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通信建设
第三节 通信建设

  一、本地电话网

  本地电话网简称本地网,是指同一个长途编号区范围内有若干个端局或者有若干个端局和汇接局及局间中继、市中继、用户线、话机终端等所组成的电话网。一个本地电话网属于长途电话网中的一个长途编号区,且仅有一个长途区号。开封市本地自动电话交换网始于1972年,1971年建成的学院门电信综合楼是开封市第1座电信综合楼,该楼于1972年5月开通使用2000门国产步进制自动交换机,淘汰了沿用了70余年的人工磁石交换机,这是开封地区市内电话通信向自动化方向发展的开端。
  开封市本地电话网于1991年开始向程控交换方向发展,于1995年1月15日正式建成并开通运行。1989年至1994年,为加速市话自动化进程,改善开封投资环境,开封市邮电局自行设计、施工,开始建设开封市本地电话网。1989年11月4日,开封市邮电局首次利用加拿大政府混合贷款,引进加拿大北方电讯公司DMS-10、DMS-100、DMS一200型程控数字长途自动交换机,建设万门程控电话局。1991年10月,开封市话万门程控交换机、500路端长途交换机正式开通运行,这是开封市第一次程控电话引进工程,也是第一个万门程控电话局,开创了开封市话程控化之先河。1994年,开封市邮电局再次引进加拿大北方电讯公司通讯设备,改善开封市通信紧张状况,这是开封市邮电局第二次程控电话引进工程。开封市本地电话网工程总投资2.56亿元,网上运行设备为DMS一100、DMS一-200、S1240、长途程控交换机8000路端等。截止1994年12月30日23时,在县、乡两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开封市邮电局克服了资金短缺等困难,使全区84个乡镇全部实现了电话自动化,提前一年实现了省政府4号文件提出的要求,为乡镇企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同时,初具规模的开封市本地电话网覆盖开封市、兰考县、杞县、通许县、尉氏县和开封县,电话网由C4网升级至C3网,长途统一区号为0378,全区电话号码由5位或6位升至7位。开封市本地电话网网上局用交换机总容量为134688门,长途中继电路1323条,本地电话中继电路3135条,明线线路总长度为1625对公里,电缆长度为2690.7公里,其中光缆102.5皮长公里。
  1995年,市话扩容5万门。
  1996年,开封市邮电局投资1.84亿元。市局新建了开发区和苹果园两个市话分局,使市内市话分局数量达到5个,市话网络更加完善,布局更加合理。当年还完成市话网络扩容4.4万门,其中市局扩容2万门,使市局市话容量首次突破10万门大关达到10.4万门,加之5县扩容2.4万门,全区市话总容量达到15.2万门。是年,开封市邮电局开通了第二套脱机处理系统,实现了脱机处理双机运转,计费准确率进一步提高,维护了用户利益和企业形象。1997年,开封市邮电局完成了县到乡光缆达到100%,农话杆线到村工程也达到了60%。
