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行业概况】 1989年,我省烟草行业共实现工商税利19.87亿元,比上年下降17.2%,其中卷烟产品税16.95亿元,比上年增长6.6%。卷烟工业总产值完成20.97亿元,比上年下降3.35%;卷烟产龟完成285万箱,比上年下降11.66%;卷烟销售290.5万箱,比上年下降11.5%(其中,省内销售226.2万箱,比上年下降4.6%;省外销售64.3万箱,比上年下降29.4%);烟叶收购361061吨,比上年下降25.3%;完成烟叶出口备货6333.5吨,出口烤烟2647.3吨,销售寄售进口卷烟5160件、侨汇卷烟295件、地产旅游卷烟14480件,合计创汇1092.7万美元, 比上年下降33.3%。
各项指标均比上年有所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我省烟草工业设备陈旧,工艺落后,故此名优产品少,竞争力不强,一遇1989年市场萎缩,销售疲软的局面,便造成库存增加,积压严重,商业利润持续下降;我省卷烟企业基础薄弱,流动资金不足,加之1989年丝束、盘纸等生产辅料价格的大幅度上涨,只得以高息贷款维持生产,导致成本大量增加,企业全面亏损。同时,原料烟叶掺杂使假,等级不配套等问题,也是造成烟草行业效益不佳的因素之一。面对上述种种不利因素,全省烟草行业采取有效措施,尽可能地将损失压缩到了最低限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持计划种植,合理调整布局,加强优质烟示范田和基地建设。2月下旬,省政府召开全省烟叶生产工作会议,传达贯彻了全国烟叶牛产工作会议精神,提出"坚持计划种植,合理调整布局,稳定烟叶面积,种足种好烟叶"和"巩固提高豫中老烟区,稳步发展豫西,豫西南新烟区,有选择地保留其它地市产烟县"的指导思想。会后组织大批干部和技术人员深入烟区。分片包干,逐县、逐乡、逐村、逐户落实种植面积,签订产购合同.据统计,全省共种烟360万亩.比上年增加23万亩,种植分布也趋于合理。在种植技术推广方面,1989年继续实行了省、地、县层层建设优质烟叶示范田的办法。抓示范,促大田,在从育苗移栽到田间管理、采摘、烘烤等各个生产环节,及时召开现场会、观摩会,普及科学种烟技术,推进烟叶生产的良种化、区域化和规范化。全省共建优质烟叶示范田60万亩,其中省级示范田22万亩,比上年增加8.5万亩。同时,还在西峡、汝阳等县建立了晾晒烟基地,为发展混合型卷烟提供配套原料。
二、狠抓收购质量,加快调拨进度。1989年,我省在抓好烟叶生产的同时,把整顿烟叶收购秩序,制止"烟叶大战"作为全省烟草行业的工作重点,认真落实国务院、国家烟草专卖局和省政府的一系列指示、规定。一方面,采取果断措施,整顿烟叶收购站点,取缔、打击了套购、抢购烟叶的不法分子;另一方面,加强收购人员的政治、业务培训,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等级标准和价格政策,同时进一步搞好监督检查,严肃收购纪律,从而确保了烟叶收购工作的顺利进行,取得了制止"烟叶大战"的重大胜利。在当年我省烟叶收购中,基本上没有出现掺杂兑假、提级加价、抢购烟叶的现象,质量标准一步到位,初步挽回了河南烟叶在省内外市场上的信誉。经国家技术监督局和国家烟草专卖局质景检查组检查,等级合格率达81%,工商交接合格率达83%。
由于气候及其它方面的原因,1989年,全省烟叶普遍遭灾减产。在这种情况下,我省烟草部门本着"顾全大局,统筹安排"的精神,坚持"先计划内,后计划外"的原则,积极搞好仓储运输,加快了烟叶调拨进度。到年底,共调销省外烟叶21.4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8.9%;调往省内烟厂18.5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0.1%。
