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校
随着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学校服务范围内的学龄儿童人数减少,区内各小学的生源都在减少。
1986年8月,龙亭区撤消磨盘街小学,按照就近入学的原则,将该校的服务街道分别划分到三胜前街小学和湖东二街小学。
1988年,梁苑小学建成,并正式招生开学。
1990年,文昌后街小学建成,并正式招生开学。
1994年,宋都小学(原三十七中小学部,1989年更名)撤消,合并到准提街小学。
2000年,龙亭区共有梁苑小学、文昌后街小学、湖东二街小学、北道门街小学、准提街小学、三胜前街小学、西门大街小学(原城皇庙后街小学,1997年更名)、二师附小、大厅门街小学、徐府街小学、县街小学11所(其中县街和二师附小两所市属学校为开封市教育委员会直接管理),有小学生9524人。
二、校长负责制
1988年,全区11所区属小学均实行校长负责制,学校中的党组织配合教学,集中力量抓好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
三、教学管理
1989年,区文教局制定龙亭区《关于减轻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几项规定》,对区属小学进行调查,组织开展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工作。各校在智育教育中控制考试次数,改进考试方法:语文、数学学科只举行期中、期末2次考试(后改为一次考试),其他学科只进行平时考查,不再考试;控制学生作业量,一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二、三年级控半小时之内,四年级作业不超过45分钟,五、六年级作业不超过1小时,并不定时对学校布置作业情况进行抽查;保证学生一日在校时间不超过6小时,保证学生每天1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不占用节假日和寒暑假给学生集体补课,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各种兴趣活动;控制各种竞赛次数;控制学生留级率在5%以下。
在德育工作中,该局组织各小学贯彻执行1988年8月10日国家教育委员会发布的《小学德育纲要(试行)》、1988年12月25日中共中央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1990年8月24日国家教育委员会发布的《关于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严格中小学升降国旗制度的通知》和1991年8月20日国家教育委员会发布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强调各小学把德育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抓紧抓好,要求各小学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和良好品德,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为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打下初步的思想品德基础。
在体育卫生工作中,该局组织各小学学习贯彻执行经1990年3月12日国家教育委员会令第8号、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发布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1990年6月4日国家教育委员会和卫生部发布的《学校卫生工作条例》。
1991年5月16日,市教委下发《开封市合格小学标准及验收办法(试行意见)》,区文教局组织各小学学习《开封市合格小学标准及验收办法(试行意见)》,要求各小学根据标准进行自查,创造条件,进行申报。1992年下半年,根据各学校的自查情况,该局作出申报安排,对区属小学组织分期分批申报验收。1993~1995年,全区小学经市教委检查评估验收,全部合格,获得合格小学证书和标牌。
1995年,区教育局要求区属各小学学习、运用、实施市教委组织编写的《开封市小学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进行实践,总结经验,提高各类活动课的质量和效果。1999年6月13日,该局执行开封市教育委员会出台的《关于全面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实施意见》,要求全区各中小学逐步取消百分制,试行以学生全面素质考评的等级制度,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使素质教育向纵深方面发展。
四、学制与课程
学制 1986年8月,区属小学完成五年制和六年制并存的过渡学制,全部实行六年制。依据1986年4月12日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龙亭区开始实施向九年制义务教育的讨渡。
课程设置 1984年以后,全区六年制班级执行1984年国家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六年制小学教学计划(草案)》。
1992年9月,全区执行《全日制六年制城市小学教学计划》。
1993年9月全区执行《河南省九年义务教育"六·三学制"全日制小学、初中课程安排表》。
1994年9月~2000年,全区实行新工时制,执行《调整后的九年义务教育"六·三学制"(过渡)全日制小学、初中课程安排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