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 路
铁 路

【开展确保春运安全活动】  开封火车站为切实发挥各级管理者的作用,严格现场控制,确保春运安全,在全站范围内深入开展深化教育提素质、规范管理建机制、攻克顽症灭死角、围歼违章靠纪律为主题的"除隐患、灭死角、强化现场作业控制、确保春运安全"的活动。活动中全站职工以客车、人身安全为重点,始终坚持"四必查"(关键环节、关键岗位、关键时间、关键人员必查)"五必抓"(抓违章、抓苗头、抓隐患、抓全过程控制、抓机制落实)从而对现场作业实施全过程、全方位监控,使运输安全有序可控、基本稳定,保证了春运安全万无一失。

【开封车站春运期间实现"五突破"】  为确保圆满完成春运各项任务,车站及早动手,提前进入,认真做好了春运的各项准备工作。一是提前组织抽调专业人员,深入到市区各汽车站、大中专院校、厂矿企业搞好了客、货源调查;二是印刷发放营销宣传品2万余份;三是强化职工培训,达到熟练掌握;四是对各类设备及服务设施进行了检查、整修和保养;五是下发了《关于做好1999年春运运输工作通知》,对春运工作进行了周密部署安排。
    春运40天,车站由于精心组织,春运工作实现了"五突破"。即:发送旅客12.07万人,增长16.9%;货物发送量6.9万吨,增长9%;运输收入完成839.1万元,增长2.4%;安全无一切事故;社会效益良好,为货主旅客办好事1251件,获表扬信、锦旗、报纸、电台表扬共计128件次。

【开展送温暖活动】  1999年元月26日至28日,车站工会组织各车间有关人员在车站领导的带领下挨家挨户对全站的离休干部、军烈属、特困户进行走访慰问。共慰问离休干部10人、烈属3户、劳模4人。特大困难户27户,困难职工55户,因工死亡遗属16户,发放慰问金20280元、食用油1100斤、面粉27袋。所到之处,职工及家属纷纷表达了对组织上的关心帮助的感激之情。

【付志寰部长到开封车站检查指导工作】  1999年6月22日上午,铁道部党组书记、部长付志寰在分局和局领导的陪同下到开封车间检查指导工作。
    付部长详细询问了车间的生产、经营营销情况后,深入到行包车间搞调研并察看了微机售票、候车大厅、售票大厅的工作情况。付部长强调指出:要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挖掘生产潜力,提高效率,增加效益。在生产组织方式上可以采用干群混岗作业的方式,同时提出三点要求:一是要开展以运输进款为主要内容的营销活动;二是确保在安全上不出任何问题;三是要保证职工队伍稳定。

【收割机运输"五到位"】  1999年,为支援农业生产,车站高度重视运输收割机,做到"五到位"。一是组织领导到位。成立了车站、车间两级收割机运输领导小组,负责收割机的运输组织、指挥工作;二是营销宣传到位。组成收割机货源营销小分队,深入到农机公司和农村田间地头了解收割机进程和跨区收割作业动向;三是准备工作到位。组织购足了三角木、铁丝、扒钉等加固材料,同时得到了分局的大力支持,审批和集结了充足的计划和平板车,保证运输需要;四是服务措施到位。实施运输优先,现场办理运输手续,减少办理环节,提高工作效率,最大限度方便货主;五是运输到位。车站班子成员精心制定运输装载方案,并亲临现场组织指挥装车,检查装载加固情况,共发运收割机280余台。

【扩大营销市场】  1999年,面对市场的激烈竞争,开封车站向全体职工提出了"靠服务赢得市场,用形象吸引客流"的营销工作思路。充分利用广播、黑板报、橱窗、标语等多种宣传形式在站内外进行营销宣传,并选派有经验的营销小组深入到机关、学校、工厂进行流动售票。深入市区繁华地段和各大专院校开展了营销宣传,广泛宣传了铁路运输的优越性、优惠政策和服务措施。吸引客户,揽货纳源,引流上车,逼货上线,有力地促进了客货营销。

