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直属国营厂矿
第一节 直属国营厂矿

  一 秦岭金矿

  该矿是新中国成立后,河南省境内建立的第一座国家直属国营金矿。矿部设在灵宝县故县镇安底村,南距选厂5公里,距坑口21公里。北距陇海铁路故县车站0.5公里,距连(连云港)天(天水)公路4公里,有矿区公路与之相接,外部交通便利。
  该矿筹建于1966年8月,隶属中国黄金矿产公司领导。当时矿区范围包括整个小秦岭金矿田,辖3个区:金洞岔、文峪、西潼峪。1970年8月,中国黄金矿产公司撤销,该矿下放到河南省,潼关县西潼峪矿区划归陕西省。为便于管理,1981年1月1日,文峪矿区由秦岭金矿分出,成立文峪金矿。1990年末该矿拥有固定资产净值8732万元,职工总数3104人。
  该矿生产车间包括3个坑口(金洞岔、杨砦峪、四范沟)、两个选厂(金洞岔、杨砦峪)。
  金洞岔采选系统的生产规模为250吨/日,1968年3月开始建设,1975年全部竣工,6月进行试生产。1976年1月正式投产。设计单位:长春黄金设计院。施工单位:井巷开拓为秦岭矿建井巷公司和秦岭金矿;选厂为秦岭矿建第一建安公司。全部投资2993.5万元。开采对象为金洞岔9#脉、31#脉、50#脉。开拓方式原设计为平硐--盲斜井,试生产中改为平硐--盲斜井--溜井。采矿方法为混采全面法。原矿运输方式设计为架空索道,后改为索道汽车并用,最后改为汽车运输矿石。选矿工艺为混汞十浮选。产品结构:设计为合质金、铜精矿、铅精矿、硫精矿。由于铜铅分离技术不过关,后改为合质金、铜铅混合精矿、硫精矿。
  杨砦峪采选系统的生产规模为500吨/日。1978年开始建设坑口,1983年建设选厂,1984年带负荷联动试车,1985年1月正式投产。设计单位:长春黄金矿建设计院。施工单位:河南黄金建安一公司和黄金井巷建安公司。全部投资9274万元。开采对象为60#脉、212#脉、213#脉、201#脉、202#脉、203#脉。开拓方式为平硐--盲竖井--溜井。采矿方法为留矿全面法、小房柱法、充填法。原矿通过电机车--汽车运至选厂。选矿工艺:设计为重选--浮选--氰化,后改为混汞+浮选。产品结构:合质金、金精矿。
  杨砦峪采场顶盘破碎,贫化管理十分困难,采矿强度也颇受影响。金精矿氰化,因原料含铜较高,加上工艺上某些缺欠,一直未能过关。
  四范沟坑口(金洞岔坑口的接替坑口。金洞岔的接替资源原为老鸦岔,由于该区已由灵宝县金矿、老鸦岔金矿开采,故改由四范沟接替)采选规模为300吨/日。采选总投资3450万元,1990年正在施工中。设计单位:长春黄金设计院。施工单位:井巷开拓为河南黄金井巷建筑安装公司,选厂为河南黄金建安一公司。

  二 文峪金矿

  文峪金矿(1980年前称文峪矿区)采选工业区在西峪河东河南省境内,采选生活区在西峪河西陕西省境内。
  文峪金矿矿部设在陕西省潼关县桐峪镇,南距采选区12.5公里,东西距陇海铁路的豫灵站、太要站各5公里。北距连天公路10公里,矿区与乡镇公路连接,外部交通方便。
  1966年成立秦岭金矿时,设3个矿区(金洞岔、文峪、西潼峪),文峪居中心部位。1981年文峪矿区从秦岭金矿分出成立文峪金矿,秦岭金矿的总部也就变成文峪金矿矿部。
  1973年4月6日,冶金部第七冶金建设公司第六井巷公司由贵州遵义调入河南,加强文峪金矿建设,并改变隶属关系,改称秦岭矿山建设公司井巷建筑安装公司,承担文峪井巷开拓及汽车隧道施工任务。
  1974年5月,秦岭矿建建安一公司,承担500吨/日选矿及其配套工程施工任务。1979末,一期工程基本完工,规模500吨/日(后来上级核定为400吨/日),总投资6360万元。在试车生产中,原设计的选矿工艺重选--浮选--重选流程,长时间不过关。最后,在黄金总公司主持下,经北京有色冶金设计研究总院鉴定,改为优先浮选流程。1981年7月,该矿500吨/日采选规模正式投产。
  1986年1月,开始二期工程扩建。扩建规模为采选300吨/日,总投资3500万元。1989年底基本完工。至此该矿采选综合生产能力已达到700吨/日。
  开采主要对象是501#脉、530#脉、509#脉、512#脉。开拓方式:原设计为平硐--盲竖井,试生产中改为平硐--盲竖井--溜井。采矿方法为留矿全面法。原矿运输用电机车。选矿工艺,在优先浮选基础上,在尾矿部分又增加一道重选工艺把关(螺旋溜槽加摇床)。产品为铜铅混合精矿、硫精矿。
  文峪金矿地质资源得天独厚,属大型多金属含金石英脉型金矿床。从1985年起,黄金产量一直居全国金矿第二位,实现利润曾有两年居全国金矿之首。每年生产的铜铅混合精矿含铅量近5000吨,相当一个中型铅矿的产量。1990年底,该矿拥有固定资产净值5940万元,职工2167人。东闯矿区为文峪金矿的后备资源。

  三 东闯金矿

  位于灵宝县境内,为国家直属国营金矿。矿部设在豫灵镇文峪口西北侧,西距豫灵火车站2公里,北距连天公路3公里,有乡镇公路相接。
  该矿由河南省黄金井巷建筑安装公司抽出部分职工组建,和井巷公司是一个经济实体,同时承担施工、生产双重任务。1990年末,该矿拥有固定资产净值1662万元,职工1000人。
  一期工程200吨/日采选系统,总投资1200万元,自己设计,自己组织施工。从1986年开工建设到竣工投产,只用一年多时间,速度之快在全国罕见,受到国务院表彰。
  二期工程300吨/日,设计单位是长春黄金设计院。总投资1895万元,1990年底建成。
  开采对象为501#脉、502#脉、503#脉、504#脉、505#脉。开拓方式:平硐--溜井。采矿方法为留矿全面法。原矿用汽车运至选厂。选矿工艺为优先浮选+重选扫尾。产品为铜铅混合精矿、硫精矿。
  
  四 中原黄金冶炼厂

  中原黄金冶炼厂,1987年12月正式开工建设。设计单位:北京有色冶金设计研究总院。施工单位:河南黄金公司第一建筑安装公司、水利电力部第十一工程局。厂址在本市湖滨区贺家庄。
  一期工程生产规模为日处理含硫金精矿250吨。设计总投资9740万元。因材料、设备、工资价格及工程补、填、改等原因,实际投资达1.7亿元。采用焙烧--酸浸--盐浸--氰化浸出工艺。对金泥的处理,采用可控电位氰化——电解分银--金电解流程。沸腾焙烧炉采用浆式给料法。此法在国内首次应用。设计产品结构:黄金、白银、硫酸、海绵铅、铜粉。1990年试车生产。 
  二期扩建工程,增建日处理80吨含铅精粉冶炼车间,拟采用碳酸化转化--制团--鼓风炉熔炼工艺流程。碳酸化转化扩大试验已经完成,正进行可行性研究工作,1990年尚未开工。  
  1990年末,该厂拥有固定资产净值1495万元。职工108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