  1997年,开封市邮民局从基础规划着眼,超常规实施通信网络规划,按照适度超前、完整、统一、先进及质量效益三项原则,本着大邮电、大市场、大网络的发展思路,对市话网络、居民分布进行详细调查预测,研究制订了市区线路大调整方案及到2007年的市话网络布局规划,明确提出了用1年时间彻底解决机线不配套的问题。1997年,完成通信建设投资2.3亿元,开通了新街口模块局,新增市话容量3.01万门,全区市话容量达到了17.72万门;郑济光缆开封分路站传输工程正式运行,建成了市区SDH同步网和NO.7信令转接点1对,完成了CHINANET网络开封节点工程,新增互联网用户端口60个;新建电子化支局(所)9处,新增邮车8辆,新开汽车邮路2条;开通寻呼网第3频点,新增基站6处;新建模块局6处,配合发展实施了大面积割接6处;新增主干电缆6万对,新增配线电缆6万对,新增交接区50个,改造交接区150个,完成户线工程楼房1200栋,占城市楼房的90%,基本实现了市区大部分地域市话网络优化的目标。
  1998年是开封市电信局投资规模最大的一年,完成通信建设投资2.6亿元,新建13处模块局,电话交换机扩容13.5万门,使全区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35万门。1998年4月,开封市属5县2110个行政村杆线到村工程全部完成,提前8个月完成行政村"村村通电话"工程;开通了5县及市委电视电话会议系统;"九七"工程、网管、环境、动力监控中心投入试运行;建成了201智能电话平台,并完成201卡式电话3560户;完成了分组交换用户端口704个,新增DDN端口396个,市区新建交接区41个,改造交接区112个,增加出局主线3.15万对、配线5.07万对,新通户线楼房860幢,新敷市话光缆867.63公里,新建管孔119.7公里。
  1999年是邮电分营后电信业务独立运作的第1年。同年还经历了移动剥离,在这种情况下,开封市电信局依然完成通信建设投资1.3亿元,在全区新建支局所10个,在市区新建接入网点46个,5县新建接入网点164个,使全区接入网点达到270个,电话扩容13万门,全区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49万门。市局2.5GSDH传输工程完成,5县622M传输工程完成。开封电信综合生产楼桩基工程完工。开封信息港建成开港,169网及宽带ATM工程完成,分组交换机端口数达到1134个,DDN节点机端口数达到776个,全年新建交换区31个,改造201个,市局新增主干电缆3.8万线,配线5.7万线。1999年,开封市政府大力推行"政府上网"工程。借"政府上网年"之东风,开封市邮电局认真落实"政府上网"工程,顺利完成了市、县、乡三级政府上网,并解决了计算机跨世纪的"千年虫"问题。
  在施移动剥离和公司化改革后,开封网通公司的开封市固定电话网络建设依然保持较高的势头。2000年,公司完成通信建设投资7360万元,开通DWDM高速环网系统,完成了全市NO.7号信令监控测试系统工程,完成了杞县、尉氏县、开封县SDH传输扩容改造工程,苹果园网关局的升级改造工程,扩容中继6180线,增加鉴权用户10万户,扩充新建、扩建接入网点268个,全区达到580个。2000年,全区新增交换能力11.5万线,其中交换机扩容2.7万线,接入网设备扩容8.8万线。

