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综述

【1988年河南体育工作概况】  全省体育工作以迎接将于1989年举行的第二届全国青少年运动会和举办省首届青少年运动会为中心,深化改革,统筹安排,圆满完成了与省政府签订的目标管理责任书中的各项任务,获省政府授予的"目标管理先进单位"称号,受到省政府表彰。
    为迎接第二届全国青运会,通过选拔测验、推荐、调赛等形式,为参加19个项目的比赛组成了500多人的基本队伍。正确处理常规训练与短期集训的关系,狠抓了夏训和冬训两个环节,做好了赛前的准备工作。
    省一线运动队伍在全国六运会后进行较大调整的情况下,基本避免了整体水平的大起大落。在1988年度的国内外重大比赛中,获得35枚金牌,32枚银牌,27枚铜牌,总计195个名次,29人达到国家级健将标准。尤其是在第二十四届奥运会上,突破了河南人在奥运史上奖牌"零"的纪录,获得银、铜牌各一枚。在其它重大比赛中,河南选手张华杰夺得女子轻量级赛艇2000米单桨项目的世界冠军;年仅15岁的乒坛小将邓亚萍成为最年轻的亚洲女子单打冠军;围棋名将刘小光独揽"名人"、"天元"两项桂冠。在9月份举行的全省首届青运会上,也创造了一批好成绩,涌现出一批新人才,打破全国青少年纪录、省成年纪录和省青少年纪录总计133项次。
    群众体育工作围绕创体育先进县、乡、厂矿企业和学校达标活动,使全省群众性体育活动有了新的发展。在国家体委组织的第二批全国体育先进县评比中,项城、温县、偃师跨入全国体育先进县行列。全省有43个厂矿企业首批荣获"河南省先进体育厂矿企业"称号。通过组织举办冬季长跑活动,职工拳操功通讯赛和节假日体育活动,吸引了城乡群众参加到体育锻炼活动中,全省体育人口比1987年增加50万人,达到2630万。学校体育在"雏鹰起飞"和"达标"活动的推动下,有了新起色,全省有1013万名适龄学生参加"达标"活动,合格率比上一年增加3.7%。
    业余训练工作本着"扩大初级、调整中级、加强高级"的原则,调整了三级训练布局,加强了各单项的纵向管理。着重纠正了高级与中级业余训练断层的现象,使三级训练人数比例失调的状况有所缓解。目前全省接受系统训练的人数达到7463人,加厚了后备人才的层次,促进了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河南在参加12个项目的全国业余比赛中,打破3项全国少年纪录,获16个第一名,17个第二名,18个第三名。襄城县王洛中学学牛左晓慧在巴塞罗那举行的世界中学生田径赛中,荣获3000米竞走第一名。
    根据发现、选拔体育人才和推动群众体育活动的需要,全年举办省级比赛15项次,承办了8项次全国比赛,并从中培养审批国家级裁判13人,一级裁判268人。
体育科研工作加强了与训练的配合,在运动员选才、招生、训练和专题研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河南省水上运动学校建立】  水上体育运动中的赛艇、皮划艇项目是奥运会比赛大项,河南自八十年。代初开展此项目以来发展较快,成为具有一定优势的重点项目。在1985年第一届全国青少年运动会上获5枚金牌,在1987年第六届全国运动会上获2枚金牌。为了发扬优势,扩大队伍,形成基地,1988年8月省政府正式决定在信阳南湾水库建立"河南省水上运动学校",该校隶属省体委领导。

【实施中学生体育合格标准】  1988年4月,河南省教育委员会颁布了《河南省中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并通知全省各地从1988年9月1日新学年开始,在高级中学各年级实行。《标准》规定,在校高中生体育成绩达不到良好的,不能评为"三好学生",不合格的,只发结业证书,不能报考高一级学校。
    该标准是根据国家教委发布的  《中学生体育合格标准的试行办  法》制订的。具体内容包括对体育  课出勤、成绩、参加早操、课间  操、课外活动和"达标"活动等方面  的要求。凡达到规定标准者,发绐  由国家统一制订的"中学生体育合  格标准合格证"。对患有残疾和体  弱多病的学生也规定了适当的办  法。凡实行《标准》的学校,每学  年登记一次,学生毕业时人档案。

