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凤楼
魏凤楼

  魏凤楼原为西北军著名将领,是中共特别党员,历任西华县、鹿邑县县长、豫皖苏军区副司令员、河南省政协常委等职,他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都有突出贡献。

家贫投军  位至军长

  魏凤楼(1896-1978),原名魏建勋,西华县迟营乡卫营村人。魏凤楼出身贫农,无房无地。祖父母逃荒死在外乡。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父亲魏永章给县城里张姓地主家做饭,全家随父进城,住在别人的磨屋里。一次因其父做的饭菜不合地主婆的口味被赶出,后托人到盐店里当伙夫,父亲微薄的收入,难以维持全家人生活。魏凤楼在饥寒交迫中生活,整天寻思求生的门路。穷则思变,他想:既然在家乡无法活下去,倒不如去"吃粮"当兵,维持生活,另寻一条活路。
  1913年,北洋军冯玉祥部在郾城招兵,魏凤楼听说冯玉祥的军队不错,就毅然报名当兵,时年18岁。冯部驻扎在廊坊,进行军事训练时,魏凤楼的木马, 单、双杠及枪法样样第-。曾参加过打张勋、战奉军、北伐诸役,跟着队伍转战湖北、湖南、河南、陕西等地,逐渐由副班长升职为班长、排长。1921年8月,冯玉祥任陆军第11师师长,旋署陕西督军,魏凤楼调到卫队团任连长。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时期,冯玉祥任直军第3路军总司令,魏凤楼升任营长。后在与李景林、张宗昌作战中因作战勇敢,升职为团长。
  1926年1月,冯玉祥在奉、直两军联合围攻下被迫通电下野,旋赴苏联考察。魏凤楼随冯玉祥到苏联参观时,观看了莫斯科红场的检阅,看到苏联人民地位的提高,人民受到了政府的关怀、爱护,比中国的制度优越,思想上震动很大,打出了走什么路才能救中国的问号。
  1925年8月中旬冯玉祥回国,迅即被广州国民政府任命为国民政府委员、军事委员会委员。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帮助下,9月17日在绥远五原(今属内蒙古)誓师,就任国民军联军总司令,正式宣布全体将士集体加入中国国民党,参加国民革命。魏凤祥被冯玉祥提拔为手枪旅旅长。1927年,魏凤楼任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第二方面军第十四军四师师长,参加北伐。
  1928年4月,第二集团军冯玉祥部与安国军(奉军)第三方面军团张学良部在河南彰德(今安阳)地区激战,魏凤楼所在的师3个旅、加上韩复榘两个旅参战,双方血战月余。冯部调整兵力部署,突然发起全线反击,张部向顺德方向溃退,此战打破了安国军夺取豫北的作战企图,有力地配合了北伐军在津浦路方面的作战。战役结束后,魏凤楼部在郑州附近整顿。嗣后,魏部被西调至甘肃,协助孙连仲部镇压马廷骧、马宗(仲)英等部叛变,使局面转败为胜。
  北伐胜利后,1928年7月中旬,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等在北平小汤山开最高军事会议,决定成立"编遣委员会","编遣"全国军队。根据这一决定,1929年1月在南京召开了军队编遣会议。根据会议精神,军队进行"编遣",全国整编100个师,魏凤楼师整编为第二十三师,驻许昌。
  1929年,蒋介石和冯玉祥势不两立,准备诉诸武力。1930年5月,魏凤楼师被冯玉祥改编为反蒋联军第三方面军第四路军第三军,魏任军长,参加蒋(介石)、阎(锡山)、冯(玉祥)中原大战。冯玉祥失败,队伍退到山西。 魏凤楼在太原见了冯玉祥,向他汇报了情况并提出建议,未被采纳,魏凤楼不愿投奔蒋介石,即将队伍交给冯,就到北平闲居去了。

加入中共  抗战救亡

  魏凤楼到北平闲居期间,经常与童玉振到天津和吉鸿昌、南汉宸联系,读了不少进步书刊,思想觉悟有所提高,认识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1932年,冯玉祥在张家口组织抗日武装,魏从北平往张家口找冯,冯派他和中共北方局柯庆施、张慕陶接触。柯庆施让魏凤楼回河南,利用魏在当地的影响,组织抗日武装。魏在商丘、许昌、扶沟、西华等地秘密串联组织建了-支两三千人的队伍,活跃于商丘、柘城一带。国民党政府以其师出无名,下令通缉,魏改名王凤祥,到泰山找到下野的冯玉祥,冯不同意他"重新拉起来,大干-场"的想法,遂在泰山闲住。
  七七事变后,魏凤楼离开泰山,到武汉晋见已出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的冯玉祥,冯令他回西华,组织抗日武装,不到-星期,魏遭国民党豫皖绥靖公署主任刘峙通缉,他躲到黄营村。这时中共豫东特委书记沈东平、委员王其梅动员他参加抗日救亡工作,他接受了中共党组织的教育,明确了斗争方向。经彭雪枫、沈东平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为特别党员,由一个爱国的旧军人转变为共产主义战士。他将从泰山带回的子弹、炸弹等军用物资,全部交给了党组织。