  二、市内电话网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商品经济迅速发展,促进社会各界对市内电话通信(简称市话)需求量急剧增长。为适应新形势需要,从1980年起,国家除增加市话投资外,制定一系列促进市话通信发展的优惠政策:对市话实行专业核算,将市话盈利余部作为市话发展资金;破除独家经营和包揽一切的旧框架,采取国家、地方、集体、个人一起上的办法发展市话;批准对新装市话用户收取初装费和工程改制费,作为市话建设的补充资金等。市政府和城建部门对市话建设从方针政策、资金来源到物资供给、工程施工都予以大力支持,多方面共同协调促进市话通信不断向自动化、现代化方向发展。1982年学院门自动电话局挖潜改造,扩大步进制交换机量1000门。1983年7月,西郊滨河路自动电话局建成,初装国产HJ(921)型2000门纵横制自动交换机,主要解决西郊开发区企事业单位及居民通信急需。市话通信从此由单局制变多局制,装机容量增至5000门,较1972年扩大1.5倍。
  1989年5月,郑州--徐州1800路中同轴电缆开封分路站暨东郊市话分局通信大楼建成交付使用,市局投资60余万元,购进新加坡APRF~102型15000门二手纵横制自动交换机,于12月28日凌晨在东郊市话分局开通使用。至此,开封市建成3个市话分局,总容量增至11180门,较1978年增长4.08倍。其中学院门市话分局装步进制交换机3000门,东郊、西郊市话分局装纵横制交换机8180门,开封市话通信紧张状况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20世纪90年代,开封邮电部门充分利用外资,不断引进国内外先进通信技术和设备,加速市话通信建设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以满足社会各界需要。1991年10月,开封首次利用加拿大政府贷款160余万美元,引进加拿大北方电讯公司生产的具有多功能的DMS~100型市话数字程控自动交换机10000门,首先在学院门市话分局开通使用,原用步进制交换机淘汰。同时将学院门分局至东、西郊两个分局间中继线路改用芬兰PCM1套三次群480路光纤电缆传输,从而开创开封市内电话程控化之先河,结束开封市无国际直拨电话的历史。是时,市区电话号码由5位升至6位,年底有52%的市话用户用上程控自动电话。
  1993年4月,市局筹资120万美元,二次引进加拿大同型市话设备10000门,分别装于东郊市话分局7000门,西郊市话分局3000门,全部淘汰两分局原用3000门国产纵横制交换机和新加坡102型纵横制5000门二手设备,市区三个市话分局全部使用程控自动交换机。当年,开封市话通信在全省率先完成从模拟技术向数字技术的过渡,实现多局制市话交换程控化,局间中继传输光纤化。
  1994年市话交换机进行第三次扩容,总计增加容量25000门。其中购进上海贝尔公司S1240型市话程控交换机10000门,装于西郊市话分局;引进加拿大DMS~100型市话程控交换机15000门,分别装于东郊市话分局5000门,学院门市话分局10000门,设备总投资310万美元。市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43750门,较1991年增加1.29倍,较1978年增加18.8倍。改革开放16年,净增市话容量4.1万门,相当于开封解放45年来市话交换机容量增长的总和。
  1994年10月,在完成市到县长途光缆和数字微波传输工程的同时,开封市所辖兰考县、杞县、尉氏县、通许县、开封县全部完成市话纵横制交换机改制工程,总计开通程控自动电话2.4万门。12月30日,全区所属86个乡镇实现农话自动化。12月31日,开封市与所辖5县实现市话并网,撤消5县原用长途区号,1市5县统一使用1个长途区号(0378)。全区实现市话交换程控化,长途传输数字化。至此,开封电话本地网建成,通信范围达6444平方公里,于1995年1月15日正式开通运行。开封市电话号码由6位升至7位。是时,开封市区、郊区和5县乡镇以上电话通信全部进入国内国际公众电话网,市话用户不仅可直拨全国各地电话,还可直拨世界上190多个国家及地区的电话。
  1995年6月,利用国外贷款229.7万美元,引进加拿大同型市话交换机20000门,其中东郊市话分局装13000门,学院门市话分局装7000门。9月,市局投资1800万元人民币,引进西班牙Si240型20000门市话程控交换机,全部装于西郊市话分局,同年11月开通使用。这是开封自1991年开通程控电话以来的第四次扩容。
  至1995年底,开封全区共设3个市内电话分局,其中东郊二分局装机22978门,西郊三分局装机30720门,学院门五分局装机30517门,市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84215门,较上年净增40465门,居全省地、市城市第5位。市话用户增至46781户,较上年净增15720户,增长速度分别为92.49%和55.62%。历史上首次出现市话容量增长速度超过市话用户增长速度。
  2000年3月,开封市电信局投资150万元,在苹果园市话分局新建关口局5000线。2000年9月,开封市电信公司为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通信需求,解决部分区域装电话难的问题,又投资2981万元,扩建交换设备1.25万线,扩建接入网2.5万线。2000年,开封电信电话交换机扩容10万门,总容量达到60万门,全年完成电话乡镇25个,电话村186个,尉氏县、通许县、兰考县实现电话县建设目标。

