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滨区
湖滨区

  区委书记:杨方成
  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周振通
  区长:王清华
  区政协主席:廉武(2月离)、杨会通(2月任)
  总面积18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633公顷;总人口30万,其中乡村人口7.6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03‰。辖交口、磁钟、高庙3个乡和崖底、会兴、湖滨、车站、前进、涧河、大安7个街道。
  2011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27.7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6亿元,增长5.3%;第二产业增加值71.1亿元,增长12%;第三产业增加值54亿元,增长12.7%。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1.3亿元,增长19.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1亿元,增长2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3.2亿元,增长23.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6亿元,增长18.3%。实际利用外资2936万美元,增长62.1%;外贸出口600万美元,增长5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316元,增长13.7%;农民人均纯收入7363元,增长20%。城乡居民年末储蓄存款余额14.66亿元。
  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成功引进投资30亿元的华创国际广场城市综合体、投资20亿元的义乌国际商贸城等一大批优质项目。三键炭微细球形铝粉、九华纺织二期等14个项目已经建成投产;金三角建材物流港、瑞通汽车城等24个项目进展顺利。全年共引进各类项目137个,投资在3000万元以上的项目38个,计划总投资86亿元,年度完成投资30亿元。争取上级政策性资金4.2亿元,经济发展的后劲和活力进一步增强。
  持续推进旧城区和城中村改造。刘家渠和田家渠累计投资超过11.5亿元,刘家渠涉及的回迁户已入住新房,田家渠涉及的城市居民分房工作基本结束;大中海商业文化广场主体已建成,丹尼斯百货和其他商业客户正在进行内部装修。成立17个工作组,在4个月内完成了该区域涉及的800余商户、800余住户的搬迁工作。同时,开创了河南省走司法程序依法拆迁的先河,赢得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加快实施三产富区战略。全年共实施三产项目30余个,总投资148.5亿元,增长64%。成功引进三门峡国际工程机械PM综合体、华创国际广场城市综合体等一批高端三产项目;金三角建材物流港、三门峡汽车城、万石仓储物流中心等大型专业市场和物流项目开工建设;丹尼斯、大地院线、五星电器、永乐生活电器、豪享来、永辉超市等连锁品牌即将落户;上阳苑仿唐一条街建成投用。接待国内游客人数大幅增加,旅游业总收入增长29.3%。
  深入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兴河石油、成义电器等8个企业进入省级中小企业信贷扶持"小巨人"企业行列,昊博化工、维康食品等15个企业进入市级"小巨人"企业行列,河洛中密度板公司列入全市规模效益20强企业,思睿科技、中天实业列入全市20个高成长企业行列。全区产值超亿元企业达到7个,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3.3亿元,增长25%。企业自主研发的4项产品获国家发明专利,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9.4%,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降低9.1%。
  稳步实施农业特色区战略。花椒、核桃等小杂果种植超过333.33公顷。新(扩)建南鹿坡万头猪场、富村种猪场等一批龙头养殖企业,全区养殖小区(养殖专业村)、规模养殖场分别达到10个和58个,畜牧业产值突破1.4亿元。发展黄河鲤鱼养殖20公顷。新建蔬菜温室大棚150栋,发展小拱棚蔬菜70公顷,蔬菜产量达到4000万公斤,交口富村、会兴东坡、崖底陈宋坡3个蔬菜种植基地被确定为市区直销对接蔬菜基地。食用菌规模超过200万袋。新增苗木花卉100公顷。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面积超过666.67公顷,果品质量安全区域化建设超过1333.33公顷。解决了1.3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东方红水库除险加固、九龙眼骨干坝等一批重点水利工程建成投入使用。建成"一池三改"户用沼气1000户。完成440名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任务。
  不断深化"为民工程"。农村学校合校并点全部实现,中小学布局调整基本完成。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启动,建成4所农村公办幼儿园。市教师进修学校升格正式获得批准。全区城镇医保和新农合覆盖率达到100%,新农合报销比例平均达到71%。全区城乡60岁以上老人均按月及时领取养老金。组织实用技术培训300余场(次),受益8000余人次。城镇新增就业超过5600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350人,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800余人。累计发放城乡低保金超过3400万元,实现应保尽保。开展各类文化活动86场(次),送戏、电影下乡完成564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