【正式实施集装箱运输便民措施】  根据铁道部最新制定的集装箱运输一口价服务办法要求,开封车站积极组织有关人员认真学习文件,掌握操作方法,于1999年9月1日正式实施。该办法主要的内涵是:托运人在发站装运集装箱货物时,各项费用均由发站一次报出,一次起票,一次收费,托运人在到站提取重箱和回空箱时,只要不出现货主责任的延期取货等问题,不再交纳任何费用,铁路运输各环节不管发生什么费用,均由集装箱中心负责,铁路内部清算。由于增加了透明度,简便了手续,深受广大货主欢迎。

【车站中专班开学】  根据郑铁分局"规范管理、强基达标"工作要求,强化行车主要工种人员学历达标,全面提高职工队伍人员素质,开封车站与西安铁路运输学校联合办班,从各车间一线职工抽调40名接受为期三年的脱产系理论学习。培训中专班,已于1999年10月15日开学。

【质量管理成绩斐然】  开封车站视质量为生命,在运输生产过程中,严把质量关。全年围绕影响安全、效益的诸因素开展质量攻关,成绩斐然。货运西日勤、教育室、运转中心、客运售票、装卸行管等5个小组被开封市命名为优秀质量管理小组。货运西日勤小组以"扩大货源、促进营销、增运增收、创造效益"为主题展开攻关,全年共增收60余万元,被河南省有关管理部门命名为优秀质量管理小组。

【车务段概况】  段部在开封市南关区小辛庄1号,管辖圃田至李门楼间22个中间站,区段里程176.3公里,主要任务为接发列车及客货运输。管内22个车站中,三等站4个即民权、兰考、中牟、宁陵县,四等站18个即李门楼、谢集、孔集、三丈寺、野鸡岗、内黄集、杨庄、曹新庄、罗王、黄姚、兴隆庄、开封东、杏花营、韩庄镇、邵岗集、占杨、南寺、圃田,担负着豫东3市6县区的部分客货运输任务。段部有货场19个、48621平方米,货运仓库27座、11132平方米,货运站台8座、17897平方米,装煤机3台,单梁式门吊3台,客运站台44座、81348.6平方米,候车室22个、5830平方米,站台风雨棚9座、8888平方米,客运地道3座、28米,汽车4部。

【连续实现第12个安全年】  1999年,开封车务段把保证安全作为基础和保障工程来抓,制定了客车安全细化措施,实行了月度安全分析会制度,并实行车务段领导重点检查干部岗位、车站领导重点检查作业过程、机关干部重点检查薄弱环节的"三级"过滤式检查制度。为保证措施落到实处,车务段对各级干部规定了查处违章违纪及现场安全监控次数的量化指标,落实情况每月以简报形式下发全段。全年防止各类事故158件,支付安全奖励27210元,体现了"从严治本、奖惩严明"的管理思路。截至年底,实现了连续第12个安全年,连续安全生产4532天,职工人身安全达7043天,货运无责任重大事故达8651天,客运无责任旅客伤亡事故达6137天,无责任火灾事故达10443天,连续11年被郑州铁路分局表彰为安全生产先进单位,行车安全在全国铁路车务段系统中继续保持名列前茅的优异成绩。

【保证更换提速道岔施工期间的运输安全】  列车提速是铁路发展的重大举措,更换提速道岔是保证提速的关键工程,是对铁路运输影响最大最艰巨的施工工程。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安全难度大,施工期间原自动闭塞行车方式必须停止,行车凭证交接、调车转线时道岔转动均改用人工操作,参与部门众多,作业程序繁杂,极易出现漏洞;二是对运输铁序影响大,每更换一组道岔,除大量准备工作外,正式换装时都须中断1-2小时的行车,站内调车作业更无法进行,车站客运、货运工作都受严重干扰。开封车务段连接着京九、京广两大干线,是东陇海的重要区段,郑州铁路局管内东陇海线更换的210组提速道岔,有186组在开封车务段。在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下,开封车务段精心组织,周密安排,首先成立了有段长、段党委书记任组长的施工领导小组,专职负责与指挥;其次抽调责任心强业务全面的人员组成了3个施工小组,分盯各个环节,关键岗位实行双人双岗;其三是加强组织协调,段长马桂林于每车站、每项施工前,都要亲自召集有工务、电务等部门领导参加的安全预想分析会,细化每项保证措施。在长达两个月、近150次的施工中,保证了安全。

