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三年一月十五日在全省农业战线先进集体、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刘 杰
同志们:
我们这次劳模代表大会,就要胜利结束了。各位代表为社会主义,为我们的国家和人民都做了大好事。现在,我代表省委向你们,并通过你们向全省广大农民、农业科技工作者和干部表示深切的感谢和亲切的问候!
今年是十二大提出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头一年,又是实施新宪法,为国家的长治久安而奋斗的头一年。在举国上下步入新的一年,为开创新局面而奋勇前进的时候,我省召开了这次规模空前的劳模大会,会议开得很成功。概括地说,我们这次大会有五件喜事:第一件,就是中央发了一号文件,为推进农业经济的全面发展提出了新的精神。第二件,经过大家的辛苦工作,我省农业综合发展出现了一个新水平。第三件,全省出现了一个群众性的学科学、用科学的新热潮,在农业科学技术研究和推广方面取得了新成就。第四件,在这次会议上,大家听了很多好的经验后,特别是专业户、重点户、科技户的经验,突破了过去的框框,展现出新的标准。第五件,大家很振奋,下了新的决心,鼓起了干劲,准备大干一番。我看这五件新喜事:新精神、新水平、新成就、新标准、新的决心和干劲,就叫"五喜"临门。
同志们,几天来,会上发了八十五份典型材料,还有几十位代表发了言。在典型材料中,有县级的二十四份,社、队集体的十八份,劳模的二十份,各行业的二十三份。这些材料都是很珍贵的,说得很好。大家学习了一号文件,交流了经验,情绪非常振奋,感到坐不下去了。今天我讲三个问题,一是要认真总结经验,更上一层楼。二是要努力改革农业经济结构,广开致富门路。三是要加强领导,搞好体制改革。
一、 认真总结经验,更上一层楼
胡耀邦同志在谈到一九八三年工作时指出,无论哪条战线,哪个地区,哪一单位,哪级干部,都要给自己提出这样的任务;在新的一年,要有点新气象,新成就,新贡献,都要给我们的伟大事业增添新的光彩。在新的一年里,我们河南农业战线应该有哪些新的进展,应该有哪些新贡献,应该怎么样去为我们的事业增添新的光彩?我看这个问题是急需大家来回答的。这次会议大家已经作了初步回答。当然,这个回答,还要有待于今后我们去努力实现。
我们实现耀邦同志的要求,已经有了一个好的基础:
第一,整个地说,我们的农业战线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就是说各地在农业发展上,普遍有了提高。这次会上不是有许多同志这样讲嘛:"政策对了头,一步一层楼","三年迈了三大步",有的两年翻一番,出现了一批吨粮田,在农、林、牧、副各业都出现了一批万元户。特别是从许多县的同志和科学工作者的发言中可以看出,他们创造了系统的、全面的、带有根本性的经验,也是今后发展农业生产带有战略性的重大措施。在农业区划、生产基本条件的改善,合理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和作物布局、科学技术推广,社队企业的发展等方面,都出现了一个综合性的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全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种植比例,由一九七八年的八十一点三比十八点七,调整到一九八二年的七十九点三比二十点七,经济作物达到二千七百零四万亩,比一九七八年增加六百六十八万亩。由于结构和布局趋向合理,所以在保证粮食生产持续增长的前提下,经济作物和其他各业都有了较快的增长,粮、棉、油、烟等主要农作物产量和对国家的贡献都超过了厉史最高水平。过去比较落后的唐河县,他们近几年来,顺应自然规律,发挥适生作物的优势,积极组织各行各业大力支援小麦生产,小麦总产量两年就翻了一番。社旗县过去也是落后的,他们改变了种植结构,一九八二年贡献商品粮一亿四千万斤,全县户产粮超万斤的二千多户。地处山区的光山县,坚持在深山办基地,岗岭搞林带,社队建林场,小队建三园(竹园、果园、茶园),综合开发山区,经过九年的奋斗,终于改变了全县的面貌,经济结构和生态系统开始转向良性循环。