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植 物
第一节 植 物

  县境在植物地理分布上,属落叶阔叶林区。按植被划分,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暖温带北部落叶栎林亚地带,黄淮平原栽培植被区。
  台前自然条件优越,植物种类繁多。植物区系中,有源于第三纪前后的孑遗植物,如节节草、野大豆、杨、柳、桑、榆等。本境为古老的农业区,大面积的原生自然植被已不复存在,部分野生植物经人工栽培,逐渐转化为栽培植物。故本境主要为栽培植被,残存的自然植被多系草本植物。20世纪50年代后,农作物、林木、花卉等新品种有所引进。70年代始,种植引进出现新的飞跃,原以华北区系林木为主的林木区系中,掺杂了一定数量的南北方及国外林木成分,还引种了一些亚热带植物。人工引种大大改变了植物区系的构成,乡土植物和引进植物并存,使台前植物种类更加丰富。

  一、自然植被

  按土壤生态环境,县境自然植被大致分为4个类型:一是旱生植被,分布在沙岗、堤坝、路边、高坡等缺水处,主要有疙巴根草、沙蓬、星星草等。二是广适性植被,多分布在田间、田坎、荒地等潜水较深的平地上,主要有抓地秧、蒲公英、狗尾草等。三是潮土、湿潮土植被,多分布在河滩、池塘边、涝洼地、沟渠旁等潜水较浅地带,主要有白茅、芦草、三棱草、水稗等。四是水生植被,主要分布在河边、池塘中,多生长芦苇、香蒲、浮萍、藻类。
  自然植被中,木本植物很少,草本植物多为野草。木本植物主要有杜梨(棠梨)、柽柳(红柳、茵柳、三春柳、观音柳)。草本植物有狗尾草、狗牙根、稗、茅、猪毛菜、猪芽草、虎尾草、芦苇、茅草、毛马唐、小飞蓬、苍耳、黄花蒿、苣黄菜、山苦菜、泥胡菜、狼尾草、牛蒡、马鞭草、马齿苋、鳢肠、小蓟、长萼鸡眼草、田菁、野大豆、萝摩、鹅绒藤、蒺藜、蒲公英、地锦、铁苋菜、酸模叶蓼、两栖蓼、小藜、垅牛苗、反枝苋、问荆、夏至草、聚秫莎草、龙葵、打碗花、车前草、星星草、节节草、野苋菜(杏仁菜)、灰绿藜(灰灰菜)、荆三棱、地肤(扫帚菜)、抓地秧、疙巴秧、芙面秧、龙胆草、沙蓬、灯笼棵、离子草(水萝卜棵)、曲荚菜(曲曲菜)、水枫棵、大兰、小兰、鸭爪菜、菟丝子、王不留、牵牛花、菊、荆芥、茵陈、风仙草、益母草、青蒿、老鹳草等。水生植物有苇、香蒲、水莎草、菹草(扎草)、眼子菜、黑藻、浮萍等。菌类植物有马勃、蘑菇等。苔藓类植物,苔类常见的有地钱;藓类常见的有葫芦藓。

