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2008年毕业各类学生14445人,其中研究生1327人,普招生7833人,成教生5285人。招收新生18863人,其中博士生54人,硕士生1652人,普招生9669人,成教生7578人。截止2008年底,各类在校生总计57043人,其中博士生149人,硕士生4373人,普招生33830人,留学生56人,成人教育学生18635人。全校在职教职工3638人(不含附属淮河医院、东京医院),专任教师2498人,其中院士11人,正高级职称298人,副高级职称694人,研究生导师1177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7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省优秀专家33人,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30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省"创新人才培养工程"14人、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94人,省杰出人才创新基金获得者1人。从学历结构来看,有博士和在读博士生473人,硕士953人;45岁以下的教授、40岁以下的副教授266人。学校现拥有11大学科门类,36个学院(部),办有72个本科专业;24个硕士一级学科、179个硕士学位授予点;1个博士一级学科、18个博士点;8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体育艺术师资培养培训基地、2个国家体育总局研究基地、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7个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工程研究中心、2个教育厅工程研究中心、1个病毒生物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河南省中心、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4个河南省重点实验室、51个校级重点科研机构、3个校级重点实验室、有河南省第七批重点学科一级学科15个,二级学科24个,涵盖全校108个二级学科。学校办有出版社,公开发行多种期刊。图书馆藏书440万册。有河南大学淮河医院、东京医院,附属中学、艺术中学、小学和幼儿园等附属单位。校园占地2158091平方米,建筑面积1182848平方米。正在建设的项目52404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62343万元。
【河南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共建河南大学协议签字仪式举行】 10月17日上午,河南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共建河南大学协议签字仪式在河南人民会堂隆重举行。周济、郭庚茂分别代表教育部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在共建协议上签字。
【奥运火炬在河南大学传递】 7月26日,2008北京奥运圣火到达河南大学,开始河南第二站开封站的接力传递。
上午8时,起跑仪式准时在金明校区明德广场举行。当火炬交给第一棒火炬手,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人、河南大学博士生导师王立群时,周以忠宣布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河南省开封市传递活动开始。此次参加开封站火炬接力的火炬手共208名,包括王立群在内的133名火炬手在学校金明校区内完成了火炬接力活动。
【省部共建河南大学教育部专家组莅校考察】 11月11日-12日,以清华大学原党委书记方惠坚教授为组长的教育部省部共建地方高校工作咨询专家组一行7人莅临河南大学,受教育部委托对学校发展规划进行咨询论证。
在校期间,专家组审阅了学校的各种规划材料,参观了新老校区,考察了学校的教学科研设施,并召开学科带头人座谈会、中青年骨干教师座谈会。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专家们在12日下午召开的省部共建河南大学学科建设规划反馈会议上,全面反馈了考察意见,并对河南大学的发展提出指导性意见和建议。会上,校党委书记、校长关爱和做表态发言。省政府副秘书长李建庄对教育部专家组为河南大学的发展进行指导表示衷心的感谢。最后,牛燕冰做总结讲话。
【省委副书记、代省长郭庚茂来校视察】 9月11日上午,省委副书记、代省长郭庚茂在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长、副省长孔玉芳陪同下,带领省政府办公厅、省发改委、教育厅、财政厅、科技厅等省直部门有关领导来河南大学视察,代表省委、省政府看望慰问学校教职员工,座谈听取大家对教育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郭庚茂充分肯定了河南大学对河南省的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做出的巨大成绩和卓越贡献,并为河南省拥有这样的高校而感到骄傲和自豪,他对河南大学再创辉煌给予了殷切期望。郭庚茂表示,省委、省政府会一如既往地支持河南大学的建设与发展,争取使学校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奋斗目标早日实现。河南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的综合性大学,在今后的发展中,一要发挥优势,突出特色;二要围绕需求,服务社会;三要强化基础,注重创新。他希望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等省直有关部门采取具体措施加大对河南大学的支持力度,特别是要给予优势学科、基础学科必要的政策倾斜和支持,切实帮助学校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支持河南大学早日建设成为高水平大学。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协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莅校与河大学子亲切座谈】 9月19日,在省人大副主任王菊梅、开封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艳萍陪同下,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协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全国人大常委、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冯长根莅临该校,围绕"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这一主题与该校学子亲切座谈。校领导关爱和、王凌、曹奎、关学增、雷霆、孟庆琦等出席座谈会,校党委书记、校长关爱和致辞。
