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河南省媒体
第二节 河南省媒体

  一、河南人民广播电台
  作为新闻媒介,河南人民广播电台开封市记者站乃至河南人民广播电台一开始就十分重视开封菊花花会的报道工作,由最初的发新闻消息到发专题、文艺节目;由文字稿到录音专访;由河南人民广播电台到河南经济广播电台,河南文艺广播电台,河南信息广播电台,都以不同的方式予以充分报道。在河南人民广播电台的《河南与世界》对外窗口专题节目中通过卫星对国外广播了开封菊会消息及开封市经济建设方面的巨大成就,从而扩大了开封的知名度,对开封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每年菊会前,河南电台驻开封市记者站都将此信息汇报提供给省广播电台及厅(局)领导,以便厅(局)、台领导总观全局,安排开封菊会报道计划,拟定报道选题。厅(局)、台领导都十分重视,专门研究报道计划。河南广播电视厅(局)领导及河南电台领导、河南经济台领导、河南文艺台领导等多次带领新闻记者来开封参加开封菊会的报道。如2000年由河南广播电视厅副厅长高世民带队,河南人民广播电台、河南经济广播电台、河南文艺广播电台三个副台长负责,共有15名记者参加了此次开封菊会的报道,受到了开封市领导的称赞。这次菊会,河南人民广播电台、河南经济广播电台、河南文艺广播电台分别采写并播出了开封菊会的消息、《菊会搭台、经贸唱戏——菊花与开封经济》、《古都新貌——介绍开封改革开放取得新成就》、《开封养菊史话》、《菊花与诗》等。
  河南人民广播电台开封市记者站每年都积极参与报道,除写了消息、专题介绍开封菊会盛况和城市新貌、经济建设成就外,还在《旅游》、《城乡经济报》、《淮海经济报》、《城乡信息报》等发表了《开封与菊花》、《咏菊诗话》、《夷门自古帝王州》等杂文、随笔、游记,全面介绍了开封菊花的悠久历史和开封的人文地理、城市新貌,让世人更多地了解开封。河南人民广播电台开封记者站多次受到开封市及有关部门的表彰。

  二、河南电视台报道
  河南电视台从1983年至今,每年均以大量的篇幅宣传开封菊花和报道开封菊会的盛况。1983年开封市第一届菊花花会期间,河南电视台记者在10月25日开幕日当天拍摄了菊会的开幕仪式和菊展盛况,在制作成播出成片之后,派专人连夜亲赴北京中央电视台送片,两天之后,开封菊会的报道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中播出。
  1983~1985年,前三届菊会的主会场都是设在禹王台公园。这期间每年除进行消息报道之外,还进行了专题采访,长度在30分钟左右。
  1986~1995年,河南电视台充分利用现代化采访工具,大规模、全方位、多侧面、多角度的报道了这10年间开封菊会的盛况。采用大型记录片、新闻专题、消息、新闻特写等报道手法,以独特的视角、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淋漓尽致的渲染开封菊会。这期间在中央电视台和河南电视台播出的有长达20多分钟的介绍开封菊会的专题片《开封大观》及《话说开封菊花》、《开封菊会见闻》、《菊城无处不飞花》、《十里香风动古城》、《菊城雅韵》、《菊赏》等新闻专题;有《开封菊会隆重开幕》、《开封举办菊会经贸洽谈会》等消息;有《开封举办菊花插花艺术展》、《开封菊花精品展》、《开封菊花盆景展》等新闻特写。报道菊会的篇幅逐年增加,由刚开始的一二条到每年十多条。
  从1996年至今,河南电视台对菊会的采访报道更趋向现代化,信号传送更加迅捷。其间,每年菊会的开幕仪式,通过微波或光纤向郑州和北京传送,当天就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和河南电视台《新闻联播》中播出。除报道菊会本身之外,针对市场经济和旅游业的蓬勃发展,紧扣时代脉搏,以大量篇幅报道了《开封菊花形成产业》、《开封菊会带动第三产业》、《开封菊会拉长了“十一”长假》、《开封菊会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等等。这期间每年菊会的报道数量增加到了30多条,中央电视台播出4~5条。通过报道菊会这一视点,使游人全面看到了历史文化名城开封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到开封看菊花、赏美景。为菊会的宣传、为开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创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河南电视台开封记者站年年菊会报道受到了开封市委、市政府的嘉奖。

