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5月~1976年10月)
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开展的"文化大革命",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灵宝是"重灾户",破坏损失严重。
一、撤销工作组,党组织停止活动。1966年7月下旬,县委召开县直职工大会,宣布撤销四清工作组,党组织停止活动,开展"文化大革命",全县党政机关瘫痪,出现了动乱局面。灵宝一中部分师生起而"造反",响应人民日报《横扫一切牛鬼蛇神》号召,批判工作组,打倒"黑帮","炮打"资产阶级司令部。8月份公布了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即《十六条》。依靠力量是所谓"左派",方法是采用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的大民主方式。青年学生率先建立"红卫兵"组织,佩戴"红卫兵"袖章,到处串联,在"造反有理"和"破四旧"的名义下,进行抄家、体罚、破坏文物和打砸抢。
二、制造冤假错案,迫害大批干部和群众。1967年所谓"7·25"中央表态支持河南"二七"造反派后,在灵宝制造了所谓"官办保守组织工农学总部","坏组织公检法总部"大冤案,将大部分干部打成老保,把原县委副书记、组织部长,办公室主任、县人武部长、人武部第二政委打成黑后台,残酷斗争,体罚侮辱,从县到社、队,层层揪斗。
特别是1968年1月建立县革命委员会后,大搞逼供信,制造冤假错案,打砸抢更加严重。1968年4月25日至5月10日,以崔宽心、张万盈为首的县"革命委员会",操纵一些人另成立"四反先遣团"、"四反尖刀连"、"三忠于战团",把群众的"五人汇报"、"六人声明"广为印发,挑动群众斗群众。8月又派"宣传队",进驻商业系统、虢镇、阳店等公社对不同意他们观点的干部、群众说成是"老保翻天","反对红色政权",残酷斗争,无情打击。威逼迫使苏华交待出根本不存在的"县黑革委"。同年9月召开县"革委"五次扩大会议,大搞逼供诱供,追查"黑革委",追到那里,打到那里。直追到县人武部。擅自开除谢文生等4位同志出县"革委",为了镇压不同意他们观点的干部群众,于1968年7月建立"县革委群众专政小组",到1969年3月非法抓人的达170多人,大多数是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基本群众,被严刑拷打审讯,捏造罪状出布告,捆绑吊打无一幸免,群众叫"专政群众小组"、"灵宝的黑监狱。"
1970年2月17日开展的"一打三反"(打击现行反革命,反贪污盗窃、反投机倒把、反铺张浪费),提出"反右倾,排干扰,鼓干劲",大找右倾表现,大找右倾危害,大挖右倾根源,当时提出的口号是:"要狠狠的拉,狠狠的帮,狠狠的打",打人是"枝节"、"浪花"问题,是"革命行动"。"糊涂一时,完蛋一生,聪明一时,前途光明"。采取的办法是:热交待、热退赔、热处理,退赔要倾家荡产伤筋动骨。从县到公社打人成风,体罚逼供加剧。朱阳公社社直300多名职工,有|29人列入"对象",被揪斗毒打74人。西阎公社永泉埠大队从1967年10月到1969年3月,被毒打群众27人。
自1968年1月县"革委"成立后,全县被打干部和群众2100多人,其中致死159人,致残100多人。"文化大革命"前的县委书记、县长7人中有5人遭到多次毒打,其中1人致残,1人被迫致死。给老红军王仲琪也戴上"张国涛部下、叛徒"罪名,多次抄家批斗。
三、搞"三忠于"(忠于毛主席、忠于毛泽东思想、忠于毛主席革命路线)、"四无限"(对毛主席要无限热爱、无限信仰,无限崇拜、无限忠诚)、"红海洋"活动。县革委于1968年6月20日召开县、社、队三级代表"三忠于"、"四无限"经验交流大会。开展"三忠于"、"四无限"活动,要求人们每天第一句话喊: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唱第一支歌是《东方红》,作第一件事是学习最高指示。向毛主席要早请示晚汇报。下田打红旗和语录牌。会场、办公室、街道、住房等室内外及墙壁、电杆都涂成红色悬挂印刷、书写毛主席像及语录,人人要胸戴毛主席像章、语录牌,手捧"红宝书"。县城大街、车站广场矗立了大型毛主席塑像,发行毛主席像和语录148万张,像章15.4万枚,到处成了"红色海洋"。谁要说错了话或喊错了口号,或是将像放错了地方,就被打成"反革命"被批斗游街。