西峡县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发展油桐、生漆、山萸肉、核桃"四大宝",以山林为依托,大力发展畜牧业,积极采矿,开展多种经营,四年来,林牧副业总收入和人均收入都增长了一倍。灵宝县狠抓了农业资源调查和区划工作,提出重点发展"四个优势"(林业、牧业、采矿业、小水电),"三大宝"(棉花,苹果和大枣),"两个拳头(泡桐加黄金),农业的发展走上了合乎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道路。在农业科学技术方面,几年来全省农、林、牧、渔、社队企业和水利、农机、气象、区划等方面共取得科研成果四百多项,有的获得了国家的重大科研奖。推广应用各类成果和先进技术三百多项,喷撒磷酸二氢钾、棉花营养钵育苗、沿黄稻改、淮南实行一稻一麦制、地膜覆盖、小麦、棉花、玉米、红薯、大豆等良种化,都大面积地进行了推广应用,取得显著的成就。这些事实,充分说明了我省农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今后,我们各个地方都要继续努力寻求发展农业综合的、全面的、能够适应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正确途径。
第二、专业户、重点户、科技户给我们展示了新标准。专业户、重点户、科技户的出现,对广大群众劳动致富起到了示范作用,使大家看到了前景,找到了门路,学到了方法,象磁铁一样,有着极大的吸引力。这次大会上的经验介绍,对大家震动是很大的。有的同志说,咱们不敢想的事,人家都已经做到了。专业户、重点户、科技户的突破,给我们提出了一些新标准。根据他们讲的经验,就可以看出我省农业发展的潜力有多大,发展的速度该有多快,致富的路子有多广,科学技术的威力怎么样才能发挥出来。我看这些典型的发言,不仅大大开阔了人们的眼界,振奋了精神,而且也给我们提出了一些新的概念,就是说,我们再不能拿过去一般的标准来看待问题了。有的县委同志反映,大家情绪很高,受到了很大启发,议论纷纷,非常热烈。有的说:"看看人家,比比自己,人家是骑着骆驼耍大刀,耀武扬威;咱们是骑着老鼠耍锥子,戳戳唧唧。"我看不管怎么说,专业户、重点户确实打开了一个新的局面,提出了一些新的标准。他们起了哪些作用呢?一是他们敢富会富的行动体现了党的政策。我们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就是要加快生产的发展,使农民富裕起来。在责任制问题解决了以后,敢不敢富,这个问题被他们首先突破了。他们是想富也敢富,而且会富。过去我们提起万元户,都认为稀奇。但在这个会上听到的万元户并非个别,有的还超过了万元。他们成为万元户也并不是那么神秘的。他们是不是都是能工巧匠?有些真是白手起家。他们的这一带头作用,打消了人们对党的政策的疑虑,是在解放思想,落实党的政策上的一个很大突破,使大家敢于大胆致富。二是他们的爱国热情高,对国家的贡献大,是积极支持社会主义建设的模范。他们的生产发展很快,商品率高,丰收不忘国家,积极交售农副产品。象滑县枣村公社张固大队的赵建修,精心种植责任田,一九八二年收获粮食三万一千斤,向国家交售两万四千斤,人均贡献商品粮一吨半,全家还买了三百元的国库券。象这样的例子,大家都听得很多了,他们向国家的贡献是大的。三是他们也是先进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的传播者。你们看哪个不是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分子?他们不但学,而且还有创新。沈丘县的养兔姑娘李玉梅,开始有经验吗?她买了书,靠自己钻研,掌握了科学喂养方法,兔毛质量好,价值高,现在她养的兔子比从西德原来进口的剪毛率还要高百分之三十。民权县"葡萄状元"马怀显,自己试验成功改单篱架为双篱架,创造了亩产一万多斤的纪录。他们还了解市场情况,熟悉商品信息。武陟县有一个叫程根树的,他不但了解国内情况,还了解国际市场情况,喂貂虽然赚钱,但是国际上的销路不畅,他赶快转产,种平菇。开封县曾被人称为"七机部长"的李风云,现在是"十七机部长",她现在一家有十七部机器了。你能说她开始就会管理,就会经营?她由两只兔、三只羊做起,从多方面了解市场需要,一步一步地发展,搞到了十七部机器。四是带动和帮助周围群众发展生产,助人为乐。过去有的同志担心实行责任制后,大家只管自己了。