  三、农村电话网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促进农话需求量不断增长。1986年1月,郊区政府和郊区邮电局共同筹资20万元人民币,将原用500门磁石人工交换机更新为国产纵横制自动交换机500门,同时撤消各乡镇农话交换点,将郊区单位电话和农话用户纳入市话公众交换网,市郊电话首次实现五位数自动拨号。1994年3月,郊区政府引进资金500万元,郊区邮电局自筹资金200万元,购进国产南方通讯实业公司程控数字自动交换机2000门,并开通使用,市郊电话进入开封市程控电话公众网,实现国际国内长途直拨。1995年6月,郊区邮电局投资350万元,扩容程控交换机3000门,总容量达到5000门,其中1000门装于南郊乡支局。农话用户增至2900户。与1978年相比,郊区交换机容量增加11倍,用户增加12倍;已通电话行政村55个,占行政村总数的36.6%,行政村话机总数773部,其中东郊乡110部,西郊乡70部,南郊乡251部,北郊乡190部,牛庄乡56部,汪屯乡76部,土柏岗乡20部。市郊电话百人普及率由1985年的0.4部上升到8.5部,其中私人住宅电话占70%。
  20世纪90年代以前,市属5县农村电话均使用人工磁石交换机。1990年5县农村磁石电话交换机总容量为6420门,其中开封县1420门,兰考县910门,杞县1980门,尉氏县1290门,通许县820门。1990年底,杞县五里河、城关镇和尉氏县永兴、十八里4个乡率先安装国产纵横制自动交换机和简易小程控自动交换机720门,开通乡镇自动电话。1992年12月,开封市至开封县长途电缆传输工程竣工,开封县在全区5县中首先实现与开封市电话并网,增强了市县市话辐射能力。1993年投资120万美元,引进加拿大同型市话交换设备1万门,建成东郊程控长途市话合一局和西郊程控电话局,原有的纵横制交换机全部淘汰,开封在全省率先实现多局制电话交换程控化和中继传输光缆化。1994年10月,全区5个县局投资380万元,全部开通程控电话,长途传输以光缆、数字微波取代明线载波,为本地电话网的建设奠定基础。1994年12月,5县86个乡镇农村电话实现自动化。当年年底,开封市与兰考县、杞县、通许县、尉氏县、开封县5县实现市话并网,同用一个长途区号0378,至此,开封电话本地网建成,通信范围达6444平方公里。
  1991~1994年,市辖5县农村电话全面进行了改制,共计开通程控自动电话交换机12968门。其中通许县于1993年12月在全区5县中率先实现全县"乡乡通自动电话"的目标,被河南省农村电话局授予"电话自动化、豫东第一家"荣誉称号。1994年10月,兰考县开通2304门农话程控自动交换机,至此,全区5县86个乡镇全部开通程控自动电话,并以光缆、微波、电缆载波取代架空明线农话传输,实现农村电话交换程控化,中继传输数字化。1995年1月15日正式开通运行,全市电话号码由6位升至7位。开封电话本地网建成后,全区乡镇以上电话用户可与全国各地及世界上190多个国家及地区直拨电话。
  1995年末,市辖5县农村电话交换机总容量为13688门,比1990年增加1.13倍。其中开封县3208门,兰考县2304门,杞县3112门,尉氏县3032门,通许县2032门。5县农话用户总数为6489户,较1990年增加4184户,其中开封县1521户,兰考县765户,杞县1585户,尉氏县1564户,通许县1054户。5县通电话的行政村总数为823个,占行政村总数的35.8%,比1990年上升6.2%。
  1997年,开封市的农话光缆到乡工程全部实现,农话杆线到村指标提高到95%,实现了农话传输数字化,新增农话容量1.41万门。5县局开展了迎香港回归装机竞赛活动和"大干四季度完成装机1万部"活动,实现装机10049部年度目标任务。
  2000年2月28日,开封市本地网2.5GSDH传输网络M16/1网顺利地从白金--Ⅰ版升为黄金Ⅱ(GOI.D一Ⅱ)版。它的升级为M16/1传输网络提供更为强大、安全和灵活的OAM(操作、管理和应用)功能,为开封市本地传输网络的安全运行提供了更强有力的保障。

