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村】 旧名孝武营,1920年3月改称青年村。原属西华县,今属郾城县。系原留日学生、老同盟会员王拱壁为进行"新村生活"试验而创建。村内设有青年公学、中原农人协会、农村自治会,青年合作社、青年织工厂、女学辅助会、青年书报社、青年蚕桑协会及义勇团、扑灭害虫队等,并出版有《绿野》旬刊。思想和方式系受日本新村主义者武者小路实笃和梁漱溟倡导的新村建设试验的影响。因村内社会秩序和各项事业都比较好,又名模范新村。但在建国前,王拱壁的"新村生活"理想难以实现。
【青年学会】 五四运动后河南出现的一个重要社团。成立于1919年秋冬。主要成员是开封第二中学的进步学生。宗旨是提倡个性解放,号召青年养成"奋斗、诚实、宏毅、勤俭"的精神。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革命斗争的深入,成员的世界观也不断发生变化,大部分人由原来信奉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转为信仰马克思主义。1920年1月,学会创刊了《青年》周刊。成为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主要阵地之一。
【郑人袭胡】 胡为春秋时期之诸侯国,它的区域在今郾城县境内。春秋初期,郑武公图谋消灭胡国,为了麻痹对方,先把自己的公主嫁给胡国的国君。后来又召集臣下,图谋向外发展,扩自己的封地。大臣关其思认为首先攻伐胡国最适宜。郑武公为了进一步麻痹胡国,以关其思离间郑与胡的姻亲关系而将其杀戳。胡国的国君知道这些情况后,完全相信郑国与自己亲密友好,根本不修军事,不作任何防御和戒备。郑武公则突然出兵,轻易地消灭了胡国,把胡地纳人自己的版图之下。
【郑作丘赋】 鲁宣公十五年(前594年),鲁国实行了新的赋税制度,即开始"初税亩",按土地数量征 税。此事在各国中都有影响。鲁昭公四年(前538年)处于中原地区的郑国开始"作丘赋"。所谓"丘赋",是领主按丘征发军赋,丘内新垦田地愈多,分摊军赋愈轻,这种措施刺激了农民开垦荒田的积极性,是一种奖励农业生产,发展农业的新的经济政策。
【郑州事件】 亦称"郑州事变"。1927年9月24日,郑州市总工会在普乐园举行成立大会,会后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高呼"继续二七精神","打倒新旧军阀"等口号。国民党河南当局令驻军进行镇压,并以"工人事业管理处"的名义通知总工会执行委员开会,企图一网打尽。但消息被工人得知,总工会负责人秘密转移。敌人阴谋失败后,又派大批军警开进郑州铁路机务南段和豫丰纱厂等单位,捕去工人领袖和活动分子30多人。工人群众争取合法权益的斗争遭到镇压。
【郑州战役】 解放战争后期,中原野战军等发动的重要战役之一。为协同华东野战军东线作战,确保淮海战役的顺利进行,中央军委决定解放郑州。1948年10月下旬,集中中原野战军第一、三、四、九纵队及邻近军区部队,由陈赓等统一指挥,在华东野战军第十四纵队配合下,围歼郑州之敌。22日拂晓,各路攻城大军完成了对郑州之敌的四面包围。邓小平政委、陈毅司令员亲临郑州前线指挥战斗。郑州守敌发觉解放军主力后,畏惧被歼,于22日弃城向北逃窜,是日,战役胜利结束,共歼敌11000余人。郑州的解放,使中原和华北解放区连成了一片。
【郑伯克段】 春秋时期,郑庄公与其弟共叔段之间的战争。郑庄公执政时,其母武姜偏爱庄公弟共叔段,郑庄公分封其弟段于京地(今荥阳东南),称为京城大叔。共叔段企图夺取庄公的政权。在其母武姜的支持下,首先攻占郑国西边和北边的城邑作为自己的私邑,势力一直发展到廪延(延津附近)。郑庄公虽发现共叔段的不法行为,但有意怂恿,毫不制止,一直到共叔段训练士卒,修缮战车武器,准备袭击郑都新郑时,才派公子吕率战士15000人,战车200乘,进攻京地城池。京城守军在战斗中倒戈,共叔段退守鄢(今鄢陵),公子吕率军追击。五月(前722年)共叔段逃到共国(今辉县市)。其子公孙滑到卫国求救。十月,卫军攻占郑国的廪延。郑庄公联合周王、虢国的军队向卫国南部进攻,卫军退走,郑国收复失地。
【郑州烟厂武斗事件】 发生于"文化大革命"中郑州市两派群众组织的武斗事件。1967年7月22日凌晨,江青在接见河南二七公社代表团时,肯定并赞扬了"河南二七公社"炮制的"文攻武卫"口号,使全国武斗急剧升级.25日,中央文革表态公开支持"河南二七公社"为无产阶级革命派,随后,"二七公社"即开始对"十大总部-、"河造总"进行大规模围攻。27日,"二七公社"出动数万人围攻在郑州烟厂的"十大总部"和"河造总"的人员,双方发生武斗,均有伤亡,当场打死10人,殴伤无数。
【郑棉六厂武斗事件】 又称"五州"武斗事件。发生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重大武斗事件。1967年5月29日至30日,群众组织"十大总部出动推土机、卡车、消防车等大型机械,围攻另一派群众组织"河南二七公杜"据守的郑州国棉六厂单身职工宿舍楼.持续两天两夜的武斗中,大楼被摧毁焚烧,国家财产蒙受巨大的损失。据不完全统计,在这次武斗中死5人,伤百余人。
【罗山会议】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鄂豫皖红军重要会议之一。1930年10月下旬,红一军进驻罗山潘新店地区,召开了红一军前委会议。鄂豫皖特委书记郭申述传达了中共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共中央对鄂豫皖根据地的指示。会议明确提出党和红军的中心任务是
"巩固根据地的发展","加强红军,巩固红军","深入土地革命,建立工农民主政权"等。会议取消了"夺取京汉线,进逼信阳"的冒险计划,基本上停止了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在鄂豫皖的贯彻执行。会后,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红一军南下蕲(春)、黄(梅)、广(济)地区,以配合江西第一次反"围剿"斗争。
