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龙亭区境内有7处宗教活动场所。其中,佛教1处,有信教群众约1000人;基督教1处,有信教群众约1000人;清真寺2坊,有信教群众约1200人;道教1处,有信教群众约1000人。
1998年,龙亭区宗教界参加社会主义文明建设和社会公益事业。宝珠寺在人员少资金困难的情况下,为政府分忧,向灾区捐款3000元,捐衣物700余件,又为社会上困难户、下岗职工捐面粉20袋。西门基督教堂捐款2000元,捐衣物800件。同年,区委统战部宣传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方针、政策,采取有效教育或调处措施,先后调解处理西门基督教堂混乱、全市基督教徒因房产问题围坐红洋楼等事件,维护了社会稳定。
1999年,区委统战部协助区公安分局、大兴办事处和派出所做好救苦庙老道姑去世而引起的混乱整顿工作。为使道教逐步纳入正常活动,市宗教局成立区道教筹备领导小组,并为其解决房产纠纷、资金等问题,为宝珠寺协调建设资金20万元。
一、佛教
佛教简介
佛教是现今世界三大宗教中最早的宗教,发源于公元前1500多年的古代印度,释迦牟尼是佛教的创始人。东汉时期,该教由官方正式传入中国,经历朝历代的发展,逐渐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汉传佛教。佛教相信人人都可以通过自身的修养成佛。佛教的主要活动有拜佛、诵经、讲经、受戒、灌项、朝圣、开光等。
主要节日
农历(下同)四月初八,为释迦牟尼佛圣诞日,又名"浴佛节",是日举行浴佛仪礼,谓之浴佛。
二月十五日,佛涅槃日,即释迦牟尼圆寂的日子。
十二月初八日,佛成道日,即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悟道的日子。佛寺僧人均以米和果物煮成七宝五味粥供佛,并送与居士门徒。俗称"腊八粥"。
七月十五日,系释迦牟尼佛门下的高足目犍连僧解救亡母的纪念日,也称"盂兰盆会""盂兰盆斋""盂兰盆节"。节日期间,除施斋供僧外,寺院还举行诵经法会以及水陆道场,放烟火、放灯等宗教活动。
以上佛教节日盛典最为隆重。此外还有:正月初一日,弥勒菩萨圣诞日;二月十九日,观音菩萨圣诞日;六月十九日,观音菩萨成道;九月十九日,观音菩萨出家;二月二十一日,普贤菩萨圣诞日;四月初四日,文殊菩萨圣诞日;六月初三日,韦陀菩萨圣诞日;七月十三日,大势至菩萨圣诞日;七月三十日,地藏王菩萨圣诞日;九月三十日,药师佛菩萨圣诞日;十一月十七日,阿弥陀佛圣诞日。
佛教场所
宝珠寺 原名河南佛学社女众林,位于开封市龙亭区东华门街,为净严法师等于1925年创建,是女众修学的一座丛林。当时,在丛林内的比丘尼有心园、心明、心定、心宗、心观、辉乐及学徒、杂务供职的尼僧10多人。心园、心明毕业于武昌佛学院。心园主持林务,心明讲授佛教经论。众尼每日早晚上殿,朝暮课诵,遇佛教节日或举办法会,也到佛学社或铁塔寺随四众善信参加盛典。修学之余,组织劳动生产,织布、织毛巾,收益较丰。
"文化大革命"期间,一切佛事活动被迫停止,房屋多为居民占用。加上心园过早去世,心明、心宗也相继西逝,只剩心定孤守女众林。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落实宗教政策归还房产,恢复佛事活动。1983年,心定尼师选任河南省佛教协会理事,又任开封市龙亭区政协委员。在净严法师的帮助下,该寺选送有志青年佛子到北京、四川等佛学院培训深造。1987~1990年,源觉、心光先后从四川尼众佛学院毕业归来。女众林后继有人。
鉴于林内大殿年久失修、破损不堪,净严法师、心定尼师等众议以聚沙成塔之旨,募资重修女众寺院。源觉任工程监施工作。在有关部门及寺院的资助下,一座精巧玲珑的仿古建筑庙宇于1995年建成。内建仿古琉璃大殿,殿前两侧是东西厢房,再前是山门。山门上方题书"宝珠寺"。
宝珠寺是河南省唯一独立开放尼众修学道场,2000年,有比丘尼7人,源觉任主持,常年香客500人次,信徒近1000人。
二、道教
道教简介
道教产生于中国,渊源于古代巫术和秦汉时神仙方术,形成于东汉,距今已有1800余年历史。黄老道是早期道教的前身。东汉顺帝时,张陵倡导的五斗米道,奉老子为道主,以《老子五千文》为主要经典,于是道教逐渐形成。道教信仰的核心是"道",一切教理教义由此而衍化产生。道教以"道"为最根本的信仰和理论基础。道家认为"道"是一切的开始,有了道才生成宇宙,宇宙产生元气;从元气构成天地、阴阳、四时,由此而化成万物;相信道可以"因修而得",因此提出一系列修炼的道功和道术。与道并提的是"德",道教经书中解释为"道之在我者就是德"。所以道教规定信徒要"修道养德",相信"修道"可以使人返本还原,永远摆脱尘世的疾苦烦恼,长生久视,生活安乐。
至南北朝时期,道教的道规、仪范逐步定型。
主要节日
农历(下同)正月九日,是道教所奉玉皇圣诞,道教要举行祭祀以为纪念。
