万吨,连铸坯生产能力38.4万吨。
舞钢大型板坯连铸机的试车成功,是全国冶金行业和机械制造行业首次合作的重大成果,对提高国内炼钢连铸比具有重大意义。
【安钢国产化全连铸生产线试运行】 1992年12月1日,安阳钢铁公司新建的我国第二条国产化全连铸生产线进入试运行阶段,设备及生产状况良好。截至12月8日,共生产连铸坯17860吨,创单班产46炉、47炉、48炉和日产连铸坯2527吨4项新纪录。铸坯合格率高达100%。
【安钢提前3年完成"八五"计划】 1992年,安阳钢铁公司产钢132万吨、生铁117万吨、钢坯115万吨,实现利税4.5亿元,提前3年完成"八五"计划。该公司1991年与省政府签订的"八五"承包经营合同规定,到1995年承包计划钢产量达到120万吨、生铁105万吨、坯材105万吨,1992年实际完成比承包计划目标均增加10万吨以上,利税比目标增加8000万元。钢产量、钢材产量、实现利税、上交利税和利润总额5项指标,在全国56家地方钢铁骨干企业中名列前茅。
"七五"期间,安钢在全国地方钢铁企业中,率先突破年产钢百万吨大关。1992年又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极大地调动了全公司3万多名职工的生产积极性。第二炼钢厂的3座15吨转炉原设计年产钢38万吨,由于大搞技术进步和严格操作考核,使每炉冶炼时间由过去的38分钟降低到27分钟,连续作业率内41%提高到45%。3座转炉合计产钢量提高到90万吨,超过设计生产能刀1.4倍;转炉利用系数、钢铁料消耗两项主要指标不仅位居全国同类炉型之首,而且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安钢中板厂的轧机年产中板16万吨,成材率仅85%左右。该厂职工南下柳钢取经学艺,大胆采用加长加宽新工艺,改革吊具,从而使中板产量突破20万吨大关,成材率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跃居全国同类企业第二名,增产钢板3000吨,新增效益近千万元。与此同时,炼钢厂学马钢(马鞍山钢铁公司),中型厂赶唐钢(唐山钢铁厂),烧结厂拜首钢(首都钢铁公司)为师,全公司10多个生产厂都有自己的学、赶、超目标,并都取得了重大成果,有60多项指标进入全国同类企业前3名。
【中国长城铝业公司成立】 1992年6月8日,我国最大的铝联合企业--中国长城铝业公司在郑州铝厂成立。该公司是我国首家生产、建设、科研、经营一体化的特大型企业,由郑州铝厂、中州铝厂、郑州轻金属研究院和郑铝矿山公司合并组成,具有法人地位,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主要从事氧化铝、电解铝、铝加工材、水泥及相关延伸产品的生产、销售、科研和开发。该公司主要厂矿分布在河南省8市8县,有职工3.1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达4000余人,采矿、冶炼、加工生产成龙配套,具有年产氧化铝65万吨的生产能力,占全国年产量的40%。公司全部达产后,氧化铝生产规模年产可达200万吨以上,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铝联合企业之一。中国长城铝业公司的建立和发展,足河南省90年代经济再上新台阶的20项振兴工程之一,对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的发展,特别是对铝工业的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
【中州铝厂一期工程试车成功】中国长城铝业公司中州铝厂一期工程于1992年10月28日打通工艺流程,投料试车一次成功,产出合格的氢氧化铝。该工程是国家"七五"、"八五"重点项目,始建于1987年11月,总投资12.4亿元,设计年产氧化铝20万吨,远期规模将达年产氧化铝120万吨。