【罗山协议】 解放战争时期,国共双方关于中原地区军事冲突和军队运输给养等问题的协讥北京军调处执行部派第九执行小组于1946年1月22日,在罗山城关开会,商谈就地停火等问题。参加会议的有第九执行小组成员:国民党代表邓为仁、中共代表薛子正、美方代表福特、中原军区副司令员王震、国民党驻军代表陈鼎勋,宋瑞珂等6人、于23日达成协议。协议中规定,双方严格遵守元月23日签订的停战协议,双方军队停止前进,各自停留在自己的所在地区不动;中共所领导之军队在其所驻地区之间运输给养时,国民党军队不能阻扰、干涉。29日,三人执行小组又与中原军区司令员李先念会谈,达成《禹王庙协议》重申双方履行《罗山协议》。
【波才起义】 爆发于东汉末年的农民起义。时政治腐败,社会黑暗,民不聊生。中平元年(184年),波才率领民众在颍川(治今禹州市)发动起义,并积极响应张角所领导的黄巾起义。成为黄巾起义军的一支重要战斗力量。他领导颍川地区的黄巾军大败右中郎将朱隽,并围困左中郎将皇甫嵩于长社(今长葛西)。因其缺乏战斗经验和军事训练,不久被皇甫嵩用火攻所破, 退至阳翟(今禹州市),战败牺牲。
【孟子游梁】 孟子是鲁国大贵族盂孙氏的后裔,曾向孔子孙子子思学习儒家学说,是继孔子之后的又一儒家大师。他提出了"仁政"的政治主张,幻想以推行"仁政-达到天下统一。为了使他的政治主张得到实现,他四处游说,劝各国国君以民为贵。魏惠王后元十五年(前320年),孟子到了魏国都城大梁(今开封市),受到了魏惠王的接待,孟子向他申述了他的一系列政治思想,详尽地阐述了他的仁政学说。但魏惠王"顾左右而言他",根本对他的建议不重视,不采纳。不久惠王死,裹王即位,对孟子的那套学说同样不欣赏。孟子对魏惠王劝说的学说内容,保存在《孟子.梁惠王》篇中。
【宝丰会议】 1948年7月28日,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原军区在宝丰召开县、团以上干部会议。陈毅传达了中共中央1947年"十一月会议"的精神,邓子恢报告了中原新区政策和财经工作同题。会议决定在全区深入开展整党整军运动。通过这次运动,各区党委总结了经验教训,检查了缺点错误,从思想上、组织上保证了党中央关于新解放区各项政策的贯彻执行。
【宝莲寺争夺战】 1938年初中国军队和日本侵略军在豫北进行的一次战役。1937年11月5日,日军占领安阳后,因忙于后方整理、兵员补充及东西战场兵力转运,暂停向南推进。时中国军队第五十三军万福麟部在安阳南、汤阴北之宝莲寺一带防守,双方相持3个月之久。1938年2月6日起,日军分两路进犯豫北,一路由大名出发,沿清丰、濮阳、长垣一线,一路从安阳出发南犯,直扑宝莲寺中国守军阵地。万福麟部高树勋师官兵顽强抗击,激烈争夺达四昼夜。后因中国军队火力不及和伤亡过重撤出。随之,日军南犯。至月底,河南省黄河以北各县城沦陷。
【国吴战争】 又称吴岳战争,即岳维峻国民二军与吴佩孚的战争。1926年1月26日,吴佩孚在国民二军进攻山东败退的第二天,即派寇英杰部进攻信阳,战争爆发。吴佩孚分兵三路攻豫。南路寇英杰由武胜关向豫甫进攻,东路靳云鹗由鲁西反攻豫东,西路刘镇华,率镇嵩军残部由陕东进攻豫西。吴还派人收编河南的土匪武装,组成"豫卫军",并欺骗部分红枪会参加其军事行动,实行内外夹攻。战争开始后,寇英杰部猛攻信阳,遭国民二军,蒋士杰部顽强抵抗,激战7日城仍未克。2月2日,寇部绕开信阳北上,先后攻占了确山、驻马店、漯河、许昌。东路靳云鹗辜师西进,2月10日占领商丘,20日攻占省会开封。3月4日,寇、靳两路会师郑州。国民二军主力由岳维峻率领沿陇海路向豫西撤退,少数军队渡黄河北撤.吴军占领郑州后,分兵两路追击国民二军。靳云鹗沿京汉路,4日占新乡,7日进安阳,北撒二军退出豫境。寇英杰沿陇海西追,5日攻取洛阳,7日占领渑池。撤退到陕州地区的国民二军主力又遇到刘镇华部镇嵩军的截击.经5昼夜激战,国民二军兵疲弹尽,8万人马全部被歼。岳维峻北渡黄河。向山西逃亡,被阎锡山扣在太原,所余残部由李云龙率领逃圆陕西。3月14日,直军攻占被周48天的信阳。将国民二军全部赶出河南、至此,国吴战争以国民二军的彻底失败而告结束。
【国民二军治豫】 阳国民二军全称"中华民国国民军第二军"。源于1918年初护法战争时期成立的陕西靖国军,后由直系军闷收编。1924年l0月22日,直军将领冯玉祥、胡景翼、孙岳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突然发动"北京政变",囚禁了贿选总统曹锟,宣告成立"中华民国国民军"。冯玉祥任总司令兼第一军军长,胡景翼任副总司令兼第二军军长,孙岳任副总司令兼第三军军长。11月下旬,胡景翼率已整编的国民二军3个师2万余人离京南下,在豫北打败了抵抗的部分直军。12月6日,段祺瑞临时执政府明令胡景翼为河南督办。11日,胡景翼在开封就职。此后,国民二军开始了武力统一河南的战争。首先打败了直军吴佩孚,将其逐出河南,并收编其残部。又经"胡憨之战",将镇嵩军憨玉琨部彻底击溃,控翻了河南局势.在国民二军统治河南时期(尤其是前期),河南的革命运动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好形势。五卅运动爆发后,国民二军的官兵也参加了这一爱国运动,1925年4月,胡景翼病逝,原第二师师长岳维峻继任国民二军军长兼河南督办。岳继任国民二军军长后。忙于扩编军队,大肆向人良征粮收税,与人民群众矛盾日益深化,进而转化为压制革命运动。为了争夺地盘,他派兵四面出击。但连遗败绩.1926年1月至3月,吴佩孚发动"国吴战争",将国民二军大部消灭、击溃并逐出河南。岳维峻在陕州仓皇北渡黄河,逃亡山西,被阎锡山扣留。国民二军从此不复存在。
【国民党"第二次北伐"】 1928年2月上旬,国民党在南京召开二届四中全会,会后,蒋冯阎桂四派军阀取得暂时的妥协,他们的军队分别编为第一、二、三、四集团军,并决定再度进行所谓"北伐",展开同奉系军阀争夺政权和地盘的战争。2月中旬,蒋介石到开封与冯玉祥商定了作战计划。其部署是:第一集团军在津浦线;第四集团军在京汉线;冯玉祥第二集团军在鲁西、直南策应津浦、京汉两线;第三集团军攻石家庄。4月5日,蒋介石在徐州誓师,9日下总攻击令,各路战事同时发动。第二集团军在鲁西巨野、丰县、鱼台等战斗中,基本消灭了孙传芳部队的主力。5月1日国民党军占领济南,由于"五·三"惨案的发生,国民党军撤出济南,绕道北上。在京汉线上,冯令鹿钟麟为北路军总司令,4月中旬,与奉军激战于彰德以北地区,不久奉军败退,冯军相继占领邯郸、保定.石家庄等地.张作霖见大势巳去,放弃北京,于6月3日退回关外,国民党军占领京、津地区。15日,南京政府宣布"统一告成",完成了所谓的"第二次北伐"。