两任县长  组织抗战

  1938年春,中共豫东特委通过西华县长楚博(中共特别党员)成立4个区,魏凤楼任第一区区长。利用合法身份,组织抗日武装。6月,日军由徐州向西进犯,蒋介石派兵扒开黄河大堤,企图以黄水阻止日军西进。这时,扶沟境内秩序混乱。中共党组织通过统战关系,派魏任扶沟县长维持混乱局面,并派党员王少庸等开办干部训练班。
  1938年9月,扶沟局势稳定,中共豫东特委又疏通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的关系,派魏任国民党河南省第二专署保安副司令兼鹿邑县长。
魏凤楼到鹿邑县后,常身着便装出入街头、巷尾、村庄,体察民情,解民疾苦。他生活俭朴,说话家常,妇孺皆能接近。
  鹿邑地瘠民贫,加之捐多税重,百姓生活清苦。魏凤楼将抗日粮款集中摊派到巨商豪富头上。这些人以往勾结官府,有钱有势,很少出捐纳税。如指名摊派,他们会千方百计抵赖不交。为迫使他们就范,魏凤楼首先召开联保主任和保长会,让他们上报辖区内的富户及其家底。少报不行,多报也不可,不实报查出问罪。然后,魏按名将富户请到县衙,向他们讲道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国家不宁,民亦不保;抗击日寇,有钱出钱,有人出人。弟兄们打鬼子不能饿着肚子。我给大家借几个钱,好让弟兄吃饱肚子打鬼子。借据已开好,上面有钱数和交款日期。"这些富户接过借据,面面相觑,不敢违抗,只好按期把钱交到县衙。嗣后又把县城内有名商人请到县衙,申明大义,分别把城门楼、老君台、傅桥等公共建筑作价卖给他们,限期交钱。利用这些手段为抗日筹措了粮款。1938年冬新四军彭雪枫部来到鹿邑,在白马驿进行休整,魏将粮款送到彭雪枫部,使彭雪枫部官兵安然度过严冬,并几次护送新四军干部到延安学习。魏凤楼在鹿邑,力改陈规陋习,严禁赌博、吸食毒品、取缔娼妓,兴办福利事业。遇有诉讼,随到随问,不讲场合,不计形式。街头、巷尾都是他问官司的地方。他断案公道,不讲情面,群众满意。
  魏凤楼在鹿邑组织了1200人的武装,被商丘专署编为"归德保安第四总队"。魏任总队长。为充实抗日队伍,魏凤楼招收青年数十名在"书院"办起"抗日干部训练班"。由共产党员张爱萍、林士笑到部队协助魏建立中共党组织,举办干部训练班,张爱萍的行政职务是参谋长兼干训班主任。学员结业后走上抗日战线,不少人成为优秀的战斗指挥员。

饱受排挤  心系革命

  1939年春,鹿邑二次沦陷,中共党组织派尹景湖到魏部工作,由尹与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联系,7月队伍被改编为第一战区游击第一纵队,魏凤楼任司令,尹景湖任副司令。继续在豫东活动。曾参加睢县马路口伏击战、牛王谷堆战斗、高蔡战斗。第一战区司令部派魏部破坏开封以东铁路,并打掉日军两个据点。在攻第二个据点时,魏腿部受伤,部队撤到临汝(今汝州)休整。那时新四军彭雪枫部队前往延安的人员,大都经过临汝,多由魏安排食宿,赠送路费。有一次卫立煌批给新四军彭雪枫部队三马车军火,彭部派人去拉,被国民党特务发现了,追这3辆马车。彭部马车行到临汝,向魏凤楼说明了情况,魏凤楼让他们换上其队伍的军服,掩护他们顺利地完成了任务。
  1941年,日军入侵中条山,国民党当局准备断送魏凤楼,不供给魏部任何武器、装备,但却按正规军使用,魏部参加中条山战役,伤亡惨重,仅剩五六百名兵员,绕道陕西韩城、潼关,回到洛阳又到临汝休整。在临汝,魏凤楼重建了第二团,2000多人,以后到偃师、巩县和广武再守河防时,又充实了一团。整个部队扩编为3个团,3000多人。没有枪,魏凤楼就成立机械厂。用扒的铁轨及巩县兵工厂盖房用的钢筋造枪,1000多名工人,月造枪100余支。
  1942年,国民党怀疑魏凤楼部有共产党人,三十八军军长赵寿山对魏凤楼进行了帮助和掩护。国民党当局将其调到陕县张茅守河防。1944年5月,日军从魏部和高树勋部接合处突过黄河,魏凤楼把部队暂时撤到张茅东南40里的山区,拟率队通过日军几道封锁线东进临汝。行军至夹子河遭日军包围,为摆脱日军,绕道张茅,被尾追日军俘虏。日本人想让魏凤楼为其服务,魏凤楼为了把部队拉出去,提出将原部队归孙良诚(亦为西北军著名将领,后投降日本)指挥,遭到日本人的拒绝。日本人将魏凤楼送到太原监视起来,魏凤楼对日本人表示:自己残废了,没有用处了,愿意回家当老百姓。后来日本人同意魏凤楼回家去,并给路费。此时魏凤楼的伤复发了,又到开封治好后,回西华黄坟北三四里的一个村子,解甲为民。
  不久,汪伪政权第四方面军总司令张岚峰(亦是西北军骁将)从商丘函约魏凤楼去其部带兵,魏凤楼认为:农村也呆不下去,不如先答应张岚峰,然后再走下一步棋。就对张岚峰表示:西华乱得很,他不如留在西华维持治安。张岚峰同意了,魏凤楼即到西华东北的柳林组织武装。这个地区和解放区相邻。当魏凤楼把队伍发展到几百人时,冀鲁豫军区先后派中共党员杨木林、杨春芙与他联系。魏说:"按现在的情况,我还有力量组织队伍,我要带着人回解放区,否则内心有愧!"又经半年,队伍发展到3个团,一个独立营,三四千人。张岚峰一看魏凤楼的队伍扩大了,就要将该部予以整编,遭到魏的拒绝。魏明着跟随张岚峰,但不向新四军放一枪一弹,还掩护与张部作战撤下来的新四军部队。