【第二次体育场地普查】  为展示新中国建立40年来体育场地建设成就,国家体委、国家统计局、国家教委和全国总工会联合决定于1988年对全国各系统、各行业的新建体育场地进行一次全面普查,
    这是继1983年全国第一次体育场地普查后的又一次普查。河南作为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的试点单位,从1987年底开始,先期进行了普查。
    普查结果:全省各系统、各行业自1983年1月1日到1988年12月31日共新建各类体育场地4514个(改建、扩建16个),其中:体委系统170个、工矿系统515个、农业系统415个、大学127个、中专164个、中学1638个、小学1097个,其它系统388个。这些体育场地中,有体育场8个、体育馆9个,场内外游泳池32个、带固定看台灯光球场52个、各种训练房94个。截至1988年底,我省共有各类大小体育专用场地24928个。

【少林寺武术馆建成开业】  目前我国最大的现代化综合性武术馆一嵩山少林专武术馆,于1988年9月26日开馆(详见旅游部分)。

【1988年河南省十大体育新闻】  1、赛艇女选手张香花在第二十四届奥运会上与队友合作获得四人单桨有舵手2000米银牌和八人单桨有舵手铜牌,从而结束了河南人在奥运会史上奖牌无名的历史。
    2、8月7日在意大利米兰举行的世界轻量级赛艇锦标赛中,运动员张华杰与队友合作获2000米四人单桨金牌。这是整个亚洲在这个项目中夺得的第一个世界冠军。
    3、襄城县王洛中学学生左晓慧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的第八届中学生运动会上,以11'02"41的成绩荣获女子3000米竞走冠军。
    4、在1988年亚洲杯乒乓球锦标赛上,15岁的郑州小将邓亚萍登上女子单打冠军宝座,成为亚洲最年轻的女单冠军。
    5、围棋名将刘小光在全国围棋天元赛和名人赛中,一人独得"名人"和"天元"两项桂冠。
    6、9月份举行的河南省第一届青少年运动会,1人平1项亚洲纪录,2人4次破2项全国少年纪录,33人1队88次破34项省纪录,是历届全省综合性运动会破纪录次数最多的一次。
    7、河南首次评选"热心支持体育的企业",有22个厂家人选。其中平原制药厂和开封制药厂被评为全国热心支持体育的企业。
8、省长程维高专程到省体委检查工作,察看体育场馆设施、运动队训练、生活、学习情况。 
9、项城、偃师、温县荣获第二批"全国体育先进县"称号。
    10、河南女子足球队参加在北京举行的全国女子足球锦标赛,以第四名的成绩创造了本省成年大球史上的最好名次。

【科学选材见成效】  随着现代竞技体育水平的迅速提高,选材的科学化愈显得重要。1988年,全省各级体育部门把科学选材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省体委加强了科学选材领导小组,对全省的选材工作进行协调指导。多数市、地和一些重点县体委也建立了选材组织,并配备了科学选材仪器设备。省体委还组成了以省体育科研所技术骨干为主的选材课题组,根据各个运动项目的不同特点,确定攻关课题,进行专项研究。完成了"动作神经过程测试方法和评价标准"及"运动员皮纹选材指标"两个专题的研究,并作为特邀代表在全国体育选材工作会议上作了专题发言。选材课题组还参照先进省市选材指标和评价方法,结合本省实际进行抽样选材测试,制订出本省田径、射击、自行车、篮球、排球、足球6个项目的选材指标和评价标准,确定从1989年在全省试行。
    选材课题组还配合全省田径苗子运动员的选拔和体育运动学校招生,对10个项目的1692人进行了科学选材测试,为苗予运动员人选的确定和体校学生录取提供了科学依据。

【河大体育系开办武术班】  河南大学体育系于1988年新开设武术专修班。这是该校为充分发挥河南在武术运动方面雄厚的群众基础和少林拳、陈式太极拳的优势而采取的一项教育措施。
    这个专修班学制为2年,培养目标是武术教练员和教师及其他武术专业人才。课程设中文、法律、哲学、体育概论、武术概论、运动解剖、武术基本套路等。陈式太极拳第19代传人陈小旺、著名少林拳师梁以全等应聘任教。首届招生105名青少年,来自20多个省、区、市。

【表彰有功人员】  为了表彰1988年度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和各项体育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运动员、教练员和体育工作者,共青团中央、省政府、省体委、省总工会、团省委、省妇联分别作出表彰决定。省政府授予张香花、刘小光同志"河南省劳动模范"称号。团中央授予安阳钢铁厂残疾运动员张喜安"全国新长征突击手"称号;省体委给张华杰、李金豹、邓亚萍、李华华、彭希仲、宋学林、李凤朝7名同志记大功一次。授予省体工大队男子排球队、女子足球队、棋队、省陆上运动学校射箭队"先进集体"称号;授予于世民等45位干部职工为省体委系统先进工作者,报请国家体委审批授予张华杰"体育运动荣誉奖章",给张香花、彭希仲颁发体育运动一级奖章。团省委授予刘斌、林园、王立新、卢征、余朝辉、徐俊芳6人为省"新长征突击手"称号;省妇联命名王玉霞、李燕为省"三八红旗手"。