【国民党开封政治分会】 中国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开封分会的简称。成立于1927年6月11日,时称中国国民党政治委员会开封分会。武汉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委任冯玉祥为该分会的主席.委员会由11人组成,负责指导河南、陕西、甘肃等省的党务和政务.1928年2月,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决定仍保留原设政治分会,但缩小其职权范围,专管政治,不兼党务。1929年3月,国民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撤销各地的政治分会,开封分会亦到此结束。
【国事维持会河南支部】 民国初年河南社会团体之一。为国民党所发起。1913年3月19日成立于开封。是国民党对袁世凯、张镇芳等妥协的产物.该会宣称其为"调和机关,化除私事的机关,救己的机关"。他们表示"希望诸君以国事为前提,各方面牺牲私见,各方面都要让步,各方面都要尽维持的义务",用以调和、化除各党派之间的矛盾,消除"党争",其实际目的是要求国民党员对袁世凯、张镇芳等封建势力进行妥协.该会选出各种政治倾向的人参加领导机构,同年4月,它又同民主共和党、统一党等御用党组织的"国事维持会河南支部"合并,推选王丕焕、刘镇华、王人杰、刘鸿骏、张登云等为理事;选出楚纬经等20人为评议员;袁乃宽、张镇芳等24人为名誉理事.后来,袁世觊破坏临时约法和议会,国事维持会河南支部跟着摇旗呐喊,成了袁世凯复辟的工具。
【宛东战役】 为了配合华东野战军南渡黄河作战,中原野战军一、三、六纵队和二、四纵队,华野十纵及桐柏军区,豫陕鄂军区部队于1948年5月,在南阳东自河、唐河之间地区对国民党军张轸部发起的战役。此役采取围城打援的战术,于5月27日包围确山,迫使国民党军队增援。28日将国民党增援军队截击于埠口地区,至6月3日,战役胜利结束,歼敌11300余人,解放了豫陕鄂广大地区。
【宛西战役】 解放战争时期,为了消灭南阳以西地区的封建地主武装,发展巩固解放区,桐柏军区部队配合中原野战军第二、四纵队和华东野战军第十纵队,于1948年5月2日在南阳以西发起的战役。至5月17日,先后解放了内乡、镇平、淅川、邓县等县及西峡口、西平镇、石佛寺、剂紫关、禹王店、重阳店、侯集镇等,共歼敌21700余人。同时,中共地下党组织争取敌两个民团近5000人起义。这次战役的胜利,彻底粉碎了敌人对桐柏区的反扑,摧毁了反动地主武装,使桐柏解放区进入了巩固发展阶段。
【制北之战】 春秋时期郑国与卫国之间的战争。郑庄公为雪与卫东门战败的耻辱,于庄公二十六年(前718年)四月攻卫。卫于朝歌(今淇县)与郑军作战。郑将祭足、原繁、泄驾所率三军布置在敌军正面;令曼伯、子元指挥由制(今荣阳汜水西)人组成的二军,迂回到敌军背后,致使卫师只注意正面的郑军,没有防备后面的制师。六月,卫师在制北(今郑州市北)遭到曼伯等军从背后袭击,大败而逃。这是我国古籍中关于迂回进攻战术的最早记载。
【武帝治河】 西汉文帝时,黄河在酸枣(今延津)决口,武帝元光三年(前132年),黄河又自瓠子(今濮阳附近)经巨野泽南流,灌人淮泗,泛滥达16郡。当时丞相田封地在(今山东高唐),在黄河以北。他为了使自已的封地不受水灾。力阻修复黄河故道,不去疏通黄河在中原地区的堤岸。致使河水泛滥越来越严重。汉武帝元封二年(前109年),武帝发卒数万人堵塞酸枣、瓠等地的黄河决口。武帝曾亲自巡视工地,并命随从官员"自将军以下皆负薪填决河。"经过这次修治,黄河流归故道,此后80年中未成大灾,使中原地区的农业经济有所恢复。
【武汉政府北伐】 是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时期继广州政府北伐之后的第二期北伐。在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的推动下,武汉政府于1927年4月19日在武昌东湖举行北伐誓师大会。北伐主力是国民革命军第一集团军之第四方面军,唐生智为总指挥。同时,冯玉祥的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出陕东进,配合作战。5月中旬,北伐军在豫南的上蔡、西平一带与奉军展开激战,5月下旬,两军在临颖决战,北伐军以3个师的兵力击溃了奉军主力。5月底,在北伐军和冯玉祥国民军的联合夹击下,奉军败退豫北。6月1日,北伐军和冯玉样军会师郑州,4日占领开封,此期北伐即告结束。
【周公东征】 周朝初期周公且征服东方叛乱方国所进行的战争。周公即武王之弟,名旦,他在周代政治、礼仪等制度的建设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乃至被后世儒家尊为圣人。武王在灭商两年后即病死。当时武王子成王年幼,由周公摄政.引起了召公等人和管叔、蔡叔的疑忌。他们散布流言,称周公要谋害成王,篡夺王位。武庚乘机煽动管叔,蔡叔在中原地区发动叛乱,并串联了东南地区的徐、奄等方国共同起兵叛周。周公在这一关键时刻,首先向召公等人表明了自己的心迹,然后又以成王名义下令出平叛.经过三年的辗转征战,终于平定了中原地区武庚和管叔、蔡叔的叛乱,处死了武庚、管叔,流放了蔡叔,并征服了东方参与叛乱的方国,重新稳定了周王朝的统治。
【周郑交质】 春秋时期,周天子与郑庄公互相交换人质的政治活动。郑武公时期,因佐助平王东迁有功,并随东迁其民改封到今新郑地区。郑迁中原后,地处天下之中,商业兴起,发展很快,郑武公亦为平王卿士。其子郑庄公继位,势力继续发展,甚至一度独掌王政。周天子为了削弱郑的力量,分政于虢(今荥阳东北),任虢公忌父为右卿士,郑庄公为左卿士。于是郑国与周王发生了矛盾,双方互派质子。鲁隐公三年(前720年)王子狐为质于郑都新郑,郑公子子忽为质于周都洛邑。史称为"周郑交质"。
