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通许县地处豫东平原西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4 °18′~114 °48′,北纬34 °15′~34 °34′。地势西高东低,北高南低,由西北向东南方面微倾斜,平均海拔61.5米。河道属淮河流域涡河水系,主要河流为涡河,县境流长52公里。一级支流8条,二级支流6条,网系全县各乡镇。县域南北长34.8公里,东西宽31.2公里。东连杞县,西界尉氏,南邻扶沟、太康,北与开封县接壤。开(开封)扶(扶沟)和朝(朝阳沟)杞(杞县)地方铁路纵横相交于竖岗镇,开(开封)周(周口)和郑(郑州)永(永城)公路纵横相交于县城。县城北至开封市45公里,西北至省会郑州市 120公里。全县总面积766.2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 50611公顷。总人口579633人,其中农业人口 533540人,非农业人口46093人。辖城关、朱砂、四所楼、玉皇庙、竖岗5镇和练城、邸阁、大岗李、厉庄、孙营、冯庄、长智7乡,304个行政村,411个自然村, 2154个村民小组。气候属暖温带半干旱型气候区,为典型的大陆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4.1℃,年平均降水量为617.0毫米,年降水总量为5.2亿立方米,无霜期为218天。太阳辐射总量为122.06千卡 /平方米。冬冷春暖夏热秋凉,四季分明,温差较大,适合发展种植业。早在1986年就被省政府定为商品粮生产基地县,传统农作物有小麦、玉米、棉花、花生4种和其他杂粮。反季节蔬菜瓜果有黄瓜、茄子、西瓜、蕃茄等。工业生产以建材、纺织、酿酒、制药、榨油、制革、化工、造纸等为主。省、部级名牌产品有咸平白酒、康力啤酒、世冠洗衣粉、东亚节能灯、丽星粉皮机等。
2000年,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全县人民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要求,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圆满完成了县十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全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7.5亿元,比上年增长10%,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分别增长8%、14%和 9.5%。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社会大局稳定。
【工业效益明显回升】2000年,全县主要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9.75亿元,增加值2.62亿元,实现税金 1507.8万元,较上年分别增长13.6%、13.4%和 26.9%。深入开展学邯钢活动,全县预算内亏损企业减亏1545.5万元,盈利企业盈利74.3万元,较上年增盈6.5倍。完成技改投资3302万元。县造纸厂与西安汉兴实业公司成功合作,通达纺织总厂成功地进行了股份制改造。
【通许县在市"夺杯争先"活动中成绩斐然】通许县在全市工业系统开展的"夺杯争先"活动中取得了 "捧双杯、获双先"的好成绩。开封市政府共设"优胜杯"等八个夺杯项目,设"优秀厂长经理"等四个争先项目。经市政府层层遴选、推荐、评比,通许县获得管理杯,开封通达利油脂公司获攻坚杯,开封咸平酒厂副厂长郭付涛获得开封市管理标兵称号,开封通达利油脂公司销售员王敬德获得开封市销售状元称号。
【农村经济稳定发展】2000年,全县实现粮食种植面积68.06万亩,总产24.82万吨,单产364.7公斤,比上年增长1.9%。其中夏粮面积53.94万亩,总产19.04万吨,单产353公斤,比上年增长1.4%;秋粮面积14.12万亩,总产5.78万吨,单产409公斤。棉花面积15.4万亩,总产1.1万吨,单产73公斤,比上年增长1.4%。油料面积1.4万亩,总产4 万吨,单产277公斤。肉、蛋、奶总量分别达到5.7 万吨、2.8万吨和1406吨,实现农业总产值21.65 亿元,较上年增长7.4%,农民人均纯收人达到 2110.47元。较上年增长3.02%。
