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民间谚语
(一)农事谚语:
春打六九头、五九尾。
立春一百,拿镰割麦。
立春雪水流一丈,打的麦子没处放。
春雨贵似油。
正月十五雪打灯,来年必是好收成。
正月怕暖,二月怕害,三月怕风,四月怕连(雨)。
二月二,龙抬头。
大麦三月黄,不到四月不得尝。
谷雨前后,点瓜种豆。
立了夏,种芝麻。
立夏种棉花,有苗没圪塔。
立夏不造场,麦在土里扬。
扁豆立了夏,一天一夜发八权。
芒种忙,麦上场。
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雨吃饱饭。
入伏三天种豇豆。
淋伏头,晒伏尾。
六月六,灌满油(指核桃)。
头伏萝卜二伏芥,三伏里头种白菜。
白天立了秋,傍晚凉嗖嗖。
立秋十八天,寸草结籽。
立秋不带耙,准备打坷垃。
七月边,枣红圈。
白露种高山,秋分种平川。
七月自露想着种,八月白露抢着种。
寒露种不完,过时出不全。
菊花井,种晚麦。
树叶不落地不冻,有籽只管往地种。
立冬不出土,等于地下捂。
冷在三九,热在三伏。
九九有雪,伏伏有雨。
腊八前后,冻烂石头。
吃了腊八饭,就把年货办。
犟汉不离时(时令)。
一麦顶三秋,
豆黄种麦,麦黄种豆。
麦盖三床被,枕着白馍睡。
麦种晒三遍,多打粮,多出面。
人怕胎里瘦,麦怕根不肥。
收麦要抢天,种麦要抢时。
麦收当年墒。
寸麦不怕丈水,丈麦却怕寸水。
麦种深,谷种浅,芝麻影住脸。
一指浅,二指深,过了四指就要闷(种麦)。
麦吃腊月土。
麦倒一把草,谷倒一把糠,荞麦倒了粮满仓,五月有雨收高粱。
谷宜稀,麦宜稠,玉米地里卧下牛。
小麦不过旺,过旺不打场。
黑疸不见面,黄疸见一半。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
巧犁耙不如拙上粪。
腊月追金,正月追银,二月如追灰土粪,三月追的不吃劲。
年外不如年里,年里不如施底(指小麦施肥)。
棉花锄八遍,圪塔连成串。
豆见豆,四十六(天)。
一穗二穗,四十天上囤。
十成熟,九成收;九成熟,十成收。
蚕老一时,麦熟一晌。
五黄六月,龙口夺粮。
菜籽茬种谷,送饭人坐地哭。
绿豆瓜,要发家,荞麦黑豆是冤家。
六月六,打花头。
枣芽发,种棉花。
小豆稀,卧下鸡。
旱豌豆,涝小豆,不旱不涝收绿豆。
麦收一张犁,秋收一张锄。
伏里穿破皮,强似秋后犁一犁。
犁见死土,耙见油土,种在虚土。
湿犁干结。不如坐家歇。
三犁六耙九锄田。一季收成顶一年。
犁犁打一斗,不犁打一石(指扁豆)
旱地全凭一张犁。
地是刮金板,人勤地不懒。
人哄地皮,地哄肚皮。
扫帚响,粪堆长。
种地不上粪,等于瞎胡混。
调茬如上粪。
锄头底下有三宝:防旱、防涝、除杂草。
锄头有水,杈头有火。
荒了头遍没苗,荒了二遍没穗。
天旱锄田,雨涝浇园。
头遍深,二遍浅,三遍四遍如刮脸。
一早三分壮,一晚三分薄。
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
六月韭,牛不瞅。
桃吃饱,杏伤人,李子树下抬死人。
七月枣,八月梨,九月柿子红了皮。
羊粪如土,上地如虎。
马粪性热施阴坡,牛粪性冷施阳坪。
春天比粪堆,秋天比谷堆。
麦怕二月霜,谷怕八月风。
豆捆根,麦捆梢,谷子捆半腰。
(二)气象、物候谚语:
朝看东南黑,势急午前雨;暮看西北黑,半夜有风雨。
早烧不出门,晚烧行千里。
中午日头现,三天不见面。
人黄有病,天黄有雨。
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
扫帚云,淋死人;瓦茬云,晒死人。
久晴雀吵有雨,久雨雀吵转晴。
久早必有久雨。
下雪不冷消雪冷。
东虹雷声西虹雨,南虹河里发大水。
燕子过地蛇过道,蚂蚁搬家蛤蟆叫。
水缸出汗山戴帽,倾盆大雨将来到。
晚看西南明,来日定天晴。
早上雾一雾,上午晒死兔。
星星稀,晒死鸡;星星稠,雨点流。
星星眨眼,离下不远。
早上热烘烘,不是下雨便刮风。
云低有雨,云高天旱。
云交云,雨淋淋。
青蛙结群,一定雨淋。
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
饭锅出汗,天爷要变。
云朝西,出门带雨衣。
江猪拱天河,三天内有雨。
鸡上架,天要下。
疹疮发痒炉灶烟,十天以内雨涟涟。
四季东风四季下,只怕东风刮不大。
早上滴雨点,晌午晒破脸。
夜雨不过午。
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月月不要初四雨,初四下雨月不晴。
八月十五点雨星,正月十五雪打灯。
西北云彩金红边,要下冷子小蛋蛋。
西风不过酉,过酉连日吼。
春天下雨多,麦罢雨必缺。
八月雷声发,大旱一百八。
数九歌:一九二九,闭门袖手;三九四九,冻破石头;五九六九,阳坡插柳;七九八九,田间套牛;九九八十一,蛤蟆拱出泥。
(三)生活、家务及其他谚语:
娇子如杀子。
人前教子,背后教妻。
不听老人言,辈辈受艰难。
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
儿好不要多,一个顶十个。
父慈子孝,兄宽弟敬。
种庄稼老骡,过日子老婆。
要吃家常饭,要穿粗布衣,知冷知暖结发妻。
男人是个耙,女人是个匣,宁可耙没齿,不可匣没底。
治家要仔细,待客要宽厚。
年年防旱,夜夜防贼。
当家方知柴米贵,养儿才知父母恩。
喂母猪,栽桐树,十年发个大财主。
一顿省一口,一年省一斗。
早起三光,晚起三慌。
遍地都是金,单等勤快人。
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