【周家口商民抗厘事件】 清成丰七年(1857年),胜保以副都统衔帮办河南军务,在三河尖、正阳关、六安等地镇压捻军。为了筹办军需,胜保采纳何熙宸的建议,于周家口设卡收厘,并妥何为总办。事为周口商民获悉,聚众烧毁何熙宸的住宅。胜保派兵百余,乘炮船赴周家口,于八月五日(9月1日)设厘卡,向过往商船强收厘金。商民拒纳,遭清军炮击,死伤民众80余人。愤怒的商民联合河口搬运工三四百人,奋起反抗,全歼清军,并捣沉炮船4只。胜保闻变,即拟派兵血洗周家口。商民闻汛,一面置枪炮,造火药,练丁壮,准备迎战;另一方面。接受陈州知府刘拱宸调停,派出代表李庆云等6人与胜保谈判.结果无辜群众杨和尚、李德功等6人被杀害,胜保并向周口勒索抚恤金6万两,小麦40万斤。但厘金却由值百抽十减为值百抽五。事件始平。
【奉军攻豫】 北洋军阀时期奉军进攻河南的军事行动。1926年12月1日,张作霖成立"安国军",自任总司令。并于5日致电吴佩孚,声言"南下讨赤",为其抢占河南地盘找借口。吴佩孚因部下极力反对奉军假道,"电请"奉军暂止河北,以免"讨赤未逞,绝友先见,造成鹬蚌,以待渔人"。但张作霖置之不理。2月初,张确定了两路人豫计划:一路由张学良、韩麟春的第三、四方面军组成"援鄂军",沿京汉路南下;一路由诸玉璞的第七方面军沿陇海路西进,夹攻郑汴。2月8日,于珍部第十军占安阳,14日抵新乡。吴军王为蔚部败退郑州。吴佩孚下令破坏黄河桥,阻止奉军南犯。3月1日,河南保卫司令靳云鹗在新郑召开军事会议,部署反奉战争。靳将所有直吴军改编为16个军,划分两路作战。北路由王维诚、高汝桐等部组成,负责郑州至黄河南岸防务;东路由王为蔚、秦德纯等部组成,会同豫东阎日仁、马吉弟等部反攻开封。因奉军攻势凶猛,16日,靳云鹗由郑南下,所部退往许昌,吴佩孚离郑退往巩县。17日,奉军占领郑州.靳军全线南撤,奉军分两路追击。4月下旬,靳军主力退至驻马店一带。5月中下旬,南犯的奉军遭到了北伐军的迎头痛击,几乎全军覆没,全部很快退出黄河以南。在豫北又遭到红抢会、天门会的截击,狼狈逃离豫境。
【宜臼逃申】 西周末期重大政治事件。宜臼为周幽王和皇后申后所生之子,被立为太子。申后为申侯之女。周幽王时期,关中发生了大地震,"歧山崩,三川(泾、洛、渭)蝎。"由于旱灾和地震同时来临,使农业受到严重的危害,从而给人民带来了莫大的痛苦。和天灾同时,西北诸游牧部落的侵袭更加严重,致使周王朝内优外患交加,形势十分严重。时周幽王宠爱褒姒,废去申后,又想杀死太子宜日,改立褒姒之子伯服为继承人。在这种情况下,宜臼逃至申(南阳附近),向外祖父申侯哭诉。申侯串通缯、西夷犬戍军起兵攻周。周幽王燃烽火向诸侯告急,诸侯因曾被戏弄,不肯出兵相救,幽王战败逃走,被犬戍追杀,西周灭亡。
【昆阳之战】 我国古代以弱胜强的著名范例。更始元年(23年)二月,刘玄在绿林义军支持下称帝后,一面继续进攻宛(今南阳),一面派王凤率领王常、刘秀等为前锋,北上进占昆阳(今叶县北)、宝陵(今舞阳)、郾(今郾城南)诸县。王莽派王邑、王寻在洛阳汇集42万人,号称百万,于五月南出颍川(今禹州市),围攻昆阳。王风率军2000人坚守昆阳,刘秀等冒死突围调集援军。王莽军多次攻城均被击退。六月,刘秀率援兵万余到达,先以千人冲击王莽军,获得初战胜利,继又率敢死队3000人迂回到城西,涉水冲击王莽军指挥部,打敌要害,守城军亦同时夹击。王莽军大乱,时值大风雷雨水涨,王莽军溺死以万计,溃部逃回洛阳。
【经扶惨案】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的反共血案。1939年9月1日。第五战区第十九游击纵队司令程汝怀纠集士顽武装围攻新四军驻经扶县(今新(县)卡房后方机关,屠杀共产党员、革命群众500余人。之后,将这一带划为"匪区",经常进行"清剿"和烧杀淫掠。
【忠河公司】 日军占领豫北后,在博爱县的大辛庄建立的制毒厂,主要生产自丸等毒品,运豫北、晋南销售,以达到从精神、肉体上毒害中国人民的罪恶目的。
【拥明起事】 清初反清起事.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新蔡人李奇生为反抗清军统治,以复明为号,在新蔡起事。他携一朱姓少年,称为明王室后裔,拥为复明太子,义军发展到数千人。是年十一月,连克商城、光州等地。知州庄泰宏组织清军反扑,在光州展开激战。清援军由巡道张瑞徽率领偷偷进至光州,乘义军不备,突然袭击,义军被攻溃,李奇生被俘,起义失败。
【河阳大捷】 唐安史之乱时唐军与叛军之间的一场重要战事。乾元二年(759年)九月,史思明率各郡兵分四路南进,合攻汴州(开封)。唐守将许叔虞战败投敌。史军乘胜进攻,唐李光弼放弃洛阳,率军2万退守河阳(今盂县),十月,史军攻河阳,李光弼率军奋战,斩敌千人,俘五百。史思明攻城失败,率军撤围退走。唐军与安史叛军之间的战争由此显现出相峙的局面。
【河南民变】 抗日战争后期,豫南人民不满国民党的统治而爆发的大规模起义。1944年日军侵占河南发起河南战役时,国民党军队大多一触即溃,激起人民愤恨。当年夏,溃逃至桐柏山区的国民党军队不顾当地久旱无雨、秋收无望,依然抓丁拉夫、敲诈勒索。7月21日,桐柏山南麓的一小学教师组织附近农民7000余人攻人驻在天河南口的国民党第五战区豫鄂边区游击总指挥部,总指挥何章海被活捉,作恶多端的主任尉官何某等十余人被处决。第五战区长官司令部派第六十九军二十八师前往镇压,先后屠杀百姓5000余人。不畏强暴的豫南人民,于月底再次发动数万人起义,将二十八师全师缴械,杀死该师师长,并组成了豫南农民救国军(号称"天一"),在四望山、天河口一带开展抗日救国、保境安民的斗争。
【河南青年社】 大革命时期河南思想先进的青年和革命青年团体联合组成的进步青年组织。1925年8月22日成立。社员以共产党员张海峰和吴芝圃(12月人党)领导的原社会科学研究会成员为主,除省立二中外,还吸收了嵩阳中学、省立一中、商业学院,省立女师等校进步学生参加,共500余人。除在开封设有总社外,很快又在开封、信阳、杞县、汲县、淮阳、洛阳建立了6个分社。五卅运动中,河南青年社社员积极参加了这场伟大的反帝爱国斗争。它还注意用革命的理论指导革命运动,进行革命宣传,并专门设立了妇女运动委员会,鼓动、指导妇女参加国民革命运动。1926年1月,该社与青年干社、青年学社、青年救国团联合组成河南青年协社。河南青年社即告结束。
