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概貌:驻马店地区地处豫南,属淮北平原。东邻安徽省,西靠南阳地区,南接信阳、南阳地区,北连许昌、周口地区,总面积14,997平方公里,占河南总面积的8.98%。土地而积2,249.6万亩,其中山地面积占20.1%,丘陵岗地占13.4%,洼地面积占19.1%,平原面积占47.4%。地势为西高东低:西部为低山丘陵,其中泌阳西部有部分属南阳盆地;中部和东部为平原,其中分布着部分洼地和零星岗地。西、北部山岭系伏牛山余脉,南部山岭系桐柏山余脉,以白云山为最高,海拔983米。主要河流有属于淮河流域的洪河、汝河、臻头河等,属于长江流域汉江水系的泌阳河等。其中以洪河为最长,流长254公里,流域面积4,573平方公里。气候为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累年平均气温14.6~15.0℃,极端最高气温39.9~43.7℃,极端最低气温-14.3~-20.7℃。年初霜期儿月上旬,终霜期3月下旬。年平均日照时数2,082.2~2.226.4小时,年平均降水量800~1000毫米,主要集中在6~8月份。
人口:总人口675.3万人,居全省第五位。其中农业人口639.4万人,占总人口的94.7%;非农业人口35.9万人,占总人口的5.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3‰。有汉、回、蒙、藏、维吾尔、苗等25个民族。
物产资源:驻马店地区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大豆、玉米、高梁、薯类、谷子、水稻等。经济作物主要有油菜、棉花、芝麻、花生、烟叶、麻类等。其中芝麻尤负盛名,有籽大、粒饱、皮薄、出油率高等特点,采用传统工艺制作的小磨油馨香质纯,驰名全国。林地面积207.5万亩,林木覆盖率10.1%,用材林主要树种有杨、刺槐、泡桐、椿、榆、楝、松树等。经济林主要树种有油桐、板栗、大枣、苹果、桃、李、梨、杏等。确山的板栗、泌阳马谷田的瓢梨在全省享有盛誉。家畜家禽主要有牛、马、骡、驴、猪、羊、兔、鸡、鸭等。"泌阳驴"是闻名全国的优良品种,其特点是体躯高大,结构匀称,体质坚实,遗传性能稳定,役用性强。正阳"三黄鸡"是驰誉中外的蛋、肉兼用型良种鸡。山区盛产中草药,主要有柴胡、热参、半夏、桔梗、生地、丹参、全虫等。矿藏资源有铁、铜、铝、锌、钾、莹石、石灰岩、石英石、大理石、磷、煤、石油等,稀有金属铀、铌、钽等。
行政区划:辖一市九县,驻马店市,遂平、西平、上蔡、新蔡、平舆、汝南、正阳、确山、泌阳县。乡、镇级194个,其中乡60个,公社(尚未成立乡)121个,城关镇9个,街道办事处4个。大队级2,793个,其中村民委员会937个,大队1,856个。村民小组(生产队)38,511个。
中共地委书记:康国蕴;副书记:张力、耿守瑞、赵健生、魏化一、郭怀庆
行署副专员:耿守瑞、赵健生陈建文、吕修伦、史怀玉、张恒志
1983年进行机构改革,8月党政领导班子作了调整。调整后:
中共地委书记:王德政;副书记:董雷、梅冬魁
行署专员:董雷;副专员:耿守瑞、张恒志、李天敏
地区中级人民法院院长赵庭训
检察院驻马店地区分院检察长李淑誾(女)
农业:驻马店是以农业为主的地区,是河南粮食的主要产地之一。全区总耕地面积1,142.81万亩,其中旱地1,114.77万亩,水田28.04万亩。农业劳动力255.2万人。农作物系一年两熟和两年三熟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农业发展较快。1983年共有农机总动力127.92万马力。大中型拖拉机7,629台,小型及手扶拖拉机29,462台。机耕面积434.9万亩,占耕地面积的38%,农用排灌动力机械30,091台,28.29万马力。机电井4.84万眼,配套1.67万眼,有效灌溉面积187.1万亩,占耕地面积的16.4%。社队办水电站20个,发电能力667千瓦。农用柴油发电机组456台,发电能力29,496千瓦。农村用电量3,893万度。专业户1.8万户,占农户的1.4%;重点户16.4万户,占农户的13%;新的经济联合体7,720个,吸收农户2.3万户。已定职称的农业技术人员1,680人。
1983年农业在连年增产的基础上又获全面丰收。夏粮平均亩产413斤,总产量突破32.1亿斤。全年粮食总产54.4亿斤,比1978年增长78.4%,比上年增长6.6%,为历史最高水平。油料总产26,456万斤,比上年增长23.2%。棉花总产4,556万斤,比上年增长411.3%。烟叶总产4,852.3万斤,为上年的53.3%。麻类2,245.3万斤,比上年增长30.3%。造林11.9万亩,四旁植树1,841万株,育苗2.2万亩。养殖面积28.7万亩,水产品年产量4,026吨。大牲畜年底存栏94.8万头。生猪年底存栏89.1万头。山绵羊80.9万只。家禽(鸡、鸭、鹅)1,066.7万只。农业总产值(按1980年不变价)169,625.4万元,比上年增长39.4%。其中农业产值139,443.2万元,副业产值11,018万元,林业产值4,873万元,畜牧业产值16,799万元,渔业产值492.2万元,社队企业产值4,088万元。农民纯收入人均255元,比上年增长40%。1983年农村新建住宅37.7万间,499万平方米,投资13,985万元。新添自行车15.6万辆,缝纫机3.2万台,收音机6.9万台,手表7.5万块,电视机2,896台,电风扇2,976台。年底农村储蓄12,303万元,人均19.45元,比上年增加2.8元。
