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禁忌习俗
第六节 禁忌习俗

  社会生活中有许多禁忌习俗。其中有些是积极禁忌,符合科学道理;有些是讲究礼貌,仍需发扬。有些是消极禁忌。带有迷信色彩,在人们的认识态度上已经淡薄。除上述几节已有记述以外,再简述如下禁忌习俗:

  一、行业禁忌

  在农事活动中,忌雷雨中肩扛锄头奔跑,以防雷电。打谷场上忌吸烟,以防火灾,打麦子时忌手翻麦秸看场底。耕地里忌抛砖头瓦块,以防损伤农具。忌在别人瓜田里、果树下行走,以免偷窃之嫌。在养蚕场地忌说“跑”、“完”、“死”,并忌人指点。在养蜂场地忌吃葱蒜,以防蜂蛰。木匠忌人乱摸斧头、曲尺、墨斗。屠夫忌杀第二刀。商人忌坐柜台,忌敲帐桌,忌踩门槛,忌耍弄秤、尺、斗、提。读书人忌用字纸做手纸,忌坐书本,忌吃饭时读书。航运船上、饮食买卖忌捕鼠,行船时忌说“沉”字。理发店忌说“完蛋”。马车过桥时忌大声喧哗。乘汽车时忌吸烟,忌与司机说话。

  二、节日禁忌

  年三十和初一,忌说病、伤、死、完、穷、杀、败、霉、鬼、狐等不吉利、不祥和的语言。如包饺子不说“包完了”。而说“包满了”、“包严了”。忌吵架生气。忌打碎碗盆器皿。起五更忌见白,忌倒尿盆。忌泼水,忌叫名字,忌与穿白戴孝人相遇,忌给卧床病人拜年,忌正月剃头。

  三、礼仪禁忌

  交往方面 多是尊重他人,表示友好和倡行文明的习俗,例如遇长者忌直呼姓名,要用尊称。接待来客忌说粗话秽语,忌打哈欠。进他人之家或他人之屋要先打嗓、呼唤或敲门,忌悄然而入。与人说话忌说对方伤心的事、忌讳的事,如与寡妇谈话不要说寡妇长寡妇短。与有痼疾的人谈话不要说痼疾难治,也不说某某人因痼疾死亡。
  旧传“三、六、九,皇帝老子大登殿”,是黄道日;“初五、十四、二十三,观音老母不出庵”,是黑道日,因而出外探访、经商、订婚等,多选择前者,忌在后者。
  称谓方面 当面不叫“老丈人”、“姨夫”,因平时人们开玩笑、骂嘴,常以此二者为对象,有些乡村当面也不称呼“姐夫”,而称哥哥。
  婚姻、生育方面 娶亲忌走回头路,新娘穿的第一双鞋忌再穿回,以兆白老偕老。结婚典礼(拜天地)忌与新娘属相“相克”的人在场,忌与近亲结婚,忌与同姓结婚,忌与出丧相遇,孕妇忌饮酒,忌在娘家接生,也忌产于他人之家,产妇不满月忌入他人之宅,如产于他人之家或踏入他人之宅,则须备药物为之弥撒庭院、躬行祈祷,谓之“净宅”。今对“净宅”事已不苛求,思想解放的人已不计较。
  丧葬方面 死者寿衣忌用黑色,停尸间忌烟火,忌猫、狗进入;棺木出门要用人抬,忌用车辆运载,因为车子是滚动前进的,如用车运载则被认为是让死者“滚”走的,送殡返回路上孝子忌回头看,孝子忌穿孝服走入他人之宅。

  四、其它禁忌

  父母健在忌穿白鞋,妇女忌坦胸露怀,妇女的内衣内裤忌在露天过夜;吃饭忌敲碗筷,忌用筷子指人,忌暴食暴饮,忌饮食过量,忌抛撒食物,饮酒忌吃红薯;居住忌门窗相对;门前不栽桑,宅后不栽柳,院内不栽“鬼拍手”(杨树)。煎好的中药忌放“三台”(窗台、锅台、供台),煎药、服药忌吸烟,煎药锅能互借忌送还。猫头鹰、乌鸦叫,认为是不祥之兆,听到总要斥骂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