【河南青年协社】 大革命时期河南进步青年团体河南青年社、青年干社、青年学杜、青年救国团合并组成的革命青年组织。共产党员吴芝圃、韩源波、刘英等在王若飞、肖楚女的指导下发起组织,1926年1月上旬召开成立大会,发表《河南青年协社宣言》号召有觉悟的青年团结起来,同时去唤醒工农组织团结起来,训练教育他们,参加民族解放斗争,为全中国同胞的利益而奋斗。青年协社在开封以校为单位,各校设立分社,在杞县、信阳、荥阳等地也设立了分杜。总社社址在开封市旗纛街。总社常务局下设书记、宣传、组织三部,另设有青年工农运动委员会、青年妇女运动委员会,并出版刊物《河南青年》。马沛毅、吴芝圈、刘英、韩绍棠等先后任总社负责人。青年协社在党的领导下,积极宣传马列主义,发动工农运动,参加反抗封建军阀和帝国主义的斗争,推动了大革命时期河南革命运动的发展。
【河南民团军】 1927年7月27日,国民党河南省政府颁布《河南地方红枪、黄枪等会改编民团暂行条例》规定各县原有红、黄枪会等会目一律取消,由县长督导改编为民团。在开封设立河南民团军总司令部,赵守钰任总司令。全省共编四个军:豫东为第一民团军,韩多峰为军长;豫西为第二民团军,程希圣任军长;豫北为第三军,李文田任军长;豫南为第四军,田镇南任军长。每军三师。每师三旅,旅以下为团,各县武器多少定团的数目,至少算为团。1928年12月25日,改民团为人民自卫团,韩多峰任总团长。师、旅建制取消,改为队。
【河南北伐队】 又称河南北伐军,为辛亥革命前夕河南革命志士于1911年在上海组成武装。该年11月,河南革命党人刘积学等持河南同盟会公函向上海军政府陈其美等求援,陈等考虑到河南战略地位重要,希望能"助豫人之独立,而绝北京之后援"。因给予枪枝、弹药,大力支持刘积学等组织河南北伐军。刘等于上海六马路祥和里设河南北伐军支部,由贺升平等负责,作为北伐军机关。苏州、湖州两地河南同乡会及旅沪河南商人捐助所需款项数万元。阎子固、刘芬佛、陈伯英、冯甲岭等陆续由河南暗中招集青年学生等300人编制训练,是为河南北伐队之基本队。后陈其美命刘基炎统带北伐队步兵三营由河道自烟台登岸,攻人内地·又命张国威统带威武军经由皖境侧攻河南。两军协同动作,进至光山县境,并东联淮上军,西合奋勇军,三路互相策应,齐向河南推进,在河南的辛亥革命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河南灾情哭诉团】 省议会为反对国民党发动内战,加重百姓负担所组织的请愿团。全国内战爆发后以国民党在河南强征滥派,肆意搜刮,加上农业歉收,全自百姓怨声载道,引起省议会中一些人的不满。遂以副议长张鸿烈为首初议员、记者共10人以组成河南省灾情哭诉团,于1946年8月先后到南京,上海,民政府请愿,向各界游说,要求国民政府发放巨款,救济河南灾胞;减少田赋征购,以苏民困。迫使国民政府不得不将征购,征实款汇拔河南,并减少部分田赋与军粮。9月,返回开封。反映出河南国民党统治的危机。
【河南省自治政府】 日本侵略军在河南省建立的伪省政权的最初名称。1937年11月下旬,由日军在安阳拼凑而成,主席肖瑞臣。1938年5月,奉日伪(北平)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令,改名为河南省公署,肖瑞臣为省长,实权则操纵在日本顾问手里。1939年3月,省公署由安阳迁至开封,直至日军投降。
【河南学生联合会】 五四运动时期开封学生爱国团体。为响应北京的五四运动,掀起河南的反帝斗争,1919年5月中旬,由省会开封各校发起成立河南学生联合会,总部设在开封,并在河南四道设立总分会,不久,全国学生联合会在上海成立,河南学联派代表参加了全国学联。5月底,为声援北京学生的斗争,抗议省督军赵倜对开封学生运动的镇压,在省学联的统一领导下,省会各校学生举行了总罢课。6月中旬以后,省学联又组织省会学生分赴河南各地宣传发动工、农、学、商各界群众,组织各地学生联合会,国货维持会、各界联合会,救国十人团等救国团体,召开各种群众大会,使反帝爱国运动在全省范围开展起来。并在抵制日货,挽回洛潼铁路权和反对赵倜出卖中原主权的斗争中取得了一定的胜利。有力支援了全国反帝运动。
【河南国货维持会】 五四运动时期河南反帝爱国团体。1919年9月21日在省会开封成立。该会以青年学生为骨干,由工、商、学各界代表组成。其宗旨是"抵制日货,提倡国货,挽回利权"。大部分县、市都建立了分会。如洛阳、郑县、彰德、辉县、遂平、洛宁、浚县等。在省国货维持会和各地分会的领导下,全省各地在五四时期开展了抵制日货、维护国货的斗争。
【河南旅鄂奋勇军】 为辛亥武昌起义后,在武汉的河南革命党人组建的一支北伐军。其目的在于光复豫省。当时武汉起义军中,充当下级军官和士兵的河南籍人甚众,集会于中州会馆,组织奋勇军约2000余人,新野人马云卿被黎元洪任命为该军标统,该军奉命攻克新野后,旋又攻克邓州。1912年2月19日(正月初二日),奋勇军约五六百人进占南阳城.入城以后,奋勇军组织"保安会",维持社会秩序;开放"昌平仓",赈济贫民;镇压作恶多端、百姓痛恨的姚老道和张家臣,为民除害和进行扩军工作。3月4日,王天纵部入南阳,与奋勇军会师。并击败清军的反扑。后南北议和成,奋勇军被编为三路,以马云卿、刘风同、马文德各为司令,分别驻邓县、唐河、浙川。
【河南青年救亡协会】 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青年救亡团体。全民族抗战爆发后,河南省的青年救亡运动蓬勃展开,各地青年救亡团体纷纷建立,至1938年春,除沦陷各地外,全省各县有青年组织74个,其中44个完全置于共产党领导之下。这些组织成为当地救亡运动的推动者。3月,中共河南省委派刘清源组织河南学生代表团,到武汉参加全国学生代表大会,并负责筹备河南省青年救亡协会。经过筹备,5月30日在舞阳县正式成立,有40余青年团体参加(后迁洛阳),发表宣言,号召中原青年男女携起手来,保卫大河南。9月,中共河南省委青年部长谢邦治等3人,代表省青协赴延安参加西北青年救国会的代表会。1939年9月23日,被河南省第十区指导专员办事处查封、捣毁。