二月十五日,是道教所奉教主老子的诞辰日,道观于此日作道场,诵《道德真经》以为纪念。
三月三日,为西王母诞辰,是日道教要举行盛会以示纪念,俗称蟠桃会。
四月十四日,是道教所奉吕}同宾诞辰日,道教要于此举办斋醮以为纪念。
三元节,即三元斋:正月十五为上元,七月十五为中元;十月十五为下元。依次为天宫、地宫、水宫,是道教所奉的神,届时要设斋。
道教场所
无梁庙 位于无梁庙街北头,因庙内无梁无柱得名。无梁庙的主体建筑大殿内供奉有3尊神像,中为玉皇大帝,西为真武大帝,东为太上老君。该庙的建筑风格独特,大殿为砖砌的穹顶式建筑,依中国的八卦图建造。无梁庙于1999年8月恢复道教活动场所,于2000年作为道教活动场所正式对外开放。这是开封市唯一的道教活动场所。
三、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简介
伊斯兰教是与佛教、基督教并列的世界三大宗教之一。7世纪初产生于阿拉伯半岛,随着到中国经商的阿拉伯人和波斯商人传入中国,旧称回教、回回古教、清真教或天方教等。1956年6月2日,国务院发出《关于伊斯兰教名称的通知》,统一使用"伊斯兰教"称谓。1958年,伊斯兰教内开展废除宗教的封建特权和压迫剥削制度,如封建性的清真寺管理制度、干涉婚姻自由和压迫歧视妇女的制度、限制群众文化娱乐活动的制度等,实行民主管理制度。
伊斯兰教的基本信条是"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主的钦差",也称"清真言"。这段信条逐渐发展为穆斯林的"六大信仰",即信"安拉",信诸"天仙",信"经典",信"使者",信"后世"和信"前定"。
主要节日
伊斯兰教每年有三大节日,即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
开斋节 每年希吉拉历(教历)九月内封斋一月,斋月的最后一天寻看新月(月牙),见月的次日即行开斋,为开斋节。这天,穆斯林去清真寺举行"会礼",庆祝斋功的圆满完成,向清真寺交麦子钱(每人2.5斤小麦钱),即开斋捐,并请阿訇去坟地诵经。一般家庭都炸油香、三角等,互相赠送,有的还备佳肴,宴请亲朋,祝贺节日愉快。
古尔邦节 时间是教历十二月十日,这天有条件的人家,要宰只口齿较轻的公绵羊,把羊肉切成块煮鲜汤分送亲友及施舍穷困的穆斯林,并将羊血、肠埋在地下,羊皮送给清真寺。这天也要在清真寺举行"会礼",但没有"大尔代节"那样隆重。
圣纪节 教历三月十二日,是穆罕默德的生日,也是他的忌日,一般都是合并纪念,又称办"盛会"。是日清真寺要举行纪念仪式,诵经、赞圣、讲述穆罕默德牛平事迹等。有的聚餐,参加者多为常进寺礼拜的人。
伊斯兰教场所
龙亭区内有西皮渠清真寺、家庙街清真寺2座清真寺,两坊清真寺信教群众有1200余人。
西皮渠清真寺 该寺又称西皮局和西北域清真寺,位于西司广场北、河南省第一监狱外墙西南。西皮渠清真寺始建于唐宋年间,明朝时期就是很有名气的清真古寺,明末黄河水淹开封时塌毁,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重建。1958年,因宗教改革,寺院将所有房地产上交,宗教活动停止。1980年,寺院重建,大殿坐西向东,房屋共计29问,寺内现保留大明宣德铜炉1对、碑刻1块、大门座狮1对、大门门鼓石1对。
家庙街清真寺 陔清真寺位于家庙街中段、午朝门南、老府门东侧,坐西向东。1974年,该寺重新开放,时有礼拜殿7间(带卷棚)、北讲堂4间、南水房6间,附有12间旅社,以寺养寺。1990年,原礼拜殿拆除。1994年,礼拜殿就地新建,230平方米,仿阿拉伯式建筑风格。该寺整体占地2040平方米
四、基督教
基督教简介
基督教是以信仰耶稣基督为救世主的宗教。基督教发源于1世纪巴勒斯坦的耶路撒冷地区犹太人社会,并继承犹太教耶和华上帝和救世主弥赛亚(希腊文翻译为"基督")等概念,以希伯来圣经为基督教圣经旧约全书。耶稣是基督教信仰的救世主、基督教的创始人。唐太宗贞观九年(635),基督教开始传入中国。
主要节日
复活节 复活节是为纪念耶稣复活的节日,为每年春分月圆后第一个星期天,具体时间常为耶稣受难日,具体日期为复活节前的星期五,通常为每年的4月1日左右。届时在教堂举行隆重活动,一般常放假休息。
圣诞节 圣诞节是耶稣诞生之日为每年的12月25日。此乃信奉信教和天主教国家最为盛大的节日,犹如中国的春节,通常从12月24日圣诞节的除夕开始进行庆祝。
基督教场所
西门基督教堂 西门基督教堂是原豫中地区信义会牧师王天修,从许昌来到开封西门大街于1933年建立的,当时的礼拜堂共有6间房屋。新中国成立后,该教堂曾一度作为开封市殡仪馆,后经过陈守仪、徐玉英等向有关部门要求,恢复为基督教聚会礼拜场所。1997年2月,西门基督教堂动工修建,1998年4月完工。修建后的教堂长36米,宽15米,建筑面积1440平方米,为上下2层混凝砖结构的罗马式建筑,可容纳1300人礼拜聚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