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标准化工作概况】 1987年河南标准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密围绕产品上质量、企业上等级、管理上水平,全面开展工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农业、粮食、能源等行业成立了8个省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加快了标准制修订速度。全年制、修订地方标准1071项,全省地方标准累计达到6936项。经申报、审定,评出了省优秀标准14项。
二、采用国际标准有了较大的进展。组织制订本省主要工农业产品目录,其中省管部分1598种(包括列入全国主要工农业产品目录的产品1282种),已印发。为了鼓励企业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制订了《河南省关于采用国际标准产品优惠办法的规定》,并与有关部门联合发布执行。正式颁发了《河南省产品采用国际标准验收办法》。全年完成采用国际标准的国外先进标准145项,全省累计已有595项产品按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组织生产。
三、配合企业上等级,开展企业标准化工作。省标准局同郑州、安阳市标准化部门一起,重点抓了登封少林啤酒厂、安阳电池厂、安阳锻压设备厂的企业标准化工作,进行了企业标准化水平考核。全省已有10个企业分别达到国家一级(1个)、国家二级(2个)、省一级(7个)的水平。
四、强化产品质量监督。1987年,根据周家质量法规,对全省重要的工农业产品,量大面广的消费品和关系安全、健康的产品进行了多种形式的监督检验。共检验产品3759种,受检企业4635个,检验批次8046个,合格批次5093个,批次合格率为63.30。全省受检产品覆盖率达到41.78,并注意抓了不合格企业的整顿及处理工作,通过经济制裁、通报批评、停产整顿等措施,促使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五、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网的建设有了新的进展。1987年,郑州、开封两市的质检楼已建成交付使用,信阳、鹤壁、商丘等地市所正在建设。省质检所及洛阳、新乡、焦作等市所测试手段进一步完善。到1987年底,全省15个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的检验室面积达15661平方米。全省质检站共174个,其中省级站59个;县级标准化部门建立的质检机构17个,初步形成了全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网。
六、开展了标准化情报服务工作。省标准情况研究所已为本省主要工农业产品目录中的879种产品提供了馆藏的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信息1231条。完成了河南省企业标准5081项数据库微机管理系统。加强了文献管理,到1987年底,馆藏标准累计达97267项。
【标准化管理规定】 1987年,河南省标准局和有关部门制定发布的标准化管理规定是:
一、《河南省产品采用国际标准验收办法》
《办法》规定,本省境内凡采用国际标准并具有一定生产批量的产品,均按本办法验收。对于产品采用国际标准申请验收应具备的条件、评分办法,组织管理、验收程序、验收合格证书的颁发等都作了具体规定。本《办法》自1987年4月25日起施行,原《河南省产品采用国际标准验收办法(试行)》即停止执行。
二、《河南省关于采用国际标准产品优惠办法的规定》
本《规定》的主要内容是,凡采用国际标准的国外先进标准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或发达国家70年代末80年代初水平的产品,经省标准局验收合格,企业可持《验收合格证书》按照物价分工管理权限,向产品的定价部门提出实行优价的建议方案,经审核批准后可执行优价,对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所需的物资、进口特殊材料、元器件、贷款;采用国际标准的科研项目,科技成果奖励,新产品开发及优质、创优产品采用国际标准等,都作了明确规定。本《规定》自1987年7月18日起施行。
【市场商品质量监督检验】 全省各级标准化管理部门。开展市场商品质量监督检验,全省共抽检了491种商品,844个批次,为在今后开展市场商品质量监督摸索了经验。
郑州市标准计量局、工商局等有关部门,从郑州市的23家商店(经销单位)抽取了落地电扇、吊扇、台风扇、洗衣机、电熨斗、黑自电视机、收录机等70个样品,经检验合格率为65.30。
省标准局对检验结果发出通报,提出了三条处理意见:一是对检验合格的商品准许销售;二是对检验不合格仍有使用价值的商品降价处理,但必须标明副品、等外品、残次品、处理品等字样;三是对于检验不合格、危及人身安全的商品严禁销售,由经销单位与生产厂家验收,按"三包"原则协商处理。这次市场商品质量监督检验,为郑州市挽回经济损失77.876万元。
【产品质量监督】 1987年,河南省标准局组织了对全省重要工农业产品及有关安全、健康的产品质量的监督性抽查,国家统检、省统检和日常监督检验。在产品质量监督性抽查中,共抽查了1141个企业的174种产品,检验批次1476个,合格批次974个,合格率为65.98。与上年抽查相比,合格率提高了13.10。
在国家统检和省统检中,共检验产品17种,受检企业883个,检验批次12401个。其中,统检收录机、电视机、电风扇等10种,44个批次,批次合格率为97.7;统检小麦粉430个批次,批次合格率仅为26.74。1987年,还对申报的373种创优产品进行了检查和审查,结果有47个产品因质最和标准问题未予通过。对184个企业的222种获优产品进行了监督检查,批次合格率为95.95,质量比较稳定。
【采用国际标准】 1987年,河南完成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项目145项,全省累计达到595项。1987年全省采用国际标准工作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组织制订采用国际标准的规划。汇编了本省主要工农业产品(省管部分)目录,制订了"七五"期间本省主要工农业产品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规划和年度计划;二是制订了采用国际标准的优惠政策。在调查研究、借鉴外地经验的基础上,省标准局与省计经委等四部门联合颁发了《河南省关于采用国际标准产品优惠办法的规定》;三是落实了采用国际标准的组织和人员。省标准局抽出专人负责采用国际标准工作,省直24个工业厅局已基本落实了采用国际标准的组织和具体办事人员;四是建立了采用国际标准工作的汇报制度;五是组织了对采用国际标准的验收和发证工作。对经验收(包括行业验收)合格的130种产品和生产企业颁发了采用国际标准验收合格证书,并登报公布。
【专业纤维检验】 1987年河南的专业纤维检验工作主要开展了三个方面的业务:
1.组织了工商交接、农商交接原棉的监督检查。2~5月,省纤维检验所和同有关部门,检查了郑州等8个地市的12个纺织厂工商交接进厂原棉117批,重约4425.5吨,等级相符的占49,长度相符的占72。10~11月份,配合中国纤维检验局和商业部棉麻局检查了周口等3个地市的19个轧花厂棉样212个,农商交接中在等级、长度方面执行标准、政策较好,但普遍存在加大水杂等问题。
2.开展了纺织纤维的监督检验。检查了郑州、新乡、安阳市的3个省重点化纤厂生产的4个品种,承担了1批驼毛,11批毛线,3批苎麻的委托检验;复验仲裁棉花4批,总重9.2万公斤,使工厂减少损失约20万元。
3.建立了棉花实物标准专业仿制队伍。经过培训、考试,招收了棉花标样仿制人员220名,培训了棉花标样仿制合同季节工35名,建立了棉花标样仿制室,为郑州、濮阳、焦作3个市仿制棉花标样500套(3500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