浉河区
浉河区

  区委书记:霍勇
  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明群
  区长:邵春杰
  区政协主席:张俊德
  总面积1778.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0294公顷,常用耕地27606公顷;总人口64.2万人,其中常住人口59.47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03‰。辖车站、民权、老城、五里墩、五星、湖东、金牛山、双井、南湾9个街道,东双河、吴家店、浉河港、董家河、李家寨5个镇,谭家河、柳林、十三里桥、游河4个乡。
  2011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62.9亿元,增长12.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9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67.1亿元,增长15.6%;第三产业增加值74.9亿元,增长12.9%。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1亿元,增长49.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42215万元,增长26.7%。粮食总产量15.39万吨,增长3.8%。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96个,实现增加值29.6亿元,增长25.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116.2亿元,增长24.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2.7亿元,增长18.4%。全年实际到位省外资金24.1亿元。外贸出口2601万美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927元,增长9.3%;农民人均纯收入7650元,增长9.7%。
  重点项目建设。全区82个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67亿元。23个重点工业项目完成投资18亿元,华仪开关异地重建、领鑫电子、信互电器扩建、华阳工贸红茶加工设备生产线等6个项目建成投产。广义茶基地茶旅游综合开发、金牛国际新城、华祥苑茶基地建设等10个农业产业化项目完成投资5.3亿元,成为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引擎。商贸项目建设势头强劲,豫南最大商业零售旗舰--大商新玛特休闲购物广场建成运营。全国电器连锁企业国美电器成功引进、当年建成。随着沃尔玛、家乐福、天润集团等国际知名商家的相继入驻,火车站广场区域成为信阳商业繁荣的新地标。城乡基础设施项目扎实推进。玉皇顶区域开发顺利启动,开创了浉河区"居民先安置、安置房先启动"的城市建设新模式,正商集团投资1500万元无偿捐建的三小正商分校已开工建设。出山店水库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建成安置房1530套,出山店水库前期准备工程启动。全年完成县乡道路改建42.5公里。
  产业集聚区建设。金牛集聚区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1.09亿元,3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和1.2万平方米返迁居民安置小区建成使用,2.4万平方米的公共租赁住房开工建设。全年集聚区共招引项目12个,合同金额48亿元。华信商贸物流园、上海晟三钢材交易市场、大别山农产品现代物流中心3个超10亿元的大项目正式落户。亿隆全盛印刷、新华书店物流、核信恒达暖贴、银光机械扩产、红房子食品、金联管业6个项目建成投产,金牛物流信息港、九州通、云龙包装、金牛家居、四通机械等7个亿元以上项目正加快推进。
  茶产业发展优势明显。全年新增茶园面积3333.33公顷,总面积达3.49万公顷。茶叶总产量达2.1万吨,产值46亿元。茶园面积、产量和产值均居全省第一位,浉河区连续三年获"全国十大重点产茶县区"称号,被农业部列为全国首批标准茶园创建县区,被列为河南省茶叶生产加工核心带。茶产业跻身全省三大农业产业化集群试点,茶产业发展上升到省级战略扶持的层面。"信阳红风暴"综合效应不断显现,全年全区红茶产量达到480万公斤,成为中国新兴红茶第一大产区。茶叶产业化水平大幅提升,五云、华祥苑、文新3个企业被评为全国茶行业百强企业,培育出省市级龙头企业12个。成功发起创办"中国十大名茶论坛",并将其上升为国家级行业论坛。
  农村试验区建设。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年新流转土地1.2万公顷、土地总流转面积达6.63万公顷,五云集团对14个产茶村的5800公顷茶园实现整村流转,成为全市土地规模流转的典型范例。出山店茶果庄园、十三里桥翔鸽岭生态园、游河必果蔬菜基地等12个千亩以上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扎实推进。农村"五权"确权工作扎实推进,权证抵押贷款达3.8亿元。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发展到60个,全年发放贷款6800万元。全区各类专业合作社发展到590个,市级以上示范社25个,两潭合作社位列中国茶叶十大专业合作社之首。人才引领效应持续放大,"10万茶农大培训"活动受到广大茶农欢迎。文化引领工作呈现新气象,茶文化主题不断深化,金牛文化公园、区文化馆、区图书馆、景明园、观音寺等10余个项目成为浉河区文化产业的新亮点。城乡一体化建设实现新突破,通过体制、户籍、社保和生活一体化"四项改革",将1.2万农民转变为市民,全区城镇化率达58.93%。基层组织建设再上新台阶,"五位一体"党建模式入选中组部全国基层党建典型案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扎实推进,改造中低产田666.67公顷,完成坑塘改造硬化296口,新打机井26眼,整修渠道41.1公里,解决农村安全饮水0.6万人。高标准完成林业生态建设3600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63.28%。万亩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和7个整村推进项目全面完成,顺利通过国家级检查验收。"菜篮子"工程建设卓有成效,全年新增蔬菜种植面积733.33公顷,蔬菜总产量达16.3万吨。
  开放改革不断深入。全年共招引合同项目50个,落地建设46个,到位资金30.2亿元。成功引进厦门华祥苑、山东银座、广州天润、义乌小商品城、新晨光电科技园等20余个亿元以上项目。政策性资金争取数额再创新高,全年共争取中央投资项目9个,总投资2.3亿元。各项改革纵深推进。商务系统的肉联厂、纺织品公司实现社会职能移交,上海商厦资产成功处置,食品工业公司完成社会职能移交,高压开关厂、豫南制药厂等5个企业破产扫尾即将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成为全省林权改革工作先进单位。供销系统"复兴工程"建设成效显著,被评为全省供销工作先进县区。
  人民生活保障得到不断提高。全年新增城镇就业1.8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5478人。按时足额发放企业养老金3.05亿元,发放城乡低保金5482万元。新农保实现全覆盖,新农保、新农合参保率均保持在90%以上,3.79万名农村老人按月领取养老金,近30万农民享受到医疗保险基金补贴。高标准建成董家河镇、浉河港镇中心敬老院,农村养老水平进一步提高。完成农村危房改造2500户,建成保障性住房2912套。南湾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深入开展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环湖乡镇生活垃圾、污水实现集中清运处理,水库周边环境明显改善。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三小春华分校、九中春华分校建成使用。投资200多万元对八小进行全面改造,打造出全市首个农民工子弟示范学校。完成农村校舍改造1.66万平方米。特殊教育学校被教育部和全国残联确定为全国特殊艺术人才培养基地。科技事业再上新台阶。成立浉河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3个企业获区长质量奖,同合车轮、五云集团获市长质量奖,华新水泥、文新茶叶获"河南省名牌产品"称号,四通机械被评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成功创建河南省科普示范区。全年新建社区文化活动室13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6个、乡镇综合文化站8个,金牛山街道飨堂、五星街道大拱桥两个文化大院被评为省级文化示范大院。信访稳定工作扎实开展,实现全省信访工作先进县区三连冠。深入开展文明村镇创建、"十美乡村"评选、"清洁家园行动"等活动,被评为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