【生产任务创历史最高水平】  1999年,开封车务段经营工作形势特别严峻:一是指标高,运输收入比1998年实际完成增加了17%;二是铁道部出台了"经由京九运费不计算运输收入"的规定,严重影响着车务段的任务完成;三是制约因素紧而不缓,装车去向受限、空车紧张的状况一直没有缓解。为保证完成任务,车务段"眼睛向内强机制,眼睛向外闯市场"。对内,将全年任务指标分解下达给各车站,并层层分解到班组、岗位,把任务传感给每个职工;其次,是增加第一管理者的责任意识,车务段段长与各站长签订《经营责任目标合同责任状》,交纳风险抵押金,年终兑现,超奖欠罚;其三封存所有职工人员效益工资基数,使其收入与实绩挂钩,以收定支,变死档次为活工资。对外,积极向周边地区扩大客货幅射面。兰考、民权、中牟、宁陵县四个县城站都在附近的乡镇设立了客货代办点,春运、暑期等时期,还主动到大专院校和厂矿单位搞客货运延伸服务,开办流动客票销售点。车务段还主动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客货运输都实现了"手续一次清、交费一处净"。1999年,开封车务段装车24154车,为计划的115.4%;货物发送141.3万吨,为计划的117.3%;静载重58.5吨,比计划提高0.5吨;卸车30502车,为计划的101%;发送旅客77.28万人,为计划的110.4%;停时17.7小时,比计划压缩0.7小时;运输收入7120.34万元,为计划的93.8%。装车、发送吨和发送旅客分别提前45天、46天和34天完成年任务,装车、发送吨、静载重和运输收入完成均创该段最好成绩。

【获郑铁分局月度劳动竞赛红旗】  郑州铁路分局月度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活动,涵盖面大,标准高,是体现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1999年,开封车务段以其"安全稳定、效益突出、民主管理制度健全"的突出成绩获5面优胜红旗,其中"三连冠"时分局主要领导亲到单位授固定奖旗。

【干部制度改革】  1999年,在深化企业改革中,开封车务段始终坚持以干部制度改革为龙头,在制度改革中又坚持从段领导班子做起。一是核减了领导班子成员职数,由原先的8人减少到6人;二是按照"逐级负责制"的原则,规定了领导班子成员落实各项管理措施的量化标准,以月考核形式在全段公布。在此推动下,其他各项制度改革顺利推进,出台了管理机构改革方案和干部竞争上岗实施细则,修订了内部待岗实施办法,全年净减员243人,加大了收入与工资挂钩的考核力度。

【首次公开招聘安全检查人员】  "点多线长、岗位零散"是开封车务段安全管理上的突出难点,设立专职安全检查组是开封车务段加强现场动态检查的成功经验。为提高安全管理质量,车务段把提高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作为重要前题来抓,并引入竞争机制,以公开招聘考试的方式重组安全检查组。招聘考试的全过程均保持着透明度,原有的2名干部被解聘,3名一线工人走上管理岗位。此举在全段反映强烈。

【行车比武赛实现路局"三连冠"】  车务段"练功比武"活动持之以恒,特别是行车方面的"练功比武"活动更是成效卓著。继1994、1996年两次获全国铁路接发列车赛第一名之后,1999年10月14日又第三次夺得郑州铁路局接发列车比赛桂冠。调车比赛也成绩斐然,10月19日获郑州铁路局车务系统冠军,被郑州铁路局表彰为"练功比武"先进单位,领导誉之为1999年行车、调车比武赛"双冠王"。