工业:驻马店地区过去工业基础十分薄弱,1949年仅有14家手工业作坊和小工厂,总产值不足686万元。经过建国三十多年有计划的建设,改变了过去工业"一穷二白"的面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贯彻执行了"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工业发展又有新的起色。全区现有机械、电力、化学、石油、建材、食品、纺织、服装、皮革、造纸等工业企业1,175个,职123.5万人。其中全民所有制企业241个,职工18.6万人;集体所有制企业934个,职工4.9万人。工业技术人员1,659人。其中工程师407人,助理工程师864人,技术员388人。主要工业产品有棉纱、棉布、针棉织品、麻袋,丝织品、机制纸、卷烟、医药、饮料酒、塑料制品、化肥、水泥、手扶拖拉机、轴承,电表、制革、服装、鞋帽等。全区有11种工业产品被评为省优质产品。其中地区制药厂的松鹤牌止咳喘热参片又获国家银质奖(1983年)。此药有良好的平喘、祛痰作用和一定的镇咳效果,深受医务界和广大患者欢迎,据中国医学院阜外医院等六所院校3,500个病例临床观察,有效率达98.7%。地区电表厂在全国电镀表生产许可证考核中,胜过全省其他97家电表厂,独家夺得了机械工业部仪表总局颁发的"许可证书",成了全省的先进企业。这个厂还建立了目前国内还很少采用的高压静电塑料粉喷涂自动线,他们生产的电镀表畅销国内18个省市,目前,已打入国际市场。上蔡县杨集乡办文具厂的毛笔、棕刷远销日本、联邦德国等18个国家,内销23个省市。
1983年工业总产值57,596万元,比上年增长3.8%。其中全民所有制企业产值16,431万元,比上年增长5.6%。
交通运输:驻马店地区交通以陆地为主。解放前仅有一条土公路,没有机动车辆,年运输量不足20万吨。建国后,交通事业迅速发展。京广铁路、京广公路纵贯南北。铁路过境112公里。全区公路通车总里程2,959公里(晴雨通车
1,982公里)。其中干线889公里,县公路734公里,乡公路1,331公里。机动车辆12,353辆,其中汽车4,380辆,其他机动车7,973辆。
1983年货运量534.5万吨,货运周转量14,709.7万吨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2.6%和37.5%。年客运量338.4万人次,旅客周转量12,225.3万人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5.8%和5.3%。
商业:工农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人民群众购买力的提高,为商业贸易提供了充足的货源和广阔的市场。全区商业机构26,918个,70,329人。其中国营商业1,932个,25,615人;集体商业778个,5,010人;供销合作社3,179个,15,402人;代购代销店2,268个,3,287人;个体有证商业户18,760个,21,015人。
1983年商业购进总额89,658万元,比上年增长16.5%。销售总额93,914万元,比上年增长7.6%。
外贸:1983年外贸收购总额6,887万元,为上年的90%;出口总额6,826.2万元,为年计划的93%。
供销:1983年供销纯销售43,686万元,为上年的97.1%;纯购进22,450万元,比上年增长1.9%;利润899.6万元,比上年增长45.84%;资金周转189.6天/次,比上年慢8.2天/次。
财政:1983年财政收入1,018万元,占年计划的104%,超收391.3万元,比1980年增长31.8%。
1983年城镇储蓄额达8,693.6万元,完成年计划的155.8%,比上年增加1,869.6万元。
科技:1983年全区有学会61个,研究会11个,共有会员3,678人。独立的科研机构12个。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技术人员1,117人。其中工程师(包括高级工程师)467人,技师11人,农艺师243人,畜牧师73人,农经师12人,主治医师(包括主任、副主任医师)180人,讲师121人,会计、统计、经济师66人,馆员4人。1982年获得省科技成果奖(1983年授奖)7项,其中工业1项,农业6项。农业协作项目3项。
教育:建国初期,驻马店地区仅有612所小学,15所初中。三十多年来,教育事业迅速发展。1983年全区共有学校3,314所,教师6.2万人,学生131万人。入学率90.58%。其中高等学校1所,学生660人;中等专业学校8所,学生3,430人;高中65所,学生3.27万人;初中523所,学生21.4万人;农业职业中学11所,学生3,100人;小学2,677所,学生104万人;幼儿园29所,入园儿童1.6万人。1983年应届高中毕业生12,440人。成人教育学校520所,学生1.5万人。其中成人高等教育29所,学生700人;中等教育154所,学生7,200人;初等教育337所,学生6,800人。