现在是不是这样的情况?专业户致了富,带动一片富。他们在技术上、物资上、资金上帮助大家。这方面的事例很多。民权县的"葡萄状元"马怀显,冬季剪枝他挨家挨户指导,防病治虫主动给大家配药。嵩县的养蜂能手刘爱玉,先后为六十二户社员供种蜂七十四箱,其中有三户发展到二十五箱以上,有的已经当上县的劳动模范。宜阳县城关的伊爱菊一九八二年养猪一百零六头,四月到八月向国家交售肥猪四十一头,毛重七千二百多斤。她说:"光俺富不算富,还要帮助困难户。"她一年时间就办了十七期训练班,传授养猪技术,还借给困难户一千零四十六元,饲料八千多斤,使全队养猪专业户发展到二十多户。沈丘县的养兔模范李玉梅,二年拿出上万元扶持左邻右舍发展生产,现在全村一百四十多户有百分之八十的都养了兔。我们对专业户、重点户决不搞平调,但是,应该充分肯定他们技术上先进,思想上先进,是起了很好的带头作用的,他们在当前农业生产上的新突破,对我们很有价值。他们是怎样发展起来的,这要作为一个课题来研究,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他们是能工巧匠,更不是对他们有什么特殊的优待。他们确实是在人们心目中树立了个新标准,增强了人们加快农业发展的信心。
第三,我们可以在变化和差距中找到新的动力。三中全会以来,我们经过努力,虽然在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新的变化,但也出现了新的不平衡,也可以说拉开了差距。从差距里面可以找出新的动力,比如说生产责任制建立以后,全省约有百分之十的农户率先富裕起来,百分之八十左右的农户有了明显的改善,百分之十到二十的农户虽然有了提高,但是速度较慢。在变化中出现的这个新差距,是好现象还是坏现象呢?有的人说是两极分化,是坏现象。其实不然。我们还可以看看一百二十八个县市中,近三年农业总产值递增百分之十以上的有二十七个,大牲畜递增百分之十以上的有二十八个,基本实现林网化的有三十一个。但是有些县大牲畜还在减少,林业不仅没有发展,而且乱砍滥伐的现象还很严重,这能允许吗?从地域上看,南部中低产区发展得比较快,这也给我们许多新的启示。回想三年以前,大家发愁南边几个地区用什么办法来扶持,使他们发展快一些,现在,他们已经很快发展起来了。大家可以从各个地区、各个县作一些具体分析,为什么发展得快,为什么发展得慢,甚至有些停滞不前。这是从我省内部来看,还要同全国比一比,究竟我们站个什么位置?同志们讲得很好,比一比,看一看,天外有天。看到了天外有天,我们就有了新的动力。我省在全国处于什么地位呢?一九八一年我省每个劳动力平均提供农业产值四百七十七元,比全国低七十二元,平均生产粮食一千八百七十九斤,比全国平均低一百九十八斤,农业人口平均产粮六百九十三斤,比全国低九十三斤,森林覆盖率,人均木材蓄积量分别占全国十八位和二十一位,坑塘养鱼单产只有四十五斤,比全国低六十八斤,生猪出栏率占全国第二十七位,奶产量人均占全国二十一位,奶牛饲养量占全国第二十位。更严重的是。我省人多耕地少的矛盾比较突出。近三年来全省的耕地每年平均递减百分之零点二,高于全国百分之零点一的速度,而我们的人口,由原来的第三位上升到第二位,我们现在比山东多三千多人。现在要下决心把第二位的帽子摘下来。计划生育最近搞得不错,全省轰轰烈烈,各地提出今年人口自然增长要降到千分之十点五五。大家要看到我省生产低于全国水平,人口增长高于全国水平,土地的递减高于全国水平,我们没有理由长此下去。应该下决心,要利用我们的有利条件,发挥我们的有利因素,在各方面采取措施,迎头赶上。今后三年不能等速前进,而要加速前进。是不是基数高了,就一定会慢?这个看法值得研究,基数高了并不一定慢,关键问题在于我们的科学技术,经营管理方面能不能有大的提高。现在专业户已经作出示范,我们要大力扶持其发展。有的地方说目前专业户约占总农户的百分之七,也有的说占百分之十,有的说更少一点。不管是百分之十,是百分之七,通过中央一号文件的深入贯彻,可以相信,一定有个很快的发展。前天淮阳的同志告诉我,一九八二年专业户是百分之十左右,一九八三年准备发展到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二十五。当然,现在的标准也不完全一致,从全省来看,目前约占百分之十,它是一户带一片,并且不断发展。专业户的收入起码要比一般户多,虽然不一定都是万元户,几千元户也可以呀!那要比现在的水平高得多。现在我们人均才一百元多一点。只要我们能够加速地发展专业户、重点户,经过二三年达到百分之二十到三十,农村将是怎样一个情况,这个帐大家可以算一算,其发展速度决非我们过去所想象的。