【兰考车站被铁道部命名为全路先进中间站】  兰考车站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积极开展双文明建设,自1994年以来,连续6年被兰考县委、县人民政府表彰为学习焦裕禄先进单位。该站安全生产稳定,经营成绩突出,3月5日,被铁道部命名为全路先进中间站。在开封站区内,这是唯一获得如此殊荣的火车站。

【工会工作开创新局面】  1999年,开封车务段工会围绕工作中心,制定了段务公开实施细则,落实了职代会行政工作报告制度和领导干部述职,民主评议干部制度,开展了合理化建议活动,适时组织职工代表检查巡视劳动保护措施落实情况,积极维护职工合法权益,配合行政加强文化线、卫生线、生活线建设,经上级验收,"三线"建设达到部先进水平。11月19日车务段工会被郑铁分局评为财会达标"十佳单位",12月20日,又被郑州铁路局表彰为"工会保障工作先进单位",是建段以来工会工作获得的最高荣誉。

【自编自演文艺节目获分局金奖】  1999年,开封车务段大力丰富和活跃职工文化生活,先后组织3次大的文艺演唱活动。车务段白编白演的小品《三达标》,取材于本段"练功比武"活动中的先进事迹,生动幽默,立意高远,深受职工欢迎。9月24日,该节目被分局领导指定参加郑铁分局第四届职工文化艺术节闭幕式汇演,获得最高奖项金奖。

【车务段被评选为勤政廉洁十面红旗单位】  1999年,开封车务段领导班子成员认真学习和落实中纪委会议精神,廉洁自律,全年经营收入达7000多万、基建工程达300多万元,保证了清正廉洁。5月份,郑州分局在10万多名职工中开展了基层系统勤政廉洁廉政评选活动。6月25日,开封车务段以突出成绩荣登"勤政廉洁十面红旗"单位。1999年,2月1日被郑铁分局表彰为政治工作优秀单位,11月17日以优异成绩通过了省级文明单位复验,12月31日,再获省文明单位奖牌。

【现代化管理硕果累累】  1999年,开封车务段坚持"管理上档次、工作上水平"的思路,不断深化全面质量管理活动,选题更加准确,技法更加先进,活动更加广泛。全段29个QC小组都有攻关成果,共组织2次成果发布会,有12个篇成果材料在上级专题会议发表。经评选,中牟站运转等6个班组获开封市优秀QC小组称号,车务段中心组《以收定支促营销》的材料在郑州铁路局专辑上推广。8月6日,在洛阳召开的1999年度先进成果发布会上兰考车站被表彰为省优单位。1999年,开封车务段管内兰考、民权两站实现了计算机售票,17个有货运业务的车站实行了微机制票,22个车站都配备了电话电传机,机关劳资、计财、营销等各主要职能部门都配有计算机,办公现代化水平大为提高。

【办实事计划全部兑现】  1999年,开封车务段在经济形势相当严峻的情况下,坚持把改善职工生产生活条件放在重要位置。年初提出的6件办实事计划全部按期兑现。全年在岗人员人均增加6档技能工资。增加了岗位工资补贴,为退休退养人员增加了工次,共进行人均2900多元安全生产奖励,在岗、非在岗人员人均收入都有所提高。

【计划生育成效显著】  开封车务段管辖区段长,区属三市六县,再加上近年办理内退人员逐步增多,给计划生育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在此严峻形势下,车务段把工作重心放在动态检查和控制上,制定了季度调查、年内进行2次孕检的措施,制定了申请结婚、生育必须到车务段办理手续的规定,建立了计划生育档案,实行一票否决和重罚制度。1999年,育龄女工受检面达100%,完全实现了工作目标,被郑铁分局公布为责任兑现单位。