【河南争取路权运动】 河南人民争取路权的运动,是在四川、湖北、湖南、广东等省收回路权的影响下发生的.1907年9月,编修王安澜等筹设河南铁路研究会(或称河南铁路公所),以刘果(刘绍岩)为总理,袁克定(袁云台)、王祖同(王肖庭)为协理,筹划河南全省路政,挽救利权。不久清廷允许浙江人民自办沪杭甬铁路,而将所借英款移筑浦(口)信(阳)铁路,引起河南人民极大不满。11月24日,由铁路研究会出面,召开临时大会,协助集股。并刊传单,表示死力抵拒。12月1日,他们在火神庙召开"浦信铁路拒款会",河南高等学堂、师范学堂等校全体师生出席大会。8日,再次集会,到会者达数千人,认股款达10万余金.为了适应形势发展需要,12月28日,铁路研究会改推王祖同、李时灿、沈嘉炎为正、副会长,共议对策。他们提出,"浦信铁路与沪杭甬事同一例,江浙前既有旨自办,豫皖亦应联络一气,请汴垣援例奏陈,拒绝抵借外债之说。"并提出,"拒款以集股为惟一要策",急电皖省路中人协调行动,"一面从速集股,一面合力电告各部力拒,并禀请两省大吏设法维持。"除他们拟定《河南铁路集股章程》外,一些府州县也积极筹商集股筑路。这样,至1908年,要求筑路的热潮进一步高涨。与之相应,一些报纸先后发表《北洋师范河南学生上外务部表尚书禀》、《浦信铁路警告书》、《劝河南同胞集股书》、《敬告河南人民集股保路书》等禀稿、文章、呼吁书,强烈要求自保路权,免被帝国主义攫夺。在拒借外债、自行招股的同时,河南省会和地方绅商还开展了自筑铁路的活动。
【河南省临时参议会】 抗战时期河南省国民政府的御用机关。为掩盖一党专政、粉饰政治民主,一省国民政府根据国民政府行政院"在抗战期间为集思广益,促进省政革兴起见,特设省市临时参议会"的指令,经过 "选举",指定参议员和议长,于1939年5月1日在镇平县召开第一届大会,宣告成立,议长刘积学。1941年5月召开第二届。1943年10月召开第三届大会,至1946年4月"省议会"成立,宣告结束。它虽标榜是代表民意对政府的施政方针提出9建议等,实际上以除了省当局允许议论的问题进行议论、呼吁救济豫灾外,对制止国民党推行一党专政、推进民主政府等重大问题,并没有提出什么议案以不过是省当局推行一党专政的遮羞布。
【河南大学抗敌训练班】 中共河南省委通过河南大学教授于1937年创办的抗日训练班。1937年11月安阻失陷后,中共河南省委通过河南大学教授嵇文甫、范文澜,征得该校文学院长肖一山的同意和支持,成立该训练班,并以河南大学文学院的名义,招收100余名开封中学生及平津流亡学生进行训练。中共河南省委派冯纪鑫等数十名党员到该训练班学习,并派豫南特委委员刘子厚以八路军代表身份前往讲课。该班开设《游击战术》、《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史》、《民族英雄史论》等课程,研究如何从事群众工作和统战工作,进行游击战术演习。12月中旬,由于日机轰炸开封和国民党煽动少数人到河大捣乱,中共河南省委决定停办该训练班。部分学员送往延安,剩下的七八十人组成河南大学抗敌工作农村服务团(嵇文甫、范文澜为正副团长,冯纪鑫为中共地下总支书记),由范文澜率领,赴豫南开展抗日救亡运动。次年春,改称"战教团"。
【河南大学学生反饥饿、反内战、反压迫斗争】 1947年,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国民党统治区的物价飞涨,经济危机日益严重。在共产党领导下.终于爆发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反饥饿、反内战,反压迫的五.二○斗争。在河南,以河南大学为中心,以5月3日河南大学教授罢教为起点。5月20日,南京、上海等地的16校学生齐集南京,准备到国民参政会上请愿。为支援这一行动,河大选出12名学生组成晋京请愿团。22日,河大各院校1200多名学生及其它学校的同学几千人,高举"欢送代表晋京请愿"的横幅和"权门豪贵一席饭,穷苦学生半年粮"的标语,游行示威,欢送请愿团。28日,河大一些同学在听嵇文甫作"真理的具体性"的报告时,遭到特务捣乱,打伤一名学生。学生们逮住一名特务进行了公审。当天晚上,警察搜捕河大,逮走46名学生。南京政府为防止爆发更大规模的学生运动,饬令各地镇压。6月1日,大批军警对开封全市大搜捕,捕走学生及其他人员100多人,学生运动被镇压。"6.1"事件后,党组织迅速开展营救工作,至8月中旬,大部分同学具保释放。
【河南省抗敌后援总会】 国民党河南省当局于抗日战争开始后建立的领导全省抗日救亡运动的机构。1937年9月河南省当局组织省会抗敌后援总会,作为全省抗日救亡运动的领导机关。随之通令各县建立县抗
敌后援会,作为其下级机关。1938年2月,省会抗敌后援总会改名为河南省抗敌后援总会,以国民党河南省党部与常委主持工作。该会在组织全省各界投入抗日救亡运动以及为前方将士募捐及慰问抗敌官兵方面,做了一些工作。
【河南国会请愿同志会】 清末河南省立宪派为请求清廷早日召开国会而建立的组织。宣统元年(1909年),江浙地区的立宪派发起国会请愿活动,11月,河南立宪派代表去沪参加16省代表决议联合向清廷请愿。1910年1月和6月,各省立宪派代表两次入京,请开国会无结果。10月,他们于咨政院开幕规间再次组织请愿。这些请愿都得到河南地区倾向君主立宪的绅商和知识分子的书函或开会声援。为了加强请愿活动,10月间,河南立宪派和部分同盟会员于开封组织了"河南国会请愿同志会",并于14日在游梁祠开会。各界绅民到会3000余人,当场签名,即时同赴抚院,请求代奏速开国会。当时抚署门前为之壅塞,呼声震天,巡抚宝大骇,因与会议代表杨源懋等18人见面,允即代奏。杨等复往咨议局请其陈于咨政院。后清廷迫于全国压力,答应将原定预备立宪期由9年缩短为5年。
【河南主要城市解放时间】
名 称 解放次数 解放时间
郑州市 1948年10月22日
安阳市 1949年5月6日
新乡市 1949年5月5日
濮阳县 一 1943年10月一11月
二 1944年11月
三 1945年8月11日-9月5日
四 1947年2月13日
五 1947年4月1日
焦作市 一 1945年9月8日
二 1948年10月24日
商丘市 1948年11月6日
开封市 一 1948年6月22日
二 1948年10月24日
洛阳市 一 1948年3月14日
二 1948年4月5日
陕县 一 1947年9月17日
二 1948年5月3日
三 1948年8月29日
四 1948年10月25日
许昌市 一 1947年12月15日
二 1948年1月6日
三 1948年4月7日
四 1948年5月14日
漯河市 一 1947年12月14日~19日
二 1948年4月9日
三 1948年5月6日
四 1948年6月4日
五 1948年8月23日
周口市 1947年7月24日
驻马店 1949年3月29日
信阳市 1949年4月1日
南阳市 1948年11月4日
