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河南大学创建于1912年,始名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后历经中州大学(1923年)、河南中山大学(1927年)、省立河南大学(1930年)、国立河南大学(1942年)诸阶段,到40年代末已成为一所拥有文、理、法、农、工、医6个学院15个系,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高等学校。新中国成立后,经院系调整,又先后易名为河南师范学院(1953年)、开封师范学院(1956年)、河南师范大学(1979年)、1984年5月恢复河南大学校名,成为一所承担有师资培养任务的综合性大学。学校创办八十余年来,先后延揽了一大批著名专家、学者、如范文澜、冯友兰、郭绍虞、高亨、蒙文通、罗章龙等到校执教,为社会培养了12万余名各类专门人才,其中不少人如尹达、邓拓、白寿彝、姚雪垠、马可、吴强、王鸣岐、高济宇、王国权、袁宝华、侯镜如等,已成为蜚声中外的专家、学者和社会活动家。
至1992年底,河南大学设有成人教育学院、少林武术学院和中文、历史、政治、教育、法律、财经、外语、心理、数学、物理、化学化工、计算机、生物、体育、音乐一、音乐二、美术、工艺美术与建筑工程等18个系,办有41个本、专科专业和18个硕士研究生学科,英语专业招有博士生。学校设有河南省出国人员外语培训中心,并为河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文、外语、教育、政治专业的主考单位。
全校各类在校生11996人,其中研究生184人。全日制本、专科生5843人,成人教育学生5958人,外国留学生11人;全校教职工总计2699人(不含离退休人员),其中教授86人,副教授327人,讲师600余人。
学校建有8个研究所(中心)和25个独立的研究室,办有出版社和6种公开发行的刊物,其中《河南大学学报》、《史学月刊》、《心理学探新》、《数学季刊》为国家中文核心期刊。
学校占地870亩,其中建筑面积29万平方米,建有图书馆、文物馆、科技馆、文学馆和73个实验室,馆藏图书资料190多万册,拥有大、中型仪器设备7600余台(件);设有附中、附小,办有科技开发总公司,下属具有法人资格的工商企业33个。
近年来,学校先后同美国、日本、白俄罗斯等国的十几所大学建立了正式协作关系,派出了近百名教师出国进修或讲学,接受了三个国家一百五十多名留学生到校学习,同时与包括港澳台地区在内的国内高校的交往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教学、科研情况】 1992年,全校共毕业学生3903人,其中硕士研究生56人,全日制本科生1341人,专科生53人,成人教育学生2453人;新建了财政经济系,增设了博物馆学、电气技术两个本科专业和应用化学、精细化工、商品检验与养护、应用生物、投资经济管理、经济法、科技英语、俄语、计算机科学、装璜设计等10个自费生专业;全校承担有国家和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70多个,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个,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5个,火炬项目2个;全年出版专著,教材75种,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808篇,转让应用成果6项,校出版社出书150余种。
【师资队伍建设】近年来,河南大学采取特殊措施,大力培养中青年教师,以解决人才"断层"问题,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目前,学校已培养了三批中青年学科带头人78名,在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760人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390人,其中博士和博士后90余人。1992年,《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河南日报》等报刊相继报道了河南大学这方面的经验,在国内引起了较大的反响;李润田,靳德行等《以培养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为重点,解决高层次人才的"断层"问题》获河南省教学成果特等奖。
1992年,河南大学在总结前几年培养经验的基础上,又采取了一些新的做法:在提法上改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为优秀中青年专家培养对象,旨在培养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跨世纪优秀专家;严格选拔标准,要求培养对象不仅在业务上已深入到学科前沿领域,而且政治坚定,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贯彻宁缺勿滥的原则,不搞平衡和照顾,严格按照高标准进行选拔;明确培养方针,既采取特殊措施,开辟多种渠道,着眼学科前沿,在职提高为主;完善培养措施,对培养对象,学校提供科研经费,保障科研时间,解决职称、住房、医疗、两地分居等问题;引入竞争机制,实行淘汰制,在选拔和培养过程中,不搞一榜定案,实行公平竞争;延长培养周期,每批的培养时间由2年改为5年。