柳林起义  走向光明

  1945年夏,杨春芙、戴德与十二军分区敌工部杨木林二次与魏联系,魏凤楼表示:"我没别的要求,能恢复中共特别党员就行了!"不久冀鲁豫边区敌工部副部长魏克仁代表中共党组织通知他,同意恢复他的组织关系,并商定脱离张岚峰部的行动计划。8月18日,魏率部起义。冀鲁豫军区政治部主任王幼平问魏凤楼要什么东西否,还问要什么待遇、级别。魏凤楼表示:我已回来了,党有吃的我也有吃的就行了,我什么也不要。王幼平代表组织给起义战士们讲了话,宣布将部队编为"冀鲁豫豫东纵队",各团都派了党代表,魏克仁任纵队的政治部主任。队伍到濮阳去整训。魏凤楼和魏克仁去晋冀鲁豫军区开会,在邯郸见到了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员刘伯承、军区政委邓小平、副政委薄一波等领导,他们亲切地称呼魏凤楼为"同志"。他们要调魏凤楼到晋冀鲁豫军区工作,魏凤楼表示:自己在家乡一带熟悉,愿意在豫东干革命工作。
  魏凤楼从邯郸回去以后,军队开到曹州(即菏泽县),歼灭国民党杜书部,争取嘉祥一带会道门。自卫战争开始后,魏凤楼配合解放军第七纵队攻下了砀山,并击退了中央军新五军。
  1945年冬,豫皖苏军区建立,张国华为军区司令员,吴芝圃为政委,魏凤楼任副司令员兼二军分区司令员。军区党委给魏凤楼的任务是带豫东纵队去开辟豫皖苏边区第二军分区。
  1946年魏凤楼开辟二分区时,在界首歼灭国民党部队一个营,配合军区独立旅金绍山部率黑马团、白马团驰骋豫东、鲁西、皖北一带,消灭了国民党交警七队,蒋军闻之丧胆。蒋介石曾派人策动他,并以河南省主席相许。
  不久,魏凤楼的伤口复发了,党组织护送其到华北治伤。当时晋冀豫和晋察冀两个军区合并到了石家庄,魏凤楼到石家庄医院治伤,在那里见到中共中央华北局第二书记、华北军区政委薄一波。伤愈出院,薄一波让魏凤楼到华北军区所在地平山县,他受到华北军区副司令员滕代远的接见。1947年,组织上让魏凤楼到华北党校学习。党校分两个班,魏凤楼参加地委以上的干部班学习。北平、天津解放后,魏被分到北京市。接管北平是叶剑英总负责,魏凤楼1949年1月任军委军政物资接管部副部长,6个月结束了全部工作。1949年底,魏凤楼感到自己老了,要求搞农业,得到上级领导同意,任天津芦台农场场长。1950年,因抗美援朝需要橡胶,魏凤楼到了广州,任华南垦殖局机务处任处长(垦殖局长由叶剑英兼任),主要是搞机器。当时正赶上评级,事先征求魏凤楼的意见时,他说啥级都行,只要能吃饭就行了,最终魏凤楼被定为行政十级。
  1952年魏凤楼因患高血压肢体麻木,回北京休养。此后,曾任河南省政协常委,1978年2月3日病逝郑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