【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人大法制委员会副主任、民盟中央副主席李重庵来校视察】 4月19日下午,在民盟中央社会服务部副部长郭勇,省政协副秘书长、民盟河南省委副主委毛德富和开封市委统战部、民盟开封市委有关负责人等陪同下,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人大法制委员会副主任、民盟中央副主席李重庵来校视察。李重庵考察了河南大学校史馆,并欣然题字。随后与该校部分老师座谈。校长关爱和对李重庵一行的到来表示欢迎。
李重庵是该校已故老教授李秉德之子。李重庵向学校捐献了李秉德教授的论文集和珍贵的图片资料,并考察了该校明伦校区和金明校区,他还来到李秉德工作过的教育科学学院,考察了学院的工作,并接受了党委宣传部安排的专访。
【省政协主席王全书一行来校调研】 9月1日,省政协主席王全书,副主席王训智、邓永俭、袁祖亮、王平、李英杰、龚立群、梁静及秘书长张秉义带领省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来该校就"坚持解放思想、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进行调研。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关爱和与校党委副书记梁晓夏,副校长宋纯鹏等陪同考察。开封市领导刘长春、周以忠等随行调研。
【病毒生物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河南省中心落户河南大学】 12月4日上午,病毒生物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立河南省中心暨商城生物工业园区合作签约仪式在郑州举行。病毒生物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侯云德院士,副主任姬云研究员,河南省政协副主席龚立群,河南大学党委书记、校长关爱和及河南省发改委、教育厅、科技厅及信阳市、商城县有关领导与药学院师生共同见证了这一时刻。仪式由河南大学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王凌主持。
根据协议,病毒生物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将委派一名专家任河南省中心副主任,负责技术指导工作,并经常在河南省中心举行有关生物技术方面的专题报告或其他活动,促进河南省生物技术成果的产业化进程。河南大学可依托"河南省中心"进行课题申报、申请政府扶持基金等活动。关爱和在仪式上致辞后,侯云德,关爱和与商城县人民政府县长、商城生物工业园区主任李高岭分别在合作协议上签字,侯云德院士、关爱和共同为病毒生物技术国家工程中心河南省中心揭牌。
病毒生物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河南省中心的建立为提高河南省生物高技术研究水平,促进生物医药技术的开发和成果转化,加速生物工程技术在河南的产业化进程,提高河南省生物制药产业的技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给河南大学生物制药专业的发展和高水平研究课题申报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河南大学是继上海大学、中南大学之后,病毒生物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设立的第三个分中心。
【隆重承办中原城市群科学发展论坛】 12月6日,由该校承办的中原城市群科学发展论坛在中州国际金明酒店隆重拉开帷幕。河南省副省长张大卫,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院士杜祥琬,河南省政协副主席、中国民主建国会河南省委员会主委龚立群,河南省科协名誉主席、河南省政协原副主席、该校原校长李润田,中国工程院院士、该校环境与规划学院名誉院长孙九林,开封市市长周以忠,校党委书记、校长关爱和,教育部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小建等出席了会议。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河南省科学院、河南省社科院、河南省发改委、河南省环保局、郑州大学、河南科技大学、聊城大学等单位以及该校的专家学者200余人参加。论坛开幕式由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席、党组书记李建中主持。开幕式上,张大卫代表省政府发表讲话,关爱和代表全体师生致辞。此后,龚立群,孙九林,周以忠等先后发表讲话。
【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 学校党委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了处级领导班子中心组学习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认真贯彻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和完善处级领导班子和处级干部年度考核制度,强化了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积极深化干部制度改革,制定并印发了《河南大学处级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管理工作条例》,明确了领导班子的届期制、领导干部任期制等一系列工作机制,推进了干部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全面启动了处级领导班子集中换届工作,共涉及处级班子69个,调整处级干部158人次,在全校产生了积极影响,受到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在换届工作中分批组织竞争上岗,83人得到提拔任用,一批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在选拔任用干部的过程中,学校始终坚持民主推荐和任前公示制度。在全省公开选拔省直副厅级和高校校级领导干部工作中,全校共有8人进入面试环节,7人进入组织考察环节,4人得到提拔使用,入围和提拔人数位居全省高校之首,使该校参加全省干部公选工作实现了新的突破。