【建校80周年庆祝活动】 1992年9月25日是河南大学建校80周年纪念日,为了弘扬优良传统,振奋师生精神,检阅办学成果,推动教育改革,扩大对外交流,引进智力财力,提高河大声誉,开拓学校未来,校党委、校行政决定本着"隆重、热烈、节俭、务实"的精神举行建校80周年庆祝活动。
9月25日,河南大学校园张灯结彩,一片喜庆。上午9时,"河南大学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在主会场校大礼堂隆重举行。河南省党政领导林英海、于友先、宋国臣、张文彬、韩劲草、胡梯云、侯志英、赵正夫、丁轸宇、任访秋、李润田,全省部分厅局地市和各高等学校的负责人,国外友好学校的代表,以及海内外校友和全校师生员工14000多人参加了大会。会上宣读了国家教委、河南省教委和著名科学家牛满江、香港知名人士邵逸夫、省委书记侯宗宾的贺电,校长靳德行、省委副书记林英海、副省长胡梯云以及国外友好学校的代表、校友代表和教职工代表先后讲话,大会始终洋溢着热烈欢快的气氛。
这次校庆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收到了显著成效。校庆期间,出版了《河南大学校史》、《群星灿烂--河南大学名人传》,印制了河南大学彩色画册、画页和纪念封、明信片、编写了《河南大学1985--1992年科学研究成果目录汇编》,拍摄了《奋进中的河南大学》电视纪录片,举办了"河南大学校史展览",从而展示了河南大学80年悠久而光辉的历史和丰硕的教学科研成果,扩大了学校的影响,提高了学校的声誉;校庆期间,召开了19--20世纪中国文学思想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资源开发与区域发展、全国青年遗传学家、数学等6个重点学术讨论会,邀请了百余名著名学者莅校参加,互通了信息,交流了经验,促进了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校庆期间,举行了河南大学科技成果新闻发布会,发布了49个科技成果,签定正式合同5项、意向性合同10余项,促进了科技成果的推广转让和校办产业的发展,服务了经济建设;校庆期间,除大陆2000余名校友参加了庆祝活动外,美国李学院、日本大正大学的代表专程来校祝贺,台湾、香港校友也分别由校友会长组团,带领了39人回母校参加校庆,扩大了对外交流,加强了与国内外校友的联系,增进了海峡两岸同胞的相互了解;校庆期间,提出了"知河大,爱河大,建河大"、"校荣我荣,校衰我耻"的口号,明确了"团结、勤奋、求是、创新"的八字校风,谱写了校歌,美化了校园,从而增强了爱校意识和凝聚力,为团结奋进,振兴河大奠定了基础。
【校六次党代会】 经过长时间的筹备,中国共产党河南大学第六次代表大会于1992年10月22日至24日在校小礼堂举行。会议讨论通过了党委工作报告和纪委工作报告,选举产生了由21人组成的新一届党委会和由9人组成的新一届纪委会,王才安同志当选为党委书记,贾华峰、张放涛当选为党委副书记,张俊民同志当选为纪委书记。
会议提出学校今后3年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十四大文件精神,贯彻中央和河南省有关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本着调整方向,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快步发展的原则,积极完善学校发展规划,全力推进校内综合改革,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科研和管理水平,提高学校为河南经济建设服务的能力,使学校在现有的基础上有较大较快的发展,各方面的建设跃上一个新台阶,在第八个五年计划期间,将学校办成一所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综合性大学。
校、系负责人名单
校 长 靳德行
副校长 王文金 贺陆才 田继善 李泽民
各系及科研机构主要负责人
中文系 刘增杰 政治系 王天文
外语系 李泽民 历史系 唐嘉弘
教育系 苗春德 数学系 刘光耀
物理系 朱自强 化学系 李长轩(副)
地理系 李克煌 计算机系 周德民
生物系 蔡兴元 法律系 吴祖谋
体育系 王崇喜 美术系 王 威
音乐一系 武学方(副) 音乐二系 武秀之
财经系 沙献玉 工艺系 秦景勋
教育科学研究所 李公健
宋代研究中心 王云海
先秦研究中心 唐嘉弘
古籍研究所 邹同庆
英语语言文学研究所 吴雪莉
日本研究所 伊文成
省皮革化工研究中心 张举贤
经济研究所 许兴亚
校、系党组织负责人
党委书记 王才安
党委副书记 贾华峰 张放涛
纪委书记 张俊民
校工会主席 苏文魁
各系党总支主要负责人
中文系 李慈健 政治系 孟庆琦
外语系 蔡有法 历史系 张守俊
教育系 肖聚银 数学系 赵大蕻
物理系 赵振海 化学系 夏德明
地理系 孙应谦 计算机系 杜遂渊
生物系 关学增 法律系 李善修
体育系 刘文振 美术系 薛学增
音乐一系 武学方 音乐二系 娄素君(副)
财经系 程传兴 工艺系 王广福(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