  二、栽培植被

  以农作物为主,全县普遍种植小麦、大豆、地瓜(红薯)、蔬菜和瓜类。秋作物,黄河滩区以大豆、谷子、地瓜、花生、瓜类为主,非滩区以玉米、大豆、棉花为主;按土质分,沙地以大豆、谷子、地瓜、花生、瓜类为主,淤地以玉米为主;以行政区域分,侯庙乡以玉米、大豆、谷子、花生为主,后方乡蔬菜最多,打渔陈乡玉米、蔬菜、瓜类面积较大。
  其次是人造树林植被,有多种乔木、灌木,道旁、堤坝、地头、池塘沟渠岸边、村庄四周、房前屋后均有分布,多植杨、柳、榆等树。70年代以来,临黄堤北大搞农田林网,以泡桐为主;临黄堤南大造防护林带,以杨、柳为主;黄河嫩滩和背河洼地以紫穗槐为主,沙薄地多植杞柳、白蜡、桑条等。部分村头、院内栽有杏、梨、枣、桃、苹果等树,有些村培植了苹果、桃、梨、山楂、葡萄等果园,各乡镇均有果园分布,以侯庙乡为最多。邵化范引进水杉、雪松、桧柏、龙爪槐、银杏、樱花、杜仲等树20余种,先后在县委、人行、保险公司等处栽植,生长良好,并在清水河乡邵集村开辟水杉培植基地。1995年,全县林木覆盖率为14%。
  (一)农作物
  粮食作物
 主要有小麦、大麦、荞麦、玉米、高粱、谷子、黍子、稷子、茭草、黄豆、黑豆、绿豆、青豆、赤小豆、白小豆、豌豆、豇豆、扁豆、蚕豆、地瓜等。1976年开始引种水稻。
  经济作物 主要有棉花、花生、芝麻、油菜、甜菜、蓖麻、向日葵、烟叶、麻类等。70年代始引种甘蔗、红麻。
  蔬菜类 主要有大白菜、小白菜、苔菜、芹菜、芥菜、菠菜、韭菜、芫荽、茄子、辣椒、白萝卜、葱、蒜、红萝卜、莴苣、甘蓝、小茴香、黄花菜、菜豆角、芸豆角、眉豆角、菊芋(洋姜)、草石蚕(螺丝瓜、地瓜子)、菜山药、葫芦、瓠子、酥瓜、菜瓜、冬瓜、荀瓜、丝瓜、黄瓜、苦瓜等。50年代以来,先后引种马铃薯、西红柿、大头葱、菜青椒、菜花、油菜、空心菜等。
  瓜类 主要有西瓜、甜瓜、面瓜、香瓜、搅瓜、金瓜等。
  (二)林木
  乔木 
主要有毛白杨、小青杨、旱柳、垂柳、绿柳(倒插柳)、白榆、国槐、刺槐、香椿、臭椿、桑、楝、构(楮桃)、枫、皂角、柏等。60年代以来,引种了银白杨、箭杆杨、太青杨、沙兰杨、六九杨、黑杨、松、桐等树种。70年代以来,泡桐引进发展较快,并引种了有观赏价值的雪松、马尾松、柱柏、桧柏、龙柏、沙金柏、银杏、合欢、杜仲、法桐、水杉、云杉、龙爪槐等树种。
  果木 主要有大枣、软枣、桃、杏、梨、李、石榴、花椒、葡萄、柿等树。60年代以来,引种了苹果、山楂、核桃、无花果、枸杞、美国克特杏、泰山红石榴等树。
  灌木 主要有杞柳(绵柳、簸箕柳)、白蜡、桑条等。50年代以来,引种了荆条、紫穗槐、黄杨、紫荆等。
  (三)竹类
  主要有淡竹、凤尾竹、南天竹等。
  (四)花卉
  木本 主要有玫瑰、月季、牡丹、蔷薇、茉莉、木槿、扶桑、看石榴、百日红、榆叶梅、夹竹桃等。
  草本 主要有芍药、大丽(洋牡丹)、凤仙、水仙、牵牛、鸡冠、夜香、海棠、菊、兰、一串红、滴滴金、老来少、韭菜莲、美人蕉、仙人掌、仙人指、万年青、文竹、石竹、燕子掌、玉树、六月雪(银边翠)、剑麻等。
  (五)水生植物
  主要有莲藕、荸荠、菱角等。
  (六)菌类
  主要有黑木耳、银耳、香菇、平菇等。
  (七)药材
  根类 主要有山药、芍药、生地、党参、玄参、丹参、半夏、藕节、茄根、苦参、葱根等。
  果实类 主要有地肤子、莱菔子、白芥子、芫荽子、南瓜子、韭菜子、蓖麻子、枸杞子、桃仁、杏仁、白扁豆、赤小豆、黑豆、浮小麦、无花果、凤仙果、丝瓜络、小茴香、干石榴、栝蒌、皂角、槐角、花椒、红枣、莲房、葱子、柏子仁、香椿果、桑椹子、牵牛子、苍耳子、王不留子等。
  叶类 主要有侧柏叶、霜桑叶、艾等。
  花类 主要有金花、银花、合欢花、鸡冠花、月季花、茄子花、槐花、荷花、石榴花、红花、扁豆花、芝麻花、百日红花、桐花、天花粉、槐米、玉米须等。
  全草类 主要有薄荷、葱白、大蒜、百草霜等。
  藤木类 主要有皂针、桑枝、柳枝等。
  皮类 主要有白桑皮、合欢皮、石榴皮、牡丹皮、杜仲皮、黑豆皮、绿豆皮、冬瓜皮、西瓜内衣、西瓜霜、竹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