【电务段三项制度改革迈出新步伐】  1999年,根据铁路分局人事制度改革要求,重新核定了段机关和车间两级管理人员编制,本着先领导干部后一般干部,党群与行政同步的原则,将8个生产车间精简为5个。在车间合并的基础上,下半年把改革的重点放在机关,按照定编加大考核力度,成熟一个精减一个,机关行政科室由原来的13个精简为5个,机构精简61%。在用工制度上按照"竞争考试,按分排队,择优上岗,末尾下岗"的原则,全年职工下岗26人次,下岗率实现了3%的指标,对下岗人员实行竞争上岗-待岗培训-再竞争上岗-形成了内部竞争环流机制;解聘干部14人,形成"优者上岗,强者带兵,庸者让位,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在分配制度改革中,制定了《工区经济责任制考核办法》,考核上做到"四公开",即:考核情况公开、核减分数公开、评奖结果公开、奖励分配公开,使每名职工达到标准清、奖罚额度清,使受罚者服气。职工最高月工资可拿到896元,最低只能拿到281元,真正拉开了档次。

【消除设备隐患】  一是开展了提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攻关活动,针对安全质量中的难点和薄弱环节,引导技术人员进行专题攻关。是年,获得QC成果省级1个、市级3个、局级2个、段级12个。二是针对东陇海电缆老化严重,故障频繁发生等隐患,组织技术人员攻关,查堵安全隐患,把室外各种备用电缆全部贯通到最远端,共完成21站,并绘制了贯通电缆配线图,过塑后放于各电缆盒中,确保了无论电缆在何处发生问题都能及时倒换,快速抢通。1999年,共筹资十万多元,更换不合格电缆4461米,使电缆故障在较大范围内得到控制。三是针对测试存在的问题。研究开发出了JWXC一2.3驼峰轨道电路测试仪。属全路首例。目前,已在开封运转场、商北驼峰投入使用,该设备的投入使用为现场的驼峰信号设备维修提供帮助,为保证安全生产稳定发展提供了保障。

【企业经营管理得到加强】  一是进一步学习邯钢、辆北经验,实行有效责任成本控制,按分局核定指标,实行成本倒推,下达各工种岗位成本指标,真正做到了人人肩上有担子,运输成本做到有权支出。二是控制材料支出。对材料的领取、发放采取了微机管理,对材料由过去的多人签字改为一人签字,控制材料的流失,材料来源做到了趋向清晰。三是加强对汽车应用的管理,在压缩使用数量的基础上实行单车核算(修理、配件、损耗),并按车配置司机手帐,明确记载用车人到达地点、走向公里等分解经济指标,开展单车评比,调动和促进司机节约开支、降低消耗的积极性。1999年获得路局班组建设先进单位、路局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称号。

【各项施工任务按质圆满完成】  东陇海提速道岔施工于1999年10月15日至11月27日结束,在施工工期短、任务重、难度大,施工困难情况下,科学组织,密切配合,周密安排,共完成提速道岔131组,配合更换140组。在施工过程中主要做到:一是加强领导,健全安全组织,制定了《东陇海提速大修工程组织安全技术措施》,成立了安全监督小组、生产技术质量检查组、新料供应组、旧料回收组、后勤生活保障组,形成了一个较严密的施工指挥领导组织。二是强化逐级负责制落实。施工前,召开总的安全教育会,组织学习安全措施和有关安全技术标准,让各级施工领导、技术人员掌握方法、施工步骤。施工过程中,制定了安全监控措施,段检查控制车间施工领导;安全技术人员检查控制管理工区技术标准执行情况,班组长严密控制每个职工执行遵纪情况,较好地控制了各类安全隐患。施工后,针对施工安全、质量、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在日常的施工中,严格执行三级施工作业票和"一票、一表、一图"制度,先后开通了商丘运转场、开封运转场、开封客场、民权站、张阁庄和京九线商阜段7X4X0.9电缆等大修工程。

【注重抓好素质教育】  为了提高队伍素质,投入资金2万多元,购买书籍1000多册。为了配合提速施工,编写了《信号提速设备》一书,对180人进行了新设备技能考试,对不及格的下岗培训。段被分局定为首家"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基地"挂牌单位,购买了《信号工职业技能鉴定规范》书籍,按要求对42名参加信号中级工鉴定人员进行了首批鉴定,合格率达90%以上。日常的培训采取应急培训与脱产培训相结合。是年,全员培训率9.1%,为全年计划8.5%的107%;脱产培训率3.9%,超年计划3.5%的0.4%。办脱产班21期,626人次参加,业余学习1864人次,达11522人天,适应性培训71.7%。按分局要求,提前完成了素质教育任务。全段职工874人,其中工人728人,干部146人。职工高中以上文化水平的670人,比例达76.6%;专门人才238人,比例达27.2%;工人系统教育516人,比例70.8%,变招工为招生人数达100%。