【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2000年,全县在确保粮食生产能力不下降的前提下,依靠科技进步,把主攻方向转移到提高单产和质量上来,转移到发展优质专用品种上来,努力扩大优质、高效作物栽培。全年发展优质专用小麦7万亩、优质玉米4万亩、优质抗虫棉8万亩,脱毒栽培面积达8万亩。瓜菜面积由上年的42万亩发展到67万亩,其中无籽西瓜19万亩、大蒜14万亩、辣椒5.6万亩、菜花10万亩、土豆 8万亩、大葱及其它露地菜10.5万亩。同时,新增日光温室0.2万座,新建高效农业示范园区4个,使全县大棚总量达1.4万座,高效示范园区发展到16 个。种植业结构调整和高效农业建设,使全县粮经比例达到4.2:5.8,复种指数提高到2.23。
【优化林种结构】 2000年的林业工作以优化林种结构和农田林网建设为重点,狠抓重点工程和绿色通道建设,提高林业整体效能和全面提高平原绿化水平。全县共植树324.3万株,新造和完善农田林网、农林间作31.1万亩,固沙造林1530亩,林业育苗2215亩,绿化道路、沟渠437公里,建成500亩名、特、优、新小杂果精品工程和300亩丰产梨、枣示范园,实现果品产量2.8万吨,增加农民收入2700 万元。植桑养蚕业在稳定老桑园面积的同时积极作好服务和管理,全年共发种3955张,产鲜茧21.6万公斤,农民收入206万元。全县已基本形成了桑成园、林成网、果成方的林业生产新格局,实现了林业生产由单一的防护型向效益综合型转变,被国家命名为"名优经济林基地示范县"。
【优化畜禽结构】 调整优化畜禽结构和品种结构是 2000年县畜牧业发展的重点。充分利用通许丰富的粮食、饼粕和劳力资源,积极稳妥地发展生猪生产、大力发展节粮草畜禽,以羊生产为突破口,适当发展兔鹅生产规模,积极引导全县农民搞好特种养殖,调整和优化良种结构。发展瘦肉型猪、小尾寒羊等适销对路的良种畜禽,扩大良种覆盖率和生产能力。注重国内外优良畜禽品种的引进和繁育,实现产业更新升级。全县畜禽饲养总量达215万标准畜,较上年增长8.3%,出栏牛4.8万头、猪42.9万头、羊38.9万只、禽299.6万只,比上年分别增长 4.2%、2.6%、7.8%、3.9%。新建规模养殖场72 个,总量达415个,养殖专业村发展到100个,小尾寒羊700只。实现畜牧总产值5.3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5.5%。
【黄开项目工程建设获市第一名】 2000年全县共完成黄开项目投资588万元,改造中低产田2万亩,改善灌溉面积和旱涝保收田面积各1.57万亩,新增有效灌溉和旱涝保收田各0.43万亩。新打机电井 79眼,修复旧井28眼,建流动提灌站142处,埋设地下电缆9公里,开挖疏浚沟渠23条长34公里,建桥82座,闸3座,灌溉保证率提高到75%以上,作土方8.23万立方米,砼4988立方米,投入工日7.76 万个。深耕改土2万亩,配方施肥2万亩,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95%以上。新建农田林网1267亩,植树13万株。实现了项目区内水、田、林、路、土的综合治理,顺利地通过了市县验收,项目工程被评为全市第一。
【长智乡1999年黄开工程顺利通过验收】 长智乡 1万亩低产田改造项目,4月上旬顺利通过市黄开办的验收。项目区共投入资金244万元,开挖整修沟渠8条,全长14.5公里,建桥闸44座,打井50眼,铺设电缆9公里。购置深耕犁80台、机播楼70台,植树6.7万株。项目区内新增有效灌溉面积0.3万亩,改善灌溉面积0.7万亩,耕地全部达到旱涝保收田标准。
【乡镇企业与个体经济发展势头良好】2000年,全县乡镇企业完成营业收入24亿元,企业增加值5.5 亿元,缴纳税金1500万元,较上年分别增长13%、 10%和10%。个体私营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全年完成营业收入10.7亿元,较上年增长24%。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纳税总额1028万元。城乡市场繁荣稳定。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亿元,较上年增长9%。
