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丰县
清丰县

  清丰县位于濮阳市中北部,县城距市城区22公里,辖城关、马庄桥、瓦屋头3镇和固城、韩村、大屯、阳邵、古城、大流、柳格、高堡、双庙、纸房、马村、六塔、仙庄、巩营14乡,503个行政村,总面积83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约54.8万公浈。总人口65.9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0.3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14‰以内。
  2006年,清丰县生产总值完成49.98亿元,比上年增长16.2%。其中,第一产业16.85亿元,增长8.38%;第二产业23.6亿元,增长5.4%;第三产业9.53亿元;增长10.9%.财政收入1.1亿元,增长16.6%;财政支出4.98亿元,增长24.43%,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6.11亿元,增长7.66%;各项贷款余额13.62亿元,增长9.08%。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6.08亿元,增长15.4%。外贸出口总额达到744.4万美元,增长112%。 
  2006年,工业完成总产值77.01亿元,增长30.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49.39亿元,利税9.11亿元,分别增长43.1%、162.8%。全县共引进资金13.9亿元,到位资金7.7亿元;引进项目64个,其中,投资1000万元以上项目16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59亿元,增长60.9%。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引进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27项,组织实施各类科技项目39项。教育工作,投资近1800万元,完成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县第一高中高标准体育场、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一期工程建设;投资506万元对37所农村中小学危房进行改造。高考本科上线1045人,本科重点上线204人。文化旅游工作,县图书馆新馆开工建设,文化事业单位的公司制改革顺利完成。清丰单拐革命旧址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AAA级旅游景区"。计划生育工作。"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创建成果进一步巩固,圆满完成城镇计划生育管理体制改革任务。
  社会保障工作进展较快。2006年,清丰县投资170万元,完成17所敬老院改扩建任务;城镇低保、农村五保实现应保尽保,城乡特困家庭医疗得到救助。认真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实现下岗职工再就业3000人,其中"4050"人员1900人。劳务输出9.8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6.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289元,增长17.21%。

清丰县"三色"农业年产值突破10亿元  清丰县把特色农业作为产业化经营的重点,发展"红(辣椒)白(食用菌)绿(速生丰产林)"三色农业,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与优化。2006年,清丰县新建辣椒示范方23个,种植面积达到2.1万公顷;新建规范化食用菌生产基地9个,种植面积达到200万平方米,被命名为"全国食用菌行业优秀基地县";新植速生丰产林3667公顷,总面积突破1.5万公顷,推广林菌、林药、林养、林菜间作种植面积253公顷,被国家林业局确定为"速生丰产林示范基地"。东椒、中菌、西林的特色农业框架初步形成,三色农业年产值突破10亿元,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30%以上。

清丰县争取农业项目资金1015万元  2006年,清丰县争取上级农业项目资金1015万元,完成退耕还林工程、优质粮产业工程等9个项目建设。实现粮食总产49.8万吨,增长6.6%。建成规模化养殖小区15个,肉类总产5.7万吨,蛋类总产6.4万吨,分别增长11.8%、8.5%,生猪、蛋鸡良种覆盖率分别达到97%、96%。

清丰县六大支柱产业实现增加值18.31亿元  2006年,清丰县加大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的扶持力度,累计提供担保贷款575万元,食品工业、机械制造、医药化工、生物能源、建材、针纺等六大支柱产业迅速发展壮大,实现增加值18.31亿元,税金7362万元,分别较上年上升29.7、31.8个百分点。投资5.74亿元,完成凯利粮业乙醇、天盛化工甲基纤维素、普丰饲料等20个市定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工业园区集聚效应日益显现,园区人驻项目达到6家,其中,超千万元项目5家,成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

清丰县招商引资13.9亿元  2006年,清丰县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招商方式,通过设立驻外办事处,参加各类洽谈会,聘请外地客商来清丰参观考察等形式,全方位宣传推介清丰,提高清丰在全省、全国的知名度。并在全省率先建立外(台)商服务中心,对外商提供全程优质服务,解除了外商的后顾之忧。2006年,全县引进资金13.9亿元,到位资金7.7亿元,其中市外到位资金6.44亿元,境外资金545万美元,全县共引进项目64个,投产项目30个,正在建设项目34个,其中新广源盐化工、银河山庄等5个超亿元项目的引进,使清丰县在引进项目和资金总量上实现了新突破。

清丰县城乡建设顺利推进  2006年,清丰县以县城建设为重点,投资2.6亿元,完成人民路西延、西外环路修建和西井街改造工程,清丰亭、文化路、人民路环岛整治以及金桥商业城、清华苑商住小区一期工程,县城框架进一步拉大,县城新区初具规模。污水处理厂、6座公厕和垃圾中转站等市政工程基本竣工;四星级宾馆银河山庄正在紧张施工,惠丰南路破土动工,城市品位进一步提升。投资1569.3万元完成了三批农村安全饮水工程、60个行政村的"村村通"工程、3所乡镇卫生院建设,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加强城乡道路建设,改造县乡道路39公里,大广高速清丰段竣工通车,安南高速清丰段建设顺利推进,县域交通区位优势日趋显现。