【加快通信走向市场步伐】  一是加大通信走向市场宣传力度。在开封、商丘、兰考、民权等主要站区的主要铁路家属区张贴广告,散发传单,宣传铁路电话一机两用,既可打铁路电话又能打市内电话,铁路电话话务费便宜的优势,吸引了顾客,促进了电话的安装,新增安装电话176部。二是加强寻呼的管理,把树立形象作为先导,"服务第一"作为经营原则,以宣传塑形象,以服务争取用户,以质量树立市场,发展巩固实体,投资20万元扩大了容量,实现了分局管内的异地同呼,新增BP机100台。三是加强通信设备维修。突出抓好数字通信设备的日常维修管理。加强了长途通信自动接续设备和电话整治工作,开展了精品机械室活动,电话接通率达到99.9%。

【工务段概况】  开封工务段段部地处开封市南关区小辛庄8号,主要担负着陇海铁路张阁庄站(K345)至南寺站(K550+500)间,京九铁路梁堤头站(K650+283)至木兰站(K718+319)间的两大铁路干线区段的铁道线桥设备的大修、中修、综合维修和日常保养工作,同时担负着这个区段的专用线的设计辅设、管理和维修工作。年末职工1870人。
    主要技术设备:线路总延展长度855.12公里,其中陇海线634.396公里,京九线203.634公里,其它联线17.09公里;正线546.532公里,其中陇海线393公里,京九线136.442公里,其它联线17.09公里;道岔940组,其中陇海线727组,京九线195组,其它联线18组,道口26处(包括有人看守道口10处);代维修专用线44.021公里,代维修专用线道岔46组;无缝线路345.613公里,站线274.71公里(包括到发线144.722公里),其中陇海线215.702公里(包括到发线114.383公里),京九线59.008公里(包括到发线30.339公里);段管线12.387公里,其中陇海线5.593公里,京九线6.794公里;特别用途线3.075公里,其中陇海线1.685公里,京九线1.39公里;桥梁192座/10352米,其中陇海线152座/3981米,京九线40座6370米;涵渠570座/11688米,其中陇海线275座/5557米,京九线295座/6131米。全年,陇海线拆除道口14处,均改为立交涵渠。
    全段固定资产原值11.4万元,年工资总额1950万元。
    1999年,在安全生产管理方面严格遵循"规范、管理、强基达标"的总体要求,制定了一系列的控制措施。在线路设备管理上出台了机关干部包区间、车间干部包站场,工班长包曲线、缓冲区的现场控制办法,在制度上健全完善了三级安全分析会制度,两级添乘检查制度和安全逐级考核、逐级管理制度;在现场作业管制上,出台了《推行标准化作业,克服习惯性不良作业》的48条具体规定,由过去大而全的格局,转为务本求真的规范管理模式,使全年安全平稳有序、成绩斐然。

【干部制度改革取得新成就】  1999年3月份,段制定了各级干部岗位责任和工作标准;4月份,开始实行车间干部等级考核;5月份,分局对段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7月份,实施机关青年干部到工区挂职锻炼;8月份开始实施机关缩编精减,干部竞争上岗;截至12月份,经过车间干部、机关干部业务理论考试和机关中层干部述职答辩、竞争上岗,有15名干部改职当工人,另15名干部是通过竞争走上新的工作岗位。通过干部竞争上岗,目前干部作风有了明显的转变,出现了"三多三少":学习业务、乐于奉献、勤政务实的多了,办事拖拉、脸难看、话难听的少了。