四、炮制假精兵简政"经验"。1968年7月11日林彪、"四人帮"控制的《人民日报》曾以头版通栏标题、整版篇幅发表了《灵宝县革委会实行领导班子革命化,精兵简政,密切联系群众》的报导,接着又有一批"经验"介绍在报上出现。所谓精兵简政的经验是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的典型,这篇假报导是县"革委"政工组一个干部于1968年6月在《河南日报》社听到准备宣传精兵简政的消息后,回来了解了一些情况,伙同当时在郑州学习的县"革委"主要负责人炮制的。于6月25日在《河南日报》上发表,当时正迎合了林彪、"四人帮"的反革命政治需要,陈伯达、姚文元亲自批转《人民日报》,让"登一版头条,并可通知新华社广播",还指令《人民日报》加上编者按语,"各级革命委员会,中央各工作部门,都要象灵宝县那样"等。
报导中说:新组织机构的"办公人员由原来的近百人减少到30人(包括军代表12人)"。事实上,在册发工资的人员是:1968年6月份154人,7月份150人,8月份150人。从"经验"发表到粉碎"四人帮","县革委会"的工作人员从来没有减少到30人。对此假报导,县"革委"某些负责人不但不抵制错误,反而带领机关干部,身背行装,肩扛铁锨,高举"坚决走精兵简政的道路"标语,上街游行以图虚名。对外来参观的人则事先统一口径,编写假材料由专人介绍。
对这种弄虚作假现象,广大干部群众十分气愤,当时就提出批评。县"革委"某些负责人不但不接受正确意见,还以假报导作"盾牌",打击迫害坚持实事求是的干部群众。县供销社一个干部说了句"灵宝县精兵简政是假的",就被扣上"反对精兵简政的现行反革命"的帽子,先后批斗达七、八个月之久。县"革委会"副主任吴宝善在1969年"八一"联欢会上,当众揭露了县"革委"某些负责人欺骗党中央、欺骗全国人民的卑劣行为,没过几天,便给他罗织了"贪污犯"、"现行反革命"、"死不改悔的走资派"等罪名,隔离审查,残酷斗争,迫害致死。灵宝"经验"发表两个月后,县"革委"某些负责人迫于上下压力和县内外舆论,急忙组织第一批人员下放,他们以"精兵简政"为幌子,排斥和打击革命老干部和不同意他的观点的同志。"文化大革命"前的县委常委12人,有9人被打成"叛徒"、"走资派"、"三反分子"、"右倾复辟势力的代表",戴帽下放,劳动改造;全县公社正副书记和县直科局长以上的干部。168人,有100人被批斗、撤职、劳改,人员不够用,又大量突击提干。
粉碎"四人帮"后,为了拨乱反正,《人民日报》记者重新作了调查,于1979年2月3日以《戳穿一个假典型--河南灵宝县精兵简政的调查》为题作了澄清,并加了编者按:1968年7月11日,林彪、"四人帮"控制的《人民日报》,曾以整版篇幅,吹捧灵宝县精兵简政的假经验,引起灵宝广大干部、群众的强烈不满。最近本报记者重 新作了调查,证实灵宝"经验"是假的,现在应该拨乱反正。
在"文化大革命"中不仅精兵简政"经验"是假的,据1974年至1976年报导的灵宝材料中有15篇属于虚假,9篇严重失实。
五、"杀妖风"。1971年8月前后改组了灵宝县委、县"革委",但已调离的崔宽心等人并不承认前段错误,于1972年8月后密谋写信,串联上访,坚持"灵宝精兵简政是正确的","改组灵宝县委是错误的"。1973年重返灵宝,9月他们借河南省委书记刘建勋炮制的军队干部曲光藻大错案,捏造所谓"灵宝有为其翻案妖风",于10月1日至16日集中县直、社直干部740多人办学习班,大会小会批判不同意他们观点的干部,整得一些人吃不下饭,睡不成觉。之后,县委常委分包系统,继续批判反对他们错误的同志。
六、借"批林批孔"批干部整群众。1974年2月召开各公社正副书记、县直各单位负责人会议,部署"批林批孔",县委主要负责人说:"这次会议就是要解决'翻文化大革命案'和'反对新生事物'的问题,要联系本单位实际,批翻案妖风,批否定精兵简政"。并给各单位定了批判论点:交通局批"抓打人凶手",文教局批"不像样子",批"踢摊子,换班子,是倒退、是复辟"等等,让讲过不同意他们观点的人自己找压力批论点,否则是立场观点没转变,并把一些领导干部交给群众批判。
七、开展"三追查"(追查所谓政治谣言、反革命传单、周总理遗嘱)。1976年1月8日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与世长辞,党和国家处于严重危难时刻,人们更加怀念周总理,"四人帮"却以种种借口压制对周总理的悼念活动。4月初发生了"四人帮"残酷镇压群众悼念周总理的"天安门事件",消息传来,灵宝干群更加痛恨"四人帮",县委却于5月上旬召开县直职工大会,办"三追查"学习班,商业、工交、农业、卫生、法院、卫家磨水库等都办了"三追查"学习班达一个多月。凡进学习班的有专人看管,监督行动,限制自由,强迫写检查。并让李志清、樊超伦等在县直职工大会上检讨,"给邓副主席写信是翻文化大革命的案"。同时,在农村也开展了"三追查"。
八、突击入党,突击提干。"文化大革命"期间县委某些负责人把一大批老干部说成是民主派,打成走资派,长期下放。在组织上却实行"突击入党","突击提干",网络帮派势力;从1969年以来,突击发展党员3698人,省委制止"双突"通知后,仅1976年6月16日至24日,8天中就突击发展党员731名。县、社两级突击提干519人。县委常委22人中,"双突"16人,占73%;公社正副书记和县直正副局长211人中,"双突"113人,占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