  三、河南日报报道
  自1983年开封市举办首届菊会至2004年的22年中,作为河南省委机关报的《河南日报》等省内主要媒体,每年都配合菊会的各种活动作了大量新闻宣传。其报道体裁广泛、形式多样、内容翔实、文图并茂。每届菊会,《河南日报》除在一版等要闻版主要位置报道开幕式消息外,并同时配发图片新闻。二、三版显著位置还曾多次刊发通讯、新闻侧记等之类的菊会活动花絮。先后刊发各类新闻计60余篇。其中,仅发表在《河南日报》一版头题或一版显著位置刊载的新闻和新闻图片即占半数以上。该报副刊《大河》、《文化天地》等栏目还不断发表以“菊”为主题的散文或图片特写。
  纵观《河南日报》对开封22年来举办菊会的宣传与报道,恰和新闻写作的特色一样呈“倒金字塔”型。即报道的量一年比一年重;规模一年比一年大;内容一年比一年翔实。具体亦可将上世纪的80年代、90年代及本世纪的前五年分作三个阶段来看,则每一阶段的报道都较前一阶段呈明显的上升趋势。
  1983~1987年,《河南日报》刊发的消息大多是发表在《河南各地》、《天南地北》栏目上的简明新闻。由河南日报著名摄影记者周淑丽拍摄的《菊花》特写,也只能以小幅照片刊在三版某侧位置。尽管如此,《河南日报》仍在开封第二届菊会开幕之后的11月4日第三版《文化天地》上刊发了屈春山的散文《汴梁秋菊添新色》,1985年第三届菊会期间除了刊发开幕消息外,还于11月11日刊登简讯,及时报道了开封市代表河南省参加全国菊展竞赛的快讯。
  1988年在开封菊会期间举办了河南省首届菊会,成为开封全方位开放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河南日报》的报道自1988年至2004年,一年比一年更有特色更有声势。就连其版面位次,标题字号、引题的修辞,文章技巧都进行精心安排。仅《河南日报》报道的开封九、十、十一、十二等历届菊会所载新闻的眉题上看就表现出既生动、形象又颇赋有诗情画意:《金秋花潮人影乱,香风十里动菊城》;《古都豪气今犹在,烂漫秋花胜似春》;《又是一年秋风劲,满城尽带黄金甲》;《菊花作媒约,开放结远朋》以及《金风送爽,秋菊吐艳,汴水欢歌,宾朋咸至》等文章,均在每年的省好新闻评选中被评为有特色的好新闻好标题。就连发表在二版显著位置报道菊会经贸活动的新闻也颇有引人入胜的特色,如1995年10月28日《河南日报》二版报道的题为《开封市举办`95菊会“吃在开封”美食月活动》的报道就用了《汴州杭州烹饪名师献技,北宋南宋宫廷佳肴汇展》的引题。文章绘声绘色地报道了10余名国家特级厨师以花为媒,以食会友,为菊会添彩增色的生动场景。
  《河南日报》对开封菊会的消息报道,大多发在一版重要位置。通栏黑字标题和眉题、肩题即占去了报纸版面的相当位置,因此既要求文字精当又要内容具体,既表达改革开放的主题,又要表现以花为媒介的诱人魅力。因此在头题文章最长不超过700字要求下,记者和编辑必须独具匠心,尽可能作到遣词造句精当。如1988年11月2日在《省首届菊展昨在开封开幕》的主标题下,安排一行20多个字的引题:《主会场龙亭公园花团锦簇,4万盆900余品种菊各具风采》。消息主体部分除无遗漏地报道参加开幕式的中央、省、市各级领导及中外来宾,还要实写花海人潮的菊会盛况等等,即使如此,记者仍不忘将本届菊会“展菊15万盆和主会场龙亭公园展出的悬崖菊长5.44米;塔菊高耸6.15米,以及大立菊直径达4.16米,6432朵”的奇闻如实传达给读者。
  以《正是一年秋好处,花香涌动满古都`99中国开封菊会喜迎中外宾朋》为题的《河南日报》一版新闻,不仅真实表现了460万开封人民以46万盆盛开菊花,喜迎中外游客的盛况,而且如实报道了改革开放中的开封内外环境和谐乃至菊会经贸活动的概况。这一年,《中国`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菊花专题竞赛》在昆明世博园举办,《河南日报》于10月20日一版以《世博会金菊吐艳,汴梁菊名满天下》为题报道了获奖盛况:“一举夺得获奖总数,大奖(最高奖)总数、金奖总数、银奖总数四项第一,在`99中国昆明世博会上引起轰动。”
  2000年至2002年连续三年《河南日报》均以一版头题的主要位置刊登了开封菊会盛况,并突出配发了开幕式大幅照片,是历届菊会报道最高规格。由省委书记陈奎元、省长李克强亲临祝贺并致词的第十八届菊会《河南日报》的报道尤为突出。刊登在10月19日一版上的头题新闻,采用了黑体大字全标题制作,其主标题为《2000年开封菊花花会暨经贸会洽谈会开幕》,眉题为《菊香引来八方客,古城豪情谱新篇》,引题上写:《开幕当天贸易合同签约总额达11.9亿元》。在当天一版和消息并列为双头题的位置,刊登了本报摄影记者郭宇拍摄的开幕式大型舞蹈表演场景的巨幅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