【加大安全管理力度】  1999年,在安全上由于该段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坚持了机关干部徒步检查区间制度,完善了机关科室人员对车间包保制度,实行了两级添乘动态检查制度。1999年,段各类封锁施工上百次,由于加强了施工组织和管理,做到了按时开工,保证了施工质量。按照分局的部署,段首先在领导班子和机关干部当中,开展了安全生产大检查、大反思活动,并先后在开封、商丘地区组织车间干部重点围绕如何加强车间管理、建立管理机制、控制设备隐患等问题进行了讨论,针对查出的各类问题,逐项制定措施落实整改,从而促使段的安全工作稳步发展,实现了安全生产500天和跨年度的安全年,被分局评为安全生产先进单位。

【设备质量明显提高】  均衡提高线路质量,是1999年该段重点工作的目标。在维修管理体制上,该段大胆改革,由原来的12个线路领工区精减合并为8个线路保养领工区,新成立了2个综合维修领工区。通过实践,不但提高了机械化的生产效率,而且使作业质量得到提高。为进一步均衡提高设备质量,段上提出了"严一格、高一档"的线路维修保养控制值:线路轨距4-2毫米、线路轨向4毫米、高低5毫米、三角坑5毫米、水平4毫米,并消灭轨向S弯。对罗王至三丈寺7个区间和京九线,各利用一个月的时间,班子成员挂帅,机关干部参战,定区间、包责任进行盯岗作业。广大职工冒风雨,战酷暑,积极投入到设备质量攻坚战中,从而促使7个区间及京九线路质量有了明显提高。9月1日至9月15日,铁道部、铁路局在京九、陇海线进行提速试验,段获得全局试验区段第一名,得到部、局领导的好评。

【圆满完成生产任务】  1999年,在全段职工的努力奋斗下,圆满地完成了各项生产任务。截至到1999年12月31日,完成正线维修140km,优良率100%;站线维修102km,优良率100%;完成正线道岔维修300组,站特线道岔维修105组,优良率100%;完成桥梁维修64.107座/4172.21米,优良率100%;完成了陇海线道口改立交工程14处;安全、正点地完成了张阁庄、李门楼、孔集、兰考、曹新庄五个站区的52组提速道岔更换任务。
 
【京九防洪成绩显著】  1999年该段防洪工作重点仍是京九线。按照"抓早抓小"的原则,首先加强了对防洪工作的组织领导,做到了防洪措施落实、防洪材料落实、防洪机具落实,12处防洪工程于6月底保质保量完成。7月5日,商丘地区降雨量达122毫米,车间领导和工区职工高度重视防洪工作,做到了值班落实,及时检查线路,发现34处严重的路基腰漏、轨枕悬空及路基溜坍,危及行车安全。由于各工区及时封锁了线路,参战职工克服一切困难,全力以赴,挑灯夜战,京九防洪抢险取得了全面胜利,体现了该段职工顾大局识大体,能打苦战的精神。

【经营管理稳步提高】  1999年,段党委提出了"职工的责任是保安全,干部的责任是带队伍,班子的责任是谋发展"。为了提高经济效益,段班子成员一手抓安全生产,一手抓经营管理,大力发展多种经营。为发展多种经营,大胆改革,将中修人员分流到多种经营,把器材厂推向市场,并带领人员深入市场搞调查。同时开办了养兔厂、涂料厂。为发展多种经营,除多给防洪工程外,还让其承担了提速道岔施工任务,让集体经济单位承担了道口改立交桥任务。1999年,段多种经营创收626万元,集体经济收入近417万元,技协收入167万元,器材厂收入431万元,超额完成了全年经营目标。

【"两线"建设全面发展】  1999年以来,段班子成员一手抓安全生产,一手抓生活线、文化线建设,大力发展多种经营、集体经济和其它福利事业,为职工创效益,1999年主业职工人均收入达到12296万元,较去年增长了9.38%。在资金相当紧张的情况下。段上投资13万元,大力改善职工生产生活环境,对中牟、郊东等10个工区生活线改造。投资3万元,为12个保养工区配备了空调机,兰考家属楼、民权家属楼已交付使用。文化线、生活线建设的发展,有力地改善了职工工作环境、生活环境,调动了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