【河南全省武装农民代表大会】 1927年3月15~21日在武汉中央农民讲习举行。参加会议的有45县69名代表,代表全省有组织的武装农民40万。另外还有国民党省党部及开封市党部,河南省农民协会的代表和部分省、市的来宾800余人。大会听取了于树德所作"关于河南武装农民团结起来,打倒奉鲁军阀"的报告。郑震宇关于河南农民状况的报告,毛泽东关于湖南农民运动的报告,李立三关于中国职工运动的报告等。讨论通过了《河南省武装农民代表大会宣言》、《发展河南农民协会组织案》、《河南全省农民自卫军组织大纲》和《河南农民自卫军临时执行委员会组织大纲》。选举产生了河南农民自卫军临时执行委员会。大会发表了宣言和反奉通电。会议对推动河南农民运动的发展,动员和组织河南广大农民支援武汉政府的北伐均有重要的作用。
【河南省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 1926年4月18日~20日在开封召开。来自15个县的57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大会讨论了政治问题、经济问题、宣传问题、组织问题和红枪会问题;制定了《农民协会执行委员会组织大纲》、《农民自卫团组织大纲》;选举成立河南省农民协会执行委员会;讨论通过了《河南省农民协会成立宣言》。号召全省广大贫苦农民"坚固地团结在省农民协会之下",联合全国农民和工人阶级共同战斗。
【河北民军第一路第四支队】 中国共产党通过同国民党军队的统战关系,在豫北建立的抗日武装。平津失陷后,沿平汉路南犯的日军于1937年10月进至冀豫交界地区。在此紧急时局下,中共党员刘大风、王从吾等奉命到达直(河北省旧称)南、豫北地区,恢复,建立中共党组织,组建抗日武装,就地发动游击战争。刘大风通过驻南乐的国民党军第一八一师石友三部中任学兵队长的共产党员张克威,征得石友三的同意,得到第一八一师游击队的番号,并委张克威为队长,刘大风为副,全队五六十人枪,在南乐县留固店树起抗日旗帜。不久,游击队随第一八一师南撤。经驻清丰县的河北民军高树勋部中任少校参谋的共产党员唐明哲的翰旋,高树勋给予河北民军第一路第四支队的番号,唐明哲任支队长、刘大风为副,并拨给部分枪弹与经费,全队百余人枪。四支队建立后,乘日军立足未稳,在冀豫两省交界地连续出击,六战皆捷。1938年初,由于中共直南特委加强了对四支队的领导,以及与濮阳专员丁树本建立了统战关系,部队迅速壮大,成为冀鲁豫边区一支重要的抗日武装力量。6月,四支队主力开到冀南,编人八路军第一二九师。
【河内等县乡民聚众抗粮围署】 清末河南当局为推行维新新政,添营筹饷激起的民变。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河南藩司延祉为添营筹饷,对钱粮改收钱庄,较旧章加至倍半,数目奇重,民力不支,因纷纷赴县求减,并发展到聚众抗官。先是温县绅民赴县求减,盂县东桑坡一带闻风相效,遍发匿名传单,集合多人赴县求减,知县孙寿彭不允,退匿署内,群众越墙入署,火烧上房、花厅。温县西乡大吴村牛国运等亦集众抗粮,三月九日,牛国运和乡众在城东泰山庙聚会,知县苗燮前往弹压被赶回,乡众跟追至怀庆府城并烧城门。十五日夜,牛国运集众劫温县马聪家时被捕。巡抚张人骏遵旨停办新章并见将"新章增收之款,准其留抵。"抗粮事件始平。
【鸣条之战】 夏代末期夏商在鸣条(今开封附近)地区的一次决定性战争。商是华夏族中的一个部族,至汤时已逐渐强大,先灭葛国(今宁陵),继而"十一征而无敌于天下"。(《孟子·滕文公》)成为夏末各部族中最强大的诸侯国。当时,夏桀暴虐无道,人民怨恨,诸侯叛离。公元前16世纪初,商汤发起灭夏战争,首先翦除夏王朝的羽翼,再灭韦(滑县东)、颃(范县南)、昆吾(濮县南)三国。然后率战车70乘,敢死之士6000余人,联合诸侯进攻夏都西河(安阳南),最后两军在鸣条决战,夏军大败,桀逃走,后被商军俘获。汤将桀放逐到南巢(安徽巢县境内),夏亡。商汤在毫(今濮阳)正式建立了商王朝。
【林南战役】 太行八路军对叛国投敌的伪第二十四集团军发起的进攻。驻守在太行山区的国民党第二十四集团军司令庞炳勋、新五军军长孙殿英,在日军进逼下,于1943年四五月投敌后,组成伪第二十四集团军,分布在新乡、安阳间平汉路各要点及其两侧地区。7月14,日,配合日军进占林县及其周围地区。为巩固太行根据地,八路军调集14个团的兵力,组成东,西两个集团,于8月17日夜发动战役,共歼日伪军7000余人,恢复据点80余处,解放人口加余万,给孙、庞部以歼灭性打击,巩固了太行抗日根据地,并开辟了林(县)南、辉(县)北地区。是太行山区继"百团大战"之后发动的最大的一次战役。
【孟津会盟】 商代末年周武王在孟津(今盂县)与各诸侯举行一次声讨殷纣王的会盟。周文王姬昌死后.其子武王姬发继位,周的势力更为强大。为了做好灭商的准备,他把国都迁于镐(泮水东岸)。即位的第二年,姬发在姬昌墓前致祭,并在孟津大会诸侯,检阅军队。"诸侯不期而会盟津者八百","皆日纣可伐矣"。但是姬发认为时机尚未成熟,所以没有向商朝进兵,但这次会盟却为尔后向商王朝总攻击作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牧野之战】 周武王灭商之战。为先秦时期一次著名的"有道"伐"无道"的正义战争。孟津会盟两年之后,周武王亲自统帅兵车三百、虎贲三千,甲士四万五千,并联合了庸、蜀、羌、微、卢、彭,濮等方国、部落,东伐商纣王。武王挥军渡过孟津,长驱商境,很快就到了距离商都朝歌只有七十里的牧野(今淇县西南)。周武王在这里举行了誓师大会,历数纣王罪状,鼓励军队奋勇作战。商纣王的主力部队这时还在外地,一时调遣不及,只好驱使大批奴隶和东南夷俘虏开赴牧野前线仓促应战。但他们在前线纷纷倒戈,配合周军杀向纣王。纣王大败,逃归朝歌。周军紧追不舍。纣王眼看大势已去,当夜登上鹿台自焚而死。周武王随即占领了朝歌,商代灭亡。