三、根据市场需要,调整产品结构,发展名优卷烟。1989年,随着市场的变化,全省卷烟生产企业始终把调整产品结构、增产名优卷烟和开发卷烟新产品放在各项生产任务的首位。省烟草公司成立了卷烟生产经营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加强组织领导和指挥调度;对创名优卷烟重点牌号实行倾斜政策,实行原辅材料、设备、技术、技改和资金"五优先"、"五保证"措施;报经省政府同意,对卷烟生产经营实行增收减亏包干责任制。省烟草公司还抽出40余人,深入全省16家卷烟厂检查督促,现场办公,及时抓住典型,召开现场会议,总结推广了新郑、许昌、洛阳、驻马店等卷烟厂开展"双增双节"、增收减亏和开发使用卷烟新材料的先进经验,提出抓思想、促振奋,抓机遇、促调整,抓质量、促产量,抓市场、促销售,抓节约、促效益,抓技改、促后劲,抓重点、促全面等"七抓、七促"的指导思想,有效地扭转了生产经营的被动局面,推动了产品结构的调整。全年生产卷烟285万箱,其中甲级烟67万箱,比上年增长33.4%,比重达到23.5%,比上年增长8个百分点;滤嘴烟首次突破百万箱大关,达到103万箱,比上年增长18.5%,比重达到36.7%,比上年增长9.7个百分点。"彩蝶"、"喜梅"、"中原"、"福星"、"丝绸之路"5个创名优重点牌号卷烟产量达到30.6万箱,比上年增长54.5%;混合型和药物疗效型卷烟新产品达到14.9万箱,比上年增长9.15%。在卷烟产量增长的同时,质量也稳中有升,全年抽检500个牌次,平均合格率为84.6%,比上年提高了3.58个百分点。产品结构调整最快的是新郑卷烟厂,甲乙级烟的比例已占全部产品的99.9%;驻马店、开封等烟厂也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洛阳烟厂的"洛烟"、南阳烟厂的"银宝"、驻马店烟厂的甲级"853"等新产品都已开始批最生产,投放市场后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注重信息反馈,调整经营策略,这是我省烟草行业在卷烟销售方面,针对变幻不定的市场形势所采取的对应措施。1989年,我省卷烟销售面临产大于销、市场疲软、竞争激烈的局势,为此采取了在不放松省内的前提下,把销售工作重点放在省外的经营战略。省烟草公司一方面组织力量深入全省城乡开展市场调查,研究销售动态和发展趋势,为卷烟厂家提供生产信息;另一方面,派出由工商双方参加的推销队伍到省外销区和沿海城市举办河南卷烟展销评吸会和业务洽谈会,征求意见,扩大宣传。尽管全年总销量比上年有所下降,但摸索了规律,积累了经验。
四、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搞好职工教育,提高企业素质。结合贯彻全国烟草系统第四次政工会议精神,成立了全省烟草职工政治思想工作研究会,并下达了研究课题,发动广大职工积极探索政治思想工作的新路子。全省烟草系统首次举办了职工文艺汇演,试办了《河南烟草报》,活跃了职工的文化生活。为了提高烟草职工的业务素质,当年还狠抓了职工教育工作,全年培训职工近2万人,参加学历教育8000人次。在全省烟草系统职称评定中,76人获得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任职资格,1110人获得中级专业技术职称任职资格,6922人获得初级专业技术职称任职资格。
在1989年国庆前夕召开的河南省先进集体和劳动模范表彰大会上,新郑卷烟厂被评为先进集体;5名烟草职工被评为劳动模范,分别受到了省政府的表彰和奖励。
五、清理整顿公司同加强烟草专卖管理相结合,"两烟"市场秩序明显好转。1989年,遵照国务院和国家烟草专卖局的指示精神,在上年清理整顿公司初见成效的基础上,将清理整顿同加强烟草专卖管理相结合,先后举办了烟草专卖法规宣传月活动和全省首届烟草专卖法规知识竞赛。加强烟草专卖管理,重点整顿了"两烟"(烟叶、卷烟)流通领域秩序,查处违章违纪案件,换发烟叶收购和卷烟批发、零售许可证,配合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定期开展市场整顿,在国庆、元旦和春节期间,全省统一组织了3次突击大检查。