按照有利于加强党的领导、有利于促进学校工作的原则,学校切实推进基层党组织设置调整工作,将23个基层党总支改建成为基层党委,将1个直属党支部改建成为基层党总支,撤销了1个基层直属党支部,确保了基层党组织作用的有效发挥。进一步规范了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工作,确保发展党员的质量和数量同步提高,全年共发展党员2330名。结合纪念建党87周年,深入开展了争创"五好"基层党组织等主题活动,充分发挥了基层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学校党委号召并组织各级党组织、广大共产党员通过不同形式为灾区奉献爱心,积极投入抗震救灾工作,全校共产党员共缴纳"特殊党费"679000多元,为帮助灾区克难攻坚、重建家园做出了应有贡献。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学校不断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推进了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进程,深入开展了"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大讨论活动,全面加强了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和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并以优异成绩通过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考评。不断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围绕"优化育人环境、创建文明校园"、"心系地震灾区、真诚奉献爱心"等主题,利用重大节日和重要事件,积极开展理想信念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形势政策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日常行为教育、法制安全教育等活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校还以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为依托,开展了诗歌朗诵大赛、校园歌手大赛、校园舞蹈大赛、校园短剧大赛等一系列校园文体活动,营造了健康高雅的校园氛围。学校还始终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着力营造学生参与科研、参与学术、参与实践的浓厚氛围,各种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科技文化艺术活动以及青年志愿者活动蓬勃开展,并在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河南省第十一届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等活动中,取得了喜人的成绩。
【教学与科研】 2008年,学校全面实施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优质工程",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2个专业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教学团队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并获批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进一步深化了学分制改革,修订并实施了《河南大学本科学籍管理条例》,彻底打破了传统的学年制管理模式,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设立了教材建设专项基金,资助学校教师编写教材的出版,创新了教材建设机制。继续办好"河南大学名家讲坛",创新教学方式,拓宽了学生视野,本科教学工作得到全面发展。
学校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深入贯彻《河南大学关于加强和改进科研工作的若干意见》,不断促进科研资源的优化整合,完善科研评价制度,科学研究实现新的突破:在自然科学研究方面,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2项;获得教育部科技攻关重点项目1项;获得厅级项目131项;并获得教育厅创新人才计划4项、创新团队1项,获1048万元经费,首次突破1000万元。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面,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4项,承担高校古籍整理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项目、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等计39项,获批经费203.4万元,继续保持了原有优势。全年发表论文突破2500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数量突破200篇,出版专著170部,发表文学艺术作品近100部,申请发明专利48项,申报各类各级成果奖457项,获厅局级以上奖励271项,其中获省部级奖励35项,牢固确立了该校科学研究稳居河南省高校前两名的地位。同时,投入100万元作为学术交流基金,共举办20场国际性或全国性学术会议,邀请223位院士、长江学者等来自国内外的高层次专家、学者来校讲学,推动了学术交流活动的开展。