【县畜禽防疫工作荣获全市第一】9月10日,通许县畜禽防疫工作顺利通过市畜禽防疫检查组的验收。验收结果:猪、鸡防疫密度分别为100%和 98.9%,死亡率分别为零和1.9%。此成绩在全市排行第一。
【通许县参加开封菊会商品展销会成绩喜人】通许县工业企业大力开拓市场,扩大产品知名度,积极参加2000年10月18日举行的开封菊会商品展销会。通许县共有12家企业6大类60余种产品参展,其中"丽星"粉皮设备、东方石油机械厂的生铁铸件、通达纺织总厂的棉纱等产品深受广大用户欢迎,市场前景看好。此次展销会共签订购销合同8份,合同金额18305万元,创历年商品展销会最高水平。
【村村通公路】县委、县政府决定把发展乡村公路建设作为强县、兴乡、富民的重要措施,提出了"三步走"的发展思路:第一步是县乡通公路;第二步乡到村通公路;第三步是村村通公路,并多方筹措修路资金1亿多元。2000年,该县已新修地方公路516.5 公里,通车总里程787公里,联接了200多个行政村,使全县96%的行政村通柏油路,公路百平方公里密度103公里,大大超出全国、全省、全市的公路密度。地方公路的条条延伸,有力地拉动了地方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目前,全县新增机动车辆2000 多辆,每年乘车外出农民达200余万人次,全县年货运量60万吨,货运周转量3300万吨/公里。全县沿路兴办畜牧养殖场347个,各类农副专业市场35 个,沿公路发展乡镇企业940家,新建日光温室800 座,高效示范园区4个,直接增加了农民收入。2000 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110.47元,较上年增长 3.02%。
【公路好路率稳步上升】2000年,公路好路率稳步上升。干线公路好路率达到86.6%,超年计划3.5 个百分点,保持了58.8公里文明路段,超计划完成了11公里文明样板路和CBM工程11公里,再次获得省交通厅第七届好路杯竞赛的好成绩,保持了省、市交通行业先进单位21连冠的光荣称号。地方公路好路率达85.2%,超年计划5.2个百分点。县交通局连续获得全市地方公路全面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县科委组织科技下乡活动】2月18日,由通许县科委牵头,组织农业局、畜牧局、农机局和通许县丽星粉皮设备厂等民营科技企业,协同省农科院、市科委、市农科所、市蔬菜研究所、能源站等20多个单位、携带西瓜、棉花等优良品种和农药,顶风冒雨到邸阁乡开展科技下乡宣传活动。此次活动共免费赠送科技宣传资料5万余份、科技宣传画2000余份,发布科技信息2000余条,接受农民咨询:10000多人次。
【县机关事业单位工人技术等级考试顺利结束】 2000年,通许县人事局工考办根据省人事厅工考办的部署,经过两个月的报名、资格审查、培训等诸项准备工作,于2月27日开考并于当天顺利结束。这次考试共设县实验小学、育英小学2个考点、39个考场,参考人员共计1120人,其中报考高级工者 151人、中级工者616人、初级工者353人;考试工种有汽驾、收银、护理、城管、监察等71个。
【通许县实行罚没收入收缴分离制度】根据国家、省、市有关规定,通许县从5月1日起实施罚没款收缴相分离制度(即当事人持行政处罚决定书到财政部门指定的银行缴纳罚款)。通许县确定县工商行、中行为代收代缴机构。首批实行该制度的机关有纪检会、审计局、公安局、交警队、法院、交通局、地房局等七家单位。这是通许县预算外资金管理办法的新突破。
【县审计局被评为市审计系统先进集体】县审计局加大执法力度,强化监督职能,一年来共审计86个单位和项目,查出违纪金额1578万元,应收缴违纪款193万元,超额完成了市局下达的审计任务,并圆满完成了县委、县政府交办的审计事项。2000年2 月,被评为全市审计系统先进集体,受到市政府的表彰。
【电信业务持续快速发展】2000年,县电信局相继推出"1+1"有奖装机,预装机等措施,截止年底,市话放号1500部,累计达8700部;农话放号1986部,累计达9100部,电话总部数达17800部,实装率达 66%,电话入户率达30.11%;因特网服务发展184 户,累计达425户。136包月159户。基础数据完成14个,累计达36个。安装IC卡电话86部,累计达141部。完成电话乡(镇)6个(朱砂、冯庄、长智、邸阁、练城、厉庄),电话村27个,圆满完成了电话县建设。