二、 努力改革农业经济结构,广开致富门路
我们这次会议非常幸运,开幕之前,中央一号文件发下来了,会议期间同志们都认真进行了学习。大家认为,去年中央一号文件,解决了生产责任制的问题,吃了"定心丸";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针对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提出的重大决策,是贯彻十二大精神的具体措施,吃了"宽心丸"。许多同志讲,我们想到的问题,遇到的问题,这个文件里都写了,的确是强大的武器。从我们的实际情况看,这几年在发展农、林、牧、副、渔、工、商和科学技术等方面都创造了新鲜经验,无论是山区、丘陵、平原地区到处都有先进典型。同时在组织领导、经营管理等方面也都有了明显的改进和提高。现在可以说,我们已经初步摸索到发展农村经济、改变河南面貌的一些新路子。但是,发展很不平衡,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我们的农业经济结构还不够合理,许多方面的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潜力没有挖掘出来。只要我们坚持从实际出发,发挥优势,大搞多种经营,我们就会大有希望。
抓紧粮食生产,始终是第一位的大事。我省的小麦总产量在全国是第一位,一九八二年夏粮总产二百四十七亿斤。但是平均亩产只有三百多斤,潜力是很大的。最突出的是沈丘县,过去小麦亩产也不过二、三百斤,这几年实行了责任制,他们一手抓良种,一手抓磷肥,每年亩产增加一百多斤、总产增加一亿斤,去年亩产达到六百五十二斤,跃居为黄河以南的第一家。全省七千万亩小麦,假如能达到亩产六百斤,就是四百二十亿斤,而现在我们全年粮食总产不过四百六十亿斤,可见潜力之大。只要我们在耕作制度上,在各个方面很好地推广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措施,产量就可以大大增加,象黄河背河洼地原阳县原武公社,过去亩产不过百斤,长期吃统销,由于利用黄河淤灌,实现了人产超吨粮。南边几个地区这几年由低产变高产也很有说服力。象周口地区粮食增长一倍多,总收入增长百分之七十四点九,南阳地区粮食增长了百分之三十二点三,总收入增长百分之六十五点八;驻马店地区粮食增长百分之二十八,总收入增长一倍多;开封地区粮食增长百分之十二点三,总收入增长百分之五十六,还有其他地方都有大幅度增长。由此可见,我省的中低产地区只要把农田基本建设搞好,改变生产条件,耕作制度,合理调整作物结构,就会很快地发生变化。加快农业生产发展,政策的威力是很大的,还要有物质力量。现在我们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还比较差,过去一说改变生产条件,非国家投资不行。当然现在国家还要投资,但群众生产发展了,投资的劲头非常高涨,他们首先考虑的是怎么样兴办水利、办电、买机器。有的地区投资多达两三千万元,还有大量的劳力投工,去年冬天投入农田水利建设的劳力五百一十四万人,较上年同期多一百八十二万人,完成土石方四千九百八十二万立方米,较上年同期多八百四十七万立方米。百分之八十九的水毁工程已开始修复,截止去年十二月底已完成大小工程项目九万八千五百五十六项。总之农田基本建设的规模和项目大大超过了往年。这就打破了认为包干到户后农田基本建设没法进行了的想法和说法。
发展畜牧业是目前增加收入最快的途径之一。世界上称牲畜为再生能源。油一烧就完了,牲口可以繁殖,所以讲是再生能源,而且可以增加有机肥料,肉食、皮革和一系列的医药原料都可以从畜牧业里解决。但是,现在全省才有六百多万头牲口,假如一户一头的活,我们就能达到一千三百五十万头。是否可能呢?现在,全省一年生产秸秆六百亿斤,我们用于饲草的只有百分之四十。加上干青草约有十亿斤,按一头大牲口每年吃五千斤,全省平均每户养一头大牲口,饲草才仅仅利用百分之五十。潜力有多大!有些地方用秸秆烧火是个大浪费。人家认为河南是搞沼气有名的地方,经过几起几落,现在是很少很少了。这次会议只有项城县一个代表讲了沼气,他们搞得不错。