【学科发展与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紧紧抓住省部共建的有利时机,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制定了《河南大学2008-2015年省部共建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纲要(草案)》,全面分析了学科建设现状,明确了学科建设的指导思想、具体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确立7个科技创新平台和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作为重点建设项目,并以此为抓手,促进学校学科整体水平的明显提升。进一步加强与"两院"的合作,邀请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专家,召开河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商讨学校学科发展规划和研究生培养专题。经过重点建设和积极准备,学校人文地理学、中国现当代文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等19个学科顺利通过第六批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验收评估。在第七批河南省重点学科评审中,共获批省重点学科(一级学科)15个,省重点学科(二级学科)24个,标志着该校重点学科建设取得了重大突破,迈出了新的步伐。
学校继续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不断加大师资队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力度,新引进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1名,聘任黄河学者1名,校级特聘教授1名。目前,该校共聘任省级特聘教授14人,黄河学者14名,校级特聘教授29人。学校还不断创新高层次人才引进机制,积极探索高层次人才引进的"弹性机制",努力开辟高层次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新接收和毕业返校工作博士116名,调入高级职称人员8人,有效提高了学历层次,改善了学缘结构。各级各类专家和人才培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有5位教师获得河南省优秀专家称号,13名教师成为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对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站在了新的平台之上。
【合作办学与人才培养】 学校积极拓宽与国外友好学校开展合作办学的渠道,与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等四所国外高校签署或更新了友好合作协议,与美国阿克伦大学签署执行协议,共同创办了河南省在国外的第一所孔子学院,搭建了新的国际交流平台。大学生出国留学也有了新的进展,国际教育学院、护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等190多名学生成功赴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英国、日本等国家就读,有效利用了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国际交流活动进一步活跃,本年度共派出36批、70余人次赴美国、德国、台湾和香港等近二十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教育访问、开展学术交流、参加国际会议。学校还利用基础教育和本科教育扎实的特点,参与国际教育竞争,扩大留学生招生规模,新招60多名来自韩国、日本、越南、俄罗斯、美国等国家的学生进入该校学习。国际教育考察的针对性、实效性增强,共派出3个组团到国外友好大学进行教育访问,系统地了解了国外、境外大学的办学模式、运行机制和管理理念,拓宽了办学的国际视野,提升了学校的国际声誉。
学校从提高生源质量出发,扩大招生范围,调整招生计划,共招收18863名学生,其中,普招生9669人,硕士研究生1652人,博士研究生54人,在校全日制博士、硕士研究生达到4373人,学生结构进一步改善。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为目标,不断加强学生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建设,在工作实践和业务培训中提高了学生工作队伍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加强了对学生的日常教育和管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奖助保障机制,加大了对贫困生的助学解困力度,全年累计办理国家助学贷款等超过3300多万元。通过严格管理,学校的学风进一步好转,本科学生研究生考取率为22.48%,英语四、六级合格率达到了90%;在毕业生数量显著增长、就业形势更加严峻的情况下,毕业生就业率实现了持续提高。
【办学基本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学校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不断优化资源配置,科学调整支出结构,积极拓展资金来源,不断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学校发展得到了有力的财力保证。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金明校区后勤服务综合楼、研究生组团、北田径场看台,明伦校区外教公寓,以及武夷路博士楼工程等项目,都取得重大进展,有些已顺利完工并交付使用;新校区扩建工程总体规划也已顺利完成,为下一步新校区扩建做好了准备。校园综合治理、环境整治和绿化改造力度进一步加大,明伦校区体育馆、十号楼周边电缆入地,游泳池场馆改造,以及医药护校区暖气主管道安装,金明校区大门改造等工程全面完成,校园环境绿化、美化和亮化程度进一步提高。通过制定工作预案,严格门卫管理和消防安全管理,以及加强周边综合治理,结合校园电子监控系统,逐步形成了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立体防范体系,确保了学校的安全和稳定。继续加大了对特种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植物逆境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以及纳米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数字校园信息系统平台等项目的投入和建设力度,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的共享平台更加坚实。积极开展财务收支审计、工程项目审计、物资采购审计、经济效益审计、大额款项支出审签以及招标工作监督等,规范了财务收支行为,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