【运管工作连续十年创优】2000年,县交通局坚持以源泉管理为基础,以政策咨询为导向,以优质服务为动力的原则,加强了运输市场的管理。全县共完成贷运量54万吨,完成货运周转量3596万吨/公里,完成客运量29万人,完成客运周转量2800万人/公里。同时,又根据通许县客流量的需求,开通了城乡公路汽车线路,确保货畅其流,人便其行。管理达到了人归点、车归站。受到了省、市主管部门的表扬。运输管理工作连续十年被省交通厅评为先进单位、标兵县。
【县教育系统机构和人事制度改革成效显著】通许县教育系统机构和人事制度改革全面铺开以来,至 10月下旬,全县各乡镇学校的机构和人事制度改革工作已完成。校长竞选、教师聘任、工资分配方案调整、落聘教师安排等工作均已完成。全县共有5914 人参加教师聘任,通过聘任程序,实聘4656人,落聘 96人,取消代课教师1162人,留下空档安排大中专毕业生上岗400多人。
【高考成绩再创辉煌】2000年普通高招通许县考生上省划大专以上分数线达601人,再创县高考历史最高记录。上线人数比上年434人增加167人,增幅为38.5%。上线率和县人口万人比均居市属五县第一名。在601名上线考生中,有188名考生达到全国重点院校分数线,占上线考生的31.3%。全市文理两科29名800分以上的考生中通许县占 7人,其中文科前3名通许占2名(第一、第三),文科前10名通许占4名。通许一中张姗姗同学以 836分的成绩获开封市文科状元,实验中学考生赵委委,一中考生张振华分获全市文、理两科第三名。
【职业高中对口升学成绩喜人】2000年,通许县职业高中对口升学参加考生161名,有113名考生成绩上省划大专以上分数钱,上线率达70.1%。其中一职高参加考生128人,上省线85人。县一职高考生数学满分(100分)的9人,全市第一;外语满分(40分)4人,全市第一;语文、种植专业和专业基础、养殖专业和专业基础、计算机专业和专业基础等十门课程均获个人成绩全市第一。二职高参加考生 33人,上省线28人,财会专业17名考生有16人上省线,电子、服务两个专业考生全部上省线。
【县教育局获国家教育部"两基"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2000年,通许县教育局严格执行省政府规定的标准,加强了"普九"成果的巩固与提高,进一步完善了 "普九"档案,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学校内部管理,使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辍学率降到 0.7%;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达98%,辍学率为 1.1%;小学生毕业率100%,初中生毕业率100%; 15周岁人口完成率99.8%,17周岁人口完成率 96.04%,残疾儿童入学率76.7%,被国家教育部命名为"两基"工作先进单位。县教育局还荣获团省委颁发的"18岁成人教育先进县"称号、市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县科委获市政府科技进步奖】2000年,县科委完成省、市科技计划项目两项。兰考小麦(906)高产攻关试验分别定点在厉庄乡的马庄村和四所楼镇的后罗村。通过培育和现场技术指导,各项指标均通过市组织的专家验收、亩产高达626公斤;2万亩"一优双高"棉花优质、高产、高效试验,分别定点在竖岗、大岗李、邸阁、玉皇庙4个乡镇,通过市组织的专家验收,平均亩产达87.8公斤皮棉。创经济效益 216万元,获市政府科技进步奖。
【"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在通许正式启动】 9月12日,"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启动仪式在通许县教师进修学校礼堂隆重举行,县委、县政府、县人大、县政协、县教育局、团县委领导参加了启动仪式。会上,县委副书记、副县长分别讲话,号召青少年学生积极参加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成为传播文明的使者。从今年起中国青基会决定用三年时间在全国100个县推进实施这项工程。通许县通过申请被定为"百县计划"首批实施县。实验小学、育英小学两所首批试点学校的学生和辅导老师参加了启动赠书仪式。