我们应该看到这是个方向。据项城县的同志讲,每年有八个月的时间做饭不烧柴,点灯不用油啦!七年来节省煤炭一百二十四万斤、油一万多斤,节省燃料费十七万七千元,我们可以看看,这是多么大的潜力呀!搞沼气对改变农村卫生面貌,就不用说了。再就是畜牧饲养方面,全省有很多的服务工作搞不上去,受到很大的影响。据统计,我们每年大约要死猪三百万头;鸡瘟占饲养量的三分之一;还有品种混杂、良种鸡没有很好普及等。镇平县一个县长,对养鸡入了迷,抓紧品种改良,全县建立了十多部孵化器,四十多个炕房,一百六十万只鸡中良种鸡占百分之七十以上,一九八二年上半年就超额完成了交售鸡蛋的任务。养蜂是一项很有前途的事业。这次有两个养蜂的万元户,但是长期被我们忽视了。据说我们全省的蜜源足够养一百万箱蜂,现在只有三十万箱。伏牛山一带有大量的蜜源,很多外省的人来放蜂,很少见河南人放蜂。这次会上,鹤壁市那位养蜂专家,还有那位女养蜂专家,他们说养蜂虽然艰苦些,但收益是很大的。假如在这方面能够发展起来,不仅能卖蜂、卖蜜,卖蜂王浆以及其它产品,而且是非常有效的增产措施,由蜜蜂传播花粉,可以增产两成。
林业是大有可为的,我们已经看到有几个报告很吸引入,确实是了不起的。"要想富,多种树",早涝保收,绿色银行,存十年、二十年,一棵桐树每年长十块钱,问题就看我们究竟怎么抓法。全省荒山还有五千七百万亩,可供植树的四边空地一千六百万亩,需要营造农田林网的有四百万亩,适宜农桐间作的沙地有两千万亩。我们要象新郑县那样,狠抓造林。这几年新郑县已经达到二千一百万株,人均四十五棵,再加上枣粮间作,栽条子,仅林业一项,到一九九。年以后人均收入可达三百元。灵宝县的经验大家都听了,三年三大步,已经栽桐树七百万株,农桐间作八十二万亩,果树十万亩。至于光山、鄢陵、尉氏,那更是老先进了。但是,总的说我们还不行,特别是南边几个地区发展较慢。我们一定要下决心,无论是什么地方,都要从这方面来发展。只要把树栽好,保护好,就能旱涝保收。假如一个地方翻两番算不上去的话,就可以从这方面想办法。新郑县原来怎么也算不上去,结果从桐树上开了窍。对这个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现在不是要讲"迷"吗?要入迷,我们有的县长、副县长和专业户对种树真正入了迷,那确实不得了。象洛宁县肖发木同志,铁心治山,不绿化不下山。在他带动下,全县建立户办林场二百六十三个,使四万三千亩荒山都被绿化起来,昨天开座谈会,同志们讲到很多地方的荒山还迟迟没有包下去。大量的例子说明,只要包下去,荒山很快就绿化了。
工副业的潜力更是估不透。巩县一九八二年社队企业总产值达到两亿元。这个产值不能说其他地方根本没有条件达到。就是这个县发展也是不平衡的。比如该县贺尧大队,三年以前还是个欠外债三十多万元的穷队,一九七九年下半年大队支部书记选了一个明白人当了厂长,从此就大变样了,今年全大队产值是五百万元,人均三千五百元。现在不是都在考虑使多种经营更好地发展起来吗?我看搞农副产品祖加工、精加工这方面的潜力是很大的,门路也是很多的。渔业我们虽然叫得不少,实际上太差了。现在全省有五百万亩水面,可供养鱼的有三百万亩,全年生产的鱼平均每人只合八两。最近信阳、周口、新乡采取承包的方法有了很大变化。
大力加强农业科学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应用,是加速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之一。现在我们有许多科学成果、技术措施是现成的,就看怎么样进行推广。各地好的例子是很多的。兰考有一个农民用了新的技术,他的花生亩产达到一千零三十八斤,全大队推广他的经验亩产由三百四十斤提高到五百八十斤。在技术推广上,许多地方推广了技术联产承包制,这方面有很多好的例子。就拿省农业厅来说,高级农艺师、副厅长屠家骥和三位技术人员。在新乡县七里营公社东王庄大队搞技术联产承包,试种一麦一稻,每亩产量搞到了二千一百三十三斤。他们还在武陟县搞麦茬稻旱作承包,早稻每亩达六百六十四斤。开封地区行署副专员、农艺师郑怀俭,在杞县五里河公社老庄大队搞技术联产承包,从种麦准备、播种和田间管理,他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同农民汀合同,要求农民必须按他提出的办法干,如果产量达不到合同指标,就拿他的工资来赔,哪怕赔十年,也要赔。