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市
三门峡市
    地理:三门峡市位于晋、陕、豫三省交界处。总面积1049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67.66万亩,市建成区面积12.4万平方公里。
    人口:1991年末总人口1996232人,其中农业人口1625355人,非农业人口370877人。
    行政区划:辖湖滨区和渑池县、陕县、灵宝县、卢氏县及义马市。
    市委书记:王如珍;副书记:张应样、张兰印、余文华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孟道忠(1991年5月离任)、张兰印(1991年5月任职);副主任:高宪章、楚瑞庆、苏书卷、王清明、侯恩林,楚东初(1991年5月任职)
    市长:张应祥(1991年5月前代理,5月任职);副市长:张立发、侯国富、雷克义、马恒军、李景才、王文章(1991年6月任职)
    市政协主席:孟道忠(1991年5月任职)、张兰印(1991年5月离任);副主席:杨书忠,李心通、任新堂(1991年5月任职)、任凤山(1991年5月离任)、彭忠谋(1991年5月任职)、赵伯康(1991年5月离任)
    法院院长:潘文魁
    检察院检察长:孟少辉(1991年5月任职)
    1991年,全市国民生产总值(不变价)29.78亿元,比上年增长2;国民收入24.53亿元,比上年增长2.2;工农业总产值526432万元,比上年增长6.5。
    工业:1991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达423906.2万元,比上年增长9.7。其中,乡及乡以上工业总产值293403.2万元,增长6.6;村办及城乡个体、合营工业总产值130503万元,增长17.5。在乡及乡以上工业产值中,轻工业总产值86681.5万元,增长8.5,销售产值81937.3万元,产品产销率达94.5,比上年提高4个百分点;重工业总产值206721.7万元,增长5.8,销售产值194310万元,产品销售率达到94,比上年提高4.9个百分点。1991年全市预算内工业企业产品销售收入92480万元,比上年增长20;利润由盈转亏,亏损额3537万元,比上年增长1.6倍,盈亏相抵后净亏额583万元。实现利税3656万元,比上年下降40.4;资金利税率为2.72,比上年下降3.22个百分点。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原煤1293.92万吨,发电量11.25亿千瓦时,纱9491吨,布4388万米,印染布4746.32万米,机制纸及纸板12786吨,中成药768吨,水泥262530吨,锑277吨,铝14620吨,黄金(成品金)3983千克,金属切削机床306台,灯泡1002.8万只,化肥(折纯)46598吨。
    交通:1991年全市社会公路货运量1609万吨,比上年增长10.3;货运周转量68711万吨公里,增长20.8。客运量2419万人,增长9.1;客运周转量83268万人公里,增长17.4。全市邮电业务总量完成1644.4万元,比上年增长26.2;年末城乡电话机总容量21492门,比上年增长76。
    农业:1991年全市农业总产值102526万元,比上年下降5.1。其中,种植业产值下降7.5,林业产值下降14.6,副业产值下降5.9,牧业产值增长7.5,渔业产值增长12.5。粮食总产量408136吨,比上年减少27.8。其中,夏粮总产277488吨,减少26.1,秋粮产量130648吨,减少31.2;棉花产量4440吨,增长9.8;烟叶产量25713吨,增长4.3;油料产量11376吨,减少24.6;水果产量189226吨,增长28.5,其中苹果产量150419吨。林业,全年人工造林32.76万亩,比上年增长8.2;育苗2.58万亩,比上年增长1.6。畜牧业,大牲畜年末存栏38.01万头,  比上年增长3.3;生猪年末存栏33.47万头,增长3.7;山绵羊年末存栏21.7万只,增长2.7;肉类总产量28733吨,增长18.4;奶总产量1321吨,增长16.5;禽蛋产量9177吨,下降1.6。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全市财政投入支农资金2970万元,比上年增长24.3,银行新增农业贷款2568万元,增长14.9。全年净增有效灌溉面积2.79万亩,累计达到62.79万亩;全年净增旱涝保收田1.61万亩,累计达到47.09万亩。
    基本建设:199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0961万元,比上年增长11.4。全民所有制单位基本建设投资36458万元,比上年增长4.6。其中,中央项目投资22152万元,下降19.7;地方项目投资14306万元,增长96.8;生产性投资下降O.3,非生产性投资增长19.7。全民所有制单位更新改造投资14570万元,比上年增长39.5。其中,中央项目投资2045万元,下降4.6;地方项目投资12525万元,增长50.9;生产性投资增长34.8,非生产性投资增长1.01倍。全民单位有95个基建项目和35个更新改造项目竣工投产或交付使用,新增了生产能力。
    商业、外贸:1991年全市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39917万元,比上年增长12.6。其中,消费品零售额120853万元,增长14.3;农业生产资料零售额19064万元,增长3.2。国合商业国内纯购进总额79880万元,增长5;国内纯销售总额89458万元,增长9.5。国合商业实现利税5111万元,比上年下降3.5;亏损企业由上年126个增加到149个,亏损额5126万元,增长23.2;商品流通费用率9.64,比上年上升0.7个百分点;全部资金流转天数由上年的157天的延缓到177天。物资部门购进总额26123万元,增长34.7;销售总额27840万元,增长36.8。外贸出口商品向省供货额13461万元,增长26.1;出口创汇2518万美元,增长35.7。城镇零售物价总水平比上年上升3.5,其中市区上升5.2,农村上升0.7。
    财政、金融、保险:1991年全市财政收入19550万元,比上年增长8.7;其中工商税收17758万元,增长9.4;财政支出24916万元,增长6.5。年末银行存款余额176232万元,比上年增长25.9;银行贷款余额244076万元,增长22.1。保险业务总收入2689.7万元,比上年增长21.4。有441户企业、5.3万户家庭参加了财产保险。
    科教文卫事业:1991年全市科技部门共安排各类科研项目42项,有24项科技成果通过市级以上鉴定,其中居国内领先水平的2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2项。全市拥有普通中专1所,普通中学231所,小学1335所,在校生共计271424人;幼儿园93所,职业中学12所。县以上艺术表演团体共演出1565场,图书馆藏书36.34万册,图书流通38.2万人次,《三门峡日报》试刊发行。新建卫星地面接受站48个,新建电视转播台6座。全市拥有卫生机构253个,病床床位6018张,卫生技术人员8416人。举办了三门峡市第二届运动会,在省级及以上比赛中,荣获金牌19枚、银牌13枚。
    人民生活:1991年全市职工工资总额达53996万元,比上年增长6.1;职工年平均工资2189元,增长1.9。市区城市居民人均生活费收人1446元,比上年增长8.2;农民人均纯收入540.1元,增长0.5。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48153万元,比上年增长29.6。安置待业人员12096人,年末全部职工数达到251648,比上年末增长3.3。其中,全民职工213327人,集体职工37909人,城镇个体劳动者14986人。新建住宅133.1万平方米,年末市区城市居民人均住房面积8.6平方米,农民人均住房面积15.7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