在强化外部管理的同时,省烟草局制订了《加强行业内部专卖管理的若干规定》,并在全系统内开展了创"先进局办公室"、"争做模范专卖干部"的活动,使清理整顿公司和烟草专卖管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据不完全统计,共查处各类违章违纪案件6453起,其中属烟叶流通领域的1594起,卷烟流动领域的4851起;摧毁地下烟厂8个;共没收假冒卷烟52.7万条、烟叶37.9万斤,罚款46万多元;606人受到党纪、政纪处理和法律制裁。通过治理整顿,强化烟草专卖管理,整饬了法纪,严明了政令,确保了"两烟"生产经营工作的顺利进行。
六、突出重点,保留骨干,技改工作进展顺利。我省烟草行业1989年的技术改造工作是在国家压缩基建规模的情况下进行的。从年初开始,各级烟草公司和卷烟企业就把这一工作作为硬任务来抓,调整布局,突出重点,保骨干企业,保重点项目,狠抓了资金筹措、工程进度、施工质量和设备安装,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到年底,已列入实施计划项目15个,占国家和省批项目的75%。许昌卷烟厂的制丝生产线和许昌复烤厂的打叶复烤生产线已全部竣工投产;新郑、郑州卷烟厂的主厂房建设即将完成;开封、驻马店、安阳、南阳卷烟厂的土建工程已破土动工。此外,全省烟草行业的设备引进工作进展顺利,烟草机械国产化开发有了新的突破。1989年,经国家烟草专卖局和省政府同意,省烟草公司牵头联合系统内外42个地方和军工企业建立了"河南省烟草机械联营公司"。公司成立后,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积极开发烟机和零配件生产,已收到明显效果。许昌烟草机械厂全年生产YJ14/YJ23卷接机组60套、YJ13A卷烟机65台,完成产值3496.4万元,销售额达3144万元,实现利润900万元;参加联营的其它有关厂家生产YJ22接装机主机35台,烟草薄片机12台,各种零部件2604种、44300件。当年仅零配件销售额就达620万元。
七、加强纪检、审计工作,严肃财经纪律,促进廉政建设。省烟草公司党组先后于4月和9月制订了《关于加强烟草行业廉政建没的规定<试行>》和《关于加强廉政建设的若干规定》,自上而下普遍开展了"建设廉政处(科)室,做廉政干部"活动,不断完善监察、监督机构和手段并结合治理整顿和财、税、物价大检查,积极查处大案要案。据统计,全年立案274起,结案239起,结案率达87%,164人分别受到党纪、政纪或法律处分。在"两院一部"通告期限内,全系统有39人坦白自首,退出赃款、赃物共11万多元。全年还审计了72个单位,审计覆盖面达40.9%,超额完成了任务。
【省政府"两烟"生产发展领导小组成立】 为了发挥河南"两烟"(烟叶、卷烟)生产的历史优势,恢复"烟叶王国"的地位和声誉,1989年,省委、省政府加强了对"两烟"生产经营工作的组织领导。同年4月,省政府成立了"两烟"生产发展领导小组。其组成人员名单如下:
组长:程维高。副组长:刘源。组员:杨显明、韩致祥、乔星壁、李刚、夏清成、王福山、李玉忠、吴百川。
领导小组下设"两烟"振兴攻关指挥部和"两烟"技术咨询组,由韩致祥、王福山分别担任指挥长和组长。领导小组及其所属两机构的主要任务是,领导、指挥、支持、协调、检查、督促有关烟叶牛产、管理、采摘、烘烤、分级、收购、推行规范化牛产措施,化肥、农药、烤烟煤等专项物资供应,烟叶收购资金筹措和卷烟生产经营、目标管理责任制补充完善,原辅材料供应,煤、电、能源、交通运输安排,技术改造、设备引进、筹措生产资金及所需外汇,扭亏增盈、提高经济效益等项工作的组织落实,帮助烟草行业协调、理顺内外部关系,动员各方面力量,发挥各部门职能,团结一致,战胜困难,把"两烟"生产经营搞上去。
【制止"烟叶大战"取得成效】 1989年,全省各地在认真抓好"三化"(即良种化、区域化、规范化)生产的同时,把整顿烟叶收购秩序作为重点,加强综合治理,取得了制止"烟叶大战"的重大胜利,受到国家烟草专卖局、中国烟草总公司的表彰和奖励。在同年12月召开的全国烟叶生产收购工作会议上,河南被评为1989年全国烟叶牛产收购先进省,平顶山被评为全国烟叶生产收购和调拨先进单位,宝丰县被评为全国烟叶生产收购和基地县先进单位,卢氏县被评为全国烟叶生产收购先进单位,郏县也受到了人会表扬。我省治理整顿烟叶收购秩序,制止"烟叶大战"的基本做法是:
一、贯彻落实国务院、省政府和国家烟草专卖局的指示精神,认真执行烟叶收购政策。5月下旬,省政府召开了全省烟叶收购工作会议,认真传达贯彻全国烟叶收购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国家烟草专卖局、中国烟草总公司《关于认真搞好烟叶收购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制止"烟叶大战",彻底解决烟叶收购秩序混乱的要求。6月下旬和7月中旬,省政府又连续发出了《关于烟叶收购工作若干问题的通知》和《关于做好1989年烟叶收购工作的通告》,对烟叶收购政策、纪律作出明确规定,提出了具体要求。烟叶收购期问,省政府连续召开4次电话会议,反复强调要贯彻执行烟叶收购工作的一系列政策、规定,切实做到"三个坚持",即坚持合同,坚持国标,坚持收购结束后兑现扶持政策。各级地方政府和烟草部门,利用各种方式广泛宣传,使广大烟农家喻户晓,人人明白,为搞好烟叶收购工作奠定了比较扎实的思想基础。
二、开展内部清查整顿,加强收购队伍建设。从1988年冬到1989年春,结合清理整顿公司,全省烟草系统开展了为期4个月的内部清查整顿工作,从总结近年来烟叶收购C作的经验教训人手,严肃查处了一批贫污受贿、投机倒把、提级收购等违法违纪案件。通过清理整顿,进一步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层层建立了烟叶生产收购目标管理责任制。为了切实解决收购站点设置方面的混乱状况,本着合理布局,方便群众,有利运输,提高效益的原则,将全省上年的2013个收购站点压缩到1432个,撤掉581个,比上年减少28.9%。同时,在收购工作开始前,各级烟草公州还普遍对收购人员进行了政治、业务培训。全省共举办业务培训班823期,培训各类收购人员29万人次,其中培训烟检技术人员9099人。
三、加强组织领导,做好检查监督。1989年,各级地方政府普遍建立了烟叶收购工作的指挥机构,烟草系统也都成立了烟叶收购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收购工作开始之前,省政府从省计经委和工商、公安、财政、税务、烟草、金融、技术监督等省直有关部门抽调105名干部,组成11个烟叶收购检查组和3个质量监督组,分赴主要烟区巡回检查,发现问题就地解决。各地也抽调3000多名干部协助基层烟站维护收购秩序,打击烟霸、地痞和二道贩子。据统计,在此期间全省共处理打人事件193起,依法拘留肇事者118人;查处烟贩车辆1815部,查收烟叶37.9万斤,罚没金额34万多元。
四、严明收购纪律,查处违纪案件。在1989年的烟叶收购中,我省烟草部门制定了以下收购纪律:一是全省统一于7月15日开磅,不经批准,任何地方不得擅自提前;二是未经省烟草专卖局审批发证的收购站点一律不准收购烟叶;三是产购合同没有签订落实的不准开磅收购,不按产购合同收购的要处分有关责任者;四是烟检人员必须佩带标志,必须对照样品甩把收购,做到分级堆放,贴上等级标签,烟包内要放置"三员卡片"(验级员、司磅员、包管员);五是不收混级烟叶、不收包包垫头,掺杂兑假烟叶,发现硫磺熏烟要就地销毁。同时还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干预烟检人员的工作。对任何单位或个人凡违背收购纪律的,一经发现,立即处理,决不迁就姑息。7月20日,在开磅收购的第5天,即有3个县烟草公司因不按合同收购,收购站点负责人分别受到记过、记大过和停职检查、撤销职务及经济罚款等处分,并被通报全省;8月7日,在收购工作进入高潮阶段,刘源副省长在全省电话会议上代表省政府对违背收购纪律的两个县政府有关负责人和一个县烟草公司经理宣布了处理意见。通过对违纪案件的公开处理,震动了全省,教育了群众,稳定了烟叶收购局势。