【文化"三下乡"活动落实到实处】2000年,县剧团在演好古装戏的同时,又上演了现代戏《霁后夕阳》,演出台口24个370场,观众8万人次。文化艺术团排演了《玉桃恨》、《代理村长》、《粉笔画出的是彩虹》等剧目,演出110场。县文化馆组建豫剧团,排演 10余部大型古装戏,深入乡村演出150余场。电影公司购买农业科技和普法教育片《棉花的高产技术》等16部,免费为12个乡镇放映106场,投影53场,受教育观众180万人次。"图书下乡服务队"走遍全县各乡镇销售图书680余册,免费发放科技资料 8800份。
【流行疾病控制工作成效显著】2000年,县卫生局重视流行疾病控制工作,加强医院肠道门诊建设,完善接诊转诊制度,充实救护力量,加大群众饮食卫生的宣传,严密监视流病动态,实行跟踪消毒制度,取得良好效果。如流脑等发病率严格地被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标准以下。尤其是脊髓灰质炎病例连续十一年发病率为零。
【打击制假、售假违法行为】 2000年,县技术监督局严厉打击制假、售假违法行为,深入开展了"查市场,保双节"、"查农资,保春耕"、"查建材、保安全"、 "查农资、保秋播"4次打假专项斗争。全年出动执法人员520人次,检查商业街主干道8条,专业市 10个,门店442家;端掉制假窝点12个,售假窝点 26个;查处违法案件17g起(现场处罚90起,立案查处88起),其中一般案件84起,大案4起;查获假冒伪劣商品总标值额518万元,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60万元。
【盐业管理局提前完成年度各项任务】县盐业管理局依法规范食盐专营和行业行为,真抓实干,全年完成食盐购进2955吨,计划执行率达100%。实现销售额265万元,占目标任务220万元的120%。销售盐3162吨,较上年提高9.5%。其中销售碘盐 2566吨,较上年提高11%。结算盐款180.6万元,贷款回笼率达100%。保证市场供应,碘盐合格率 100%,市场占有率在98%以上。全年税金按帐征收上缴17.1万元。
【"148"电话被民誉为"连心桥"】 县司法局开通 "148"法律服务专用电话热情为群众排忧解难。一年来,共接受群众电话咨询,求助202人次,接待群众来访101人,提供上门法律服务26人次,提供法律援助19件,解决纠纷114起,为当事人避免和挽回经济损失达188万元,被群众称赞为架在普遍百姓和法律服务之间的"连心桥"。
【"一防两查三打击"专项斗争成效显著】 2000年双节期间,通许县公安局在全县范围内卓有成效地开展以"安全防范,安全检查,清理检查,打击杀人、抢劫抢夺、盗窃"为主要内容的"一防两查三打击"专项斗争。截止2月底,全县公安机关共破获各类刑事案件393起,其中重特大案件95起;抓获各类犯罪嫌疑人85人,其中逮捕47人;抓获"三逃"人员 11人,其中批捕在逃4人,负案在逃7人;摧毁犯罪团伙3个,涉及成员11人,缴获赃款赃物价值共计 18.9万余元。
【再次拍卖国有土地使用权】3月26日上午,县政府在县影剧院公开拍卖国有土地使用权。这次拍卖的土地是原水利局办公处、位于水利路与西大街的交汇处,面积17046.7平方米,出让用途为住宅、综合用地,共56宗,出让年限为70年。经近百人375 轮的激烈叫价竞争,有42宗土地中标,面积为 10675.45平方米,成交金额达321.86万元。这是通许县继玉皇庙后又一次公开拍卖国有土地使用权。
【340只野生班鸠被放飞大自然】 3月10日凌晨,通许县工商局、林业局、林业公安派出所根据群众举报,在四所楼境内查处1起非法贩运野生动物案件,查获斑鸠340余只。根据《野生动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非法商贩米某被处以5000元的罚款。当日下午,两局组织人员在县林场城耳岗林区,将340只野生斑鸠放飞大自然。
【城关镇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 2000年,县城关镇以邢岗村为试点积极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 活动。3月初,镇计生委组织邢岗村组干部、计生委专干到焦作、修武等地参观学习,投资3万元美化、完善了宣传设施。采用壁画方式把优生优育、生殖保健、家庭和睦、子女教育、孝敬老人等内容通俗易懂地表现出来,行之有效的宣传了晚婚晚育,受到群众欢迎。