文化:1983年全区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17个,演员976人;业余艺术表演团体236个,演员9,300人。城市影、剧院29个,座位3.44万个;农村集镇电影院69个,座位7.5万个;各类放映设备1,270台套,放映员2,712人。图书馆4个,藏书16万册,新华书店12个,文化馆1个,文化站187个,藏书20万册,纪念馆2个,群艺馆1个,广播站10个,广播放大站173个,电视转播台3个。
1983年举办县以上美术、书法、摄影展览20次,农业科技训练班,科技讲座400期。剧团上演剧目100个,演出2,500场次。电影放映16.1万场次,观众25,681万人次。
卫生:1983年全区有卫生机构532个,人员13,118人。医院210所,其中县以上医院20所,中医院3所,乡卫生院189所,妇幼保健院、所10个,共拥有床位9.3万张。防疾站11个,药检所9个,结核病防治所1个,县卫校10所,制药厂6个。卫生技术人员1.1万人。其中西医2,848人,中医1,263人,西药,中药(药剂师,药剂士、药剂员)1,192人。赤脚医生10,955人。
体育:1983年底全区有各类二级以上裁判员118人,专职教练员39人。业余体校5所。体育中学1所,在校学生505人。全区有各类体育场地1,184个。
1983年举办县以上运动会66次,参加运动员13,503人。其中农民运动会1次,农民运动员408人,是体育比赛中的新事物。全区参加省级比赛12次,夺得金牌4枚、银牌4枚、钢牌7枚。
革命旧址:确山县竹沟镇,是全国著名革命根据地,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中原局和中共河南省委所在地,曾被誊为"小延安"。1939年11月11日,国民党顽固派制造了震惊全国的"竹沟惨案",死难烈士二百多人。1959年建立竹沟革命烈士陵园。1965年建立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周恩来亲笔题写匮额:"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李先念亲笔题词:"继承烈士遗志,高举革命大旗,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
确山县李湾村,是著名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将军的故居。现建有杨靖宇旧居纪念馆。
名胜古迹。驻马店地区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丰富,名胜古迹甚多,虽经沧桑之变,至今遗迹犹存。早在春秋战国之季,这里就是沈、蔡、柏,居、道、吕、息、江、黄、蒋、蓼诸国地。全区已公布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1处,县级75处。
西平县棠溪、冶炉城是战国时期韩国铸剑遗址,《史记》、《汉书》、《资治通鉴》等史书均有记载;北宋所建宝岩寺塔,塔形七级六角,通体乳白,高28.8米,造型占朴,雄浑壮观。新蔡县春秋古城城墙,古朴雄伟,蜿蜒起伏,登顶远眺,有身临古长城之感;明代所建金粟禅林寺,当年花宫巍峨,塔林耸立,碑刻遍布,寺内藏九头佛、玻璃菩萨、法华经,世称"三宝"(已失)。上蔡县蔡国故城,始建于公元前十一世纪,蔡国在这里经历五百多年,现存城墙高4一11米,宽15-25米,总长约10,490米,城内一土台,面积120平方米,据考为蔡侯官殿区,有春秋陶片及简瓦、板瓦等发现;光武台,为东汉光武帝刘秀称帝前常去之地。汝南县小南海大士寺,建于一高台之上,背靠湖堤,面对城廓,寺内供大士像,为明崇藩王所建;天中山,上土下石,高丈余,以汝南地处天中而聚土垒石所成,唐颜真卿为其书碑,其碑尚存;悟颖塔,又名"无影塔",平面呈六角,九级楼阁式砖塔,高约20余米,造型优美,玲珑秀丽,北宋所建,为豫南地区现存最早的砖塔。遂平县城西崦蚜山,海拔255米,山势平地而起,石奇壁峭,有莲花掌、南天门、迎门宫、水帘洞、万人洞、石猴院等胜景。平舆县"月旦评",为东汉名士许靖、许劭评论人物处;金代所建瞢照寺塔,高14米,铭文清晰。确山县有汉代朗陵城遗址;北齐所建北泉寺,位于秀山、乐山之间,齐名树佛寺.唐名资福寺,宋改万寿禅寺、北泉寺,寺内唐柏、隋果挺拔苍劲。泌阳县秦墓,系秦代平安君之墓,随葬品中的玉带钩为传世珍品;焦芳坟,明代吏部尚书焦芳之墓,墓前石人、石马、石虎、石狮等,雕刻细腻,造型生动。正阳县汉代石阙,阙铭石曾为北宋欧阳修收藏(此后遗失);东汉名士黄叔度墓,基前现存大石碑两块,一是唐颜真卿为黄叔度所题墓碑,一是清乾隆刻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