清丰县投资1005万元完成三批安全饮水工程建设  2006年,清丰县投资1005万元,完成三批安全饮水工程建设,解决23个村2.7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对建设的安全供水站实行市场化运作,管理权全部进行招标拍卖,确定管理人,签定工程管理经营合同,并注册成立县、村两级农民用水者协会,严格监督工程的维护和运行,坚持保本微利经营,真正建立了"以站供水,以水养站"的良好运行机制。

清丰县食用菌产业综合产值达6.2亿元  清丰县采取林下种植双孢菇、草菇、鸡腿菇等种植技术,走出一条"以林养菌、以菌促林"的生态发展模式。通过培养营销经纪人、建立直销点等方式,规范市场营销行为;利用县科技成果网和农业信息及村村通工程,积极推介食用菌产品,畅通销售渠道;扶持壮大食用菌加工企业,拉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2006年,全县食用菌种植重点乡镇达10个,种植基地达26个,种植面积达到200万平方米,年产菇7.5万吨,综合产值达6.2亿元。

阳邵乡实现林业综合发展  2006年,阳邵乡在扩张林业规模、提高发展质量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林业综合开发模式,推广林下养殖、林菌间作、林药间作等多种发展模式。在南阳建村建立林下养殖基地,发展绿色养殖,年出栏商品鸡10万只;在东志节、翟固村建立林菌间作基地3万平方米,间作木耳、双孢菇,实现产值200万元;在西阳邵、西志节村推广林药间作33公顷,实现产值500万元,带动农户500户。

六塔乡高科技示范园实行"猪一沼一菜"模式  六塔乡高科技示范园始建于2002年,位于六塔乡省道209线两侧,总投资5100万元。2006年投资720万元,新建72户,新建大小弓棚650座,发展露地蔬菜67公顷。示范园内沼气池总数达220座,"猪一沼一菜(果)"模式142户,年出产商品猪3万头,年产蔬菜500吨,实现产值2100万元,利润230余万元,辐射带动全乡发展大小弓棚1200座,露地蔬菜267公顷,年出栏肉鸡224万只,商品猪12万头。

柳格乡袁家村被定为全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柳格乡袁家村位于乡政府南2公里处,新106国道东侧,耕地面积55公顷,人口838人。该村通过优化传统木器加工业、调整传统种植结构、规划建设工贸区、推进新村规划等措施,促进全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扎实推进。至2006年底,全村拥有投资100万元以上企业12家,其中投资1000万元以上2家。全村实现产值1.4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500元,被市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定为"全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巩营乡油桃种植户户均增收2000元  2006年,巩营乡政府引资300万元,建设反季节温室油桃示范区,占地面积13公顷,主要种植"美国利春"、"华百"和"中油5号"系列油桃,实现种植产值600余万元,利润200余万元,户均增收2000余元。

清丰县盐化工被列入河南省重大工业项目  清丰县盐化工园区位于六塔乡、瓦屋头镇交界处,园区藏有丰富的岩盐资源,含盐区面积60平方公里,预计存储量100亿吨。2006年。河南省新广源盐化工投资有限公司入驻园区。该项目总投资32亿元,规划占地面积90公顷,采用国际上氯碱工业最新的离子膜烧碱技术,设计年生产规模为30万吨离子膜烧碱、30万吨聚氯乙烯,利税能力2.7亿元。项目建成后可提供就业人员1000人,并带动餐饮、地产、服务等行业的发展。该项目被列入2007年河南省重大工业项目,该项目的引进,实现了盐化工园区的良好开局。

马庄桥镇机械加工园实现产值6.5亿元  机械加工园区位于马庄桥镇红绿灯南、金豫大道两侧,园区呈带状,面积5平方公里。2006年,园区有中石集团、轩昂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华鑫机械有限公司、中石钢结构有限公司、精诚彩钢工程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实现产值6.5亿元,利税3400余万元。同时与锐实达石油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入达成投资意向,准备入园发展。

大屯乡食用菌生产基地实现产值600万元  大屯乡食用菌生产示范基地位于大屯乡贾枣格村东部、清丰亭北1公里处。投资154万元,占地面积17公顷,建有食用菌种植大棚117座,面积2.8万平方米,涉及农户72户。2006年,实现产值600余万元,利润240余万元,成为豫北地区最大的食用菌基地,被市委农业和农村工作领导小组评为"食用菌杯"先进乡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