【日本专家秋原贞夫在城关镇传经】 日本国蔬菜技术专家秋原贞夫先生应邀于4月10日、11日及12 日上午在通许县城关镇进行了巡回指导和讲课。有 300多名农技人员到会听课。4月10日上午,在城关镇东水沃村2000亩日光温室高效示范区,针对结线虫病害严重状况,秋原贞夫先生根据日本国内以及他本人对该病防治的经验,向菜农提供了综合防治根除结线虫病的方法,即轮作倒茬,清理田园,烧毁或深埋残体,种植禾木秆作物;选田石木;化学处理,使用农药等。该方法与当地菜农目前所采用的方法相比"具有投资少,不污染环境和蔬菜,不影响蔬菜的种植,可旧物利用"等优点,广大农户受益匪浅。
【全县妇女积极参加经济建设】 2000年,通许县妇联采取以会代训、集中培训、巡回培训、广播讲座等形式,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89期,培训6860人次。开展"手拉手、一帮一"活动,结对子1200对,帮带贫困妇女700户。实施"巾帼科技致富工程",全县有以妇女为主的高效示范园区24个,"三八"水利工程 12个,"三八"绿色工程7800座,以种、养、加为主的庭院经济专业村150个,专业户3500户。
【于兆行荣获国家级书法大奖】 元月16日,文化部、中国书协联合举办的全国群众书画摄影大赛,在北京劳动人民文化营举行了颁奖大会,通许县青年书法新秀于兆行的书法作品获得了银奖。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王光英为其颁奖。
【姓氏研究有重要发现】7月初县文化局首次开展了姓氏凋研。在六营村《于氏宗谱》里发现了于右衽的对联;在《王氏堂铭》里发现了北宋文学家苏轼为王氏写的《三槐堂铭》及文天祥写的100多字的跋,文后有两枚印章;还发现收录北宋时皇帝为王氏名臣写的诏书三封;另有北宋显要写的传记多篇,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通许县无偿献血成绩喜人】2000年,县卫生部门组织开展无偿献血22次,采血1826人次,其中乡镇 848人份,县直各单位978人份,采血总量36.5万毫升,超额完成了市下达的1600人份的目标任务,另外,还组织开展了稀有血型的联系和采集工作。市政府对献血工作给予高度评价。
【"三级联创"竞赛活动成绩显著】2000年,县委围绕"抓基本,强基础,突出重点,深化抓实,全面提高" 的工作思路,立足"四个加强"(加强农村"两委"班子建设、加强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唱好农村党建 "三级联创"竞赛活动"四步曲"(组织县直机关"干名干部下农村";深入开展"集中整建组织、帮助发展经济"活动;建立"党组织活动日"制度,强化基层党组织活动;推行"党员责任目标量化管理",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实施"农村基层干部人才工程",积极优化农村干部队伍),认真开展城镇行业创"五好"基层党组织活动,促进了"三级联创"整体上水平,上台阶。全县12个乡镇有8个乡镇党委达到"六好"标准,304 个农村党支部有215个达到"五好"标准,其中二类村党支部上升为一类的44个,三类村党支部由26 个减少到6个,无瘫痪村党支部。全县16个县直基层党委,12个达到"五好"标准,226个行业党支部达到"五好"标准。
【完善落实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2000年,通许县狠抓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规范、完善和落实。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得到提高,由每人每月76元增加到99元,共落实12户39人,全年共发放保障金16700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共落实245户888人,全年共发放保障金51000元。
【全面推进"五四三二一"县志续修工作计划】县志续修工作于1999年启动后,2000年全面推进"五四三二一"工作计划,县志续修工作有声有色,成绩显著。"五"是领导、机构、队伍、经费、办公条件五到位;"四"是开好县志续修动员会、编纂人员培训会、督促检查座谈会、县志发行表彰会;"三"是突出抓好入志资料、入志图片、入志人物的收集和编纂工作; "二"是采取奖罚两项措施;"一"是争取写出一部名志佳志。2000年,通许县志工作受到省政府的表彰,走在开封市的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