【塞国政府嘉奖我援塞人员】  1988年10月11日,塞内加尔国家青体部在首都体育场举行隆重的授勋表彰大会,为我国援助塞内加尔友谊体育场技术合作组的人员授勋。经总统迪乌夫批准,授予中国河南省体委副主任、技术合作组组长卢新民"国家级狮子勋章官员级勋位",授予河南省体育场副场长、技术合作组体育工艺师王德明"国家级功勋勋章骑士级勋位"。技术合作组其他成员也分别被授勋。
    以卢新民为组长的援塞首都体育场技术合作组,是1986年11月受省政府派遣,参加第二、三期技术合作工程的。该组人员于1988年11月回国。

【全国体育先进县】  由国家体委组织、四年一次的全国体育先进县评选工作,1988年评出了第二批。这次评出的全国80个体育先进县中,河南的项城、温县、偃师3个县光荣入选。河南入选的数目与其它5个省市并列第八位。至此,全省已有6个县列入全国体育先进县行列。

【郑州市获全国体育"最佳赛区"】经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体委、计划单列城市体委、解放军有关部门、行业体育协会及所属运动队民主评选,国家体委审定,1988年全国有10个市获得全国体育竞赛"最佳赛区"称号,郑州市是其中之一。这是从国家体委开展"最佳赛区"评选活动以来:郑州市第六次蝉联这一荣誉。

【全国优秀裁判员】  1988年,国家体委继在1985年第一次表彰全国优秀裁判员之后,对4年来在执行国际、国内比赛裁判任务的各项目的裁判员进行了评比,第二次表彰了505名全国优秀裁判员。河南省有9个项目的.11位同志荣获这一称号。他们是,冉道礼(篮球)、倪雁宾(自行车)、王超(摔跤)、贾传瑜(田径)、赵与龄(游泳)、王介坪(滑翔)、郑德祥(乒乓球)、郭长润(田径)、王伟(排球)、艾东海(游泳)、徐凯(航空模型)。就人数比较,河南居第17位。

【全国先进体育传统项目学校】 由国家体委、国家教委一年一度评选的全国先进体育传统项目学校,1988年评出100所。河南入选的学校有:新乡市回民小学(乒乓球)、漯河市师范附小(田径)、开封市第十二中学(足球)、平顶山市矿务局第三中学(田径)。这些学校的共同特点是能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学校重视体育工作,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积极开展课余体育训练,特别是在本校传统项目上为国家培养了体育后备人才。
    另外,1988年国家体委还表彰奖励了在开展课余体育训练、培养和输送体育人才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全国10所先进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授予1987年度"霍英东发展体育基金会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奖",奖金两万元。郑州市第三十四中学荣获这一称号并得奖。该校是一所普通完中,十分重视体育工作,从1979年开始组建学校田径队,形成了自己的传统。几年来,该校在市级以上运动会上获得20个团体冠军,有8人创省、市少年纪录,先后为各级各类体校和运动队、体育院校和部队输送运动员45人,其中有二级以上运动员15人,2人达到运动健将。

【首次评聘高级专业技术人员】 从1987年开始,根据国家和省职称改革的安排,省体委系统的职称改革工作逐步深入,在涉及11个专业技术职务系列的评审推荐工作中,经过考核评议和审核,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1988年省体委共评聘72人担任高级专业技术职务。
 
1988年河南省新达国际级国家级裁判员名单
 
国际级:刘天祥(乒乓球) 
国家级:王合义、秦孝畅(女体操)、刘智生(足球)、栗胜夫、马春喜(女武术)、关晓崖、王争鸣(排球B级)、邓仲英、阎润灿、袁安仁、孙明礼、王振甫、张化中、杜凤荣(女田径)

1988年河南省新达国际级国家级健将名单 

    国际级:邓亚萍(女乒乓球)
    国家级:张燕(女),孙丽娟(女)、张宏伟、李目、贺立朴(排球)、李金山(柔道)、刘燕(女)、樊兵、陈捷(现代五项)、吴秀春(女篮球)、马歌(射击)、袁志新、周延岭、张建业(足球)、李喜文、张会超(摔跤)、邵红敏(田径)、徐卫红、赵旭、罗松岭、潘飞、杜军、韦永吉、李辉(举重)、郭常有(航海模型)、王卫东(航空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