  四、长途电话网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封长途通信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长途传输、长途交换方式和技术手段、辐射能力都达到了国内先进通信水平。至2000年,建成以同轴电缆载波、光缆、数字微波传输和程控自动交换为主体、辐射全区、联通国内、国际的现代化长途通信网络。

  五、电路

  1976年,全国京沪杭1800路中同轴电缆干线建成,郑州--开封60路长途对称电缆载波系统开通,一次增加开封--郑州直达电路13路,开封--郑州长途直达电路总数达到39路。此后,开封长途通信开始向多层次、多路化、自动化方向发展。1981年,开封开通了开封--郑州的24来/24去半自动电路,开封至郑州长途通信实现半自动交换。继之,开封至省内20个地市横向直达电路发展到31路。
  1987年,开封市邮电局开始筹备征地,筹建郑州--徐州1800路中同轴电缆载波工程。郑--徐1800路中同轴电缆载波工程是国家"七五"期间陇海段重点建设的通信工程,该工程全程敷设四管中同轴电缆320.3公里,途经开封建分路站,首期可为开封提供长途电路320条,终期容量600条。1987年底,开封长途通信业务电路总数达到134路,其中开封至5县半自动电路15路,即兰考3路,杞县3路,通许3路,尉氏2路,开封县4路,实现县到市长话半自动通信。省际电路增至15路,直达点增加广州、南京、济南、武汉、沈阳、石家庄、菏泽7处,加快了开封出省多转电话接续速度。
  1988年2月,郑一徐1800路中同轴电缆载波开封分路站工程破土动工,1989年5月竣工。工程总投资210万元,总建筑面积为3层3300平方米。该工程由邮电部设计院设计,河南省第四建筑工程公司安装公司施工。1993年,根据通信生产实际需要,投资232万元,加高主楼两层,增加建筑面积1871.20平方米。
  长途通信能力增强,装备技术趋向现代化。1988年,国产长途自动交换设备开始在开封安装使用,并首次开通了开封--郑州全自动电路32条,开封长途通信正式进入全国长途自动电话网,实现国内长途自动直拨。年底,开封长途直拨有权用户达到72户。至1989年底,开封长途直达电路总数增为171路,其中人工112路,自动、半自动59路,为总电路数的34.5%。省内开封--郑州的直达电路为69条,开封至各地市的电路43条。
  1990年10月,郑一徐1800路中同轴开封分路站建成,年底净增长途电路22条,至此,开封长途电路总数达193路,其中,电缆载波电路185路,占总数的95%,明线载波电路基本淘汰,提高了电路传输质量。
  1991年10月,开封正式开通加拿大DMS一500型长途程控自动交换机500路端,长途电话全自动电路由1990年的66路增加至172路,人工电路由110路减至99路,省内二级直达电路由175路增至271路,年出口长话业务量也因此首次突破百万张,到123.1万张。开封长途通信方式由人工转向程控自动化交换,开封长途电话网并入国际国内长途直拨电话网。1994年8月至10月,郑--徐光缆干线开封分路站和开封微波终端站相继建成,首次开通开封至辖属4县光缆和数字微波电路300路。经过扩容建设,1995年末,开封长话业务电路总数达1560路,居全省地市城市第7位,其传输方式为电缆电路178路,光缆1200路,微波150路,数字电路占总电路数的87%,基本实现了长途传输数字化。在长话通信辐射能力方面,开封开通省际、省内数字电路已达1200路,其中省际二级电路直达北京、广州、徐州、淮北4个城市共计180路,平均45路;省内二级地区间直达电路1380路,直达16个城市,最多开封--郑州848路,开封--新乡、安阳、许昌、信阳各62路,开封--商丘57路、开封--洛阳、周口、南阳、焦作、濮阳、漯河、平顶山各32路,开封至省内地市城市平均电路较1990年增加10倍。开封至5县电路330路,其中开封--尉氏微波90路,开封--通许微波60路,开封--兰考、杞县、开封县光缆各60路。数字电路占长途电路总数的77%,其中自动用户比例98%,形成以光缆、微波和程控交换为主的长途通信网,调制方式由模拟化过渡到数字化,大大增强了开封对外长途辐射能力,加快了信息传递速度。出口长话业务由1990年的85.14万张增加到1995年1108.17万张(次),增长12倍,长话业务收入达1994万元,增长4.9倍;国际、国内长途直拨有权用户增至4.9万户,比1988年增加679倍,比1991年的545户增加88倍。
  国家"九五"计划末,开封市开通长途业务电路14078条,其中长话业务电路5468条,数据通信网长途电路6360条。开通省际长话业务电路690条,省内长话业务电路4778条,1990年增加2.5倍。