【"开封"、"春雷"、"玉兰花"3种卷烟获省优】 在1989年全省烟草行业产品质量评比中,开封卷烟厂的"开封"牌甲级烤烟型84毫米滤嘴卷烟、驻马店卷烟厂的"春雷"牌甲级烤烟型84毫米滤嘴卷烟和漯河卷烟厂的"玉兰花"牌乙级烤烟型84毫米卷烟分别被评为河南省优质产品。这3个牌号的卷烟均以其质量稳定,价格合理而畅销省内外,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
【"喜梅"卷烟获部优】 在1989年全国烟草行业卷烟产品质量评比中,我省新郑卷烟厂生产的"喜梅"牌84毫米甲级滤嘴卷烟被评为部优产品。该产品自研制开发以来,一直以其香气浓郁,气味醇正,劲头适中,价格合理和装璜美观大方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1989年产量达到8万多箱,畅销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
【第一条国产烟草制丝生产线在许昌投产】 我国烟草工业装备落后,尤其是烟草制丝生产线一直是靠引进国外设备,国家为此付出了大量外汇。1987年,国家有关部门发出号召,决心攻克烟草制丝成套设备国产化这一难关。中国船舶公司所属昆明船舶设备集训公司等单位打破国外技术封锁,成功地完成了全套设备的设计和制造。我省许昌卷烟厂经过多方努力,于1989年初获准成为第一条国产烟草制丝生产线的安装使用基地,当年底顺利地完成了安装调试并投入生产,通过了国家有关部门组织的技术鉴定。200多名学者和烟机设备专家一致认为,这条国产化5000公斤/小时制丝线所制烟丝的纯度和填充力等主要质量指标已经达到和接近引进同类生产线水平。这条生产线的投产,结束了我国制丝成套设备单纯依赖进口的历史,为加快烟草工业的技术改造步伐创造了条件。
【开发丝束代用材料获得新突破】 为了打破烟用丝束单纯依赖进口的历史状况,1989年,河南省烟草公司同中州化纤厂联合研制开发了丙纶丝束新材料。9月份通过郑州烟草研究院理化检测,10月份通过卫生鉴定,10~12月份已试生产200吨,经新郑、许昌、洛阳、驻马店等卷烟厂成型接装,用于滤嘴烟生产,效果较好,已经引起了各企业的重视。这种新材料推广应用后,必将缓解丝束、滤嘴棒严重紧缺的状况,降低卷烟生产成本。
【新郑烟厂等5家企业升级】 1989年,经企业申报,省烟草公司考核、推荐,国家烟草专卖局、中国烟草总公司和省政府企业管理领导小组的严格评审、验收,认定新郑卷烟厂为卷烟工业第二批国家二级企业,在我省16家卷烟厂中率先进入国家二级企业行列;驻马店卷烟厂、许昌烟草机械厂晋升为省一级企业;洛阳卷烟厂和漯河卷烟厂被评为省二级企业。同时,新郑卷烟厂还被评为全省重点企业先进单位;南阳卷烟厂、驻马店卷烟厂和许昌复烤厂、许昌烟草机械厂被评为省级节能先进企业;新郑卷烟厂、临汝卷烟厂和许昌复烤厂、许昌烟草机械厂被评为国家二级标准化企业,并颁发了汪书。
【河南省烟草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成立】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通知》,组织、推动全省烟草系统职工思想政治工作,1989年7月,河南省烟草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正式成立。经各市、地烟草分公司和有关企业、学校等单位推荐、民主协商,产生了研究会第一届理事会,由38人组成;理事会设名誉会长、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副秘书长和理事。经第一届理事会讨论通过,制订了《河南省烟草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章程(草案)》。同时,根据形势要求和河南烟草行业实际,提出了1989年河南省烟草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参考课题1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