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37年(1948年),解放军三路大军战中原。5月,朱德总司令亲临河南濮阳,会见华东野战军(简称华野)领导人,提出要用"耍龙灯"的方法"钓大鱼",部署在中原战场打几个漂亮的大歼灭战。据此,华野部队拟定了在鲁西南地区歼灭国民党军队五大主力之一"王牌"的整编新五军,并作战役准备,集中参战的各部队。而这时蒋介石也迅速调集大量军队于鲁西南,企图以优势兵力寻找华野主力决战。根据变化了的新态势,华野代司令员粟裕以为,此时要在鲁西南消灭新五军,条件不成熟,原计划已不适宜。建议中共中央军委改变原作战方案,趁国民党把注意力集中在鲁西南,周围地区兵力锐减之机,突然攻取处于战略要地,而城防兵力相对较为薄弱的河南省会开封,迫使国民党集中在鲁西南的部队分散西援,尔后,捕捉战机,在运动中歼击国民党部队于长途驰援之中。这一攻城打援的作战方案,遂为中共中央军委批准。
6月15日,当华野陈(士渠)唐(亮)西线兵团,由南向北进至通许、杞县地区时,接到野战军司令部命令,以三、八纵队立即组成攻城集团,采取突然奇袭手段就近奔袭开封,攻取之。16日,奔袭途中首歼陈留县保安团后,包围了开封。17日晚10时,攻城部队开始向国民党开封守城部队发起攻击。激战一夜,18日凌晨,先后攻占飞机场、火车站。下午l时起,经过90分钟激战,全歼退集在南关邮政大楼的保安第二旅旅部和保安二团主力,占领南关。傍晚,四关的守军放火烧关后,退缩城内,开封外围全部为解放军控制。夜11时,华野八纵、三纵部队,分别从小南门、宋门开始攻城,经70分钟的炮击和爆破,八纵首先突破小南门,占据城楼,继而三纵从宋门突入。19日凌晨,两支突击部队胜利会师于城东南角一带,后继梯队迅速进城向纵深推进,攻守双方展开了逐街逐屋的激烈巷战。20日晚11时,攻城部队占领国民党河南省政府,省主席刘茂恩化妆挤在疏散的人群中逃出开封。21日粟裕亲临设在理事厅街天主堂内的前线指挥部,研究攻取国民党守军的最后核心据点龙亭,对开封战役作最后阶段的部署。晚6时,三、八纵队密切协同作战,在强大炮火轰击过后,向龙亭发起猛攻。三纵突击队,以迅速动作穿过守军密集火力封锁的3百米开扩地段,接近守敌阵地前沿,以爆破手段,从南面突破了外围工事;与此同时,八纵战士从东南、南面也强行突破,占领守军前沿阵地,后继部队紧随跟进。7点50分,攻击部队登上龙亭台顶,控制最高点,捣毁国民党六十六师师部,击毙该师师长李仲辛,活捉该师参谋长游凌云和十三旅旅长张洁。22日,肃清全部残余守军,开封全城解放。
开封战役,历时5昼夜,毙伤俘国民党守援军近4万人,缴获各类火炮167门、火箭筒24枚、轻重机枪904挺、长短枪12万支、炮弹1.5万发、子弹229万余发、军用车辆330部、铁甲车一列以及大量汽油和其他军用物资。
在开封战役中,解放军在军事上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以迅猛神速的动作和奇袭攻坚的手段,首次在关内攻克了具有坚固城防工事的省会大城市,显示出解放军的雄厚实力和高昂士气。开封战役为以后进行攻坚战提供了成熟经验和实际战例,震慑了国民党部队官兵,更加动摇了据守战略要点的信心。这一战役的胜利,打乱了国民党的军事部署,改变了中原和华东战场的战略态势,使国民党在中原战场完全丧失了发起战役进攻的能力,为在此后不久进行的睢杞战役中,消灭国民党区寿年兵团创造了有利条件。开封战役的胜利,揭开了全国解放战争中进行战略决战的序幕。
中国共产党、人民解放军,在开封战役中,不仅在军事上获得了胜利,而且在政治上也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开封战役事关中原战局,对全国的战略反攻有着深远的影响,受到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高度重视。中共中央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逐字逐句地修改了对开封守敌的喊话材料,中央军委颁布了8条《入城纪律守则》,要求切实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爱护人民解放军的声誉,要人人守纪律,人人做宣传,言行一致。华东野战军政治部向攻城部队下达城市政策纪律7条规定,号召大家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做执行政策纪律的模范。
战役发起前,攻城部队认真学习有关城市纪律的规定,并制订出具体的执行措施。上自纵队领导,下至基层军政指挥员,在部署研究战斗的同时,都具体部署落实执行城市政策纪律的措施。各级领导带头,干部战士互相监督,人人清查个人物品,逐项进行登记,保证出城时不多带一件东西。从师到连都建立了纪律检查组织,由政治机关负责干部担任队长,班和战斗小组都选有纪律检查员。参加攻坚的华野三、八纵队政治机关提出了响亮的口号,要求所属部队"光荣地进去,干净地出来,争取军事、政治的双重胜利!""创造更多的遵纪模范,要在开封40万人民中留下我们的光荣,把我们的影响散布到全国、全世界去!"
