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陇海铁路
从铁门火车站150号道牌进入市境,由豫灵车站出境入陕,途经义马市、渑池县、陕县、湖滨区、灵宝县。民国3至20年(1914至1931年)市境段由东向西逐步修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支援国家西北重点建设,铁道部于1955年3月批准修筑陇海铁路复线。市境段由东向西修筑,1957年动工,1962年竣工,新修筑隧道12道,其中陕县硖石驿隧道最长,为1830米。桥梁33座,涵洞200个。
黄河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计划1960年拦洪,库区陇海铁路被淹没,急需南迁。1958年7月,铁道部根据水库水位按360米高程设计铁路复线改线工程方案,确定工程任务:东起贺家庄火车站,西至灵宝县阌乡到陕西省潼关县界,市境全长100余公里,其中灵宝县境82.4公里,陕县境18公里,1958年8月开工,1960年5月,完成铺轨工程。7月2日正式转线通车。8月3日郑州铁路局全部接管,按期配合了黄河三门峡大坝的拦洪蓄水。市境复线改线工程新凿隧道9道,长5300米,建大中小桥33座、涵洞120个,完成土方工程360万立方米。
为提高三门峡西陇海铁路的通过能力,适应晋东南和豫西、陕西煤炭等物资运输的需要,国家决定修筑陇海铁路电气化线路郑州至三门峡西路段,1982年4月1日动工,1986年竣工。三门峡西至陕西省孟源路段于1987年通车。
1990年,市境陇海铁路桥梁174座,总长7023米,其中:钢梁桥10座,长853米;圬工桥140座,长4022米;混合桥24座,长2148米。主要桥梁有:
(一)杨连弟大桥 原名8号桥。1952年改名为杨连弟大桥。杨连弟桥系上行桥,位于观音堂和硖石驿两站之间的槐沟小溪上,全长172,5米,共6孔。中间4孔每孔跨径31.5米;两端跨径每孔8.9米。由比利时国公司承包修建。民国10年(1921年)开工,民国12年(1923年)竣工,民国13年(1924年)5月交付运营。民国33年(1944年)5月,侵华日军从渑池往西进犯,国民党军队西撤炸毁。5号桥墩严重炸伤,尚未倒地;其余墩台全部倒塌。民国35年(1946年)5月,国民政府恢复铁路交通,修架临时木便桥,共设木排架32排,间距4.5米,8月1日通车。当时用高达45米的木便桥通行火车,国内尚属创举,世界也属罕见。民国36年(194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准备南下。为阻止国民党军队东犯,将木便桥炸毁。1949年8月20日,人民解放军动工修复8号桥,铁道部三兵团一支队第一桥梁大队施工,战士杨连弟利用伸出桥墩面的铁夹板搭起的云梯,登上墩顶,炸平顶面,修复桥梁,10月18日竣工通车。杨连弟被命名为登高英雄。1952年5月12日,杨连弟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英勇牺牲。铁道部长滕代远将8号桥命名为杨连弟桥,以表彰其功绩。1957年郑州铁路局在杨连弟桥西北侧修建杨连弟纪念碑,以表纪念。1954年修建桥南侧人行道。1964年增建桥北侧人行道,南侧人行道门纵木更换成为钢槽。1957年12月12日至1959年1月31日修建下行桥。1959年3月正式通车使用。桥长192.5米,共6孔,设计载重为中——22级。
(二)西贺家庄大桥 大桥位于湖滨区崖底乡西贺家庄西北方向的青龙涧河上,民国10年(1921年)开建,民国12年(1923年)竣工。全长239.3米,共10孔,最大跨径31.5米,桥孔总长209.8米,桥的两侧设有人行道。同时在原上下行桥中间新建7孔铁路桥,桥长210米,钢筋混凝土预应力结构,1986年竣工通车。
(三)灵宝弘农涧铁路大桥 位于灵宝县火车站西端1公里处,建成于1960年3月,桥长266.8米,高28米,9孔,每孔跨径27.2米,钢筋混凝土结构,双轨并线。
1990年底,市境陇海铁路隧道共84道,总长15880米,硖石驿隧道最长1830米,1962年建成通车。牛家庄隧道长1652.7米,位于灵宝县陇海铁路908公里+231米处。系双线隧道,西安工程处施工,1960年12月建成。1990年,市境陇海铁路有涵渠507道,总长18598米。
二 地方专用铁路
民国28年(1939年),为运输煤炭修建渑池县英豪至黄阅小铁路,为辖区最早的地方专用铁路。1955年后,随着重工业,特别是煤炭工业的发展,修建5条地方专用铁路。60至70年代修建28条,80年代修建2条。到1990年,全市共有地方专用铁路36条,总长93.128公里。主要地方专用铁路有:
湖滨区至大坝专用线:线路自陇海铁路三门峡火车站接轨,终点高庙乡老鸦沟站,1956年2月开工,1958年3月修成临时铁路,凿穿隧道5条,修建涵洞29座、车站2个。由于三门峡大坝拦洪水位变更,部分路段被淹没,1959年6月开工修筑永久性铁路,改线10.6公里,1960年10月竣工。有正线17.9公里。设湖滨、大安、史家滩、老鸦沟4站。有隧道3道、涵管27条。年客运量110万人次,货运量48.8万吨。线路主要服务工程建设,并为湖滨区高庙乡,平陆县三门、曹川乡客货运输服务。
黄【门外面一个外】矿专用线:民国28年(1939年)新安县铁门镇张钫(张伯英)投资修建。线路途经姜王庄、大王庄、南池、荆村,全长15公里,600毫米窄轨,使用载重O.75吨铁翻斗人力推车,年运量2至3万吨。民国33年(1944年)日军侵犯渑池县时遭到破坏,1960至1963年改建为762毫米窄轨。途经后营、梁家渠、王庄,全长11.3公里,投资450万元。线路曲线半径65至75米,平均坡度8‰,最大坡度18‰,沿线有隧道1条,长120米,小桥1座,涵洞27道。由英豪煤矿管理使用。1983年有28吨蒸汽机车12台,铁皮车箱80个,执行运煤任务,年运输能力35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