结果他承包的小麦,亩产从三百三十来斤,一下子提高到了六百二十七斤。农民算算帐奖给他一万斤小麦。他把奖的小麦交给了大队办教育盖学校用了。农科院的同志和济源、兰考、临汝等很多县都搞了技术联产承包,效果显著,这使我们看到了技术承包的作用多么大呀!科学技术通过经济手段大面积地推广是很成功的。因为技术联产承包有奖有罚,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和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使产量成倍地增加。会上,大家还听了胡廷积同志关于开展小麦高、稳、优、低协作攻关的经验介绍。光协作组五百三十二个,参加的科技人员两千多名,推广基地涉及十三个地市,十个重点县,三千多个千亩示范区和一万多个科技示范户。通过协作攻关,大规模采用新技术,使小麦生产大面积增产,为今后发展小麦生产提供了成功的经验,在全国受到了表扬。我们现在就得有这个气派,应该把这个经验传播到玉米、水稻、棉花、畜牧、林业等各项生产上去,都要搞协作攻关,攻技术关不搞大协作不行。我们要看到科学技术方面的巨大潜力,要把科学技术放在首位。现在广大农民越来越重视科学技术、迫切要求科学技术。这次省农业科学技术展交会,仅仅一个月时间,前来参观交流交易的达七万四千多人次,销售科技资料三百九十五万多份,科技书籍二万九千多册,出售、预售各种良种四百三十四万斤,品种鸡十七万只,品种蛋七十多万个,蚯蚓六百多万条,农机七百四十多台件,技术咨询一万六千人次,签订合同二百多项,成千上万的农民自费前来参观,宁陵县两个农民骑自行车跑到郑州参观学习。实践再次表明,农民学科学、用科学那个热烈劲头,可以说是空前的。我们要注意把从事农业科研、技术推广、教育培训等各方面的力量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合理分工、协调一致的工作体系,为农村建设提供富有成效的服务。既要发挥传统农业的优点,又要吸收现代科学技术和先进管理方法,发展小型、多用、质优、价廉的农业机械,因地制宜地改善生产条件,搞好氮磷钾比例结构,尽快发展高效低毒农药,努力办好农产品加工业、饲料工业、交通和邮电事业,发展贮藏和烘干设施,充分利用小水电、风力、沼气、太阳能等各种能源,全面搞好农业的技术改造。同时,要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利用灵活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搞好农业技术的宣传和推广工作,要推广"三户一会"的经验,层层搞好技术承包合同制,组织大的协作网,将来还要很好地组织技术推广中心,以更好地适应农民对科学技术的迫切要求。有的同志提得很对,现在我们每个公社里面都有一两个技术员,有的是学这个的,有的是学那个的,不配套啊!假如我们集中把农林牧副渔各业的有关技术人员配上套,成为推广中心,或者采取技术承包,那我们的威力就更大了,大协作网套小推广网,科学技术就一定会发展得更快。现在看来,在这方面我们要作很大的努力。要重视知识分子,落实知识分子政策,重视知识,重视人才。同过去比,应该承认我们有进步,但是,我们在重视知识,重视人才方面,还要给予极大的注意。要想发展农业,必须从各个方面重视人才、培养人才、鼓励自学成材。没有科学技术人员就没有农业的现代化,这一点在认识上是丝毫不能打折扣的。我们必须抓紧改革农村教育,积极普及初等义务教育,扫除青壮年文盲,有步骤地增加农业中学和其他职业中学的比重,对农民进行各种形式的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
总之,应该看到我们各个方面的优越条件,应该努力搞好农业经济结构的改革,做开创新局面的有胆有识的实干家。这次大会上许多同志的发言,对我们有很大的启发,一句话,就是看准了的东西,坚决干,不要有什么顾虑。比如说,植树看不准吗?养牲畜看不准吗?为什么看准了的东西不干呢?刘庄大队实现了机械化还养那么多牲口,为什么?史来贺同志说,一头奶牛,最坏的一天能挤二至三斤奶,排泄的粪比黄牛多。可是,现在有的地方有机器没有牲口,这样的队符合中国的国情吗?现在柴油这么紧张,为什么不养牲口?看准了的东西要坚决干,一年不行两年,两年不行三年,看不准的东西就试验,试验的时候不必经过批准。