十分聪明别用尽,留下几分给儿孙。
万事开头难,有苦才有甜。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要学惊人艺,需要苦工夫。
酒肉朋友好找,患难之交难寻。
树怕刮皮,人怕伤心。
众人是圣人。
三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
只要功夫深,铁柱变成针。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挨过巴掌,才知道护脸。
百闻不如一见,判官不如众评。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阎王好见,小鬼难缠。
有粉擦在脸上,有钢使在刃上。
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
一窝狐狸不嫌臊,一窝老鼠不嫌灰。
一日不念口生,一日不练手生。
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人事不成。
三人同行,必有我师。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人心齐,泰山移。
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一树之果有酸有甜,一母之子有愚有贤。
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
花有重开日,人无少年时。
磨刀不误砍柴工。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
站的高,看得远。
(四)社交谚语:
两好合一好。
远亲不如近邻。
冤仇宜解不宜结。
亲是亲,财帛分。
无义之人不可交。
硬争竟不如好商量。
人心换人心,四两换半斤。
人敬我一尺,我尊人一丈。
好话不背人,背人没好话。
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
宁看贼挨打,别慕贼乱花。
有饭给与饥人,有话说与知人。
害人如害己,害不了别人害自己。
吃了人家的嘴短,拿了人家的手软。
与人为善自己安,让人一步自己宽。
要想公道,打个颠倒。
木不钻不透,话不说不明。
没有不吃猪的狼,没有不透风的墙。
纸里包不住火,雪里埋不住人。
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问遍百家是行家。
一正压百邪。
身正不怕影子歪。
不怕人穷,就怕志短。
不懂装懂,永世饭桶。
走不完的路,知不完的理。
二 歇后语
湖滨区广为流传的歇后语,有喻意和谐音两类。
(一)喻意类:
病好打医生--恩将仇报。
飞毛腿走路--脚不沾地。
铁匠掮风箱--直推直拉。
鸭子改鸡--不少磨嘴。
东吴招亲--弄假成真。
暖水瓶装开水--里热外冷。
媒婆说亲事--光说好不说坏。
孙悟空的金箍棒--能大能小。
蚂蚁钻筛子--有空可乘。
做梦吃蜜--想的甜。
厕所里吃鸡蛋--不知香臭。
电线杆当筷子--大材小用。
做梦坐飞机--想的不低。
醋里泡针--光滑尖酸。
象牙筷子捣粉条--又光又滑。
南天门上搭戏台--唱高调。
一话三话不讲--光说二话。
背着鼓找槌--寻着挨打哩。
鼻梁上磨镰--耍玄。
石狮子屁股--没门。
洋鬼子看戏--傻脸。
骆驼生儿子--大胎。
做梦娶媳妇--想的美。
嘴上抹石灰--白说。
棒槌剜牙--不嫌夯口。
闺女穿她娘的鞋--老样子。
草帽烂了边儿--顶好。
六个指头挠痒--多一道儿。
太平洋上的警察--管的宽。
肉包子打狗--去不回。
竹篮子打水--场空。
瞎子点灯--白费蜡。
哑巴吃饺子--心中有数。
猪尿泡打人--臊气难闻。
擀面杖透火--一窍不通。
丈二和尚--摸不住头脑。
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
鸭子吃菠菜--齐铲。
扫帚顶门--净是岔儿。
水里麻绳--越泡越硬。
长虫窜到玉米地--净缠杆子。
杀猪杀尾巴--一人一个杀法。
乌龟偷瓜--连滚带爬。
井底蛤蟆--没见过大天。
公鸡下蛋--没指望。
看三国(闲书)掉泪--替古人担忧。
半夜哭妗子--想起来一阵儿。
铁板钉钉儿--硬碰硬。
茶壶煮饺子--有货倒不出。
刷子掉了毛--有板有眼。
吊死鬼擦粉--死爱面子。
猪八戒犁地--全凭嘴哩。
叫花子洗澡--穷得干净。
高梁地挑水--担当不起。
黄莲树下弹琴--苦中作乐。
一个指头和面--净捣。
新媳妇过门--三天新。
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十五个人吵架--七嘴八舌。
骆驼放屁--气高。
黄河里下面条--大宽展。
高射炮打蚊子--大材小用。
隔沟弹花--不沾弦。
(二)谐音类:
上鞋不拿锥子--真(针)行。
石老汉打石老婆--实(石)打实(石)。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外甥戴孝帽--没救(舅)。
厕所边跌跤--离死(屎)不远。
秃子打伞--无法(发)无天。
枣核解板--没几句(锯)。
拄拐杖下煤窑--步步倒霉(捣煤)。
墙上挂狗皮--不像话(画)。
门神卷灶爷--话(画)中有话(画)。
老鳖吹笛--有原因(圆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