开封战役发起后,在解放军强大攻势面前,国民党守军节节败退,在城关大肆纵火,妄图构成一种火力网阻止解放军的攻势。攻城部队突入城池后,蒋介石为了给开封守敌打气,派10余架飞机配合地面作战,仅20日一天,就投掷炸弹20吨。国民党官兵则趁火打劫,掠夺群众财产,哄抢珍贵文物,把开封搞得一片凄惨。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华野攻城部队在突击入城的同时,竭力扑灭大火,冒着敌机的轰炸扫射,从浓烟烈火中抢救群众的生命财产。攻城部队的指战员不顾连续作战的疲劳,利用战斗间隙为群众修筑防空工事。有些干部战士在危急时刻从工事中跳出来,把无处藏身的群众让进掩体,有些干部战士自己负了重伤,忍着伤口的剧痛,把仅有的急救包包在受伤群众的身上。英雄一连的一位战士,在敌机轰炸时,用身体掩护一个小女孩,光荣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昼夜的战斗,解放军指战员不但忍受着饥饿疲劳,而且连衣服鞋袜都破烂不堪。尽管这样,入城后街道两旁有许多敞着门的无人商店,敌人的仓库中也堆积着不少吃、穿、用的东西,无论革命时间长的老战士,还是刚从国民党部队解放过来的新兵,宁愿饿着肚子,赤着双脚战斗,也决不违犯城市政策。18日,华野三纵二十团在农林试验场(禹王台)休息,战士们经过一夜的激战,滴水未进,饥渴难忍,头顶就是果实累累的桃李,却没有一个人去碰碰。巷战中,某部战士于宝良跑掉了鞋子,在一家楼房里发现箱子上放着一双崭新的皮鞋,他对着鞋子看了几眼,又赤着脚跑出来追击残敌。
在激烈巷战的时候,国民党飞机仍在狂轰滥炸,许多群众为了逃生,蜂拥至城门口内,为了保护群众,解放军果断地打开城门,让群众出城疏散隐蔽。各部队还派出专人维持秩序,干部战士来往在群众中穿梭,帮助背小孩,扶携老人,担挑财物,个个累得大汗淋漓,同时还在城门附近设置了临时诊所,为伤病群众诊疗。军民相依为命的场景,既感动了成千上万的开封人民,也感染了在场的解放军指战员,有的妇女、孩子向战士们下跪磕拜,以表感激之情。当解放军进军到北门里后,在战斗进行得十分激烈的情况下,北仓女中护校的女学生冒着炮火,给解放军送来茶水。
解放军入城后,前线司令部、政治部立即颁布入城安民布告,公布各项民主政策和法令,并派出大批纠察队维持社会秩序,进行宣传和办理救济工作。
21日,大批的纠察队员随着攻城部队入城,在主要街区宣传中共政策,对机关、工厂、学校、商店都妥为保护。对主人不在的商店、住宅在门外贴上"主人不在,禁止人内"的封条,派人代为看管。特务团战士林和清,在一个无人金店里发现了一堆金豆子,他赶快拾起来包好,交给附近的群众,请他转送给金店的主人,这件事顿时轰动了半条街,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逢人便讲:"国民党军队见了小鸡抢着抓,共产党军队金豆面前手不沾,谁孬谁好,口说无凭,事实为证啊!"
