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生产管理
第一节 生产管理

  一、引入竞争机制,实行优化劳动组合,改革固定工制度
  1989年底,兰考县共有全民企业86个,全民固定工6499人(其中干部522人)通过劳动制度改革,公开招收全民合同工2191人,占全民职工总数的25.2%。但固定工占全民企业职工总人数的比例大,在全民企业中起着主导作用。为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劳动部门会同企业主管部门对全民企业进行劳动制度改革。在企业内部引入竞争机制,实行优化劳动组合,无论是企业的行政人员或者是工人都要通过竞争来确定工作岗位。干部实行择优选聘或承包经营责任制,打破传统的干部制度,废除终身制。工人实行优化劳动组合招贤选能,奖勤罚懒。兰考企业大体上采取以下几种形式:县葡萄酒厂推行了厂长聘任制为主体的层层招聘形式的优化劳动组合;第一化肥厂实行了全面技术考核,择优上岗的优化组合;二化实行了合同化管理的模式;机械厂试行了计件和计时两种分配形式。这些组合方式,打破论资排辈及工资等级界限,取得了良好效果。
  二、改革分配制度。经济效益与工资挂钩
  劳动、财政、税务、统计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对全县27户国营企业的3883人实行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对不具备挂钩条件的企业实行了工资总额包干。实行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一是推动了生产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二是大部分企业把提取的工资部分作为储备金,企业有了自我调控机制;三是国家、企业、职工三者的利益分配关系趋于合理;四是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开始把企业工资同企业经济效益联系起来,职工工资同个人劳动成果联系起来,克服了平均主义;五是促进了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引入了竞争机制,增强了参与市场竞争的意识;六是增强了工资杠杆作用,增加了企业兴衰与个人切身利益的关系,调动了职工积极性。1988年全县有27个国营企业实行挂钩,通过开封市工资改革办公室核定,有22个企业经济效益好,按照经济效益增长1%,工资总额增长0.1%的比例原则,工资总额均有不同程度地上浮。其中:机械厂新增效益工资2000元,燃料公司新增效益工资5000元;县酒厂新增效益工资9.7万元。几个经济效益不好的企业工资下浮。
  三、全员风险抵押承包
  自1987年以来,经委、商业、粮食、供销等八大系统,共有64个单位,5252人参加风险抵押承包,交收抵押金238.64万元。
  把风险机制引入企业,密切了企业和职工个人的利益关系,增强了职工的责任心,减少了亏损,经济效益明显提高。1988年工业总产值完成5954.2万元,比1987年增长1倍多,实现利润189.3万元,增长3倍以上。流通领域,1988年总购进完成21160.9万元,总销售完成20871.6万元,实现利润3600.5万元,比1979、1987年均增长一倍多。
  兰考县工商业执行风险抵押是以经济独立核算单位进行,分为三个类型:一是企业承包人进行风险抵押,抵押金在2000到12000元之间;二是企业领导班子进行整体风险抵押,抵押金额在500至1500元之间,正职拿总抵押金的50%,副职拿50%;三是全员风险抵押,抵押金是按层次和责任大小来确定,企业正职每人抵押金为1000元,副职800元,股长或车间主任每人700元,职工每人500元。经委七个直属企业中,实行承包人进行抵押的3个,领导班子进行抵押的3个,实行全员风险抵押的1个,二工局所属的10个集体企业,有8个企业实行承包人风险抵押。物资3个企业实行领导班子风险抵押。交通两个企业都是实行承包人风险抵押。此外,商业、供销、外贸、烟草、医药等系统的商贸企业全部实行了全员风险抵押。全县共收抵押金总额238.64万元,其中:现金204.13万元,国库券27万元,财产评价抵押金额7.51万元。
  四、中外合资及横向经济联合
  1987年,县政府成立了“兰考县城乡经济联合办公室”,它是管理横向联合和经济技术协作的综合职能部门。
  1989年,通过贯彻“内引、外联”和“形式多样,扬长避短,互惠互利”的原则,横向经济联合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到11月底,全县共签订各类联合项目正式合同达68项,其中工业联合项目56项。在68项合同中省外引进项目20项,省内5项,市内15项,县内联合10项,国际间项目2项,向外省输出项目7项,其它9项。全县共引进资金600多万元,引进技术人才41人。
  中外合资的项目有:兰考县木器厂与加拿大日升贸易公司的联合,双方共投资50万美元,(其中:兰考投资20万,加方投资30万),年产4000立方米桐木拼板,年产值870万元人民币。兰考县林产品公司与香港源亨发展有限公司的联合,双方投资120万美元,(其中兰考投资60万,港商投资60万),设计年产泡桐拼板10000立方米,年产值可达2424万人民币。1989年,土建工程已基本完成。
  国内联合项目:兰考县机械厂与云南曙光机械厂搞横向经济联合,参加西南烟机生产集团,为曙光机械厂的中原分厂。1989年曙光机械厂以任务书的形式为兰考机械厂下达第一批40万元的生产任务,不久又签订了11吨管道的加工合同。
  兰考亚铵造纸厂与厦门造纸厂搞横向经济联合,商定双方建成3000吨的纸浆生产基地。于1988年3月签订了为期10年的补偿贸易合同。厦门投资80万元,1989年4月投产试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