我看专业户、重点户也没有经过批准,开始是偷偷地干的,干了以后赚多少钱也对你瞒着,这次会上发言的时候还慢慢地往上添呢。思想解放了,再添一笔,一下添了好几千。这能够怪他吗?只能怪我们没有给他创造这样的条件。现在有许多专业户、重点户,还是有些顾虑的,怕露富、怕借钱、怕偷。我们一定要支持他们,决不能听见了新问题先摇头。现在很多的事是出乎我们意料的,谁能想到农业责任制三年以来会发生那么大的变化?想不到的。你想到了专业户发展得那么快吗?许多问题,我们都应该采取积极的态度,敢作敢为。这一次会上,临汝县的生产队长郭明,社员选他当队长,一上来,他就硬朗朗地向社员立下了"军令状"。他说,大家信得过我,我干。干一年如果队里面貌不改变,自动下台。这不是讲讲就算了,果真是一年就起了很大变化,事实俱在。现在我们也应该自动地向人民立下"军令状",几年完不成任务,一年、两年、三年没什么动静,那就不要等撤职,自己去辞职。
三、 加强领导,搞好体制改革
中央一号文件指出,不少同志对当前农村的历史性变革缺乏思想准备,某些上层建筑的改革赶不上经济基础发展的需要。这两句话说得太对了。许多劳模对领导干部说,我们怎么干,你们也应该怎么干。实践已经证明了的东西你还不改革能行吗?我们的上层建筑不适应经济基础的变化,这确实是一个问题。现在农村形势的深刻变化,冲击着商业、工业、科技等工作非改革不可。形势逼着改,农民盼着改。我们_切战线,一切地区,一切部门,一切单位,都要从实际出发,全面而有系统地、坚决而有秩序地进行体制改革。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决不能含糊。比如每次开会都提买难卖难的问题,特别是卖难,层层设卡,都是指谁呢?都是指的我们领导机关、上层建筑,要清除"左"的思想影响,勇于改革。我们的领导机关所以有存在的必要,就是为基层服务,为生产服务。假设它不能为基层、为生产服务的话,那就要取消。这一次不是要机构改革吗?现在省里正在进行,目的就是为了减少层次,克服官僚主义,更好地为生产、为基层服务,这是一场革命嘛!现在,你们下边"攻"得还不够厉害,要尖锐地反映问题,这方面还是很不够的。政策一旦实现后,就会发生突飞猛进的变化。这个事实已经一而再、再而三地教育了我们,我们的自觉性应该高一些了。就拿我们生产责任制来讲,前三年开始的时候,议论多少呀!但它是广大群众的要求,我们就顺应广大群众的要求,肯定、承认群众的要求,而且因势利导,趋其利、避其弊,一步一步地发展,现在确实也有先也有后,也有快一些的,也有慢一些的。认识有快有慢,这是允许的。但是,现在已经被事实证明了是确切无疑的,你还在那里打转转,不愿意干,我看这就不应该了,不好了。同中央保持一致,要提高改革的坚定性自觉性。现在我们在这一方面不能再犹豫了。这次会上反映有人讲,刚搞了大包干,又来了个什么重点户、专业户,净是新点子。这新点怎么了,该不该有?现在看来,我们在这个问题面前,绝不能采取保守主义的态度。凡是顺民心、合民意的东西,你挡能挡得住吗?你那顶门杠能顶得住吗?现在必须顺乎民心,因势利导,这决不是放弃我们的领导。在这方面我们确实还要下功夫。比如说,专业户里里外外还都有些问题,不是有人说对富起来的看不惯嘛!也有的人得了"红眼病",看不惯,又眼红。过去有的人说,你们干,我是支部书记,我是共产党员,我是不干的。这一次会上有好几个队长、好几个支部书记发言中讲了他们带头来干。一号文件下来,好多问题就可以解决了。我们再不能够在这方面设障碍了,要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力。
随着专业户、重点户的发展,提出了联合的问题。怎么联法,现在有各种形式的联合,人家个体能干的,就个体干,个体不能干的,需要联就自己联,不能解决问题就给集体联,联是自愿互利的。昨天,有些县委书记讲,有人还是有顾虑。说现在先把你们喂肥了,然后给你一下子合起来。有的同志讲得很对,我们是联而不合。联是订合同。不是硬捏合到一起,联是在各个环节上我需要你,你也需要我,咱就联合,是平等互利的,自愿的,对等的。这样才对嘛。没有一定的联合,也会影响我们事业的发展。经济联合是商品生产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的必由之路。