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地 貌
第三节 地 貌

  一 类型

  北站区地形北高南低。北部为低山丘陵,山势低缓,为低山区向南延伸之舌状丘陵地带,亦是山区向平原过渡的地带。标高90160米。潞王坟村以北海拔160290米。凤凰山(新乡市北站区之最高点)海拔2927米。潞王坟村至何屯之间为舌状丘陵地带,标高为海拔80100米。中部舌状丘陵岗地两端为冲洪积形成的洪积坡积倾斜平原地带,呈东、西条形状,从两侧向中间凸起,地面标高7380米。坡降0010015。南部是泄洪区交接洼地,地势低且平坦,略向东南倾斜,地面高程68973米,坡降00050002。分布在:李士屯村南(1487万平方米),尚介村南(71万平方米),鲁堡西南(178万平方米)。
  低山丘陵在地貌成因类型上,属于构造剥蚀地形。由于地壳构造运动,地面上升形成山区;又由于地质营力的作用,形成山势低缓的地貌形态。平原地带为山前冲洪坡积而形成,南部交接洼地则为洪水的冲积沉积而成。

  二 分区

  :低山区丘陵分布于何屯以北,凤凰山以南,为一向南延伸的舌状丘陵。由于长期剥蚀风化,多呈浑圆形山丘。岩性为奥陶系石灰岩、新第三系泥灰岩、粘土等构成。丘间为洪、坡积物,冲沟发育。北站区构造断裂发育,为地下水的溢出提供良好通道。有泉水出露。
  Ⅱ:太行山前冲洪积倾斜平原区为太行山前洪积、冲积物堆积而成的山麓平原。由山前冲洪斜地及山前交接洼地组成,分布于山前地带舌状丘陵两侧交接洼地。根据地貌形态的差异又分为两个亚区。
  Ⅱ1冲洪积斜地:分布于共产主义渠以北,杨九屯、南鲁堡至前郭柳一带。地势由北向南倾斜。由洪积(冲积、坡积)黄土状粘土亚粘土构成。地形基本平坦,局部有第三系地层组成的残丘,坡降约13%~15%,冲沟发育。
  Ⅱ2交接洼地:分布于冲洪积斜地以南,共产主义渠北侧。处于山前冲积物与黄河冲积物交接沉积地带,为一条由西向东延伸的槽状洼地。卫河、共产主义渠流经其中,地势向东倾斜。地面平坦、低洼,为地表水和地下水汇集带。地表岩性为黄土状亚砂土、亚粘土及轻亚砂土组成。

  三 山岭

  山脉分布在北站区北部,为太行山之余脉。由于受构造控制,致使岩石破裂,经风化剥蚀结果,因而形成起伏平缓的馒头状低山区丘陵山脉,海拔较低,在902927米之间。北站区主要山脉有:凤凰山、峙儿山、孤山、驼腰山、长岭山等。
  凤凰山:又名万虎山,望虎山,位于潞王坟乡坟上村北侧,距市中心15公里。系太行山之余脉,呈东西、转西南走向,长3公里,宽15公里,面积45平方公里。地理坐标,北纬35°25′,东经113°55′。主峰海拔2927米。望虎山中间连绵三个小山岭,居高临下,称为凤凰的头(亦称凤凰三点头),左右两旁山岭较低,形状像两个翅膀。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潞简王选茔于此,改称凤凰山。清代(16361911年),始有人工开采。清末,京广铁路开通后,开采规模逐步扩大。为省、市重要建材基地。
  峙儿山:位于北站区北部,堡上村地界,凤凰山西侧,系太行山余脉,东西走向,长1公里,宽约05公里,面积05平方公里。最高海拔254米。峙儿山蕴藏大量青石,山势接连凤凰山脉,犹如青龙,故称青龙山。明朝初年,山上始建庙宇,泥塑神像,名白云寺(现不复存在)。名寺儿山。青龙山与望虎山(凤凰山)相对峙,故又名峙儿山。1986年,山体基本被采平。
  孤山:位于金灯寺村北,凤凰山东侧,系太行山余脉,东西走向,长1公里,宽约05公里,面积05平方公里。海拔200米。因该山四周与其它山不相连,孑然耸立,山势雄伟壮观,故名孤山,又名馒头山、元宝山、龟山。南有玫瑰泉。
  驼腰山:在区治所北6公里,潞王坟乡分将池村北,因中间低两端高,形似驼峰,故名。呈东西走向,长3公里,面积约15平方公里。山体约五分之四位于区境,东入汲县境。蕴藏大量青石。1978年前有零星开采,后环山公路通车,开采规模逐渐扩大。
  长岭山:在北站区治所东北25公里处。东侧有建材路和上山铁路支线,西侧有游览路。山体为白石构成,人称白石山。因山体面大线长,名目长岭山。山体呈南北走向,长约25公里,宽05公里,面积125平方公里。北起潞王坟更衣亭,经潞王女儿坟,虎卧地,至南端有5个山包。19751977年,砌岸125条,造田1200亩,修山间公路2条,建房5700平方米,先后建起工农兵、龙潭大池和抽水站1座,筑渠道3000米。蕴藏大量白垩土、白石,周围多建水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