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防 汛
第三节 防 汛

  一、水情

  县境河渠分属于黄河流域的金堤河水系、天然文岩渠水系和海河流域的东孟姜女河水系。
  金堤河水系柳青河,由于上游河床宽阔,下游入滑县后顿窄,严重阻水,极易在丰庄、马庄一带漫溢成灾。天然文岩渠水系是太行堤南主要排水河道。1963年至1965年省统一治理后,县对各支流虽进行了配套,但由于下游顶托问题解决不了,排涝能力极低。加之上游原阳境内地势比降大,到延津比降变缓,汛期客水凶猛汇入,常在境内发生倒灌,影响十万亩耕地不能自流排水。海河流域的东孟姜女河水系,过境较短,地处黄河故道高滩区,土质较好,不易坍塌和淤塞,排水较畅。
  延津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降雨量614.2毫米,6~9月份平均降雨量362.9毫米,占全年降雨量的59.08%,易出现大雨、暴雨,酿成洪水灾害。因此,作好一年一度的防汛工作至关重要。

  二、组织领导

  防汛工作,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抢"的方针。立足于防大涝、抗大洪,做到堤防不决口,边界不阻水,沟河畅通,排水及时。
  每年汛期,由党、政、军负责同志组成防汛指挥部,设办公室,乡(镇)、村建立相应组织。在防汛中,层层建立岗位责任制。县主要领导划分责任区,其他领导干部包河道、包堤防、包闸坝。村委会以村基干民兵为骨干,组织抢险队、排水队、护河队、巡逻队。
  为确保安全渡汛,汛前各级防汛机构负责人,带领技术人员,对所辖地段和防汛工程进行全面检查,随时消除隐患。汛期到来,各级领导坚守岗位,带领群众,日夜值班。紧要时刻,吃住在堤岸,哪里有险情,就到哪里排除。

  附:1963年抗洪斗争纪略

  (一)、雨情、水势 1963年6月至9月底,延津降雨661.4毫米,仅8月份就降雨416毫米。丰庄公社一日降雨256.9毫米;东屯公社八天内降雨740.6毫米。8月3日柳青河半坡店桥水位66.212米,超过省规定的保证水位0.512米;8月10日文岩渠朱佛村节制闸水位70.65米,超出地面0.65米,闸下流量90.3立方米/秒。全县最大积水量26993万立方米,水深0.5~0.9米。加上上游排水,下游拦堵,干、支、斗河道决口159处。造成洪水横流,一片汪洋,为延津建国后一次毁灭性灾害。
  (二)抢险措施及成果 面对严重水患,县委、人委把抢险、排涝、保人、保村、保财产作为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组织动员95%以上的县直机关干部,由党政军负责同志带领,深入各社、队,和群众同甘共苦,并肩战斗,抗洪排涝。
  经过全县人民英勇奋战,堵干渠决口33处,堵水库、太行堤、公路口20处,堵支渠决口52处,动土3.415万方;用麻袋16254条,秸杆2.98万公斤,草袋3700条,木桩1691根,铅丝978公斤,麻399公斤,其他物料249件,共折款4.77万元;挖排水沟2247米,排除积水面积49万亩,抢种晚秋6092亩;架设临时生产桥15座,用木材56方;抢修围村堤108个;新建房屋万余间,解决了15808户,68123人的住房问题。
  (三)党和政府的关怀 在全县遍地皆水,交通断绝,群众吃、住、烧十分困难,疾病流行的严重情况下,河南省委书记刘建勋和国务院商业部长姚依林,乘直升飞机,降落在县城东北角的铁塔附近,亲自视察灾情,慰问受灾群众。随后即派飞机空投熟食2299.5公斤,橡皮船八只。新乡专署调拨席23203条,竹杆4000根。省、专、县抽调294名医务人员,组成69个医疗队,巡回灾区为群众治疗疾病。