【官渡之战】 我国古代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之一。汉建安五年(200年),袁绍企图消灭曹操,亲率步骑10余万人进驻黎阳(今浚县)。曹操则集中步骑4万余人,在官渡(今中牟县北6公里)及其以西地区部署防御。袁绍急于求胜,围攻白马(今滑县东南)。曹操率轻骑五千,北进延津(今延津县北)佯渡。伪装奔袭袁军后方。袁绍急调兵增援延津,亲率大军进驻朝歌(今淇县)。曹操乘机东进,解白马之围,击败袁绍追击,与袁军相持3个月。十月,曹操夜袭袁绍粮草囤积地乌巢(延津南封丘西),致使袁军人心浮动,全军动摇。袁绍大将张、高览战不利,惧绍降罪,投降曹操。曹操乘机全面出击,歼灭袁军主力。袁绍与其长子袁谭仅率800骑仓皇渡河北逃。余部1万余人投降。官渡之战的胜利,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夜袭兰乡】 西汉末新市平林起义军与王莽军之间的一场重要战役。王莽地皇三年(22年),新市平林起义军与春陵兵联合西击长聚(唐河县境),攻克唐子乡(唐河县南湖阳镇),杀死湖阳尉,接着准备攻宛(南阳)。十一月,刘演率兵进至小长安聚(南阳南),被莽军击败,退保棘阳(新野东北)。莽军将辎重囤积于兰乡(新野县东)乘胜率兵10万南渡潢淳,企图一战歼灭义军。此时,王常所领导的下江兵5000人亦进驻宜秋(沁阳东南),加入联军。联军于除夕之夜袭击兰乡,尽获莽军辎重。黎明向莽军冲锋。莽军大败,死2万余人。联军乘胜向宛(今南阳)进军,在清阳(南阳县境)又大败莽军,杀3000余人。义军进围宛城。
【夜袭登封日军机场战斗】 八路军豫西抗日先遣支队挺进豫西沦陷区途中打的一次胜仗。1944年9月,皮定钧、徐子荣率领的八路军豫西抗日先遣支队渡过黄河后,经新安、渑池、宜阳、伊川、登封,到达临汝、禹县、登封间百栗坪途中,于9月29日夜.突然袭击日军经拉民工修筑的登封飞机场,俘伪军大部,解救出近万名民工。
【杨玄感起事】 隋大业九年(613年),杨素子杨玄感在黎阳(今浚县)起事,反抗隋朝。这是隋朝统治集团内部的第一次大分裂。六月,杨玄感派其弟玄挺率兵一千为前锋,趁炀帝出兵辽东之机,进攻河内(沁阳县),进军失利后乃转由汲郡(滑县)南渡河,向东都进攻,进围东都洛阳。久攻不下,隋援军依据洛阳北邙山战斗。杨玄挺中箭身死。场帝急由辽东撤军,隋军以河阳(孟县)渡河,杨玄感腹背受敌,退至阕乡(今灵宝县阳平镇),一日三败。八月,杨玄感败退至董杜原(阕乡、潼关之间),遭到隋军围攻,玄感极力抵抗,终因不支,大败自杀,起事失败。
【杨玉环劫狱起事】 清初反清事件。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八月。郑成功率军攻陷江苏镇江、瓜州等地、在金国造成了很大影响,极大地鼓舞了汉族人民反抗清王朝斗争的勇气和信心。河南归德(今商丘),汝南地区人民纷纷集结,准备起事。杨玉环为豫南一带的义军首领,他率数百人长期隐藏山林。与当地官府周旋,同月杨玉环攻克光州商城大狱,狱中无辜囚民随同参加起义,声势浩大,与郑成功在江南的反清斗争遥相呼应。河南巡抚贾汉复派遣参将苗成龙、苏养元率清兵前去镇压,义军不及防御,被清军攻破。杨玉环重回归山林,起事失败。
【固始围攻战】 清末太平军、捻军联合围攻固始县城之战。清咸丰八年正月(1885年2月),太平军和捻军约5万人,在陈玉成、韦志俊、韩狼子的指挥下,由徐家嘴渡河,据城东之南冈,围攻固始县城。2月17日夜,城东奎星楼地雷发,城塌数丈;3月3日,地雷轰塌东南城墙十余丈;3月23日,城东南隅又为地雷轰塌。城塌处,张曜等在其他清军配合下,都拚死抵抗,奋力堵口,城因未下。围城两月,后清军集中攻破南冈太平军、捻军营垒,始解围。
【金元三峰山之战】 金哀宗开兴元年(1232年),蒙古军绕过金的军事重镇潼关,由唐、邓诸地北趋汴京(今开封)。金将完颜哈达等率步骑15万往援。蒙古主将拖雷采取疲劳金军的战术,当金军出攻时,不战而退;金军驻扎时,率师出袭,使金军不能休息,军力疲乏。时天寒雪深,金军无衣御寒,受冻不能举刀槊,退至钧州(治今禹州市)之三峰山,为蒙古军四面包围,金军大败,健将锐卒,损失骀尽。其主要军事将领完颜哈达、移刺蒲阿等均在这次惨败中阵亡。
【金楼寨白莲教起事】 清末反清起义。虞城县马牧集南之金楼寨寨首郜永清,其先辈习自莲教已三世,为离卦大宗。其祖父、父,因为是"邪教"教首而被杀害。太平军、捻军兴起后,永清于金楼寨兴修寨堡,筑城浚池.与各地捻军相呼应。时河南团练大臣毛昶熙驻归德,遂进至马牧,于9月至11月中,先后派南阳镇总兵图塔纳等率兵镇压,连续进行攻战,金楼寨得到捻军刘狗部的支援,一直巍然不动。后部永清死于寨,其弟妇郜姚氏继为首领。12月,捻军宋喜元据相邻的王双楼寨,与金楼寨相犄角,势益振。同治二年二月(1863年3月),僧格林沁入河南镇压捻军,率军至归德,金楼成为僧军进攻的重要目标。4月5日起僧军组织兵力炮火多次强攻,经过激战,至7月15日寨陷,郜姚氏被杀,尤本立自刭。清军屠金楼寨,被害者1400余口。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为"争人权、争自由"而举行的一次政治大罢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京汉铁路工人运动蓬勃发展,到1922年底,全线16个车站都建立了工会,会员达3万余人,建立全路总工会的条件已经成熟。1923年1月,在郑州召开的第三次筹备会议上决定,2月1日在郑州正式举行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大会。但直系军阀吴佩孚下令禁止召开。2月1日上午,各地代表和来宾200多人不顾反动军阀的野蛮干涉,突破军警的阻拦,涌入会场普乐园,郑重宣布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下午4时散会,代表和来宾冲出重围,但他们的住所已被军警包围,总工会也被封闭。为抗议这一野蛮暴行,总工会党组织当晚召开秘密会议,决定2月4日举行全路总同盟罢工。4日上午9点起,全路在3小时内一致停工。罢工开始后,军阀吴佩孚在沿线调集重兵,企图用武力胁迫工人复工,但均遭失败。2月7日,吴佩孚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下令在汉口江岸、郑州、长辛店等地屠杀罢工工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二七"惨案。在这次罢工期间,中国共产党发动全国各地的工会和工人群众,采取各种形式声援京汉铁路罢工,同时动员社会舆论从各方面声讨军阀罪行,形成了空前未有的全国工人直接反对封建军阀的革命运动。2月9日,京汉铁路总工会鉴于军阗的残酷镇压,为保存力量,忍痛下了复工命令。"二七"惨案后,在反动军阀的高压政策下,全国工人运动由高潮暂时转入低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