  六、设备

  长途电话机械设备主要有长途电话交换机、长途电话载波终端机、数字终端机和长途电话增音机。
  1922年,开封省办长途电话创办之初,安装磁石式长途交换机1部20门。1938年日军占领开封后设日制共电式长途电话交换机3部100门。1946年至1948年,使用日产磁石人工长途交换机2部50门。开封使用载波电话机始于1946年。当年利用开封--郑州、开封--徐州新架的铜线安装日制3路载波机各1套,后在战争中被损坏。至1948年10月,开封解放,仅剩下开封--郑州话路上的单路载波机1套。
  新中国成立后,邮电部十分重视通信器材的研制、开发和利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开封长话通信设备得到了不断更新和完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封长话终端服务设备逐步向多品种、大容量和高科技方向发展,长话通信方式逐步实现程控自动化。1981年在汴--郑电路上安装国产24来/24去长途半自动端对端设备,开封--郑州长途电话实现人工半自动接续,这是开封长话信迈入自动化的开端。同年,原5用12路载波机更新为晶体管高12路机投入使用,提高了线路复用系数和质量。
  1988年,增添上海电信设备二厂生产的机电式DDl6全自动和DDl4半自动交换机2架,容量48路,开通开封--郑州自动电路32路,实现国内长途电话自动直拨。1990年10月,郑--徐1800路中同轴开封分路站建成,长途机房由学院门迁至东郊新宋路长途通信大楼,同时增添一批与1800路中同轴相配套的长途载波设备,其有600路大容量分路载波系统11架、600路分路调制架2架、600路分路载供架1架、超群调线转接架1架、ZZD35超高12路载波机2部等。为保证长途传输质量,增加ZZ1800-05中间有人增音机1架,分路有人增音机1架。载波电话端机总数增为37部,容量1467路,分别为1978年的3.7倍和15倍。时年开封省际、省内长话电路实现电缆载波化。长途交换设备又增添长春产JT(508)型共电式2席20门,人工交换机总数增为24席320门。自动、半自动交换机增为5架11路,开通长途自动、半自动电路83路,进一步增强了长途通信能力。1991年10月,开封首次利用外资,引进加拿大DMS一-200型长途程控自动交换机500端和加拿大DMS一"173"长话立即接续台8席开通使用,长话通信方式实现程控自动交换。1993年扩容长途程控交换机700线,总容量达1200线。1995年投资96.87万美元,引进上海贝尔S1240型长途程控交换机3000线,建立长途独立局,于9月1日开通运行,结束开封"长市合一"的通信局面,其长途通信进入全国长途交换网,大大提高了长途传输速度和质量。
  1994年8月20日,郑徐国家一级光缆干线开封分路站安装工程竣工,首添140Mb/S光纤数字传输设备5套,四次群容量4920路。同期开封微波终端站建成,安装34兆数字微波传输设备2架480路。数字终端复用设备总容量5400达路,占长途终端复用设备总容量的80.2%,基本实现长途传输数字化。
  至1995年末,开封拥有长途模拟载波终端复用设备22部1308路,其中1800路中同轴载波系统13架、明线载波机5部、电缆12路载波机4部。长途光纤数字终端复用设备18套架19800路,长途微波数字终端复用设备2架960路。拥有长途程控自动交换机3000线(原用1200线转入开封本地网设备),人工长途交换机200门,实占37门,主要接续一些无号、多转和长途直拨不易拨通的电话。1996年,京--九光缆开封开口站开通,同时完成开封--尉氏--通许--杞县环路光缆工程,至此开封市级市辖5县明线载波改为光缆传输。当年,长途交换设备S1240扩容5000路端工程竣工投产,开封市长途交换容量达到8000路端,长途通信能力和质量大大提高了,至12月,人工长途交换机全部撤消。1997年,建成市区SDH同步传输网,新建NO.7信令转接点1对。
  2001年3月5日,河南省电信公司将部分本地网光缆划归河南省长途电话线路局(下文简称长线局)维护,市分公司建设的市到县、县到县的光缆交省长线局维护,县境内的光缆交省长线局维护。由此,河南省电信光缆维护工作走上专业维护道路。
  为不断满足广大客户的通信需求,增强网络转发、汇接速度,2001年度,开封市通信分公司拨出专项资金建设新宋路独立汇接局,增强网关汇接转发功能,增加网间电路数量,提高网络汇接速度。3月30日,经过工程人员近3个月的辛苦努力,新宋路独立汇接局正式启用,开始调测网间电路;6月5日,开封通信新宋路独立汇接局全面开通运行,网间互联更加畅通。