【洛耐靠科技兴厂】 面对全国耐火材料供大于求的严峻现实,1992年洛阳耐火材料厂充分发挥科技优势,在"高、精、尖"产品上下功夫,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为使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洛耐制定了"生产一代、试制 代、开发一代、储备一代"的科技开发规划,建立了一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技术开发、推销和服务相协调的"技销一体化"队伍。住原有4个科技研究室的基础上,成立了以平炉顶、电炉顶、钢包用耐火材料、陶瓷窑具用砖等8个专题组及11个相关的技术攻关组,并实行了科研项目承包,加快科研开发、新产品转化速度。1992年,该厂产品的各项指标采用国际先进标准率达97.3%,10项主导产品的实物特性值居国内领先地位。已批量生产的RH炉浸渍管用优质镁铬砖、玻璃窑硅砖等,均比一般低档品种提高炉龄30%,而且节能效果显著。优质焦炉硅砖、玻璃窑砖、镁铬砖和高炉电炉顶砖等产品销量均占全国销量的50%以上,外销量居全国同行业首位。
【洛玻再创"浮法"新产品】 1992年,洛阳玻璃厂依靠3条"浮法"生产线的技术优势,顺应市场需求,继研制开发生产茶色、蓝灰色"浮法"玻璃之后,又推出宝石蓝"浮法"玻璃。这一新产品日产已达3638重量箱,切裁率为98.3%,玻璃色泽均匀适中,是制镜、镀膜、建筑装饰装修的理想材料。在秦皇岛召开的1992年全国建材产品订货会上,订货量达10万重量箱。目前该厂的3条生产线可同时生产茶色、白色、宝石蓝"浮法"玻璃,并已形成能生产茶、灰蓝、绿红茶、黄茶、桔红等系列本体着色"浮法"玻璃的能力。
【洛阳晶润镀膜玻璃有限公司成立】 1992年9月,洛阳玻璃厂与香港东大工业有限公司共同投资的洛阳晶润镀膜玻璃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该公司总投资4300万元,其中港方占25%。引进国外全套具有90年代世界先进水平的真空溅射磁控镀膜玻璃技术设备,采用洛阳浮法玻璃原片,生产、经营镀膜玻璃及玻璃深加工产品,是目前普遍使用的浮法玻璃、本体着色玻璃、普通镀膜玻璃的换代产品。引进生产线计划于1993年第四季度投产,可生产金、银、铜、茶、绿、蓝灰各种颜色的热反射、低辐射、高档镜面等不同规格的产品45种,年产量达70多万平方米,产品50%销往国外,可满足国内外大型高级建筑、玻璃幕墙,装修等方面的需要。
【两条高新技术水泥生产线建成】 1992年,新乡水泥厂和平顶山水泥厂的两条高新技术水泥生产线建成并投入使用。新乡水泥厂建成的国内首台TRM25型大型立式磨,从5月9日至5月底,试生产生料2500余吨,经测试各项技术指标均符合质量要求。平顶山水泥厂立波尔窑改造项目竣工,8月10日一次点火成功,工期比原计划提前85天。该项目的正式投产,可使吨水泥能耗由过去的1250大卡降到960大卡,日产水泥由过去的850吨提高到1300吨,年可增利税400万元。
【7种建材产品在国内获奖】1992年,河南省建材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有7种产品在各类全国性博览会、展销会上获奖。洛阳玻璃厂生产的"浮法玻璃"获得1992年国优精品博览会金奖,是全国玻璃行业获得此项殊荣的唯一厂家。新乡市溶剂厂开发研制生产的"复合铝镁硅酸盐绝热膏"获得首届中国青年科技成果博览会金奖。该产品足一种新型保温材料,可广泛用于电力、冶金、化工、橡胶、制药、造纸等行业供热和加热设备的隔热保温。登封县郑铝水泥厂联营厂生产的"Z型超早强铝酸盐水泥"、"高强高铝水泥一65"、"高铝水泥A700"均获"七五"全国星火计划成果博览会金奖,产品远销美、日、法等9个国家和地区。河南省新乡市棉杆利用研究所研制成功的"新型棉杆保温建筑板材",继1992年7月获国家银奖之后,又在"'92全国新技术新产品展销会"上获金奖。新乡建筑防水材料厂的"导热油加热沥青新工艺",在1992年7月国家科委、黑龙江省政府联合主办的"黑龙江全国科技成果展览交易会"获金奖。
【郑州建材批发市场开业】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促进建材工业的发展和建材产品的流通,由国家物资部、国家建材局和河南省人民政府联合组建的中国郑州建筑材料批发交易市场,于1992年9月10日在郑州中原贸易中心隆重开业。这是我国第一家国家级、高层次、规范化、专业化的大型生产资料批发市场。市场实行会员制并遵循公开、公正、公平的竞争原则进行交易;交易开市时间为每周二、五(国家法定假日除外);交易品种为水泥、玻璃、建筑用钢材、建筑用材、胶合板等建筑材料及相关产品。交易方式以现货批发为主,同时引进期货交易机制,逐步开展期货交易;成交方式为竞价买卖、协商买卖和拍卖,并通过微机结算。截至年底,该市场已发展会员单位54家,组织成交46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