对古迹的保护,也是解放军城市政策的一项内容。龙亭是一座古建筑,气势雄伟,颇负盛名,是全城的制高点。加之它三面环水,四周地形平坦,易守难攻,国民党守军六十六师师部就设置在此。他们以龙亭为中心,构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和火炮阵地,部署了强大的兵力和火力,成为开封战役中最难突破的核心据点。为能歼灭顽敌,又能保护古迹,解放军不顾敌人火力封锁,将火炮抵进近距离射击,采取强攻和智取相结合的战术,既全歼了守敌,又保护了古迹。在此前后,各部队都派人对其他名胜古迹、文化机关、宗教设施进行保护。河南大学、相国寺、鼓楼、繁塔、天主教堂、省政府都设专门岗哨看管。负责看管河南大学的某部一连指战员,任凭飞机轰炸扫射,他们始终坚守岗位,不断地及时扑灭大火,保护教学仪器和图书资料。
政策的宣传和执行纪律的实际行动,使国民党统治区人民对解放军有了一个深刻的认识,短短几天内,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和城市政策、人民军队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
开封战役,军事上、政治上都取得了辉煌的胜利。新华社《祝开封大捷》社论中指出:"我军攻占开封,不仅是蒋介石重点防御开始破产,而且把我军的影响,留在了40万人民心中。"根据上级指示,解放军作战略转移,撤离开封时,鼓楼街、马道街、东关等地张灯结彩,商店门口,住宅门前,都自发地摆上茶水,数万群众拥向街头,挥泪送别,有位老大娘拉着战士们的手说:"老百姓的心向着你们哪,俺盼着你们早一天再打回来!"
开封第一次解放时,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城工部城工科长、豫皖苏区党委城工部副部长曹志真,随解放军进入开封,向所属在开封的各地下党组织,布置解放军撤离后的工作。首先把已经暴露身份的地下工作人员,撤回解放区,另行分配工作;没有暴露身份,在国民党统治区能继续工作的,留在开封继续隐蔽,坚持斗争。开封第二次解放前夕,中共豫皖苏区委派原中共汴郑工委委员林恒,到开封部署迎接开封解放工作。在开封第一、二次解放之间,地下各组织,放手发动党员和群众,为开封的最后解放,作了不懈努力。
中共冀鲁豫开封工委负责人戴德,在陈秀峰的协助下,积极做国民党河南省田粮处处长徐鉴泉的工作。通过徐的关系,戴德、陈秀峰和丁玉璞在田粮处任职,以掩护工作。在第二次解放时,把掌握到的3万多斤粮食,交给了解放军。
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社会部开封工作站的郑颉云,对国民党国防部绥靖总队第五大队(代号2450部队)副大队长张超然,进行争取教育工作。张超然被争取过来以后,在开封第二次解放前夕,交出10余部电台和一些机要档案。
为了便于传递情报和输送进步青年到解放区去,中共豫皖苏一地委开封支部,先后建了4个由开封通往解放区的联络站(点),通过这些渠道,先后转送到解放区去的青年有40多人。
中共豫皖苏一地委开封支部的王茂森,打入邮政局,他通过信检发现一个叫刘子章的人,是国民党军统华北7省特务联络组少将组长。王茂森和刘淑华一起,经过追踪调查,查出了特务组的住地,掌握了他们一些行动情况。解放后,报请公安部门将其破获,逮捕了站长刘子章、电台台长吴华凤和另外3名潜伏特务分子,缴获了电台和一些文件。
开封第二次解放前,中共开封县工委组织了以党员为核心的行动委员会,其中还有许多非党员地下工作者和一些发动起来的群众。他们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政策,通过各种社会关系,开展活动,劝阻各界人士,特别是知识分子、社会名流、青年学生、职员和国民党政府官员,不要随国民党败逃;积极发动工人、学生、员工护厂护校,保护国家财产,防止敌人撤退时进行携逃和破坏。
民国37年(1948年)10月24日,经过战略转移后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再次向开封挺进,守城的国民党部队已成惊弓之鸟,立足未稳,望风而逃,开封随即第二次解放。从此这座中州古城永远回到了人民的怀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