  七、无线市话网络

  无线市话小灵通(PAS)充分利用固定电话网的富余资源,使有线电话彻底摆脱了"线"的束缚,是固定电话网络的有效补充,小灵通也被称之为固定电话的延伸。2002年9月9日,开封市网通公司正式启动无线市话"小灵通"工程项目。1月18日,开封通信无线市话"小灵通"系统正式开通。开封市通信公司首期推出的小灵通业务具备收发短信、电子邮件,浏览互联网等丰富的通信增值业务服务功能,小灵通是目前无线通信中数据传输速度最快的通信方式,无线上网速度每秒64kbit,最高达128kbit。截止2003年末,开封小灵通用户就突破3万户,到达36609部,实装率达到114.4%。2004年2月10日,开封全区及5县小灵通业务正式开通。从基站选址到开通,仅用了1个月的时间,比预定时间提前1个月完成。小灵通业务在市、县开通后,开封市网通公司又投资近100万元在尉氏县洧川镇开通小灵通业务。在该镇开通的小灵通业务一期工程架设机站20个,设计容量1500线,并于2004年8月14日正式开通放号。

  八、电报网

  开封市的电报始办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传通文字的有线电报为开封现代电信通信的发端,也是开封电报业务的开始。
  1984年,开封--郑州电报通信首先实现自动转报,继之,中文自动译码机取代人工译电。1987年,开封1市5县电报通信全部进人郑州126路程控自动转报网,实现本地电报经转自动化。1989年,开封电报出口业务量到40.4万份,为1978年的2倍,创20世纪80年代电报业务量最高记录。1988年,全区实现自动转报,并开通礼仪电报业务。1991年,市县报机终端设备全部改为国产汉字程控自动译码、发码设备,取代原有的电传打字机和中文译码机。1992年11月,开封市邮电局市局中心报房安装SED16/32桑达电报分集器,开封来去电报市内传递实现自动接转。每份电报全程处理时间缩短到5~10分钟,比人工处理效率提高了1倍至20倍。由于46路时分制大容量感载波电报机和128线程控用户电报机的开通使用,使开办于80年代的用户电报、用户传真等新业务不断发展,1995年,开封用户电报、用户传真户数分别增为30户和402户,比1990年增长5倍和1.6倍。用户电报已实现全省全国联网,开封可与国内县以上城市和世界上30多个国家及地区直接通报。
  自1991年开始,传统电报业务量逐年下降,一批适合社会需要的用户电报、用户传真、公众传真、礼仪电报、数据通信等电报新型业务不断发展,为促进电报业务持续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

  九、电报设备

  1988年全市电报通信主要设备有:载波电路终端机,电传打字机、传真机、无线电发报机、收报机。
  1986年,开封首次使用不占用话路的单双路插报机,结束市到县幻线传递信号的历史。1991年投资2.5万元,购进微机程控电报汉字自动译码机1部,取代中文译码机。此机体积小、灵活方便,不需用特制的静电复印筒纸即可达到印字清晰的效果,且准确性高。1995年市局中心报房来报译电使用汉字程控译码机2部,市区各电报受理点原用电传发报机全部更新为"桑达"、"翰林"牌电传机和具有自动译码、排版、计字、计费功能的"为名"、"骊山"牌全自动微机发报机,实现电报终端设备程控自动化。
  在电报终端设备更新换代的同时,电报载波复用设备也不断更新。1988年10月,开通TDM46路时分制大容量电报机1部,开封至5县电报通信实现载波化。同年11月,5县电报通信全部进入郑州256路程控自动转报网,实现开封本地电报通信终转自动化。
  1992年后,开封电报传输设备向电子、小型、高速、自动化方向发展。1992年9月,增添128线程控用户电报机1部,利用微型计算机控制电路按转,大大提高用户电报的接转传递速度。同年11月28日,在学院门中心报房开通SED16/32型桑达分集器,并与郑州程控自动转报网联通,市内各电报受理网点的电报,无需中心机房人工接转可经电报分集器直接进入郑州自动转报网传递到收报局。1993年,开封安装NP168行分组交换节点1部,容量24个端口,该设备为邮电部北京数据研究所研制,为发展数据通信业务创造了条件。
  至1995年末,开封电报通信主要设备有46路时分制载报机2部,全电子电传发报机19部,程控汉字译码机2部,32路自动转报机1部,真迹传真机7部,128线程控用户电报交换机1部,NP168型分组交换机1部24个端口。
  随着电话程控化和用户传真业务的不断发展,电报业务日显萎缩,在很大程度上被电话和传真所取代,电报业务量也大大下降。至2000年,开封市电信公司电报业务量全年仅剩21.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