现在农民群众的实践,已经打破了那些脱离实际的老框框,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生产类别、不同经济条件,实行了不同的合作内容和形式,有的是劳动联合;有的是资金联合;有的是不触动单位、个人生产资料所有权条件下的联合;也有在生产合作之外,在供销、贮运、技术服务等环节上的联合;有在本地区内的联合;也有跨地域的联合。不论那种联合,只要是对生产发展有利,群众满意,能够执行党的现行政策和计划指导的,都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经营。目前全省的联合大约百分之八十以上是户与户的联合,百分之十左右是户与集体的联合,集体与集体、全民与集体和个体三方面的联合不到百分之一。统计不一定很准确。但是,可以看出一个趋势。我们要按照中央一号文件的精神,肃清"左"倾错误的影响,决不能一讲合作就不允许保留一定范围的家庭经营,不许有股金分红,只限于生产合作,排斥产前产后的合作。要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自然而然地毫不勉强地发展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经济联合。
农村商品经济发展了,对我们的商业、交通、运输、邮电、信息等社会化的服务部门,各个方面的工作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我们现在远不能满足这个要求。比如,信贷问题,生产资料的供应问题,商品的收购、农产品的收购问题,现在,各个系统都过分强调自己的规定,必须从体制上来一个改革,适应于下边发展的需要,使之配套成串。比如江苏养鸡,公社有养鸡公司,负责孵化、供应小鸡、防疫、供应饲料。现在我们的饲料是粮食部门管,收蛋是食品公司管,防疫又是另一个系统管,七股八叉,得跑好多家才能解决问题。博爱一个大队为了解决养鸡饲料,要跑四、五个省去买鱼粉。为什么不能由供销社统一买来使大家都可以加工饲料。供销社供应鱼粉,把配合比例讲清楚,农民自己一配合就行了。这个问题,有些地方已给打开了,有的地方还是粮食部门独家经营,又不能满足供应。要放手让大家搞。饲料问题多么严重,缺麸子,缺饼。现在我们一年几亿斤饼,统统上到地里去了,植物是不需要蛋白的,结果浪费了。类似这样的问题,我们还不配套,不成串。农业生产资料也是这样子,我们的合同都是单方面的,要农民交这个,交那个,但是供应你是没有的。有人讲,我们保证不了,说也是白说。能够这样说吗?例如,柴油,有的地方根据柴油机的用量来发票。而有的地方在市场上出现了拿着小磨香油去换柴油。现在看来,我们各方面都要改革,以适应新的发展的要求。一句话,就是要落实一号文件。
同志们,在新的一年里,大家还要高度重视"两个生产"一齐抓的问题。计划生育千万不能放松。我们说翻两番,人日问题是很大的问题。现在河南有三大问题,需要注意。一大问题是确保黄河安全,要保证不决口。第二是土地,我们的土地以每年二十万亩的速度减少下去,将来会是个什么样的结果呢?第三个,就是人口增长过快。这些问题,都要作为战略问题,牢牢记住,切实注意。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要进一步努力抓好。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加强政治思想工作,注意对农民进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现行政策教育、形势任务教育和国家、集体、个人利益"三兼顾"教育。要继续开展多种行之有效的活动,改变村风村貌,树立社会主义新风尚。去年搞了村规民约,实行得很好,"五讲四美"秩序好,确实见了成效。各地方还开展了建立文明村活动,要下功夫一批一批地真正搞好。春节将要到来了,一些地方反映现在农村秩序是不好的,白天还有劫路的,这怎么能行。今年春节以前,要把治安狠狠地抓一下。
最后,为了把问题综合起来,使大家好记,归纳了十八句话:
一号文件要实现,发展农业要全面。
技术承包攻关好,狠吃科学技术饭。
专业户要大发展,一户带动一大片。
合作经济要兴办,各种联合要自愿。
改革工作要抓紧,服务配套连成串。
两种生产一齐抓,精神文明要领先。
五讲四美文明村,综合治理保治安。
"左"倾思想要清除,政策放宽大胆干。
定会开创新局面,明年开会比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